1985年,中國駐阿爾巴尼亞新使館挖出35枚竊聽器,均是我國製造

楚千尋 發佈 2022-11-29T22:59:37.908888+00:00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對於同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友邦給予了許多幫助,即便當時國內百廢待興,我國也一直在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作出努力。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對於同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友邦給予了許多幫助,即便當時國內百廢待興,我國也一直在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作出努力。

在這些接受我國幫助的國家當中,難免也出現了一些「白眼狼」,東歐的阿爾巴尼亞就是其中之一。

此前我國援助了阿爾巴尼亞100多億,然而1985年卻發現他們在我國的大使館內安裝了35個竊聽器,如此行為也引發了我國與阿爾巴尼亞的決裂,那麼中阿之間曾經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不斷索取 不思進取

自1954年開始,我國就開始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兩國之間的關係發展到了頂峰。

當時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但是對阿爾巴尼亞的幫助卻依舊沒有減少,反而不斷提升援助的等級

不過阿爾巴尼亞對我國的友好並不感冒,當時我國緊衣縮食研究出了精密儀器設計的成品,然後將這項技術無償送給了阿爾巴尼亞。

結果對方卻將這台機器放在一旁,眼看著含辛茹苦研發出來的機器被如此糟蹋,我國的隨行專家看得心痛不已。

阿爾巴尼亞對此並不在乎,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援助不僅無私,而且還源源不斷。

殊不知這是我國竭盡所能為其提供的幫助,而阿爾巴尼亞卻是不思進取的不斷所求,在阿爾巴尼亞看來,中國有的都應該要分享給他們,如此態度讓我國感覺十分心寒

要說阿爾巴尼亞如此厚臉皮的行為,理應要拿出對我國有價值的表現,但是阿爾巴尼亞卻是一頭不折不扣地「白眼狼」。

我國進入70年代之後,已經開始逐漸步入世界的舞台,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也日益密切,其間更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建交。

中國的選擇符合世界的潮流,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但是此舉卻遭到了阿爾巴尼亞的強烈反對。

在他們看來,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接觸,應該先告知阿方,而「私下」接觸美國的行為是背叛的行為。

顯然阿爾巴尼亞在對待意識形態的態度上出現了偏差,與當時的激進的蘇聯相比,阿爾巴尼亞顯得更加保守。

社會主義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信仰,而是需要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不同的生命力。

顯然阿爾巴尼亞完全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事實上阿爾巴尼亞也沒能夠堅持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走下去,和蘇聯一樣最終退出了社會主義的陣營。

當然,阿爾巴尼亞的失敗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因素。

該國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只知道向兄弟國家索取,極度依賴於他國的幫助與支援,對於國內的發展則十分消極,最終導致國家一直沒有長足的發展。

長此以往必然會與兄弟國家產生矛盾,中阿兩國的關係也就此漸行漸遠。

阿爾巴尼亞不僅自己固步自封,將本國封鎖在了原地不願跳出,而且還用錯誤的觀點批判其他正常發展的國家。

當時阿爾巴尼亞甚至批判中國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認為這是重走修正主義的道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

如此一來我國也開始逐漸減少對阿方的支援,以怨報德的舉動讓我國無法容忍。

加上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開始將發展重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因此鄧公在會議上直接叫停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可以說阿方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對此阿爾巴尼亞還表現出了十分不滿的情緒,殊不知我國從1954年開始,二十多年來已經向其提供了多大75筆援助,總計金額超過了100億人民幣。

這還是我國在困難時期給出的支援,阿爾巴尼亞不僅僅沒有感恩,反而在我國停止支援之後惡言相向。

那麼面對如此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為何當初我國會如此無私地對其伸出援手?

中蘇破裂 中阿互助

1946年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成立,作為歐洲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選擇與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親近。

在當時阿方的領導人看來,弱小的國家無法與歐洲各大資本主義強國相抗衡,因此需要向蘇聯尋求庇護。

阿爾巴尼亞選擇全面倒向蘇聯,極力推崇史達林,積極向蘇聯方面靠攏,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獲得蘇聯方面的支援。

而蘇聯方面也十分樂意接納這個小弟,因為阿爾巴尼亞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地中海的重要出海口,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蘇阿兩國之間的關係也日益加強

然而一切都在赫魯雪夫上台之後發生了變化,赫魯雪夫強調去史達林化,這對於史達林的狂熱粉絲阿爾巴尼亞來說無法接受。

當時中蘇之間的關係也因此受到了影響,中蘇關係也因為立場問題徹底破裂。

最初赫魯雪夫也希望能夠挽留阿爾巴尼亞,畢竟其身上還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然而阿方對此卻十分堅定,絲毫不同意赫魯雪夫的建議,兩國也就此一拍兩散。

蘇聯方面撤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支援,兩國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惡化。

失去了最大靠山的阿爾巴尼亞十分心急,他們急需要一個新的港口依靠,為此他們看上了同樣與蘇聯交惡的社會主義兄弟國家。

當時的阿爾巴尼亞十分堅定地選擇了中國,並表示要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剛剛與蘇聯交惡的中國同樣重視這個為數不多的小兄弟。

