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是如何從一個石油土豪國家變成一個窮苦潦倒的三流國家的

浮雲不是雲呀 發佈 2022-12-02T15:51:10.535858+00:00

根據美國能源署的調查,委內瑞拉石油儲藏量高達3000億桶,比阿拉伯的石油土豪國還要多,是美國本土的7倍,是全球第一的石油儲存大國,它面積只有90萬平方公里,只有我們的四川省二倍大小,人口確只有四川的3分之一多一些。

根據美國能源署的調查,委內瑞拉石油儲藏量高達3000億桶,比阿拉伯的石油土豪國還要多,是美國本土的7倍,是全球第一的石油儲存大國,它面積只有90萬平方公里,只有我們的四川省二倍大小,人口確只有四川的3分之一多一些。而且跟那些只有石油的阿拉伯土豪國家不同,委內瑞拉屬於拉美國家,全國有將近一半的面積屬於耕地面積,盛產頂級咖啡可可豆。按道理來說,這種有自然資源有農業的國家應該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比如汶萊、科威特,卡達、杜拜。

事實上委內瑞拉曾經也是富裕的國家,過著跟中東土豪國家一樣的生活,只是這十幾年委政府政局動盪,貪污腐敗,治安敗壞,導致通貨膨脹嚴重。光是2016年,物價漲幅就達到800%,買一隻雞就需要1400萬玻璃瓦爾。一隻雞可以一手提著,貨幣你得用麻袋扛著去。商店裡面的物品沒有固定價格,都是以買單時候的價格為準,因為通貨膨脹太厲害,價格可能一個小時漲幅好幾倍。

伴隨著財務危機,委國家的犯罪率是美國的18倍,一位生活在委國首都加拉加斯的教師,一個月收入只有七美軍,而這些錢在當地只能買到一公斤奶酪還有一盒生雞蛋,根本沒辦法正常生存下去,目前全國有80%以上的人都處在貧困生活水平之中。就算你有錢在這裡也用處不大,因為委國現在物資嚴重缺乏,根本沒錢去進口各類人民需要的生活物資,超市經常是空空如也,到底委國是如何從一個石油土豪國家混成現在這幅窮困樣子的呢?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

「委內瑞拉」國名來源於義大利文,譯文「小威尼斯」,當年是義大利的探險家見到當地的美洲原住民居住的水上村落,聯想到自己的故鄉威尼斯而取名如此。為了吸引更多的歐洲投資客,便以「小威尼斯」打廣告。之後由於西班牙的長期統治,直到1830年才獨立建國,剛剛獨立的美國說要學習美國,走美國的制憲會議制,但是從實際效果看,他是學習了法國大革命的暴力路線,不過他們沒有法國幸運,沒有像法國拿破崙一樣的大人物,導致國內軍頭派系林立,從獨立之後到1950年代,委政府都是軍人或是獨裁統治。

到了1958年,獨裁的委國軍政府才被推翻,委內瑞拉才迎來了真正的民主,委國在發現石油之前,一直都是農業國家,占GDP的一半以上,不過在1920年發現石油之後,突然就變成了一個有錢人,就像是一個暴發戶,即使是在1950年到1958年的獨裁特殊時期,每年的GDP仍持續成長,人均與歐洲發達國家也不分上下,GDP全球第四,人民的生活水準可想而知,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1958年之後民主政府上台之後,委國除了是全世界石油儲藏量最多的國家之外,其他的天然氣、金、銀、銅、鐵儲量全都在世界前列,妥妥的資源強國,就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種田,開礦,輕工業,重工業,這麼多產業隨便哪個產業做好,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國家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委政府確偏偏只選擇了一條最省事的,那就是出口石油。

一開始選擇出口石油的時候委內瑞拉政府也確實嘗到了不少的甜頭,1960-1970年代是石油工業急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經歷過兩次的石油危機之後石油價格猛漲,委政府靠著出口大量石油賺取大量的外匯,與同時期別的拉美國家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當時的委內瑞拉全國一片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也是委人民最快樂的時光,普通的上班族都是每天吃著牛排,開著奔馳寶馬上下班,購物達人每天都飛往巴黎倫敦橫掃各大賣場,沒有理由,喜歡就是買買買。

