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7個郊區中,為什麼東西湖和黃陂的地鐵最多,地理原因嗎?

武漢江北人 發佈 2022-12-03T11:44:21.817921+00:00

武漢7個新城區,地鐵線路統計。武漢三環外有8個新城區,各區截至2022年底的已開通的地鐵線路如下:東西湖:6條,1、2、3、6、7、8號線。

武漢7個新城區,地鐵線路統計

這個月底,通過黃陂和東西湖的7號線北延長線(前川線1期)、通過漢南的16號線2期就要開通試運營了。

武漢三環外有8個新城區(6個行政區,2個功能區,武漢經開和漢南合併了),各區截至2022年底的已開通的地鐵線路如下:

  • 東西湖:6條,1、2、3、6、7、8號線
  • 黃陂:4條,1、2、7、21號線
  • 武漢經開(漢南):3條,3、6、16號線
  • 光谷:2條,2、11號線
  • 江夏:2條,2、7號線
  • 蔡甸:1條,4號線
  • 新洲:0條
  • 長江新區:1條,21號線

問題來了,為什麼江北的東西湖和黃陂,地鐵線路最多呢?

地理原因嗎

打開地圖,一目了然!

黃陂和東西湖,沿漢口外圍一路展開,從西側的舵落口,到東側的諶家磯,東西湖和黃陂的城市化地區綿延30多公里。

而蔡甸和經開,則是分別沿漢陽的西面和南面展開,江夏和光谷,也基本一致,沿武昌的東面和南面展開。

簡單說,就是東西湖和黃陂的城市,發展方向和漢口基本平行,而其他郊區,則是和漢陽武昌垂直發展,體現在地圖上就是如下圖武漢市新城區可以城市化的區域,各位可以發現黃陂和東西湖,基本和漢口平行發展,其餘幾個地方則和市區垂直方向發展

蔡甸也好,江夏也罷,城市化基本沿著1-2條馬路兩側發展,蔡甸是新天大道,江夏是文化大道和江夏大道,但東西湖和黃陂就不同了,黃陂和漢口之間有許多條大路,東西湖更不談了,和漢口連接的馬路幾十條。

蔡甸和江夏修地鐵,沿著主幹道修1、2條,就能覆蓋大部分城市化地區,光谷和經開也如此。

但東西湖和黃陂還真的不行,和漢口接壤的面積太大了,沒有3條以上的地鐵,無法照顧到70%以上的居民,比如黃陂即將有4條地鐵了,但盤龍城葉店和劉店之間的居民,仍然需要轉乘公交才能抵達地鐵站口(換句話說,黃陂南部要想地鐵覆蓋80%以上的區域,還需要2條以上的地鐵)

有網友認為這是武漢市特別照顧大漢口地區,小編不排除這種可能,但個人覺得是最大的原因還是地理方面,使得東西湖和黃陂有這麼多的地鐵線路(否則新洲為什麼那麼少的地鐵線路呢)

規劃里,黃陂區未來將是武漢14個區域裡地鐵線路最多的城區

規劃里,到2049年,黃陂區將擁有14條地鐵線路,是武漢14個區域裡地鐵線路最多,里程最長的城區(即使扣除只通往長江新區的幾條,比如21、14、23號線等,黃陂的地鐵線路也有11條之多)

原因很簡單,因為黃陂區域內有天河機場,計劃里,通往天河機場的地鐵線路就高達6條,分別是已建成的2號線、計劃延長的7號線,待建的13、17、20和27號線。

黃陂所有的地鐵線路中,和天河機場無關的只有1、8、28、25、18號線。

那麼,其他幾個郊區,規劃的線路情況如何呢(根據武漢2035年總規而來,圖上紅色字體為已建成線路)?

  • 東西湖,總的線路有9條,分別是:1、2、3、6、7、8、13、17、18
  • 蔡甸區:總線路5條,3、4、10、11、26號線
  • 武漢經開:總共6條,3、6、10、17、26、16號線
  • 江夏區:總共8條線,2、7、9、19、24、15、30、32號線
  • 光谷:總共9條線,2、9、11、13、17、19、24、29、30
  • 新洲:1條,22號線
  • 長江新區:共8條線,10、14、18、21、22、23、25、27

陽邏劃到新區以後,新洲就是武漢15個區域裡(13個行政區+光谷和新區)唯一還沒有通地鐵的城區了,加油,希望下一輪,通往邾城的地鐵能夠開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