當時的中國既與西方陣容格格不入,也與蘇聯及受其影響的社會主義國家關係不好,正是在國際上孤立無援的時候。

面對阿方的示好,我國也是給出了最高級別的援助,從資金到糧食再到技術,中國都無條件地幫助阿爾巴尼亞。

我國的領導人同樣重視與阿方的交流,周總理就曾連續三年到訪阿爾巴尼亞,毛主席也曾兩次接見阿爾巴尼亞來華的代表

為此我國還在首都出動了數以百萬人計的迎賓團隊,如此待遇在當時只有阿爾巴尼亞獨一份。

1963年,阿爾巴尼亞也表示了他們的誠意,當時我國國內的食用油十分匱乏,阿方特地送來了一批橄欖油的樹苗,幫助我國解決食用油的問題。

當時周總理對此十分重視,更是親自在昆明種下了一顆樹苗,稱之為兩國之間的「友誼之樹」。

不僅如此,阿爾巴尼亞還在聯合國上拉了中國一把,1971年阿爾巴尼亞在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投票上,為我國投出了關鍵的一票。

可以說新中國能夠進入聯合國,其中也有阿爾巴尼亞的一份功勞,為此我國也開始給予阿方更多的援助,

因為阿爾巴尼亞選擇站在中國的一方,蘇聯及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孤立阿爾巴尼亞,當時阿國全國陷入經濟困難,國家一片混亂。

我國得知這個情況之後,開始對阿爾巴尼亞進行無償的幫助,毛主席更是堅決地表示支持阿方。

隨後我國的資金和技術以及各類專家人才開始進入阿爾巴尼亞,在我國的幫助下阿方開始重回正軌,國家也恢復得穩定。

阿爾巴尼亞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也是在中國的幫助下建設完成的,可以說我國為其帶來了一次重生的機會,讓其重新煥發生機。

然而中國的善舉並沒有獲得阿方的感激,反而養成了其坐享其成的習慣,等到我國減少援助的時候,早已慵懶成性的阿爾巴尼亞就開始對我國恩將仇報,於是就出現了上文的情況。

相比起言論上的攻擊,阿爾巴尼亞在1985年的竊聽器事件中表現則更為惡劣。

這件事也成為了中阿關係破裂的導火索,那麼當時阿爾巴尼亞到底做了什麼?為何我國對此會如此生氣?

安裝竊聽 中阿破裂

自鄧公復出工作之後,我國就開始逐漸減少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究其原因是阿爾巴尼亞對我國產生的價值遠少於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同年7月7日我國召開了一場外交發言,29日阿方也向中國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就此破裂。

很快阿方就對我國的「不仗義」作出回應,1983年郗照明前往我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擔任外交大使,可是剛到阿國就接到了阿方無理的要求。

當時阿方要求我國立刻搬入新的大使館,這對於新來的郗照明來說十分突然,因此他第一時間就拒絕了這個要求。

不過對方對此並沒有理會,而郗照明也感到了疑惑,他認為很有可能是阿方在新館裡有著什麼秘密,於是在第一時間就向國內做出了匯報。

一個多月之後我方的調查組來到了新館檢查,結果發現這裡完全不符合大使館的使用要求,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改才能投入使用。

經過多次商談之後,阿方終於同意了我方的整改,隨後就開始了為期半年的休整。修正過後整個場館才符合大使館的使用標準,於是在1984年我國大使館開始搬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求全程不能有阿方人員參與,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保密。

1985年4月,我國的檢查組來到了新的場館進行檢查,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然而在檢查到保密室的時候,檢查組卻發現牆壁上出現了一根塑料管,這一發現讓檢查組的人十分震驚,於是眾人就順著管道繼續開挖,結果卻挖出了個驚天大秘密

原來細管的另一端連接了一個竊聽器,隨後檢查組就開始不斷挖掘著其中的纜線。最終發現所有纜線串起來,直接連通了整個會館,其中還涉及到了多個重要場所。

經統計這些竊聽器總共有35個,而且還是當年我國援助阿方的設備。

為了留下證據,當時檢查組還專門拍攝下了整個挖掘的過程,很明顯這是阿方故意布置的設備,其用意不言而喻。

然而阿方對此並沒有表態,我方也僅僅是將所有設備全部收拾完畢,然後帶回國內作為安全教育的範例。

阿方的這個舉動深深傷害了兩國人民的友誼,中阿關係也落到了冰點,阿方卻依舊對中國取消援助的行為表達了譴責的態度。

在此後的多年時間當中,我國對於阿爾巴尼亞的言論一直都不予理睬,同時也不主動挑起事端。

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到了阿爾巴尼亞新任領導人的上台,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因此有了好轉。時間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東歐發生劇變,阿爾巴尼亞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到了這場風波當中,相反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片欣欣向榮

此時阿爾巴尼亞又想起了昔日的老朋友,開始不斷向我國發起友好邀請,並且多次表示當年的選擇是錯誤的,希望兩國之間能夠重修於好。

但是破了的鏡子即便修復了也會有裂痕,當初的竊聽器事件深深傷害了我方的感情,因此即便是再怎麼恢復,也回不到當初的兄弟了。

而當年的竊聽器事件,不僅成為了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轉折,更是成為了我國的一個安全案例,提醒我們以後都要再此類問題上打醒十二分精神。

至於以往不計回報的援助,只會成為歷史的記憶,同時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結語:

在和阿爾巴尼亞的外交關係發展當中,我們也在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昔日兩國因為國際形勢的發展走到了一起。

然而阿爾巴尼亞卻因為自身的原因多次破壞著一段友誼,面對我國如此熱情的援助,阿方卻用我國支援的竊聽器給予「回報」。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沉重的教訓,告訴我們以後在付出真心之前,一定要認真審視對方。

只有兩國國家真誠相待,這一段關係才能夠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