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訓練學,相對重要的105個,名詞解釋

文野體育人 發佈 2022-12-02T15:07:14.760167+00:00

前幾天整理推送了《體育與健康新課標》(2022版),比較重要的11個名詞解釋 。有同學反饋,想看其它相關版本。於是,接著小整理的是,《運動訓練學》相對重要的105個名詞解釋,主要參考2000年人體版,輔助參考2012版。供同學們參考學習。1.

前幾天整理推送了《體育與健康新課標》(2022版),比較重要的11個名詞解釋 。有同學反饋,想看其它相關版本。

於是,接著小整理的是,《運動訓練學》相對重要的105個名詞解釋,主要參考2000年人體版,輔助參考2012版。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1. 競技體育

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徵,以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標的社會體育活動。

2. 運動競賽

是在裁判員主持下,按統一的規則要求,組織與實施的運動員個體或運動隊之間的競技較量,是競技體育與社會發生關聯,並作用於社會的媒介。

3. 運動員選材

運動員選材是競技體育的開始,是挑選具有良好運動天賦及競技潛力的兒童少年或後備力量參加運動訓練的起始性工作;

4. 運動訓練

是競技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活動。

5. 運動成績

是運動員參加比賽的結果,是根據特定的評定行為對運動員及其對手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發揮狀況的綜合評定。

6. 競技水平

運動員所具備的竟技能力在比賽中的表現。

7. 比賽名次

是運動成績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比賽結果都必須分出名次;

8. 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的補償效應

運動員競技能力構成因素中某種素質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發展的素質或能力在一定範圍內予以彌補和代償,使其總體競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這種現象稱為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的補償效應。

9. 競技狀態

為了在重要比賽中創造優異的成績,運動員總是為求通過科學的訓練與安排,使自己在訓練中獲得的競技能力最充分的準備,在比賽中最大限度地動員機體的潛力,把自己在訓練中獲得的競技能力最充分地發揮出來,創造優異的成績。運動員參賽的準備狀態,叫做競技狀態。

10. 競技能力

即指運動員的參賽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構成,並綜合的表現於專項競技的過程之中。

11. 運動訓練規律

是指運動訓練系統內部各構成因素之間,以及它們與系統外部各相關因素之間在結構和功能上的本質聯繫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12. 運動訓練原則

是依據運動訓練活動的客觀規律而確定的組織運動訓練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是運動訓練活動客觀規律的反映,對運動訓練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3. 競技需要原則

即指根據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及運動成績的需要,從實戰出發,科學安排訓練的階段劃分及訓練的內容、方法、手段和負荷等因素的訓練原則。

14. 動機激勵原則

是指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激發運動員主動從事艱苦訓練的動機和行為的訓練原則。

15. 有效控制原則

是指要求對運動訓練活動實施有效控制的訓練原則

16. 系統訓練原則

是指持續地、循序漸進地組織運動訓練過程的訓練原則。

17. 周期安排原則

是指周期性的組織運動訓練過程的訓練原則。

18. 適宜負荷原則

是指根據運動員的現實可能和人體機能的訓練適應規律以及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需要,在訓練中給予相應量度的負荷,以取得理想訓練效果的訓練原則。

19. 區別對待原則

是指對於不同專項、不同的運動員或不同的訓練狀態、不同的訓練任務及不同的訓練條件,都應有區別的組織安排各自相應的訓練過程,選擇相應的訓練內容,給予相應的訓練負荷的訓練原則。

20. 直觀教練原則

是指在運動訓練中運動多種直觀手段,通過運動員的視覺器官,激發活躍的形象思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培養運動員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訓練原則。

21. 適時恢復原則

是指及時消除運動員在訓練中所產生的疲勞,並通過生物適應過程產生超量恢復,提高機體能力的訓練原則。

22.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2012、2017版)

是指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科學的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訓練原則。

23. 運動訓練方法

是在運動訓練活動中,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完成訓練任務的途徑和辦法。

24. 運動訓練手段

是指在運動訓練過程中,以提高某一競技運動能力、完成某一具體的訓練任務所採用的身體練習。

25. 模式訓練法

是一種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規範式目標模型的要求組織和把握運動訓練過程的控制性方法。

