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對ACG社區的思考

恩施的易姐 發佈 2022-12-03T14:42:42.447839+00:00

那是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一天,一個孩子,呆呆著望著電視-那裡正存在著線條構成的世界,這激發了他的右腦。

1.一個非典型的關於ACG愛好者的故事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打算寫一位ACG愛好者的發展史。我希望能寫出一些新意。

那是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一天,一個孩子,呆呆著望著電視-那裡正存在著線條構成的世界,這激發了他的右腦。他的父母,嘴角上揚,時不時發出對「先進文化」的讚美。

那個孩子聽見了,「先進文化」=那些畫面,那是他心中的公理。

那些畫面大多來自日本,在那上看其他國家的不是一件容易事——那需要買VCD,不便宜,所以他很羨慕班裡有《貓和老鼠》的。不過他並不在意,後來他也有了,然後他發現不夠看,他想要更多。

當那些「先進文化」變成一片片DVD時,他的願望實現了。《貓和老鼠》?他聽人說那東西被轉賣到一位農民工手上了——那太落後了!

後來他上了大學,學了很多知識,這讓他明白如何強調「先進文化」的先進性。他曾在大學創建了動漫社,他曾在網上與那些非難者論戰——他把這當作一種訓練,他認為他贏了,因為國家重視了,以他喜愛的「先進文化」為模板,他曾在街道里買過插畫。「動漫」終於主流化了,他熱淚盈眶。他甚至暗中嘲諷那些小眾文化——總為自己的不景氣找藉口。

他放鬆了。

他還是放棄了。

因為一部動畫。


2.誰塑造了「宅男」?誰該為把變成一個可愛的小眾文化變成迷信負責?

與上面故事不同的是,主流敘事中一個ACG愛好者的人物畫像卻完全不同。

在主流敘事中,一個ACG愛好者是一位自小就對美少女有」性趣「的人,他們的眼中只有這些。他們散盡家產,毫無節制地購買」美少女」們,他像倉鼠堆堅果一樣,把這些東西堆滿房間。他腦中空空,連高中都沒上。隨著他性發育的完善,「美少女」也無法滿足他了,他成為了一名潛在的犯罪分子。

「宅男」,人們這麼叫他們。

這是一個充滿偏見的形象。

但這又難以反駁,因為「perverted works"確是ACG內容的一個支柱。在非成人領域,」美少女「獨占鰲頭。整個產業甚至可以叫」美少女「產業。

可是如果你對日本70年代的ACG作品有了解的話,你知道那是一個藝術表達多元的時代。那個時代只有3部」里番」(性教育片)而且,那個時代的漫畫普遍關心社會。「美少女」並沒成為主流,或者那個時代就沒有主流。

認真談論ACG內容的嬗變是一篇大文章,所以我打算一句話概括:

這是「消費主義」文化的宿命,這是」文化產業「的劣根性發作的又一悲劇。

ACG愛好者當然想看好東西,而對於「文化產業」的人來說,他們要利益最大化。而」美少女「是一個難得的交集點——

一邊滿足了」性趣「,另一邊,畫一個」美少女「其實很花錢,但為」老婆「多買單不是天經地義嗎?雙贏。

可反過來,消費者被洗腦,眼裡只有所謂」動漫「,生產者發現自己無法擴展市場,只能在「宅男」上套更多的錢。一個死循環就這麼形成了。最後,「宅男」破產,成為下一個「宮崎勤」,動畫公司超支,破產。

3.我們本應是第九藝術的愛好者。

我們看動畫時,是他們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或者精神上的滿足而喜愛,還是受到了性暗示?

如果是前者,那出路就好說,又不是只有日本有動畫。ACG這個詞本來只是動漫與遊戲的統稱-不論國籍。

為何要作繭自縛,認為非日本的與日本的不是一類?

現在是資訊時代,這些東西並不難找。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背叛,我要問:為何要像瘋子一般去無條件相信那些有問題的東西?

而且這是這個文化的本意嗎?

ACG本應是一種藝術。而且是最有創造力的藝術。

這個圈子裡的人本可以成為藝術摯友,卻被商業牽住了鼻子。

總之一句話,看點別的ACG。

如果是後者,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你的牆上不能只有美少女。

還是看點別的。

甚至是創造他。

4.為什麼「宅男」是一種發明?

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是「宅男」,但生產者一直生產誘騙性的產品,讓一些本該成為藝術愛好者的他們上當。對於沒有上當的正常人來說,通過這些「性商品」,他們不難想像出一個潛在的犯罪人。不幸的是,宮崎勤出現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