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卡達,小國大雄心

貓哥的視界 發佈 2022-12-01T13:34:51.422665+00:00

很多人可能在世界盃之前,根本都沒有聽說還有卡達這個國家,可偏偏是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國,硬生生地砸了2290億美元,搞了一場世界盃。

最近,一場世界盃,讓全世界的目光都關注到了卡達這個小國。

很多人可能在世界盃之前,根本都沒有聽說還有卡達這個國家,可偏偏是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國,硬生生地砸了2290億美元,搞了一場世界盃。

229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我們看看最近幾次世界盃的投資就能知道。

2002年日韓世界盃,投入70億美元;

2006年德國世界盃,投入43億美元;

2010年南非世界盃,投入36億美元;

2014年巴西世界盃,投入150億美元;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投入116億美元。

從1990年以來,八屆世界盃投資總和是486.3億美元,而卡達這一次上來就是2290億美元!怎一個壕字了得?

那麼,卡達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為啥要砸這麼多錢去辦世界盃?

1 從駱駝到奔馳車

幾千年前,在荒蕪的阿拉伯半島上,生活著一群貝都因人。

不過貝都因人和貝都因人也不一樣,現在沙特的貝都因人祖先,主要是遊牧民族,因為沙特半島面積遼闊,可以逐水草而居。

但是翻翻地圖就會發現,卡達是一個半獨立於阿拉伯世界的半島,就像一個突出的痣,三面臨海,西南方向與沙特和阿聯接壤,北面與伊朗隔海相望。

由於這種靠海的地理環境,卡達的貝都因人主要靠打漁、採珠為生,偶爾也乾乾海盜。

在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裡,卡達先後被亞歷山大大帝、塞琉古帝國、安息帝國統治,一直到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卡達的酋長接受了伊斯蘭教,卡達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1521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領了卡達,後來當地人不滿葡萄牙的統治,向奧斯曼帝國求援,奧斯曼帝國隨即出兵將葡萄牙人驅逐出了波斯灣。

但因為這裡距離奧斯曼帝國的核心位置太遠,所以並沒有在這裡布下重兵,後來卡達為了爭取獨立,又把英國人引了進來,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卡達一直在奧斯曼和英國人之間走鋼絲。

一直到一戰爆發,卡達直接跳反奧斯曼,而那時候的奧斯曼正在俄軍的壓力下岌岌可危,不敢得罪盟友英國人,所以卡達正式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

但是,此時的卡達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之外,其他一無是處,本來還能靠著採珠混個溫飽,但萬萬沒想到,日本人給了卡達一計降維打擊!

日本和卡達本來都是採珠大國,但日本人正處於原始積累的初期,因天然珍珠價格昂貴,過多人從事捕撈行業,導致能養育珍珠的母貝數量大幅減少,產量反而大幅度下降。

於是日本人開始探索人工養珠,並在1894年9月,申請了人工養珠的專利,十幾年後,海量人工珍珠進入市場,直接把卡達的採珠行業給搞崩了。

所以,你以為卡達一直是土豪麼?不,20年代的時候,卡達還窮得叮噹響,比非洲還窮,非洲還能種點莊稼,而卡達除了沙子啥都沒有,靠著捕魚才勉強沒餓死。

當時駐紮在卡達多哈的一位英國軍官曾經如此描寫這座沙漠中的城市:多哈,這是一個小漁村,村鎮沿著海岸散落在幾英里內,半數以上的房舍破爛不堪,市場中的屋舍也十分簡陋,道路上塵土飛揚,電力短缺,當地人要跑到城外兩三英里的地方,用皮囊或金屬容器從井裡取水。

到了30年代,卡達聽說,美國加州標準石油公司在沙特挖出了石油,就開始琢磨,沙特有石油,我這裡有沒有呢?就請英國石油公司來勘探,結果一勘探不要緊,竟然發現了大油田!

從此,卡達才過上了有飯吃的日子。

但是,也僅僅是有口飯吃,一口油井卡達可以獲得幾萬英鎊的現金,每年拿到5000英鎊的租金,同時還能拿到石油銷售的利潤分成,當然,拿的是小頭,只有18%。

但是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大損,中東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本來還想賴在中東,可是蘇伊士運河之戰中,美蘇聯手把英法給坑了一把,最終英國選擇退出中東,卡達獲得了非常大的自治權,在1961年,卡達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

1971年,英國宣布終結保護條約,之前被英國控制的地區,有的合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而卡達和巴林則選擇了獨立,隨後在1974年卡達奪回了石油公司的所有權。

不得不說,卡達獨立的很是時候,兩年後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聯軍被以色列打了個灰頭土臉,阿拉伯兄弟們選擇以石油為武器,向世界開戰。

減產+加價,全球每天的石油供應一下減少了500萬桶,石油價格從1美元一桶直接飆升到了11.65美元一桶,差不多是1973年1月價格的近4倍!到了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油價更是漲到了40美元一桶!

