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位最具影響力的古生物學家

豆苗說 發佈 2022-12-01T01:47:56.618568+00:00

歷史上沒有人命名的史前動物比 19 世紀的美國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更多,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撰寫了 600 多篇論文,並為近 1000 種脊椎動物化石命名)。

如果不是數以千計的古生物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齊心協力,我們就不會像今天這樣了解恐龍。您將在下面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 12 位恐龍獵人的簡介,他們為我們了解這些古老的野獸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路易斯·阿爾瓦雷斯 (1911-1988)

通過訓練,路易斯·阿爾瓦雷斯(Luis Alvarez)是一名物理學家,而不是古生物學家——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對 6500 萬年前導致恐龍死亡的流星撞擊進行理論化,然後(與他的兒子沃爾特)發現了實際證據。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的撞擊坑,以散落的銥元素殘餘物的形式出現。科學家們第一次對 6500 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有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當然,這並沒有阻止特立獨行的人提出可疑的替代理論。

二、瑪麗安寧 (1799-1847)

瑪麗·安寧甚至在這個短語被廣泛使用之前就已經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化石獵人:在 19 世紀早期,她在英格蘭的多塞特海岸搜尋,發現了兩種海洋爬行動物(魚龍和蛇頸龍)的遺骸,以及有史以來第一隻翼龍出土於德國以外。令人驚訝的是,在安寧於 1847 年去世時,安寧已經從英國科學促進會獲得了終生年金——在那個時代,人們並不期望女性識字,更不可能從事科學工作!(順便說一句,安寧也是古童謠「她在海邊賣貝殼」的靈感來源。)

三、羅伯特·H·巴克 (1945-)

近三十年來,羅伯特·H·巴克一直是恐龍像哺乳動物一樣是溫血動物,而不是像現代蜥蜴一樣是冷血動物的理論的主要支持者(他認為,蜥腳類動物的心臟怎麼能全部抽血呢?直到他們的頭腦?)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相信巴克的理論——他從他的導師約翰·H·奧斯特羅姆那裡繼承下來,他是第一個提出恐龍和鳥類之間進化聯繫的科學家——但他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關於恐龍新陳代謝可能會持續到可預見的未來。

四、巴納姆·布朗 (1873-1963)

巴納姆·布朗(是的,他以巡迴馬戲團的名氣 PT 巴納姆命名)不是一個傻瓜或創新者,他甚至不是一個科學家或古生物學家。相反,布朗在 20 世紀初以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首席化石獵人的身份出名,為此他更喜歡(快)炸藥而不是(慢)鎬。布朗的功績激起了美國公眾對恐龍骨骼的興趣,尤其是在他自己的機構中,該機構現在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史前化石存放地。布朗最著名的發現:第一個有記載的霸王龍化石。

五、埃德溫·H·科爾伯特 (1905-2001)

埃德溫·科爾伯特 (Edwin H. Colbert ) 在南極洲做出了他最有影響力的發現時, 已經成為一名在職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早期的恐龍腔骨龍和十字龍等):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Lystrosaurus的骨骼,這證明了非洲而這片巨大的南方大陸,曾經連成一片巨大的陸地。從那時起,大陸漂移理論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理解。例如,我們現在知道,第一批恐龍是在與現代南美洲相對應的超大陸泛大陸地區進化而來的,然後在接下來的幾百萬年裡傳播到世界其他大陸。

六、愛德華·德林克 (1840-1897)

歷史上沒有人(可能除了亞當)命名的史前動物比 19 世紀的美國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更多,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撰寫了 600 多篇論文,並為近 1000 種脊椎動物化石(包括圓頂龍和異齒龍)命名)。然而,今天,科普最出名的是他在骨頭戰爭中的角色,他與他的主要競爭對手 Othniel C. Marsh 的持續不和(見幻燈片 #10),在尋找化石方面他自己也毫不遜色。這種人格衝突有多激烈?好吧,在他職業生涯的後期,馬什發現科普在史密森學會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都被拒絕了職位!

