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飛船是如何獲得驅動力的?我們的空間站有能力飛到月球嗎?

梵觀點 發佈 2022-12-01T15:50:18.893200+00:00

昨天聊光的本質,很多朋友在看到毛玻璃一截之後就出神了,這是我筆者的過錯,沒有認真為科普獻身。今天我們來聊點輕鬆的話題,太空中的飛船是如何再獲得驅動力的?

早安,各位看官!昨天聊光的本質,很多朋友在看到毛玻璃一截之後就出神了,這是我筆者的過錯,沒有認真為科普獻身。

今天我們來聊點輕鬆的話題,太空中的飛船是如何再獲得驅動力的?

還是先來做一個開篇提問:「我們的航天員能否駕駛中國空間站飛到月球去?成為月球軌道空間站?」(文末解答)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火箭燃料

任何的飛船在進入環地球軌道之前,都是先從大氣層內,要麼從地表,要麼從高空中,通過火箭燃料發動機的推力克服地球的引力飛出大氣層的。

運載火箭使用什麼動力把太空飛行器送上太空的呢?

從物理形態上講,火箭發動機使用的推進劑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液態物質,另一種是固態物質。以液態燃料來說,有煤油、酒精、偏二甲肼液態氫等作為燃燒劑,而用液態氧四氧化二氮等等提供的氧化劑幫助燃燒的,人們習慣上把燃燒劑和氧化劑通稱為火箭發動機的燃料或推進劑

肼(N2H4),又稱聯氨,為無色油狀液體,有類似於氨的刺鼻氣味,是一種強極性化合物。能很好地混溶於水、醇等極性溶劑中,與鹵素、過氧化氫等強氧化劑作用能自燃,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或短時間受高溫作用會爆炸分解,具有強烈的吸水性。

有毒的還是無毒的?

以火箭燃料為標準,科研領域燃料最好是無毒無污染的,比如早期火箭燃料硝酸-27s+偏二甲肼,也有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但偏二甲肼不僅易燃易爆還有劇毒,不過好處是可以常溫存放,因此到現在老的液體火箭或飛彈還在採用,衛星商用發射考量成本,都打仗了還用啥環保的?(人類就是這麼現實)

無毒燃料則主要以液氧煤油為主,煤油容易保存,而且火箭用的煤油與航空煤油差別不大,是公認的火箭環保燃料。

比液氧煤油更環保的是液氧液氫,這倆燃燒後就是水,而且還是純淨水,火箭一發射完,直能變成雨的直接落地了,在高空中的,直接變雲柱!最環保的無疑就是這種了,但液氫不僅需要低溫保存,而且密度只有煤油的10%,液氫的火箭燃料罐體積太龐大,這直接導致低溫火箭體積比常溫火箭要大得多。

比如我們中國自己研究的登月火箭CZ-9,一級火箭將使用12台YF-130,此前的CZ-9的構型是這樣的:

  • 助推器:數量4個,每個助推器為2台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YF-130)
  • 芯一級火箭:4台YF-130;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
  • 二級火箭:2台220噸級高壓補燃氫氧發動機(YF-90);
  • 三級火箭:4台25噸級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YF-79);

經過這麼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下來,衛星也好,飛船也罷,都順利進入環地球軌道了。

490N(牛)軌道控制發動機

這裡以我們的「太空重卡」天舟貨運飛船來舉例,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主要用於對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提供補給支持。天舟貨運飛船發射質量約13噸,最大可承運6.9噸上行補給物資,載貨比高達5.1。

在整個天舟貨運飛船上一共有安裝了36台發動機,其中包括4台軌控發動機(位於尾部的4台490N軌道控制發動機)在抬升貨運飛船軌道和變軌的過程中,需要靠這4台大功率的發動機來實現。

而飛船上的這種490N發動機,使用的是雙組元推進系統。該發動機的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N2O4) 和甲基肼,其真空推力為490N,主要用來進行軌道調整,比如爬高。

氮氣推進

早期的衛星,由於推進技術還不成熟,多使用高壓冷氣推進,而這裡的冷氣主要是氮氣。不僅是衛星,其他太空飛行器比如前蘇聯的「東方一號」載人飛船、美國的「空間實驗室」也用到了冷氣推進。冷氣推進的優點是安全可靠,無污染,但是推進動力小,性能低下。目前我國有一小部分衛星依然還在使用高壓氮氣推進方式。

姿態控制發動機RCS

飛船或衛星上的主發動機,主要作用是干"體力活兒"的,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提供較高推力,不適合干一些精細活兒。因此當飛行器調整姿態,比如轉身,或者交匯對接時,就不能使用主發動機了。這時就需要用一些特殊設備,微調太空飛行器的姿態和速度,也就是RCS系統。

RCS是一些布置在太空飛行器四周,擁有多個噴口的設備,但它們的個頭都很小,因此不太引人注意。由於不同噴口的開啟能隨意控制,從而可以藉助不同噴口之間的配合,給太空飛行器改變姿態提供動力,讓太空飛行器可以指向任意方向,並在任意方向上加減速。

RCS本身也有細分。由於對接過程是循序漸進的,RCS也有大小兩種推力設計。當姿態改變較大時就用大推力,反之就用小推力。

以神舟飛船為例,粗略姿控系統有150N的推力,精確姿控系統只有5N。而且粗略控制噴口只有8個,精確控制噴口有16個之多,更精細。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帶有4台軌道控制發動機,也就是主發動機,還有22台姿態控制發動機(RCS),另外還有4台霍爾電推力發動機,作為輔助。總共30台發動機,可以精確控制幾十噸重的大傢伙在太空中調整姿態、改變軌道。

噴出的是啥?