石油危機極大打擊了西方國家,也徹底讓中東國家走上了富豪之路一去不復返。

所以卡達有一句諺語:「一夜之間從駱駝背上跳到了奔馳車裡。」

但是,成也石油,敗也石油,卡達的土豪之路,註定和沙特有所不同。

我們都知道,沙特可以說是浮在油海上的國家,油田面積大,開採成本低,所以當之無愧地是歐佩克組織的龍頭老大,其他國家都要聽從沙特的意見。

但是,歐佩克國家石油儲量也是不一樣的,像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這樣的,在世界能排到前幾名,但像卡達這樣的小國,油田面積小,排名已經到了十幾名開外了。

這就造成一個悖論,歐佩克在制定石油減產配額的時候,是按照一樣的比例來,還是按照國家儲量的比例來?

如果一樣的比例,沙特產油多,少生產一點也問題不大,但像卡達這樣的小國就要哭了,日子全指望著賣油呢,減產之後可就要破產了。

但是如果按照儲量的比例來,沙特不幹了,憑啥我產量多,減產比例也更多?而沙特是歐佩克的老大,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必然要傾向自己的利益。

所以,到了1985年第三次石油危機的時候,國際石油市場出現連續7個月油價暴跌局面,跌幅高達67%,歐佩克市場份額從1979年的近50%下降到1985年的不到30%,總收入不及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

沙特皮糙肉厚能扛過去,可是卡達就難受了,整個國家差點破產。於是卡達不得不另想渠道:天然氣。

其實卡達很早就發現天然氣了,但是老國王哈利法並不太重視,他是通過石油經濟一步暴富的,對石油經濟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所以執政期間大力發展國家石油業,而忽略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最終導致國家產業鏈單一。

王儲哈馬德是哈利法的長子,他有西方國家留學經歷,清楚多元化經濟對國家的好處,主張建立新的支柱產業。

於是在1995年,哈馬德利用哈利法出國度假的機會,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玄武門之變」,要求父親交出權力。

哈馬德

可憐的哈利法遠在國外,連信用卡都被兒子凍結了,衣食無著,不得不同意了哈馬德的要求,提前退位,讓哈馬德成為了新的國王。

哈馬德上台後,加快了對天然氣勘探、開採、加工和儲存技術的攻關,最終於上世紀末建起了首個LNG出口設施,打通了天然氣出口的全部環節。

事實證明,哈馬德的押寶是正確的,卡達的天然氣產量爆發正好碰上了世界的環保風潮,天然氣發電的環保性讓世界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激增。

卡達雖然石油相比沙特不多,但天然氣儲量可是妥妥世界巨頭,天然氣已探明儲量高達24.7萬億立方米,位列全球第三位,還是世界最大的LNG天然氣生產國。

因為卡達天然氣產量並不受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限產協議限制,到了2021年,卡達占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份額的21%,遠遠超過沙特在石油領域的出口份額,成為世界天然氣行業舉足輕重的國家。

憑藉天然氣的出口,卡達的人均GDP達到了6.3萬美元!是同為歐佩克的沙特的三倍!

注意,這還是按照卡達的260萬人口來計算的人均GDP,這些人口中80%都是外國勞工,真正的卡達人也就40萬左右,如果按這個數字來算,卡達妥妥是全球人均GDP最多的國家。


如今,有錢的卡達坐擁全球第14大主權財富基金,基金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荷蘭殼牌、俄羅斯石油公司、英國國家電網相當一部分股份都是卡達的,卡達還在倫敦、紐約等國際一線城市進行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城、紐約帝國大廈等地標建築背後的真正掌控者都是卡達,就連世界首富馬斯克收購推特,也找卡達融了一部分資金。

