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美國鐵桿跟班,如今的頭號反美大國,伊朗到底經歷了什麼?

西府趙王爺 發佈 2022-11-30T03:08:21.492118+00:00

在本屆卡達世界盃中,伊朗踢美國無疑是火藥味最濃的一場比賽。早在開賽之前,雙方就已經是對抗度拉滿。這邊美國足協故意篡改伊朗國旗發起挑釁,惹得伊朗直接上訴FIFA,要求把美國隊踢出世界盃。

在本屆卡達世界盃中,伊朗踢美國無疑是火藥味最濃的一場比賽。早在開賽之前,雙方就已經是對抗度拉滿。這邊美國足協故意篡改伊朗國旗發起挑釁,惹得伊朗直接上訴FIFA,要求把美國隊踢出世界盃。那邊伊朗駐華大使館官方表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看樣子是要決心和老美干到底。

故此有人開玩笑說這場比賽如果踢得好,那就是體育頻道;如果踢不好,那很可能就是軍事頻道了。

事實上,伊朗和美國在足球界倒也沒多大梁子。作為兩個常年徘徊在世界盃邊緣的隊伍,他們甚至在世界盃上都沒有過幾次交手。而這場比賽之所以會火藥味十足,完全就是以為內場外因素。

眾所周知,不比同組英格蘭和美國在場外的父慈子孝,伊朗和美國在場外可是爭鬥多年的死對頭。這邊美國視伊朗為眼中釘,肉中刺,三天兩頭就搞制裁;那邊伊朗則是把美國當做頭號大敵,日常吃飯睡覺懟老美。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伊朗曾經和美國的關係其實很鐵,堪稱是美國的頭號跟班。

伊朗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國家,早在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便在伊朗高原開創了一個強大的帝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比咱們歷史上的秦朝都還要早個幾百年。不過輝煌時刻誰都有,別拿一刻當永久。

從公元7世紀開始,伊朗開始成為亞洲強權的打卡地,阿拉伯人、蒙古人以及突厥人先後駕臨,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異族政權。而昔日輝煌無比的波斯人,只能是依附於強權之下。

19世紀,歐洲人也嗅著味道來到了伊朗,此時的伊朗正被愷加王朝所統治。英國人、俄國人、法國人還有奧地利人,先後強迫伊朗愷加王朝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可以說是變著花樣的從伊朗獲取利益。和咱們歷史上的清朝一樣,此時的伊朗雖然名義上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實際上已經走上了被殖民的道路。

1919年,隨著英伊協定的簽訂,愷加王朝交出了軍事、財政、關稅等諸多關鍵領域的控制權,伊朗也徹底淪為了英國的保護國。愷加王朝屈服於西方的懦弱行為,引發伊朗人民的極大不滿,軍官禮薩汗藉機發動政變,推翻了愷加王朝的統治。

1925年,伊朗議會宣布廢黜愷加王朝,建立以禮薩汗為首的巴列維王朝,伊朗由此進入到巴列維家族統治的時代。不過可惜的是,改朝換代的伊朗並沒有迎來自由和獨立,他們依舊還是處在英國人的控制下,因為這個巴列維王朝其實就是英國人一手扶持起來的勢力。

當初伊朗因為英伊協定而爆發反英浪潮,愷加王朝卻無力應對。英國人為了保住自己在伊朗的利益,便拋棄了愷加王朝,轉而尋求新的代言人。而此時在伊朗軍隊中威信較高的禮薩汗,便成為了英國人的扶持對象。

1921年,禮薩汗在英國人支持下成功發動政變上台。此後的幾年時間裡,禮薩汗以首相兼國防大臣的職務牢牢把持新政府權力,直到最後登基上位。

當然禮薩汗打心底里還是不願意接受英國人擺布的,他在上台之後,一直都在致力於打造一個獨立的伊朗帝國。為此他甚至不惜親近德國,企圖依靠德國的力量來牽制英國。

禮薩汗這招趨虎吞狼,從計策本身而言其實沒多大問題,但問題是時候選得不對。伊朗和德國打得火熱的時候,正值二戰爆發。導致禮薩汗不僅僅得罪了英國人,更占到了整個反法西斯同盟的對立面。結果不出意外,英國和蘇聯的軍隊在1941年開進了伊朗,用一種十分簡單粗暴的方式將禮薩汗趕下了台,然後讓其長子禮薩·巴列維即位。

