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聖地武當山

禪窗夜話 發佈 2022-11-30T02:05:32.889899+00:00

「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這是古人對武當山的讚譽。武當山位於湖北丹江口市境內,方圓400公里,號稱「八百里武當」,有大小七十二峰,主峰曰天柱,又名金頂,海拔1612米。

「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這是古人對武當山的讚譽。武當山位於湖北丹江口市境內,方圓400公里,號稱「八百里武當」,有大小七十二峰,主峰曰天柱,又名金頂,海拔1612米。

武當山又名玄岳山、太和山,因傳說道教所供奉的真武大帝在此修煉升天,又因古人有「非真武不能當之」之句,所以改稱武當山。

甲午年初夏,我們一行乘車來到了武當山下。換乘景點汽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道盤旋而上,經過了玄岳門、遇真宮、磨針井、太子坡,直至瓊台中觀。在觀中拜謁真武大帝神像,盤桓流連了一陣後,即乘觀光索道直至金頂腳下,然後開始了五百級台階的攀登。

台階非常陡峭,非抓住兩邊的護欄、鐵鏈不敢攀登。一步步向上,終於登上了金雕玉刻、金巔映日的峰頂平台,這兒便是金頂了。金頂面積不大,東西長約七丈,南北寬約九丈,拔空削立,旁無依附,猶如一柱擎天。

站在金頂俯瞰群峰,只見南岩峰峻秀挺拔;雙筆峰蒼翠欲滴;玉女峰亭亭玉立;望郎峰翹首企盼;仙人峰雲煙飄渺……諸峰皆微微向金頂主峰傾斜,婉如俯首朝拜,此即著名的「七十二峰朝金頂」 之奇觀。

金頂中央築一座銅鑄鎏金重檐廡殿式仿木結構的金殿,高5.54米,寬5.8米,進深4.2米。金殿座西朝東,三面緊閉,一面洞開。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几案、供器也均為銅鑄,兩側侍立的金童玉女和風火二將銅像,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儘管山風呼嘯,殿門洞開,但殿內神燈長明不熄。引來傳說道,是殿內懸掛的一顆鎏金寶珠鎮住了山風,故稱之為「避風寶珠」。

聽導遊講,金頂上有許多奇特現象,比如盛夏時節,遇著電閃雷鳴,金殿上會出現一束束藍色的火苗,裹著大殿燃燒,金頂不僅毫髮無損,而且愈新更亮,人們稱此現象為「雷火煉殿」。又說,有時金頂上晴空萬里,而山下卻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人們稱為「平地驚雷」。有詩為證,明朝王陽明在登廬山時曾寫道:「昨夜月明山頂宿,隱隱雷聲在山蔍。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

細觀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銅像,他著官服,襯鎧甲,披長發,赤雙腳,魁偉大耳,圓眼厚唇高鼻樑,正襟危坐,表情祥和。人們傳說明永樂皇帝修建武當山道觀群和金殿時,密示修建者將真武大帝像仿永樂帝像修造,以示「君權神授」之意。究其原因是,朱元障死後,由於太子亡於前,其長孫朱允炆即位,此即建文帝。

朱元璋的幾個被封為各路藩王的皇子,個個手握兵權,窺視著皇帝寶座。建文帝為集中中央權力,以削藩名義欲除藩王,先後廢齊王、代王、岷王為庶人,湘王自殺。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就以「淸君側」名義發動「靖難之變」,經過大小七十多場戰爭,奪了皇位,成了永樂皇帝。永樂帝遷都北京後,為了掩飾「以臣滅君,同宗相戮」的惡名,於永樂十年,在武當山動用30萬民工,歷時12年之久大修道觀群,利用人民的迷信,暗示手下親信把真武大帝像修成他自己的模樣,以表示自己既是人間皇帝,又是天上神仙,以確立自己篡位的正當性。

游完金頂,沿後山台階而下,復乘索道下至瓊台中觀。午餐畢,乘車到紫霞宮。只見數百台階之上聳立著一座宮觀,如在九天雲霄之上。紫霞宮重檐九脊,翠瓦丹牆,殿內供奉玉皇、真武、靈宮諸神。

離紫霞宮約二、三公里即是著名的南岩。這裡山嶺奇峭,林木森翠,上接碧霄,下臨深澗,是武當36岩中最美的一岩。南岩宮為一座石殿,臨絕壁而築,憑欄俯視,深淵不可見底。相傳這裡是真武大帝修道功成、羽化登仙之地。傳說古時淨樂國太子真武15歲時捨棄王位繼承權,進武當山修道。先在太子坡修道十二年,又在南岩修道三十多年,終於得道升天,成為道教的真武大帝。

說到武當山,還有一位道教祖師爺不能不提,那就是明代道士張三丰。進玄岳門一公里許,即是張三丰結庵修道之地,就是現在的遇真宮。張三丰最大的貢獻,就是創立了「武當拳術」,與少林武功齊名天下。

當太陽掛在了西邊山崖上的時候,結束了一天的武當之游。雖身感倦意,但卻飽餐了武當自然景觀的秀色,也品嘗了武當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充滿著快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