人啊,一旦有了錢,想的就不一樣了,卡達和阿拉伯世界的互撕,也就此開始。

2 阿拉伯世界的麻煩製造者

前面說了,因為卡達的貝都因人都是漁民出身,與遊牧的沙特貝都因人先天不一樣,所以在執行原教旨瓦哈比主義方面,卡達的海洋瓦哈比主義也和沙特的陸地瓦哈比主義不同。

比如沙特嚴格地恪守教義,施行性別隔離、禁酒令等等,而卡達則相對自由得多,甚至可以喝酒,所以很多地雙方當然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雖然意識形態不同,但在哈利法時代,卡達和沙特的關係還是很好的,哪怕自身利益受損,卡達都聽這個阿拉伯世界的帶頭大哥的。

但是從哈馬德時代,一切都不一樣了。

我們知道,沙特的王室繼承方式很特殊,不像英國、日本那樣搞嫡長子繼承制,而是採取兄終弟及的制度。

但是,哈馬德的這種篡位,在90年代的沙特眼中,無異於大逆不道,所以一直不承認哈馬德的國王地位,而且還在1996年暗中支持了企圖推翻哈馬德政權的未遂政變;2005年,卡達再次發生未遂政變,背後就是沙特支持的巴尼穆拉部落所為。

一直到哈馬德執政多年、政權穩固後,才被允許參加海合會會議。

而且,哈馬德上台後,專門確認了下一任國王的直系繼承制度,在2013年直接將王位禪讓給了自己兒子塔米姆,還精簡了王室直系家族範圍,國家財政盈餘主要用於投資和改善民生,不像沙特那樣供幾千個王子禍禍。

塔米姆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一幫搞封建統治的駱駝中間,突然冒出來了個搞維新的人物,能不招人嫉恨麼?

哈馬德對這種情況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必須改變他父親那種與世無爭、專心掙錢的哲學,更加主動地參與外界事務,從一個阿拉伯世界的小透明,變成一個和沙特平起平坐的人物,這樣沙特才不敢動他。

所以從哈馬德上台以來,卡達開始積極介入地區事務,在各種衝突和紛爭中充當調停者和中間人的角色。

從蘇丹的達爾富爾到厄里特里亞,從索馬利亞到葉門,從黎巴嫩到巴勒斯坦,幾乎在中東地區的每一場衝突中都能看到卡達穿梭調停的身影,從而成功贏得衝突各方的信任,發揮了遠超其體量的外交能量。

別說周邊國家了,就連美軍要和塔利班談判,都要經手卡達,阿富汗戰爭爆發後,沙特和阿聯迅速拋棄了塔利班,但只有卡達不離不棄,一直允許塔利班在多哈開設辦事處。

所以在2020年2月,美國川普政府和塔利班最終達成和平協議,也是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

美國與塔利班於當地時間2月29日在多哈簽署和平協議(阿納多盧通訊社)

可以說,卡達在過去十年一直是西方和塔利班之間的調解人,甚至被認為是唯一有能力說服塔利班與世界保持接觸的國家。

甚至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後,卡達也成為阿富汗難民的收留國和中轉國,受到西方國家讚譽,讓卡達獲得了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的國際認可和聲望,這都有助於卡達成為地區事務的新「仲裁者」,從而直接威脅沙特的中東老大地位。

不僅如此,卡達還非常擅長「渾水摸魚」。

對卡達來說,一個團結在沙特旗下的阿拉伯世界對自己的壓力太大,不如把水攪渾,讓沙特應接不暇。所以從哈馬德上台,就開始頻繁對很多國家的反政府勢力提供「廣告支持」和資金幫助。

在敘利亞,卡達支持反政府武裝,甚至包括在當地的基地組織分部,按照卡達的打算,反對派有西方的支持,答應之後一定會感謝金主卡達,這樣就能又拉攏一個國家。

在巴勒斯坦,卡達支持哈馬斯,這個不奇怪,以色列是阿拉伯世界的世仇,哈馬斯和以色列作對,支持哈馬斯就是政治正確,到目前為止,卡達已經向哈馬斯提供了18億美元的援助。

在利比亞,卡達支持的黎波里的「利比亞黎明」,與沙特、埃及、阿聯支持的東部新議會大打出手。

在黎巴嫩,卡達特使前往黎巴嫩去斡旋,都不忘了肉身帶過去1500萬美元給真主黨。

在突尼西亞,卡達暗中支持了突尼西亞的極端宗教組織復興運動,在突尼西亞的顏色革命中,卡達出了大力氣。

不完全統計,這20年時間裡,卡達至少撒出去了1000億美元。《大西洋月刊》稱,過去25年來,發生在海合會其他國家的幾乎每次「危機」或「動亂」,都有卡達的身影。

不得不說,卡達深知點火容易滅火難的道理,卡達花1億美元資助別人去搞事情,沙特花10億美元都未必能平息得下來。

所以,沙特就像一個繼承父業的二世祖總經理,時時處處面臨卡達這樣一個有資源(有錢)的副總咄咄逼人的挑戰,不是暗地裡使壞就是天天跟你唱反調,心裡能不記恨麼?