作為反帝先鋒禮薩汗的兒子,巴列維這個伊朗國王並不是太受英國人待見。不過沒關係,此時的巴列維同樣也不是太瞧得上英國,因為他的背後早已經有了新的靠山——美國。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美國人在經歷了二戰的洗禮之後,成功取代英國成為了西方世界新的扛把子。秉著能者多得的原則,美國自然是急不可耐地開始和英國人爭搶利益地盤。

眾所周知,中東國家大部分都是資源稟賦爆表,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而伊朗自然也不例外。這個國家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四、天然氣儲量則是世界第二,甩開卡達不知道多少條街。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伊朗的資源優勢很早便被發掘了出來。早在1908年,英國人就在伊朗勘探出了石油,那也是中東首次勘探出石油。基辛格曾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所有國家。」美國對於伊朗的石油資源自然是十分眼饞的,他們做夢都想要從英國人手裡把伊朗的石油給搶過來。而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巴列維這個當國王的,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們的拉攏對象。

不過令美國人沒想到的是,英國人屬實是太不中用了一點,自己這邊還沒有準備好發力,那邊英國人就倒下了。

當時伊朗的石油資源絕大部分都是在英伊石油公司的控制之下,但是由於英伊石油公司是英國人開的,所以石油的收益利潤大頭也都進了英國人的腰包,而伊朗人得到的少之又少,由此心生不滿。

因為石油方面的利益分配問題,伊朗這些年沒少找英國鬧。甚至當初禮薩汗選擇背棄英國,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不慣英國人的吃相。而在1950年,同樣是中東石油國家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阿美石油公司達成了新的分成協議,雙方收益五五開。看到沙特的收入暴漲,伊朗人徹底坐不住了。他們找到英國人,要求也要對半分成,然而摳門的英國人卻對此表示了拒絕。

1951年,摩薩台當選為伊朗首相,這哥們兒是個狠人。對於英國人的蠻橫,他是一點也不慣著,直接就把英伊石油公司給收歸國有了。如此一來,英國人別說是拿五成,一成都拿不到。

英國人被摩薩台用這種方式踢出局,對於美國而言其實不是什麼好消息。畢竟在國有化的體系管制下,伊朗的石油蛋糕不僅僅是英國人吃不到,美國人同樣也吃不到。於是為了能夠拿到伊朗的石油利益,美國聯合英國出陰招,幫助巴列維發動政變將摩薩台趕下了台。

摩薩台下台之後,美國扶持了巴列維在伊朗全面掌權。而在巴列維的配合下,美國也如願以償分享伊朗石油最大的份額。總而言之,美國和伊朗就此被石油給緊緊地捆在了一起,雙方的關係也步入到了蜜月期。

這邊伊朗拼命開採石油給美國上供,讓美國賺得盆滿缽滿。而那邊美國則是毫無保留地給予回報,各種先進的工業技術和武器裝備不要錢的送。甚至連核電技術以及F-14熊貓這些出口受限的國寶級產品,也都被當做禮物送給了伊朗。

在美國的幫助扶持下,伊朗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一躍成為了中東地區的扛把子。什麼沙特、阿聯、卡達,在伊朗面前那都是不是個。當時伊朗甚至信心滿滿的要建立波斯帝國,重現兩千多年前的輝煌。

與此同時,伊朗在美國的影響下也開始全盤西化,男的穿西裝戴禮帽,女的連衣裙飄飄,可口可樂擺滿了商店的貨架,美國汽車充斥在城市街頭。總而言之,那個時候的伊朗和現在完全就是兩幅景象。

