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為什麼還在研究《甄嬛傳》?

真實故事計劃 發佈 2022-11-30T08:13:37.462226+00:00

開播已11年的《甄嬛傳》仍是最熱門的電視劇之一,並且催生了很多反覆觀看、樂於玩梗和二度創作的「十級學者」。

開播已11年的《甄嬛傳》仍是最熱門的電視劇之一,並且催生了很多反覆觀看、樂於玩梗和二度創作的「十級學者」。11年間,隨著時代文化的變遷,十級學者們的關注重點和解讀出的意蘊也在變化,從紫禁城職場文化到語言學技巧,不一而足。

熱鬧背後,是近些年新劇創作乏力,觀眾選擇少了,另一方面也顯示,我們的流行文化一直在原地兜圈。

26歲的求求已經不記得自己第一次看《甄嬛傳》是在什麼時候了,也不記得一共看了多少遍。他熟知每樁計謀的來龍去脈,記得每個充當背景板的宮女的露臉次數,知道她們在第幾次出場時說了第一句台詞。

大學畢業成為全職up主後,求求製作了一系列分析《甄嬛傳》劇情和人物的視頻,立意和文案都相當用心,甚至會引用《清代宮廷社會史》這樣的學術專著。最新一期講述劇中不起眼的配角欣貴人:「我領著紫禁城最末流的五險一金,微微一笑說我上我真不行」。

彈幕飄過大片評論,紛紛套用劇中皇帝的經典台詞:求貴人,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求求是眾多《甄嬛傳》資深愛好者中的一位。自11年前開播以來,這部電視劇的熱度始終不減。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甄嬛傳》在樂視視頻的總播放量超過127億次。此前的2018年,《甄嬛傳》的版權被樂視分銷給優酷後,登陸優酷僅一周,播放量就超過1.5億。

除了新觀眾,為《甄嬛傳》持續貢獻播放量的還有大量反覆觀看的粉絲。和求求一樣,他們覺得這部劇「好看、耐看」,經得起一再品味。其中那些不滿足於只看劇,還積極參與討論和再創作的,被戲稱為「《甄嬛傳》十級學者」。

網絡上流傳著一份《甄嬛傳》十級學者試卷,涉及劇里的諸多細節。從華妃最喜歡的點心是什麼,到果郡王香囊里放的花瓣是哪種,甚至太后與隆科多相識在哪天。能對答如流的,都是n刷《甄嬛傳》,拿著放大鏡看劇的觀眾。

熟諳劇情只是基礎,十級學者們還有更多進階操作:創作番外、同人文;分析劇情,尋找前後勾連的蛛絲馬跡、台詞背後的含義和暗示;用視頻、長文等形式解讀其中人物的行為、心理和命運,從中獲取對當下生活的啟示。

各個網絡平台上,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話題、衍生創作層出不窮,豆瓣《甄嬛傳》小組的組員超過27萬。至於玩梗更是隨處可見,一位十級學者在某個甚至可以與《甄嬛傳》毫不相干的話題下用劇中的台詞評論,馬上就能引來接龍。很多梗破了圈,為大眾津津樂道。

比如一直在長高的「大清巨人」三阿哥;女生穿了新衣服,閨蜜調侃「粉色嬌嫩,你如今幾歲了」;感冒了引用安陵容被下毒時的台詞「寶鵑,我的嗓子」;什麼事不盡人意,當然是甄嬛發現自己是替身時的怒吼「究竟是錯付了!」

甄學研究的熱度在學術界亦有體現。在知網搜索「甄嬛傳」,有800多篇相關論文,涉及《甄嬛傳》的人物形象、服裝造型、字幕翻譯等。有論文用美國語言學家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分析劇中的台詞,有論文專門研究二次創作的傳播。

民間與廟堂聯動,「野生學者」反哺嚴肅學者,《甄嬛傳》催生話題的能力堪稱國產電視劇的翹楚。

有人開玩笑說,恐怕《甄嬛傳》的導演鄭曉龍見了,也會感嘆:觀眾們是沒有別的劇可看了嗎?