所以,沙特老早就琢磨著整一下卡達,但考慮到卡達和美國的關係,所以一直沒敢動手。

一直到2017年,機會終於來了。

2017年川普就任總統,而沙特掌權的王儲小薩勒曼恰好又和川普的女婿庫什納「關係甚好」,於是在庫什納的運作下,2017年5月20日,川普把首次出訪安排在了沙特,就在這次訪問中,沙特和美國簽訂了10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可謂下了血本。

就在川普離開沙特後兩天,卡達國家通訊社網站突然播發了據稱是卡達國王塔米姆的講話,稱「伊朗是本地區和伊斯蘭教的中心所在」,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還批評美國和沙特。

很快,卡達闢謠說,這個新聞稿是遭遇了黑客襲擊,內容是黑客偽造的。

但是說實話,對於這種解釋,沙特是不信的,你天天就是這麼做的,怎麼可能不這麼想?就算這真的是黑客所為,那也不要緊,送上門來的整卡達的機會,不用太可惜了!

2017年6月5日,在沙特的倡議下,巴林、阿聯、埃及、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分別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


6月23日,沙特等四國向卡達提出了13點最後通牒,作為解決斷交危機的條件。

這些通牒包括與伊朗斷交、驅逐哈馬斯和穆兄會、凍結哈馬斯資金,停止援助「恐怖組織」,關閉半島電視台,向一切被半島電視台「侮辱」過的海灣國家政府道歉,服從海合會章程且今後一切內政外交均遵循海合會決議等等。

這簡直太苛刻了,如果卡達答應了這些條件,意味著要實現卡達內政和社會理念及體系的根本轉變,使之成為沙特「監管下」的一個「小傀儡」,而哈馬德20年苦心布局將一招化為烏有。

所以卡達拒絕了沙特的要求,不用談了,黑客說的就是我說的,愛咋咋地吧!

隨後,沙特宣布對卡達實施全面封鎖。阿聯更是宣布,任何一個同情卡達的人都會被阿聯判處3-15年監禁,並處以巨額罰款。

不得不說,這對卡達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卡達沙漠較多、水資源緊缺,夏季氣溫高達50攝氏度,食品長期依賴進口,70%的進口都要靠沙特的陸地通道。

沙特關閉邊界後,卡達不得不改選空運和海運,空運成本飆升,而海運大大增加了商品流動周期,國內一度陷入食品和藥品短缺的窘境。

2018年,沙特又提出,計劃花10億美元在自己和卡達之間挖一條寬200米,深15-20米,長度達60公里的「運河」。

一旦這條運河建成,卡達就會從一個半島國家徹底變成一個海島國家,從此再無接壤的陸上鄰國,從而對卡達炫耀國力、構成心理威懾。

更絕的是,沙特還計劃在這條運河周圍修建軍事基地和核廢料填埋場,徹底威脅卡達的生存。

沙特的計劃,通過封鎖和威脅影響卡達人的日常生活,對政府當局施加更大的政治壓力,逼卡達屈服。

但誰也沒想到,卡達見招拆招,硬生生從這種局面挺了過來。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打開衛星地圖就會發現,卡達的沙漠裡,布滿了綠色圓圈,這其實就是卡達的規模化農場,因為中間是水井和噴水龍頭,噴水範圍就是一個圓形,水來自海水淡化設備,雖然成本高,但好歹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目前,卡達的糧食自給率已經從15%提高到了60%,乳產品和禽類產品自給率已經到了90%。

二是友邦援助。斷交危機後,伊朗第二天就派出5架次航班,向卡達提供了90噸的食品,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另外載有350噸食品的3艘船隻也從伊朗代耶爾港駛出馳援卡達。伊朗還承諾,每天向卡達運輸100噸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土耳其也在封鎖不到48小時內,用飛機將牛奶、酸奶和家禽等食品運到卡達,緩解了危機。土耳其向卡達派遣軍事人員,保護卡達王室的安全,防止可能出現的沙特干涉。