不過可惜的是,這些美好的東西都僅僅是存在於一小部分人群中。

那時候的伊朗是一個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的國家,王室貴族們掌控著國家的絕大部分財富,所以他們可以坐豪車,吃大餐,享受著極其奢侈的生活。而底下占據大多數的伊朗普通人卻是極度貧困,許多人連土地都沒有,吃飯都成問題。

這種社會分配的極度不公,無疑是最容易製造社會矛盾的,底層的老百姓們終究有一天會忍受不住。

果不其然,一九七九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慘遭推翻。之後對於流亡美國的國王巴列維,伊朗要求美國將其遣返,但美國卻表示了拒絕。巴列維統治期間,美國人在伊朗擁有諸多特權,這本就讓伊朗老百姓心生不滿。如今美國出手庇護巴列維,那更是加深了伊朗人對於美國憤恨。

於是大家新仇舊恨一起算,憤怒的伊朗人衝進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裡面的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扣為人質,史稱伊朗人質危機。

這次危機持續了444天,期間美國方面做出了各種努力,甚至還組建了營救小隊準備硬搶,結果全都失敗了,人質一個沒救回。最後還是在巴列維國王去世之後,伊朗這邊沒了控訴的目標,這才放了人。

伊斯蘭革命和人質危機的發生,直接宣告了美國和伊朗關係的破裂。而在美國人的字典裡面,既然做不了朋友,那就只能當敵人。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美國開始動用各種手段對付伊朗。

首先在經濟方面,美國利用自己全球經濟霸主的優勢,對伊朗進行各種各樣的經濟制裁。其中在石油領域,美國更是直接將其踢出了美元結算體系。這導致伊朗和全球的金融聯繫被切斷,進出口貿易大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伊朗明明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卻無法像沙特、卡達過上土豪般的日子。

有數據顯示,伊朗在2021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650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是7600美元。這個數據放到世界上看或許不算差,但是在土豪扎堆的中東,屬實是有些不夠看。要知道這次世界盃的東道主卡達,人均GDP已經是接近7萬美元,差不多快有伊朗的10倍了。

其次在軍事領域,美國則是進行各種武器裝備的禁運。由此導致伊朗的軍事裝備更新緩慢,軍隊裡面的一堆老古董。比如伊朗的空軍,基本還是79年和美國鬧掰之前的底子,米格-29和F-14是他們最為先進的戰機。

除了明面上的制裁以外,美國還喜歡暗地裡使絆子。比如在80年代初,美國就玩了一手借刀殺人。通過裝備資金以及情報的支持,慫恿伊拉克去找伊朗打架,由此導致了兩伊戰爭的爆發。八年戰爭打下來,伊朗和伊拉克兩敗俱傷,其中伊朗傷亡高達35萬,整個國家差不多都被打爛了。

四十多年來,伊朗在美國的各種打壓制裁下,日子無疑是過得非常艱難。不過咱們老話說得好,多難興邦,有時候多一點困難也不完全是壞事,至少它會驅使你去克服他。而在這個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你則是會學到很多東西。

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伊朗,顯然收穫了很多。比如在工業方面,由於缺乏外部進口的渠道,伊朗只能是一切靠自己,這反倒是讓伊朗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如今伊朗已經是中東地區工業體系最為健全的國家,他們甚至能自己造船造汽車。這相比於那些整天躺在油田裡坐吃山空的中東土豪們,無疑是要成功許多。

再退一步講,伊朗終究是一個石油大國,雖然遭受了美國的制裁,但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畢竟誰又會和珍貴的戰略資源石油過不去呢?

總而言之,在美國的各種極限施壓下,伊朗依舊頑強地堅持了下來。但是這種被欺負的日子終究是不舒服的,伊朗急需在其他領域找回場子,而世界盃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想當初在1998年的世界盃上,伊朗以二比一的比分成功拿下美國,就給了伊朗人極大地鼓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