鄭曉龍的職業生涯,伴隨著國產電視劇的興起和繁盛。作為導演和製片人,他的名字和《渴望》、《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等現象級電視劇相連。《甄嬛傳》是鄭曉龍的妻子、編劇王小平推薦給丈夫的,最終,劇作在夫妻倆的把控下,去除了原著自戀、虛浮的氣質,擁有了類似正劇的嚴肅成色。

《甄嬛傳》的主題是批判——接受採訪時,鄭曉龍多次強調這一點。相比世紀之交流行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中對封建帝王的全然認同和讚美,《甄嬛傳》呈現了宮廷的殘酷、壓抑與肅殺。卷挾進這個權力體系的無人能有好結局,皇帝被妃嬪下毒害死,女主甄嬛雖然登上了皇太后的至高位置,卻失去了真摯的愛人和好友。結尾時她回顧自己的一生,悲涼遠多過歡愉。

這樣的人文色彩,加上曲折的劇情、多樣的人物和考究的細節,使《甄嬛傳》具備寬闊的可解讀和再闡釋空間。它的能指與所指沒有凝固於電視劇製作完成的那一刻,而是在不斷的重新解析和編排中被翻新與重塑。

隨著時代氛圍變化,十級學者們對《甄嬛傳》的關注重點也在遷移。

《甄嬛傳》的情節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少女甄嬛入宮,受到皇帝寵愛,後誤中敵人的圈套,生下女兒後被廢出宮——在凌雲峰與皇帝的弟弟果郡王相戀——誤以為果郡王已死,為了復仇及保護家人回宮,鬥倒皇后,毒死皇帝,當上皇太后。

開播初期,粉絲們最津津樂道的,是劇中人物(主要是甄嬛)的謀略算計。把皇宮置換成職場,皇帝變成老闆,妃嬪間是同事,從甄嬛一路升級的過程里發掘參考經驗。類似「《甄嬛傳》中的職場生存學」、「向甄嬛學習怎樣高情商地說話」這樣的分析風靡一時。

那是經濟還在高速增長的時期,2012年,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過電腦用戶,標誌著網際網路發展進入新階段。新技術、新領域展開,人們充滿進取的活力,相信努力就能上升,並且不憚於展露野心和欲望。下意識地,他們將自己帶入了甄嬛的角色——宮斗的最終勝利者。

生機蓬勃的另一面,是中國傳統語境下對權謀的一貫偏好。勝者為王的價值取向下,人們熱衷於擁抱權勢和權術,把文藝作品當成厚黑學教科書。鄭曉龍力圖體現的批判性,在這一階段並沒有為很多《甄嬛傳》愛好者感知。

2016、2017年左右,平等意識和女性意識逐漸普及,十級學者們開始更關注甄嬛的自強精神、對權力的反抗、對善良的弱勢者的同情。也有人批評,在大女主的外衣下,甄嬛最依賴的仍然是皇帝的寵愛,和果郡王、溫實初等重要男配角的幫助。

劇中下場悲慘的反派皇后、華妃漸漸得到理解。她們無從選擇命運,被皇帝反覆無常的感情和冷酷的心機耍弄,只能與和自己處境相似的同性撕咬。很多粉絲替她們惋惜,為她們重寫了結局。

安陵容曾是一個長期被鄙夷、厭惡的角色。她出身低微,剛入宮時和甄嬛是好友,後來投靠皇后,多次暗害甄嬛和她的好友。安陵容敏感、怯懦、陰狠,沒有甄嬛的聰慧善良,也不像華妃痴情亮烈,雖是反派卻自有性格魅力。身體、尊嚴都被戕害殆盡的她,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很少有人願意帶入。

時代轉向逼仄,尤其近幾年來,不確定性日益顯著,昔日的樂觀與活力日漸磨損。人們發現,曾被批評為缺少現實感的《甄嬛傳》,竟能映照當下的境況。和皇宮中的人一樣,我們在封閉的環境裡不斷內耗,試圖抓住一線生機。

甄嬛第一次失寵被禁足,生病也得不到診治。她的貼身侍女流朱一頭撞死在看門侍衛的刀鋒上,才被皇帝知曉,派來了太醫。在單一權力掌控一切的系統里,太多生命消失得無聲無息。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共情安陵容。她的弱小、卑微、屈從,讓很多人想到風雨飄搖中努力又無力的自己。《甄嬛傳》和相關衍生作品的評論區,「我們都是安陵容」、「安陵容才是現實打工人」的評論頻頻出現。

甚至連皇帝也被拉下了高高在上的寶座。原先不少觀眾覺得皇帝缺少表情變化,不夠生動,嘲笑扮演者陳建斌是「面癱臉」,演技欠佳。996話題興起後,十級學者們挖出了歷史上雍正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發現雍正每天要花十幾個小時處理政務,不由得讚嘆陳建斌演得精準,「那不耐煩的表情就是我們上班人的真實寫照。」

