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筆記——胸部影像診斷學(總論)

影像科齊大夫 發佈 2022-12-03T07:49:29.801313+00:00

1)X線檢查:胸部透視。但缺乏動態及多體位觀察特點。常用體位:後前位、側位、前後位。7)PET-CT:可反映病變的代謝情況,對於腫瘤的分期、術前評估具有較大意義,但費用較高。

重點

Ø 熟悉胸部影像學檢查方法(優缺點);

Ø 掌握正常胸部影像表現;

Ø 了解胸部的微細結構(應用解剖)

1、 檢查技術

1)X線檢查:

(1)胸部透視(chest fluoroscopy)

多體位、動態;

縱隔擺動、膈肌運動;

立臥位、轉動體位

(2)胸部攝影(chest radiography)攝影:

瞬間紀錄;

可永久保存;

空間解析度較透視高;

但缺乏動態及多體位觀察特點。

(3)常用體位:後前位、側位、前後位

(4)特殊X線檢查:體層攝影;高千伏攝影

(5)造影檢查:支氣管造影、血管造影

2)CT檢查:密度解析度高,胸壁、肺、縱隔

普通掃描;增強掃描;高分辨力掃描;螺旋CT檢查

窗寬、窗位:縱隔窗、肺窗觀察,骨窗

3)MRI檢查:三維掃描,不用造影劑即可進行心臟、大血管掃描。縱隔病變顯示較好。

4)超聲:胸腔積液、包裹積液

5)DSA:血管性疾病、咯血

6)核醫學檢查:肺灌注顯像、肺通氣顯像。 用於診斷肺栓塞、氣道梗阻等

7)PET-CT:可反映病變的代謝情況,對於腫瘤的分期、術前評估具有較大意義,但費用較高。

2、 正常胸部X線解剖

1)胸廓:

(1)胸壁軟組織:胸鎖乳突肌及鎖骨上皮膚皺褶、胸大肌、乳房及乳頭。

(2)骨性胸廓:肋骨、肩胛骨、鎖骨、胸骨、胸椎。

(3)胸膜:髒層、壁層胸膜。葉間胸膜。

2)肺

(1)肺野:兩側第二、四肋骨前端下緣水平線將肺野分成上、中、下野。

縱行三等分為內、中、外帶。

(2)肺門:肺動、靜脈,支氣管、淋巴結、神經及周圍的結締組織組成。右肺門上部由下後干構成肺門外上緣,與右下肺動脈構成較鈍的肺門角。左肺門主要由左肺動脈及上肺靜脈的分支構成。左肺門高於右肺門1-2厘米

肺門的位置、大小、形態、密度改變提示病變。

(3)肺紋理:肺門向肺野放射狀分布的樹枝狀影。由肺動脈、肺靜脈及支氣管組成。

(4)肺葉、肺段、次級肺小葉和腺泡

a)肺葉:左肺上、下葉,右肺上、中、下三葉。由斜裂、水平裂分隔。

b)肺段:每葉2-5段組成,無胸膜間隔,X線不能顯示肺段界限。

c)肺小葉:具有纖維間隔的最小肺組織單位。直徑約1-2.5cm。

3)氣管、支氣管

4)正常心臟X線表現(後前位):

(1)心右緣:上段:升主動脈與上腔靜脈的總合影,幼青年主要為上腔靜脈,老年主要為升主動脈.;下段:右心房

(2)心左緣:上段為主動脈球,由主動脈弓組成;中段為肺動脈主幹,稱為心腰,又稱肺動脈段;下段由左心室構成,透視下可見蹺蹺板樣運動。

(3)縱隔:

• 六分法:在胸部側位片上將縱隔分為前、中、後及上、下六個區。前縱隔系胸骨之後,心、升主動脈和氣管之前的狹長三角區。中縱隔相當於心、主動脈弓、氣管及肺門所占據的區域。食管前壁為中、後縱隔的分界線。食管以後和胸椎旁區為後縱隔。自胸骨柄、體交界處至第4胸椎下緣連一水平線,其上為上縱隔,其下至膈為下縱隔。

• 九分法:自胸骨柄、體交界處至第4胸椎下緣連一水平線,肺門下緣水平線。

(4)膈:後前位分為左右兩葉,呈園頂狀。膈在外側及前、後方與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在內側與內心形成心膈角。

升高:胸腔壓力減低、腹腔壓力升高。肺不張、肺纖維化、妊娠、腹水、腹 腔巨大腫塊。

降低:胸腔壓力升高。肺氣腫、氣胸、胸腔積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