時間來到了1980年的中期,因為中東的石油土豪國家增產,石油價格暴跌,這讓以出口石油為主要經濟的委國經濟崩盤,隨之引發社會動亂,石油經濟帶來的權貴階級,貪污腐敗,拉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混亂一直持續了十幾年,這時一位年輕的軍官舉起了起義的大旗,口號是推翻貪腐的政府當局和縮小國民的貧富差距。

1999年查維斯贏得了總統大選,上台之後馬上承諾了選前的口號,要給全國的人民過上好日子,於是開啟了全民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免費,甚至你買了車加油免費,還有進口大量生活物資,壓低全國物價,全國1/3的人接受政府的直接補貼,如此高福利讓底層的委國民眾幸福感直接拉滿。

2013年委內瑞拉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這讓全委國人民把查維斯當神一樣的崇拜,不過雖然人民的福利是好了,但福利的支出是需要大把的錢,那錢又是哪些渠道來的呢?

原來是查維斯把石油產業全部都國有化,本來全部是外國企業來投資賺取的錢,現在全部都收歸了委國家所有了,這樣就一直有錢給國家人民發福利了。光有石油的錢還不夠,之後還把通訊、水泥、鋼鐵等大型產業全部國有化,把大部分都是外國帶來技術興建的產業賺的錢全部收入自己的口袋,委政府一下就成為了拉美最有錢的國家,這樣就給自己埋下了一個重大隱患。

不過查維斯比較幸運的是在他任期內的1999-2013年,石油價格一路平穩上漲,委人民也跟著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由於石油的國有化導致貪污腐敗,把大部分親信都安排進去直接參與管理,導致生產力大幅下降,經濟問題開始浮現,不過只是高油價暫時沒有讓經濟崩盤。

2013年之後查維斯去世,他的學生馬杜羅上台之後承諾繼續老師之前的福利政策,但是第二年的2014年,早就和委國交往不爽的美國來了一記重拳,發布頁岩油技術開採的突破新聞,要成為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中東的石油大佬們一聽就不爽了,為了跟美國抗衡,增產石油導致國際油價直接暴跌腰斬,這讓只靠石油吃飯的委政府瞬間就奔潰了「你們搞什麼」,

其實早在1980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委國就差點死了,好在家底還行,等到後面石油價格復甦才躲過一劫,別的中東土豪國家因此都轉行多元化發展了,可惜委還是只開採石油別的什麼都不做,各種工業行業,農業都不大力發展,連一卷衛生紙都要靠進口,就是想著賣石油賺錢,國內收入的95%全都來自石油,90%的商品全部來自進口,因此只要石油一旦暴跌,委政府就會成帝王時代到黑暗時代。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石油產業國有化之後,導致許多的外國企業撤資,並帶走了關鍵的技術,雖然委內瑞拉是石油儲量世界第一,不過大都是深藏地底的重遊,開採需要較高的技術與成本,必須仰賴西方的石油公司幫忙,查維斯的強制國有化,讓外資不再敢進來投資。光有設備沒有人才不會開採。

所以一旦石油價格暴跌委國經濟就會隨之崩盤,嚴重時連電都發不起,就更不能繼續挖油了。就算價格現在穩定回來了,但是委內瑞拉產量還是起不來,光儲量高也沒用了,而且二任總統查維斯和馬杜羅都是反美人士,處處跟美國唱反調,惹誰不好,一個小小的國家去招惹世界第一的美國,導致長期被美國經濟制裁,拿不到西方的石油開採技術,雖然我們國家和俄羅斯有石油技術,但大家都不敢在去投資,因為委對外資限制特別嚴格,所以就導致了有石油沒人去開採的局面。

沒有了石油的收入如何給國家人民發福利,方法就只有一直印鈔票,所以通貨膨脹就一直越來越嚴重,就這樣一直惡性循環掉入黑洞之中,官方玻璃瓦爾貨幣已經暴跌99.999%,紙比錢貴,普通老百姓一個月一百萬工資也只能兌換不到10美金。委政府一直靠著我們國家跟俄羅斯的借錢維持著國家的運轉。外債已經超過了1500億美金。國家如今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