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上是「寸土寸金」軌道控制火箭需要較大推力那沒辦法,使用2套系統的混合燃料也必須用,但姿態控制RCS作為迷你火箭,必須把結構和可靠性都做到極致。一點多餘的空間和重量都不能浪費,所以用一種燃料一套系統能做到的絕不會用兩套。

有些液體,平常相對穩定,但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迅速分解,產生熱量和氣體。比如過氧化氫,在鉑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迅速分解成水蒸氣和氧氣。因此只需要使用一種燃料就能滿足需求,它就是第一代RCS燃料。

但是過氧化氫燃料推力比沖低,攜帶重量大,所以也不是很理想。後來出現了聯氨推進劑。

比如我國的神舟系列,使用的單組元推進劑是【肼】,也叫聯氨,相比過氧化氫,比沖更高,能長期儲存。但這種物質需要特殊的催化劑,想研製高效催化劑,那可是一個龐大的課題。

還有一種ADN推進劑,是20世紀70年代由前蘇聯合成出的一種高能量密度的材料,是能量密度高,不含鹵素的白色結晶物。ADN推進劑由61%的ADN劑料和26%的和13%的甘油混合而成。

再後來,在美國NASA執行的一項「先進的單元推進劑計劃」中,因羥基推進劑具有冰點低、密度比沖高、安全無毒的特點,且在常壓下不敏感,存貯安全,無著火與爆炸的危險,可減少運輸和貯存的安全性管理要求,因而被NASA作為新一代的無毒單元推進劑進行研究與試驗。

硝酸羥銨本身為固態、富氧的推進劑,其分子式為NH3OH·NO3。它和燃料可一起溶解在水中,形成比較穩定的混和物——羥基推進劑,不產生有毒蒸汽,也無致癌危險。

技術在不斷升級進步,比如我們新的載人返回艙,使用的RCS姿態控制發動機。使用的就是HAN基無毒無污染推進劑,維護性更佳,進一步利好重複使用。

電推進系統

電推進火箭發動機是利用電能加速工作介質,形成高速射流而產生推力的火箭發動機。與化學火箭發動機不同,電火箭發動機的能源和工質是分開的:其電能由飛行器提供,一般由太陽能、核能或化學能經轉換裝置得到;其工質常採用氫、氮、氬或鹼金屬(銫、汞、銣、鋰等)的蒸氣。電火箭發動機的比沖極高、壽命極長。

電火箭發動機加速方式可分為三種類型——電熱火箭發動機、靜電火箭發動機、電磁火箭發動機。(其中靜電火箭發動機常被稱作"離子發動機",是近些年各國航天學家的重點研究對象)

最核心的離子推進器,其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後用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後噴出,繼而產生推力。而肼增強推力器就是單組元肼發動機中分解出高溫氮氣、氫氣等氣體後,這些氣體再次通過電阻加熱器加熱,進一步提高燃氣的溫度。電弧推力器則是通過電弧加熱氣體,氣體受熱膨脹高速噴出從而產生推力。

推力太小仍需努力

而離子推力器不需要攜帶推進劑,因此,可以大幅降低衛星重量,並延長在軌時間。當然,它同時也要付出代價。例如,若使用化學發動機,那麼衛星從發射到定點就位只要一周或兩周時間,但使用全電推進的話,此過程將耗費4到9個月,可謂龜速。不過,對於在軌十幾年的通信衛星來說,犧牲五六個月的時間是可以接受的。

飛向月球

回答開篇問題:「我們的航天員能否駕駛中國空間站飛到月球去?成為月球軌道空間站?」

回答:同為空間飛行器,中國空間站不過是一個放大版的嫦娥二號。理論上空間站只要燃料夠,是可以完成地月軌道轉移的。空間站的軌道保持發動機和姿態發動機共向開機,是有足夠推力讓空間站加速到轉移軌道。

嫦娥二號衛星重量為2480公斤攜帶的燃料為1300多公斤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的重量是180噸;單問天實驗艙攜帶的燃料為1.5噸。

在太空中來說,推動嫦娥2.4噸和推動空間站180噸需要的推力可以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加速度不同。同樣的推力下,空間站加速慢,嫦娥加速快。

只不過空間站的設計是為了在400公里高度工作運行而用的,如果變軌飛向月球,沒有相應的深空通訊設備支持,也沒有深空定向設備輔助。會讓航天員非常難控制。但是未來的月球探測中,是有可能出現月球軌道空間站的。

梵觀點:極端情況下,駕駛空間站飛離地球是可能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