26. 程序訓練法

是按照訓練過程的時序性和訓練內容的系統性特點,將多種訓練內容有序且邏輯性地編製成訓練程序,按照預定程序組織訓練活動,對訓練過程實施科學控制的方法。

27. 分解訓練法

是指將完整的技術動作或戰術配合過程合理的分成若干環節或部分,然後按環節或部分分別進行訓練的方法。

28. 完整訓練法

是指從技術動作或戰術配合的開始到結束,不分環節或部分,完整地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

29. 重複訓練法

是指多次重複同一練習,兩次(組)練習之間安排相對充分休息的練習方法。

30. 間歇訓練法

是指對多次練習時的間歇時間做出嚴格規定,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覆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

31. 持續訓練法

是指負荷強度較低、負荷時間較長、無間斷地連續進行練習的練習方法。

32. 變換訓練法

是指變換運動負荷練習內容、練習形式以及條件,以提高運動員積極性、趣味性、適應性及應變能力的訓練方法。

33. 法特萊克訓練

是一種以發展有氧代謝系統為主、適當發展有氧與無氧代謝系統混合供能能力為已任的耐力訓練方法。

34. 循環訓練法

是指根據訓練的具體任務,將練習手段設置為若干練習站運動員按照既定順序和路線,依次完成每站聯繫任務的訓練方法

35. 比賽訓練法

是指在近似、模擬或真實、嚴格的比賽條件下,按比賽的規則和方式進行訓練的方法。

36. 周期性單一練習手段

是指周期性重複進行單一結構動作的身體練習。

37. 混合性多元練習手段

是指將幾種單一結構的動作混合進行的身體練習。

38. 固定組合練習手段

是將多種練習手段依固定形式組合的身體練習。

39. 變異組合練習手段

是指在多元動作結構下,將多種練習手段依變異形式組合進行的身體練習。

40. 運動員體能

指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竟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

41. 運動素質

是指機體在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基本運動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和靈敏等。

42. 力量素質

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

43. 最大力量

是指肌肉通過最大隨意收縮克服阻力時所表現出來的最高力值;

44. 相對力量

是指運動員單位體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45. 快速力量

是指肌肉快速發揮力量的能力,是力量與速度的有機結合。

46. 力量耐力

是指肌肉長時間克服阻力的能力。

47. 動力性等張收縮訓練

人體相應環節運動,肌肉張力不變,改變長度產生收縮力克服阻力的訓練;

48. 靜力性等長收縮訓練

在身體固定姿態下,肢體環節固定,肌肉長度不變,改變張力克服阻力的練習方法。

49. 速度素質

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

50. 反應速度

是指人體對各種信號刺激快速應答的能力。

51. 動作速度

是指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動作的能力。

52. 移動速度

是指人體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53. 速度障礙

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常會出現進展停滯、難以提高的現象,稱為速度障礙。

54. 耐力素質

是指有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

55. 有氧耐力

是指機體在氧氣供應比較充足的情況下,能堅持長時間工作的能力。

56. 無氧耐力

是指機體以無氧代謝為主要供能形式,堅持長時間工作的能力。

57. 柔韌素質

是指人體關節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

58. 動力拉伸法

是指有節奏的、通過多次重複動作的練習使軟組織逐漸的被拉長的練習方法;

59. 靜力拉伸法

先通過動力拉伸緩慢的動作將肌肉等軟組織拉長,當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暫時靜止不動,使這些組織得到一個持續被拉長的機會

60. 靈敏素質

是指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運動員能夠迅速、準確、協調的改變身體運動的空間位置和運動友向,以適應變化著的外環境的能力

61. 運動技術

即是完成體育動作的方法,是運動員竟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決定因素。

62. 身體姿勢

指在動作過程中,身體或身體各部分所處的狀態及身體各部位在空間所處的位置關係

63. 動作軌跡

指在做動作時,身體或身體的某部分所移動的路線。

64. 動作時間

指完成動作所需要的時間,包括完成動作的總時間和各個部分的操作時間;

65. 動作速度

指在單位時間裡身體或身體某部分移動的距離;

66. 動作力量

指在完成動作時,身體或身體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是人體內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結果;

67. 動作速率

指在單位時間內同一動作重複的次數。

68. 動作節奏

指在完成動作過程中的時間特徵。

69. 協調能力

是指運動員機體不同系統、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協同配合完成技術動作的能力,是形成運動技術的重要基礎。