為了持續不斷得到援助,卡達還花了70億美元,重新建設了一個重泊位港口。

三是積極採取外交努力打破封鎖。卡達發現,雖然斷交的國家不少,但阿拉伯世界的科威特和阿曼等國家卻沒有參與這種圍堵,這就為卡達打破封鎖提供了機會。

在阿曼的協調下,卡達和沙特相互溝通取得了一定突破,在一些關鍵議題上達成了一定的諒解,如卡達降低或者放棄對於一些「恐怖組織」的支持等等。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科威特也分別對沙特和卡達進行了遊說,希望促成和解。

當然,最終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美國。

卡達收買了曾任北約最高司令官的美國四星上將約翰‧艾倫,為卡達遊說美國政府,2020年12月,川普的女婿庫什納訪問了沙特和卡達,隨後二者的關係明顯改善。

2021年1月,沙特在完全沒有得到預期目的的情況下,解除了對卡達的封鎖,這基本上相當於,看在爸爸的面子上,放你一馬!

至此,卡達斷交危機徹底結束,卡達在這一局博弈中,笑到了最後。

3 卡達的生存策略

我們發現,卡達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中,是一個勢單力孤的小國,除了北邊的伊朗,幾乎周邊沒一個國家對它有好臉色。

卡達有錢不假,但有錢也要能守得住啊,否則就是懷璧其罪了。

所以仔細分析哈馬德上任後的所有手段,都是為了提高卡達的國際影響力,藉此提高卡達的話語權,避免自己像阿曼、巴林那樣淪為阿拉伯世界的小透明。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哈馬德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創辦半島電視台。

哈馬德是英國留學回來的,顯然學會了英國攪屎棍的精髓,知道要搞事情,輿論先行。所以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安排自己老婆掌管的卡達投資局,投資3億美元籌辦了半島電視台。

在製作模式上,半島電視台有著非常明顯的BBC風格,這不奇怪,因為很多製作骨幹都是哈馬德親自從沙特的BBC中東分部挖過來的,所以半導電視台在一票保守、落後的中東電視台中間處於降維打擊的優勢,以消息快和現場直播著稱。

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半島電視台憑藉播放本·拉丹的錄像帶一舉成名,CNN等電視台有時也不惜花重金來購買它的獨家新聞節目。而在此後的伊拉克戰爭中,卡達半島電視台通過揭露英美聯軍的眾多醜行,在中東迅速贏得龐大人氣。

就是靠著這個電視台,卡達以阿拉伯世界不足百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6500多萬觀眾的奇蹟,基本上掌握了阿拉伯世界的話語權。

有了知名度,就可以塞私貨了,其中最重要的私貨就是宣傳穆兄會。

穆兄會是一個傳統的遜尼派組織,最早起源於埃及,雖然它一直強調自己的伊斯蘭身份,但是在政治形態上,追求的是伊斯蘭民主,反對君主專制,所以先天就被沙特這種君主專制國家所不容,視為眼中釘。

卡達與穆兄會交好,一方面有哈馬德的爺爺阿卜杜拉時代和穆兄會大佬關係友好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卡達想借穆兄會轉移沙特的視線的考慮。

所以,在阿拉伯之春中,半島電視台開足馬力宣傳、擴大甚至渲染事態,成為密切聯繫阿拉伯各國反對黨、鼓動青年革命的動員機器,包括曝光權貴腐敗醜聞,誇大當局鎮壓事實,鼓動各地反政府示威、罷工等,發揮了非常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

因為半島電視台在阿拉伯世界影響力的統治地位,其宣傳效果遠遠超過CNN和BBC等國際強勢電視媒體。

在半島電視台的推波助瀾下,穆兄會先後在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等國上台成功,在葉門也參加了權力分享計劃,要不是沙特和阿聯及時出兵干涉,卡達的鄰國巴林也將會變天。

所以,只要半島電視台在手裡,卡達就能握住中東的「輿論核武器」。

第二步,交好沙特之敵土耳其和伊朗。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整個伊斯蘭世界,會發現處於一種很微妙的三足鼎立狀態之中。

表面上看,是伊朗的什葉派和沙特的遜尼派在爭奪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但中間卻有一個奇怪的國家土耳其混了進來,東搞西搞搞事情,無論是支持亞塞拜然打亞美尼亞,還是搞突厥國家聯盟,都是想在鷸蚌相爭中,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最終讓埃爾多安加冕為伊斯蘭世界的大蘇丹。

土耳其不像卡達那樣有錢,可以撒錢搞事情,土耳其利用的另一招:扶持穆兄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埃爾多安的正發黨就是穆兄會的一個派別,所以土耳其一直對穆兄會的發展非常支持,穆兄會的最高行政組織「訓導局」就設在土耳其,而很多被沙特等國通緝的穆兄會成員,也混在土耳其。

