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數量今年將再創新低,日韓「少子化」難題有解嗎?

第一財經 發佈 2022-12-02T09:44:55.079748+00:00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日本出生的新生兒數量約為59.9萬人,較2021年同期減少約3萬人。

在全球人口突破80億之際,日韓兩國正為少子化問題而苦惱。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日本出生的新生兒數量(含外籍)約為59.9萬人,較2021年同期減少約3萬人。因此,厚生勞動省預計,按照這一趨勢,2022年全年日本的新生兒數量或將低於80萬人,創日本政府有相關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不僅僅是日本,韓國統計廳發布的最新數據也類似。韓國今年前三季度新生兒總數為19.22萬人,同比減少5.2%。韓國第三季度新生兒人數同比減少3.7%,至6.4萬人,創下自1981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最低紀錄。

據韓媒報導,按照目前趨勢,韓國今年全年出生人口也將低於去年。

在11月底由復旦大學和韓國崔鍾賢學術院主辦、復旦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以「全球多重挑戰下亞洲的應對」為主題的「上海論壇2022」年會上,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系教授王豐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東亞地區人口出現下降趨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人口下降,其實是個人福祉增加、更加長壽等多種因素結合的產物,這一趨勢將長期持續,與其試圖改變趨勢,不如改變觀念,適應趨勢。」

比預期嚴峻的少子化問題

早在數月前,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人口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1月至6月),日本新生兒數量為38.49萬人,比上一年同期減少2萬餘人。這一數字為2000年以來最低值,首次低於40萬人。因此,當時就有日媒預計,今年全年日本新生兒人口數跌破80萬大關近在眼前。2021年,日本全年新生兒數量約為81萬人。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曾在2017年估算,2027年日本新生兒出生數或跌至81萬。該機構所公布的「未來人口推算」顯示,日本的出生人口數跌破80萬人將會發生在2033年,2046年跌破70萬人,2058年跌破60萬人,2072年跌破50萬人。但現在看來,日本新生兒人口數跌破80萬要比2017年時預測的時間更為提前。日媒稱:「日本社會面臨的少子化問題比預想的更嚴峻。」

韓國一直受困於總和生育率低迷的困擾。總和生育率,反映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通常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今年第三季度,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0.79,同比減少0.03,創下自2009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同期最低紀錄。

新生兒數量從2016年開始每個季度都在減少。此前,韓國統計廳在「未來人口推算」報告中預測稱,今年全年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將達0.77。韓國統計廳人口動向科認為,「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與之前的預測不會有太大差異」。去年,韓國全年總和生育率為0.81,為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平均值(1.59)的一半。

聯合國人口基金髮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顯示,韓國總和生育率已連續三年全球墊底。

韓國經濟研究院指出,考慮到全要素生產率急劇下滑、低生育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經濟潛在增長率恐將出現負增長;這種情況會導致年輕人持續陷入經濟困難,再進一步加劇生育率下降程度,陷入不良循環。

王豐及其團隊預測,到本世紀末,東亞總人口可能下降到現在的55%左右,日本人口將減少40%。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韓國,本世紀末的人口可能只有現在的46%。

對於日韓國內比預期更快的少子化現狀,王豐認為,一方面是預期壽命的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年輕群體的結婚率不斷下滑,「這與生活成本上升、教育競爭、工作生活的平衡、社會對兒童提供的看護條件等相關。」

日韓政府如何破解

加大預算投入、增加生育補貼和住房支援、保障育兒假等,都是當前日韓政府為積極鼓勵生育、緩解少子化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所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

就日本而言,少子化是歷屆政府無法迴避的議題之一。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最新回應中強調,日本的少子化情況已形成「危機」,日本政府將採取多項措施鼓勵結婚和生育。此前,他多次表示,出生率減少「可能動搖日本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基礎」,他承諾把解決這一問題作為當前政府的首要任務。

日本政府在今年4月專門成立「兒童家庭廳」,以期應對少子化問題。同時,作為新的應對措施之一,日本政府也已正式宣布於2023年度增加新生嬰兒補助金,從目前的42萬日元增加到4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3萬元)。當然,由於日本各地醫療機構收費標準不同,這一補助水平略高於日本全國約45萬日元的平均水平。

在韓國,歷屆政府也是一方面通過促進生育率、一方面積極調整經濟的「雙軌制」政策,以適應少子化和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當前尹錫悅政府還希望通過樓市調控政策,加大住房供給,來緩解年輕人的壓力,以期提升生活質量。

韓國保健福祉部前部長朴凌厚表示,在接受低生育現實的同時,政府將集中力量改善導致這一問題的社會結構性因素。同時,他認為,緩解低生育、少子化問題,還需要企業、地方政府、社會團體等應齊心協力,推動根本性的改變,共同應對這一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