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業有多落後?

阿基米德biotech 發佈 2022-11-30T15:54:44.258635+00:00

恰似一個玩笑,2023年國產常規疫苗唯一重磅新產品,還在沿襲15年前的上一代技術,屬於me-worse品種。

幾乎所有醫藥年度策略都在期待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上市。

恰似一個玩笑,2023年國產常規疫苗唯一重磅新產品,還在沿襲15年前的上一代技術,屬於me-worse品種。

這是一個縮影,國內疫苗行業仍然踩著me-worse的泥濘前行。

創新藥Biotech有能力衝擊舊格局,新興疫苗企業卻小而平庸,給行業帶來的內卷多於疊代創新。

抗疫形勢嚴峻,國產疫苗尚需努力。


據艾美疫苗招股書

01

5大品種缺席

2021年全球十大疫苗(不包括新冠疫苗)銷售額合計239.1億美元,由跨國四巨頭默沙東、輝瑞、賽諾菲、GSK占據,其中5個品種(最早2005年獲批),國產疫苗企業仍未能仿製上市。

遑論源頭創新,跟隨都很吃力。

4價/9價HPV疫苗:萬泰生物、沃森生物、博唯生物、康樂衛士、瑞科生物9價HPV疫苗均已進入III期臨床階段。萬泰生物進度最快,9價HPV疫苗III期臨床試驗和產業化放大進展順利,與佳達修9的頭對頭臨床試驗已完成臨床試驗現場及標本檢測工作,完成商業化生產車間建設,產能為6000萬劑。最快2024年,首個國產9價HPV疫苗可望上市。

五聯苗/六聯苗:五聯疫苗用於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侵入性感染,可將接種針次從國家免疫程序常規的12針減少到4針,提高嬰幼兒接種依從性,並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機率。康泰生物五聯苗2020年12月獲得臨床批件,是唯一獲得臨床批件的國產五聯苗,仍在做臨床試驗的準備工作,距離打破賽諾菲的壟斷還非常遙遠。

麻腮風水痘四聯苗:國內尚無麻腮風-水痘四聯苗上市。天壇生物、上海所申報臨床均未獲批,主要與接種程序有關。康泰生物將在完成相應單苗的研發後,進行麻腮風-水痘四聯苗的臨床申報。

B群流腦疫苗:國內尚無B群流腦疫苗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或獲批上市。智飛生物重組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今年9月申報臨床。成大生物、康希諾生物B群流腦疫苗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工作。


Shingrix 和 Zostavax 產品對比


02

被淘汰的技術

長生生物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臨床進度曾經為國內最快之一,經歷3次拍賣,從1.5679億元降到7839萬元仍流標。

當時有投資機構醫藥負責人評價:與葛蘭素史克帶狀皰疹疫苗相比,兩者在技術上的差距就好比非智慧型手機與智慧型手機的區別。

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50歲以上新發病例每年高達156萬人,在病發期的痛感甚至不亞於分娩,還會伴隨著刀割、火燒、電擊、鞭抽的感覺。

帶狀皰疹疫苗有兩種技術路線。默沙東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Zostavax於2006年上市,在50-59歲老年群體中的保護率僅為69.8%,由於預防有效性低且市場競爭力疲弱,現已停產。2019年6月,葛蘭素史克(GSK)重組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在中國首個上市,使5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感染帶狀皰疹的風險降低97.2%。

與長生生物同處東北的百克生物依然是減毒活疫苗路線,帶狀皰疹疫苗已處於發補階段,預計明年初上市。

葛蘭素史克Shingrix售價高達1600元/劑,接種兩劑需要3200元。老年群體屬於價格敏感型,百克生物帶狀皰疹減毒活疫II期臨床數據顯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良好,具有不弱於Zostavax的有效性,以及顯著高於Shingrix的安全性,如以低價入市,仍有成為大爆款的潛質。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30年中國帶狀皰疹疫苗市場規模將達281億元。國內布局重組蛋白帶狀皰疹疫苗的企業包括瑞科生物、怡道生物、綠竹生物、中慧元通,其中綠竹生物已進入臨床二期研發階段。