所以,都是穆兄會的支持者,又同為阿拉伯世界老大沙特的挑戰者,土耳其和卡達的關係友好也就不奇怪了。

別看土耳其處於中東世界的邊緣,卻在中東世界的核心卡達地區有一個軍事基地,還有駐軍,這顯然是卡達拉進來平衡沙特勢力的手段。

而與伊朗合作,就完全處於經濟利益了。

卡達最大的天然氣田北方氣田,該氣田總儲存量預計為51萬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約500億桶凝聚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氫化合物儲藏,沒有之一。

但這個氣田不是卡達獨有,而是橫跨於伊朗和卡達之間,由兩國分享。

別看卡達和伊朗,一個信奉遜尼派,一個信奉什葉派,但利益是最好的粘合劑。

一方面,卡達的經濟命脈就在伊朗眼皮子底下,這逼迫著卡達必須和伊朗搞好關係,否則波斯灣就那麼窄,伊朗天天派個小艇或者蛙人去騷擾一下,卡達也受不了。

而且,卡達的LNG船依賴荷姆茲海峽運輸,而荷姆茲海峽控制在伊朗手中。

另一方面,卡達的氣田需要進行複雜的LNG液化才能賣,而且還面臨沙特、阿聯天然氣的競爭。

如果和伊朗搞好關係,那麼就可以借道伊朗規劃的「和平管道」計劃,直接將天然氣通過管道輸往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直接連通中國和印度,贏得一個巨大市場。

所以維持和伊朗的關係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引入域外大國的力量平衡沙特壓力。

如果說土耳其和伊朗是外援,偶爾雪中送炭可以,但真要保證卡達的安全,這兩個國家的分量顯然是不夠的,你看葉門內戰,沙特不是說介入也介入了麼?

所以,卡達需要一個靠山。

首選目標肯定是美國,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美軍就加大了在中東的軍力部署,但戰爭結束後,卻苦於無法長期駐紮,這就被卡達看中了機會,和美國簽署了加深防務的軍事合作協議。

1996年,剛剛上台的哈馬德大筆一揮,答應了美國進駐烏代德空軍基地,這可不是一個軍事基地那麼簡單,而是中東最大的空軍基地,是美軍在整個中東地區的核心,美軍在中東和海灣地區約80%的燃料補給和加油都來自卡達。

烏代德空軍基地(美國駐中東最大空軍基地)

在2003年,美軍從沙特撤出大部分力量,也都搬遷到了卡達,甚至連中央司令部也設立在了卡達,這個基地有來自美國和北約的軍事人員超過一萬人,在日後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這個基地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所以,你以為卡達為啥敢處處跟沙特別苗頭?不就是家裡有美軍這個靠山麼?雖然沙特境內也有美軍,但美國是不會容忍沙特把事情鬧大的,所以沙特就算花錢挖運河,也不敢出兵卡達。

但是,隨著美軍戰略東移,在中東出現了戰略空白,到時候誰來保護卡達的安全?如果沒有靠山了,恐怕卡達的天然氣產業就成了滅亡之因,所以卡達必須新找一個靠山。

找俄羅斯?俄羅斯是有心無力,連中亞都控制不了了,談何涉足中東?找歐盟?歐盟國家太分裂,政策延續性差,而且動不動拿意識形態說事,天天噁心你。

比來比去,似乎東邊的中國最靠譜,強大、溫和、講道理,而且中國一直是卡達天然氣的忠實客戶,雙方自有情分在,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所以我們發現,近些年中卡關係迅速升溫,特別是這次世界盃,更是卡達和中國加深關係的重要契機。


我們看一下,從世界盃的主場館,到哈馬德機場、哈馬德港口、盧塞爾新城、地鐵,到世界盃的獎盃、吉祥物、足球、旗幟、喇叭、口哨、擺件、抱枕等等,甚至賽場廣告,統統來自中國。

有人說,中國在這一屆世界盃上賺的錢,要遠遠超過中國自己舉辦一次世界盃,這說明是什麼?