70. 技術環境

是指運動員(隊)周邊相關群體的整體技術水平。

71. 直觀法

指在技術訓練中,藉助運動員的各種感覺器官,使運動員建立起對練習的表象,獲得感性認識,幫忙運動員正確思維、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一種常用的訓練方法;

72. 語言法

指在技術訓練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運動員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的訓練方法。

73. 完整法

是指運動員從技術動作的開始姿勢到結束姿勢,完整地進行練習,從而掌握技術的訓練方法;

74. 分解法

是指把完整技術動作按其基本環節,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部分,使運動員分別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

75. 想像法

指在練習前,通過對技術要領的想像,在大腦皮層中留下技術痕跡,然後在練習中激活這些痕跡,使技術動作完成得更為順利和正確的一種訓練方法。

76. 表象法(念動法)

指運動員在頭腦中對過去完成的正確技術動作的回憶與再現、喚起臨場感覺的訓練方法。

77. 減難法

指在技術訓練中,以低於專項要求的難度進行訓練的方法;

78. 加難法

指在技術訓練中,以高於專項要求的難度進行訓練的方法;

79. 技術風格

是指某運動員或運動隊的技術系統,區別於其他運動員或運動隊的技術系統的、較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經常表現出來的特徵;

80. 運動技術評價

是指對於運動技術的掌握或完成狀態予以描述和評定的活動。

81. 競技戰術

指在比賽中為戰勝對手或為表現出期望的比賽結果而採取的計謀和行動;

82. 戰術觀念

指對比賽戰術概念、戰術價值功效及運用條件等進行認識和思維後產生的觀念;

83. 戰術指導思想

指在戰術觀念影響下,根據比賽具體情況提出的戰術運用的活動準則。

84. 戰術意識(戰術素養)

指運動員在比賽中為達到特定戰術目的而決定自己戰術行為的思維活動過程;

85. 戰術知識

指關於比賽戰術理論及實踐運用的知識,有經驗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兩種形態;

86. 戰術形式

指戰術活動中具有相對穩定的形態和結構的行動方式;

87. 戰術行動

指為達到特定戰術目的而採用的動作、動作系列或動作組合。

88. 戰術能力

指運動員(隊)掌握和運用戰術的能力,是運動員(隊)整體競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構成部分。

89. 戰略決策

指對參加一次比賽的全局性問題所進行的決策。

90. 制勝規律

是指在競賽規則的限定內,教練員、運動員在競賽中戰勝手、爭取優異運動成績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

91. 制勝因素

對專項運動成績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成為制勝因素。

92. 個人戰術行為

指運動員在戰術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個人行為;

93. 運動員心理能力

指運動員與訓練競賽有關的個性心理特徵,以及訓練競賽的需要把握和調整心理過程的能力,是運動員竟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94. 意念訓練法

是指運動員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或充分利用想像進行訓練的方法。

95. 誘導訓練法

是指在訓練中採用有效刺激物把運動員心理狀態引導到某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訓練方法,可為順利完成訓練與比賽任務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

96. 模擬訓練法

是指模擬設置未來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條件進行的訓練;

97. 運動智能

是智能中的一種,是指運動員以一般智能為基礎,運用包括體育運動理論在內的多學科知識參加運動訓練和運動比賽的能力;

98. 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

對運動員從開始接受基礎訓練,達到個人運動競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參加經濟訓練活動的整個訓練過程的設計與規劃。

99. 區間性多年訓練計劃

多年訓練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特定的時間區域,都構成一個區間。對兩年以上的一個特定時間的訓練過程的設計。

100. 高原現象

在專項提高階段的訓練中達到較高水平之後,會出現競技水平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現象;

101. 一個訓練的大周期

與運動員竟技狀態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個階段相對應,分別組織準備時期、比賽時期和恢復時期的訓練,並把這一循環稱之為個訓練的大周期;

102. 單周期安排

全年訓練按一個完整的大周期組織實施。

103. 雙周期安排

全年訓練按兩個完整的大周期組織實施;

104. 多周期訓練安排

按3個以上大周期組織全年訓練的過程。

105. 身體訓練課(體能訓練課)

是通過多種多樣的訓練手段和方法,發展運動員的一般和專項運動素質,提高和保持體能水平。

最後,請允許我們廣而小告之下

最後的26天,拼的是堅持,穩的是心態。我會上岸的,加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