七、董志明(1937-)

作為一代中國古生物學家的靈感源泉,董志明多次帶領中國西北大山鋪組探險,在那裡他發掘了各種鴨嘴龍、厚頭龍和蜥腳類恐龍的遺骸(他自己命名了不下於 20 個獨立的恐龍屬,包括書龍龍和微厚頭龍)。在某種程度上,董的影響在中國東北地區感受最深,仿效他的例子的古生物學家從遼寧化石床發掘了許多恐龍鳥標本,其中許多為恐龍向鳥類的緩慢進化過渡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八、傑克霍納(1946-)

對許多人來說,傑克霍納 將永遠作為第一部侏羅紀公園電影中山姆尼爾角色的靈感而聞名。然而,霍納在古生物學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改變遊戲規則的發現,包括鴨嘴恐龍Maiasaura的廣泛築巢地和具有完整軟組織的霸王龍的一大塊,對它們的分析為鳥類的進化下降提供了支持來自恐龍。最近,霍納因其從活雞中克隆恐龍的半嚴肅計劃而成為新聞,而且,爭議較小的是,他最近聲稱有角、有褶邊的恐龍角龍實際上是一隻異常年長的三角龍成年人。

九、奧斯尼爾C. 馬什 (1831-1899)

在 19 世紀後期工作,Othniel C. Marsh 通過命名比任何其他古生物學家都更受歡迎的恐龍(包括異特龍、劍龍和三角龍)來確保他在歷史上的地位。然而,今天,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骨頭戰爭中的角色,他與 Edward Drinker Cope 的持久不和(見幻燈片 #7)。多虧了這種競爭,馬什和科普發現並命名了比他們能夠和平共處更多的恐龍,大大提高了我們對這個滅絕品種的認識。(不幸的是,這場爭鬥也產生了負面影響:馬什和科普如此迅速而粗心地建立了各種恐龍屬和物種,以至於現代古生物學家仍在清理爛攤子。)

十、理察·歐文 (1804-1892)

理察歐文遠非這份名單上最好的人,他利用他的崇高地位(作為大英博物館脊椎動物化石收藏館的館長,在 19 世紀中葉)欺負和恐嚇他的同事,包括著名的古生物學家 Gideon Mantell。儘管如此,不可否認歐文對我們對史前生活的理解產生了影響。畢竟,他是創造「恐龍」這個詞的人,他也是最早研究始祖鳥和南非新發現的獸類(「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的學者之一。奇怪的是,歐文對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接受極其緩慢,也許是嫉妒他自己沒有提出這個想法!

十一、保羅·塞雷諾 (1957-)

21 世紀早期版本的 Edward Drinker Cope 和 Othniel C. Marsh,但性格要好得多,保羅塞雷諾已成為整整一代學童尋找化石的公眾形象。塞雷諾經常由國家地理學會贊助,他帶領資金雄厚的探險隊前往全球各地的化石遺址,包括南美洲、中國、非洲和印度,並命名了許多史前動物屬,包括最早的真正恐龍之一, 南美始盜龍。塞雷諾在北非取得了特別成功,在那裡他領導的團隊發現並命名了巨型蜥腳類動物喬巴里亞和惡毒的「大白鯊蜥蜴」,Carcharodontosaurus。

十二、帕特里夏·維克斯-里奇 (1944-)

Patricia Vickers-Rich(與她的丈夫 Tim Rich 一起)在推進澳大利亞古生物學方面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科學家都多。她在恐龍灣的眾多發現——包括以她女兒的名字命名的大眼睛鳥腳類恐龍Leaellynasaura,以及以她兒子的名字命名的備受爭議的「鳥類模仿」恐龍 Timimus——表明一些恐龍在白堊紀澳大利亞的近北極條件下繁衍生息,為恐龍是溫血動物的理論提供了支持(並且比以前認為的更能適應極端環境條件)。Vickers-Rich 也不反對為她的恐龍探險尋求企業贊助。Qantassaurus和Atlascopcosaurus都是為了紀念澳大利亞公司而命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