說明卡達是在以實際行動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幫助消化中國已經過剩的基建產能,藉此配合中國的整體戰略。

另外,不知道是有意還是巧合,世界盃期間,卡達專門宣布,與中國石化簽署了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長期購銷協議,卡達能源公司每年將會向中國石化供應400萬噸液化天然氣。

不要低估這種大訂單背後的博弈,我們都知道,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全球能源價格飆漲,世界天然氣市場趨緊,以後誰能拿到低價的長協天然氣,誰就能在製造業領域占據優勢。

在歐洲陷入氣荒,紛紛飛到卡達尋找氣源的時候,卡達卻把訂單給了中國,這本身就說明卡達在當前的中西博弈中給中國送上的一個大大的投名狀。

這種「投名狀」和美國軍事基地那種交易式的關係不一樣,而是一種平等互信、順其自然的合作協議。

當中國的海外利益在卡達,中國的天然氣源在卡達,中國在中東的戰略支點在卡達,那麼卡達自然也就會在中國的海外戰略天平上擁有比其他國家更重的份量,一旦卡達有事,中國也絕不會坐視不理。

事實上,東方大國已經在幫忙武裝卡達了,專門向卡達提供了中國版海馬斯,這種最新型的外貿地對地彈道飛彈系統包含兩種飛彈/火箭,分別是SY-400制導火箭和BP-12A彈道飛彈,射程可達70公里-280公里,威力巨大,能夠對鄰國目標進行縱深打擊,堪稱卡達的「東風快遞」。

SY400


想必有了中國的制衡,卡達的安全保障應該問題不大了。

4 世界盃紅利

有人覺得,卡達GDP總共也才1700多億美元,為啥要花2290億辦世界盃?花了這麼多錢,能從這屆世界盃得到什麼?

第一,是影響力。

按道理說,卡達為了世界盃投入2290億美元,比所有世界盃總投入還多,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卡達並沒有得到多少讚譽,批評之聲卻一直響徹耳邊。

比如自從卡達得到世界盃主辦權,西方輿論對賄賂競選的指責一直沒有停過。

世界盃場館建設,西方又指責卡達世界盃的勞工累死了6500人。

在卡達出台世界盃禁止喝酒令(也不算完全禁)和禁止LGBT等不符合卡達宗教習慣的規定後,罵聲更響了。

BBC在11月20日開幕當天,還拒絕播放開幕式。甚至在球賽中,竟然還有兩個歐洲觀眾身穿十字軍東征的盔甲去參賽,這種挑釁的味道太明顯。

其實,西方之所以大張旗鼓去黑卡達,完全是因為卡達借世界盃向全球展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中東。

提起中東,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要麼就是窮困天天爆炸的落后街巷,要麼是只會賣石油但沒文化的暴發戶,雖然有錢但野蠻、落後、封建,如果沒有油,啥都不是。

但是卡達通過世界盃展示的是什麼?

開幕式上,卡達用沙漠駝隊、貝都因人的生活表達了卡達燦爛的歷史,在主題揭幕中傳達了對世界的關切。

讓一個黑人飾演的旅行者和一名卡達殘障男孩的對談,展示了卡達人哪怕身處逆境,也積極進取,自信風趣。

這簡直是在PiaPia打西方的臉,我們讓殘障人士和黑人參加開幕式,可比你們虛偽地搞什麼LGBT要文明多了!

通過使用中國進口的1500台宇通新能源客車和中國的800兆瓦光伏電站,向西方人證明,環保不僅僅是你們西方人的道德優越感的名片,卡達也同樣理解環保、綠色,在你們選擇劈柴燒的時候,卡達已經能夠在環保方面做出更大實踐和貢獻。

而充滿高科技的運動場繁華都市,充分展示了中東人的文明,讓世界知道,這個世界上先進的遠遠不只有西方而已。

還有韓國人田柾國獻唱的世界盃主題曲「Dreamer」,也讓世界發現,阿拉伯國家在文化上並不是那麼的嚴肅保守。

這些展示,才顛覆了西方刻意製造的對中東世界的刻板印象,才引發了對世界巨變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西方人的劇烈反彈。

哪怕西方再黑卡達,但世界盃的影響力也是在那裡擺著的,很多人看了世界盃之後,也會改變對中東和卡達的看法。

所以,卡達從世界盃向全球傳達的,是阿拉伯人有自己的文明,這種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平等的,也絲毫不比西方文明差,這無疑是對「文明衝突論」,「伊斯蘭恐懼症」和「西方人高人一等」的一種反駁。

當全世界的目光都因為世界盃而關注卡達這個國家時,它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第二,卡達世界盃還將極大改變卡達的安全形勢。