除了為陳建斌的演技平反,各類網絡平台上,十級學者們還為安陵容創作了成千上萬的重生文和視頻,其中不乏閱讀量或點讚量超過百萬的爆款。有的安排她鬥倒了甄嬛,更多的讓她收穫了積極的人生價值:她沒有進宮,開了香料鋪獨立謀生;或是嫁給了尊重她、欣賞她的丈夫,成為幸福的妻子和能幹的主婦。

2021年某個活動上,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登台,根據粉絲們的創作演繹了一段「重生」:這個安陵容仍然在宮裡,但待人友善,鑽研醫術挽救了難產的眉莊,也善於保護自己。陶昕然感慨:十年前大家都想掐死安陵容,十年後,大家都想她活著。

在懦弱的趨附和兇狠的爭鬥之外,十級學者們為安陵容找到了出路:不作惡,不內耗,在環境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自尊自強。

這是對安陵容的救贖,也是十級學者們在當下的自我期許。

事實上,《甄嬛傳》的誕生和傳播並沒有占得「天時」。

《甄嬛傳》開播不久,廣電部門便發出禁令,要求從2012年1月1日起,禁止宮斗戲、涉案劇、穿越劇在上星頻道黃金檔播出。2015年再次要求限制古裝劇在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的每月及年度播出總集數。2019年1月,《北京日報》發文,點名《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廷劇,指其有「惡化當下社交生態」、「淡化今朝英模光輝」等「5大負面影響」,各大衛視迅速將正在播出的宮廷劇撤檔。

對宮廷劇的禁令並沒有催生出更多有更強現實意義和更高製作水準的電視劇。十年來,叫好又叫座的劇屈指可數,大量流行的是大IP+流量明星的古偶劇和仙俠劇。架空的背景下,很多劇不考慮劇情的邏輯合理性和服裝、道具、布景的嚴謹性,只顧炮製爽劇、甜劇賺取流量。

還有一層更隱秘的原因藏在這些年的輿論導向里,那就是道德的烏托邦化。在這樣的導向下,主角必須在道德品質上無懈可擊,壞人一定惡有惡報。生活與人性的複雜、幽微不再有呈現空間,劇作就顯得扁平、空洞。

今年熱播的幾部劇集中,《人世間》的主角周秉昆夫婦受盡苦痛卻始終沒有怨恨,幾近道德聖徒。古裝劇《星漢燦爛》裡,除了女主角及和女主角交好的一兩個小姐妹,其他年輕女性要麼惡毒,要麼虛榮,且惡毒和虛榮得毫無來由,徹底淪為展現女主角美好品質的背景板。

近期熱度攀升的古裝劇《卿卿日常》則是合家歡,不同身份、處境的女孩們全都相互幫助、情誼深厚。連一開始因為小妾費盡心機嫁進來與自己分享丈夫而不滿的正室夫人,也很快開始同情對方。男性角色里除了集惡劣品質於一身的功能性反派,其他也都正直可愛。

這是當下很多劇作的模板:主角都善良高尚,即使有些小小的性格缺陷,也只是為了製造誤會推動劇情,完成必要的「成長線」。人性的褶皺、時代的邊界被抹平,只留下虛浮的情誼和正能量。

觀眾回過頭來,發現還是《甄嬛傳》足夠豐富。主角不是盡善盡美、無所不能,反派也有人性的溫度和閃光點。沒有其它好劇可看的觀眾們,只好在一個地方兜圈,把《甄嬛傳》盤出了包漿。多看看現在流行的劇?「臣妾做不到啊」。

有些遺憾的是,《甄嬛傳》裡女主角和果郡王在凌雲峰相戀的部分一直不被十級學者們重視。那幾集的點播量相對較低,很多資深愛好者表示,重溫時會跳過這一段。彈幕里最多的也是「快回去宮斗」的評論。

或許甄嬛和果郡王的戀愛處理得不夠細膩,加上果郡王間或行事有些莽撞,不討人喜歡。但平心而論,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誠摯堅定。他尊重她,珍惜她,從果郡王身上,甄嬛第一次得到了平等、溫暖、放鬆的愛。

如甄嬛所說,自己一生最好的回憶都在凌雲峰。擺脫了令人窒息的紫禁城,山間溪畔,她享受著愛和自由。這段情節缺少故事性,沒有激烈的衝突起伏,顯得可觀賞性不強。

可如果是在現實中,沒有故事或許才是幸福的狀態。


- END -

撰文 | 羅蘭

編輯 | 一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