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寧願停戰,也沒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不是不想,是不敢

正一品歷史 發佈 2022-11-29T23:04:42.465148+00:00

實際上早在1950年7月,美國就計劃著要在朝戰中使用原子彈,11月底的這次對外核威脅,是美國人第三次提及,但卻是我國第一次經受。

1950年11月底,杜魯門召開記者招待會,他看著記者們手中的「長槍短炮」,擦了擦額角的汗,開口:

「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此話一出,在座眾人譁然。只不過最後美國寧願選擇停戰,也沒有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原子彈,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發起核威脅

實際上早在1950年7月,美國就計劃著要在朝戰中使用原子彈,11月底的這次對外核威脅,美國人第三次提及,但卻是我國第一次經受。

而在這一次核威脅後,美國還進行了3次針對朝戰使用核武器的計劃(具體內容在筆者的《韓戰爆發,美國曾六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到最後都沒實施?》一文中,此處不一一例舉),相比於後幾次核武器使用計劃,美國人對志願軍的第一次核威脅,在國際上引起的動靜要更大一些。

就在杜魯門的記者招待會開完後,中國方面還沒有回應什麼,歐洲各國炸了鍋。在各國政府的授意下,許多歐洲駐聯合國大使圍堵住美國大使奧斯汀,「眼淚汪汪」,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美國到底有沒有機會避免戰爭擴大」。

畢竟當時歐洲各國尚且處於二戰後重建時期,實在是不想再度被捲入大戰的陰雲。奧斯汀面對一群「蛋花眼」倍感壓力,但他確實給不出確切的答案。

因為美國方面久久不給回應,與美國是忠實盟友關係的英國急了,一百多名英國議員聯名寫下一封抗議信,交給艾德禮首相,他們堅決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原子彈」。

艾德禮看到抗議人士中還有著名的反共主義者、前首相邱吉爾,也不敢再等下去,他飛赴美國華盛頓與杜魯門會晤。

這一次會晤艾德禮和杜魯門吵得面紅耳赤,最後艾德禮得到杜魯門「不會使用原子彈」的承諾,並勉強與杜魯門在朝鮮問題上達成共識:

「在軍事上被趕出去之前,要駐留在朝鮮,而且在局勢好轉之前,不同中國進行談判。」

艾德禮一顆心放回肚子裡,滿意地走了,但杜魯門憋屈的不行。

適逢此時麥克阿瑟頻繁發來電報,言辭之間都是「面臨滅頂之災」,要求大批增援,同時還私自召開記者招待會,顛三倒四地說「華盛頓官僚們就是一驚一乍,我的部隊不是失敗,而是一次巧妙的撤退」,高喊「一定會使用原子彈」。

這讓杜魯門氣不打一處來,他可是才打發走難纏的艾德禮啊!如今這個局面,只要他敢下令使用原子彈,說不準歐洲各國全部會跑去找蘇聯,先把美國給解決掉,美國哪裡敢將原子彈扔到朝鮮以及中國去?

你以為我不想?我是真不敢

當然了,歐洲各國的阻撓和關注只是美國不敢動用原子彈的原因之一,說到底杜魯門會給艾德禮「不使用原子彈」的承諾,更多的是不想多生事端,不然他應該在這之後徹底放棄調動原子彈的想法,而不是又陸陸續續計劃了三次。

美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不敢動用原子彈的原因在於蘇聯。誠然在明面上,蘇聯似乎只是給中朝軍隊提供了武器裝備,但實際上蘇聯方面也曾出動過一支部隊入朝支援。

同樣是在1950年11月,當時有一批蘇聯空軍秘密入朝,該月8日,鴨綠江上有一批美國飛行員駕駛P51戰鬥機從空中略過,前方忽然出現的4架米格15讓他們驚了一跳。

米格15的綜合性能要比P51強一些,但由於這些米格15的飛行員技術欠佳,雙方狗斗到最後都每個結果,於是各自離去。

美國飛行員還感慨著自己運氣好,不過到了第二天,美國飛行員的好運氣用完了,一架B29轟炸機被兩架米格打得千瘡百孔,B29墜地後,機上5名乘員全部死亡。

美國空軍參謀長興登堡上將還為此驚呼:

「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了世界上主要空中強國之一!」

但很快美國方面就確定了,忽然變厲害的「中國」飛行員根本就是蘇聯空軍,畢竟中國人可不長高鼻子藍眼睛的白種人樣貌,中國人也不使用順溜的俄語飛行命令駕駛戰鬥機在空中打配合戰。

或許美國剛開始與想過披露這件事,但隨著後續幾次開戰,這些白種人開始磕磕絆絆說漢語和朝鮮語飛行指令,美國方面沉默了。

因為他們透過蘇聯的這一系列詭異動作,明白蘇聯已經介入戰場,只不過並不想讓更多人知道,避免事態發展得更加不可控。

同時美國方面也不得不更加謹慎地考慮原子彈使用問題。畢竟朝戰爆發時,蘇聯已經研製出了原子彈,美國敢在朝鮮戰場上動用原子彈,蘇聯就敢宣布正面介入朝鮮戰場,同時拉出自己的原子彈與美國對峙。

此時若戰局持續惡化,蘇聯那個暴脾氣,直接給美國本土來兩發原子彈也不是不可能。

心有戚戚然的美國後續提出的「對中朝使用原子彈計劃」,更像是在「放空炮」嚇唬人,真要讓這個國家放開拿原子彈炸朝鮮,他根本不敢。

畢竟除了歐洲那些盟友國在緊盯前線,對立的蘇聯同樣在暗中觀察。朝鮮半島的地理地形根本不適合使用原子彈,投放下去達不到預期的殺傷效果。朝鮮暫且不提,中國志願軍可是一支血性融在DNA里的部隊,那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屆時美國會瞬間成為世界公敵,歐洲各國棄自己而去,蘇聯搬出原子彈還正面參戰,中朝和美國徹底結下死仇不死不休……這樣的未來,是美國不敢面對的。

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

就這樣美國不斷計劃使用原子彈,不斷讓有關計劃「流產」。時間來到1953年6月15日,這一天鄭維山指揮所部還想著乘勝追擊,拿下金城,結果就得到了志司的停戰來電,因為「美國人同意中朝方的全部條件,朝鮮停戰談判達成協議了」。

只不過李承晚對這樣的結局非常不滿,他反對停戰。原本針對金城的作戰以打擊美軍為主,李承晚如此一手,志司指令進攻目標改為南韓地軍隊。

之後著名的「金城戰役」開始了,這場戰役讓美國方面驚呼「中國的全新戰鬥力駭人,停戰協議再拖下去損失會越來越大」。於是在接下來的談判桌上,美方代表不再是一副目中無人的姿態,而是很嚴肅地與中朝代表協商停戰事宜。

7月27日,雙方開始簽訂《停戰協定》,一直到筆尖離開紙面,美國也沒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原子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