卡達國小力弱,軍隊滿打滿算才1萬多人,是根本扛不住沙特一個突擊的。

雖然卡達可以靠引入大國勢力提供安全保護,甚至花錢找土耳其提供安全保護,但這都是依靠外人,關鍵時刻誰都不敢說百分百靠譜。

打鐵還需自身硬,世界盃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因為安保人力不足,卡達向全世界求援,建立多國警察和軍隊組成的聯合安保力量。

空中有卡達-英國聯合飛行中隊的戰機,負責空中安保工作。

在海上,巴基斯坦「塔布克」號軍艦、義大利、土耳其等國的海軍也都派軍艦馳援卡達世界盃安保。

地面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提供了反生化武器攻擊防禦系統和相關培訓,羅馬尼亞提供了VIP貴賓和反簡易爆炸裝置培訓。土耳其提供了3000名警察、250名士兵,法國官方則向卡達派出了220名憲兵和警察,英國、韓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多國也將提供警察和情報交流等領域合作。

雖然世界盃結束,這些人員都要撤回,但安全合作這個渠道一旦建立,就不會輕易地取消,卡達可以藉此與更多國家開展安全合作,為自己下一步加強軍力,提供更大助力。

第三,獲得未來。

影響力和安全僅僅是卡達從世界盃得到的眼前利益,從長遠來看,卡達可能藉此開拓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哈馬德這個人和其他的中東王爺不一樣,他看問題要更遠,更深刻。

卡達依靠石油和天然氣,過上了現在的好日子,但是,石油和天然氣總有挖完的那一天,新能源革命也如火如荼,如果以後能源挖完了或者不值錢了,卡達會怎麼樣?

所以從他即位那一天起,就開始孜孜不倦地學習新加坡、韓國等一些成功國家案例,發展國家經濟多元化,在卡達建設了無數的購物中心,文化博物館,藝術館,吸引世界各地遊客,開始發展第三產業,還安排卡達投資局往全世界投資,為卡達投資未來。

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這一次世界盃也一樣,雖然看似投入了天價,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基建上,比如價值360億美元的無人駕駛地鐵系統;150億美元的人工旅遊島,遊艇碼頭、商場別墅、景觀花園應有盡有;價值70億美元的港口和機場,還有太陽能發電系統,15個世界上最大的飲用水水池等等。

這些大基建對於這個加上外國勞工只有2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簡直是「再造國家」的節奏!

根據基建的「乘數效應」,這種巨額的基礎性投入會創造出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促進建築、能源、公共服務等行業的發展,世界銀行就預測,今年卡達的經濟將增長4.9%。

更厲害的是卡達斥資450億美元,建設盧塞爾新城,這顯然是想借世界盃的機會,重走一遍杜拜的成功之路。

說起杜拜,其實和卡達差不多,後來阿聯同樣是為了國家長遠之計,開始轉變發展模式,花了6.5億美元,蓋出了世界上唯一七星級的帆船飯店,吸引了全世界的有錢人來這裡,這一次徹底打響了杜拜的知名度。

隨後熱錢滾滾而來,棕櫚群島、世界島這樣的瘋狂基建案從圖紙變成現實,帶動了杜拜旅遊業的發展。

20年之內,杜拜的飯店從42家暴增到了350家,且一家比一家豪華,在2020年有高達2000萬的旅客來此旅遊。

旅遊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成了杜拜三大支柱,徹底改變了過去依賴石油的局面,而顯然,卡達這次的投入,同樣是想藉機新建一座國際大都市,成為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為卡達的經濟投資一個輝煌的未來。

5 小國大雄心

像卡達這樣小國大雄心的國家,其實不少。

朝鮮動不動玩個飛彈,藉此把周邊國家玩弄於股掌。

土耳其一邊敲詐北約,一邊和俄羅斯交好,一邊又拉攏突厥國家聯盟,也是想藉此成為日後一極。

現在的卡達國王塔米姆是一個80後,雖然不像金正恩那樣引人注目,但卻充分利用了自身長處(有錢),嘗試撬動原有世界格局。

我們會發現,世界進入百年大變局,以往世界秩序正在趨於崩潰,那么正是很多小國渾水摸魚提高國際地位、跳到世界前沿的最佳時機。

也許,卡達憑藉自己的「鈔能力」,還真的可能在百年變局中走出一條新的崛起之路。


相關閱讀請搜索公眾號【貓哥的視界713】:

1.《疫情下的地雷陣:核酸檢測的真相》

2.《反華是生活,親華是工作,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3.《天堂很遠,美國很近:墨西哥被吃干抹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