沃森生物正在開展第三代帶狀皰疹疫苗的研發——帶狀皰疹mRNA疫苗。



03

全面創新焦慮

2019年初創立的艾博生物,曾是疫苗Biotech的最璀璨的明星,2021年8月C輪融資超7億美元,刷新本土藥企IPO前單筆融資記錄。彼時正是中國生物科技泡沫破滅的開端,而艾博生物的光環日漸黯淡,與沃森生物合作新冠mRNA疫苗國內III期臨床試驗數據整理及統計分析進入漫長的尾聲,已失去商業化時間窗口。

疫苗研發周期為8-20年,為保證安全性,僅觀察毒副作用有時都要幾年時間。所以,新興疫苗企業成熟期比創新藥企來得更晚,當前整體缺乏衝擊力,是因為過於稚嫩。但在疫情背景下被資本拔苗助長,超越客觀成長規律。

艾博生物等待來日再戰。

但沃森生物已等不及,還有B計劃,與藍鵲生物合作研發的廣譜新冠mRNA變異株疫苗( S蛋白嵌合體)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值得疫苗Biotech學習的是石藥集團,傳統藥企跨界,以做仿製藥的效率來開發mRNA疫苗,同時自己也把上游供應鏈做了。mRNA的上游關鍵輔料都已經布局。最大的成本來源於帽子,已經完成自主生產。其他還有修飾尿苷和脂質體等成本較高的原料目前都已經可以內部合成,疫苗成本比滅活路線、重組蛋白路線都低。

石藥集團還在開發通用腫瘤疫苗,市場卡位準確,針對更廣泛人群進行布局,第一個是HPV腫瘤疫苗,後續針對非小細胞肺癌EGFR大突變以及乳腺癌HER-2大突變開發腫瘤疫苗。其實,個性化療法不適合中國,因為個體支付能力及商業醫保還不能匹配天價藥。

曾有投資者向沃森生物提問:公司為何執著於落後的mRNA路線,就不能做做先進的滅活疫苗嗎?上市公司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嗎?為何不向科興學習?

調侃背後是創新焦慮。

今年8月31日,FDA批准Moderna、輝瑞/BioNTech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 BA.4/BA.5的二價新冠mRNA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s)申請,從研發到獲批僅63天。

Moderna執行長打過一個比方:很多人每年9月份都會購買一部新的蘋果手機,得到裡面安裝的新應用程式。同樣地,今後通過一次注射,你就將得到新的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的疫苗。

這意味著海外巨頭在mRNA技術加持下,疫苗疊代速度堪比智慧型手機,我們將更加費力地進行追趕。

國家衛健委今日要求,加快提升80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這是精準覆蓋高危人群,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但新一輪大規模接種(第四針)仍沒有全面展開,還在等待真正有效的國產新冠二代或多價疫苗獲批上市。

國內在研疫苗多如牛毛,專門針對BA.4/BA.5變異株的還比較稀缺,艾博生物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BA.4/5 mRNA疫苗剛剛進入臨床階段,神州細胞SCTV01E9(重組四價苗)正在進行3期臨床,相對於輝瑞mRNA疫苗,針對BA.1和BA.5變異株,四價苗達到優效預設終點。

在精準有效的國產疫苗助力下,疫情管控方能更進一步,滅活、重組、mRNA,誰將率先扛起這個國家任務?國產mRNA疫苗破殼出生還會等很久嗎?

疫苗是一個縮影,國內生物醫藥技術還比較落後,正在奮起追趕,突破卡脖子領域,鼓勵創新的緊迫性遠大於控費。

面對落後,暫停或躺平都不合適,我們應該聚精會神抓好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