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地圖攬勝—非洲摩洛哥拉巴特

地圖看天下 發佈 2022-12-03T17:35:01.503228+00:00

通過世界旅遊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遊景點,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非洲第四篇 摩洛哥摩洛哥:北非國家。位於北非西北部,西臨大 西洋。面積46萬平方公里。人口3621萬,多為阿 拉伯人,信伊斯蘭教。首都拉巴特。境內大部屬阿特拉斯山地, 沿海平原肥沃,東南部為半荒漠。

通過世界旅遊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遊景點,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非洲第四篇 摩洛哥


摩洛哥:北非國家。位於北非西北部,西臨大 西洋。面積46萬平方公里。人口3621萬,多為阿 拉伯人,信伊斯蘭教。首都拉巴特。境內大部屬阿特拉斯山地, 沿海平原肥沃,東南部為半荒漠。西北部屬地中海式氣候,東 南部屬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富磷酸鹽礦,探明儲量占世界 3/4。經濟以工礦業為主。沿海農業較發達。


一、非斯古城

非斯舊城伊斯蘭聚居區位於摩洛哥北部城市非斯的市中心,是古代地中海一帶伊斯蘭中心城市之一。非斯舊城以精湛的伊斯蘭建築藝術聞名於世,城中居民至今還保持著中世紀的傳統風俗和生活方式。

非斯舊城伊斯蘭聚居區位於摩洛哥北部城市非斯的市中心,為穆斯林宗教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它始建於公元790年伊得里斯一世在位時,808年續建。非斯城坐落於摩洛哥北部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跨非斯河兩岸,由舊城、建於13世紀的新城和建於20世紀的現代化城組成。向東距首都拉巴特約160公里。 作為伊斯蘭教聖城之一,非斯舊城以精湛的伊斯蘭建築藝術文明於世,城中居民至今還保持著中世紀的傳統風俗和生活方式。自高處俯覽,但見非斯的麥地那(即北非城市中常見的阿拉伯人聚居區)茫茫一大片白色小屋,鱗次櫛比,綿延不絕,其中有許多幢建築蔚為壯觀。遊覽麥地那就好像去探險迷宮,一個有著熙來攘往、熱鬧繁忙的街巷的迷宮,這裡是步行人、小攤販、手藝人和毛驢子的天下。 古城為在非洲建立第一個伊斯蘭王朝的伊得里斯一世所建,其子伊得里斯二世又加擴建,並於808年(即回教紀年192年)定都於此,奠定了此地作為伊斯蘭名城的基礎,在此以後,非斯迅速發展起來。 9世紀被倭瑪亞人從科爾多瓦驅趕出來的安達盧西亞人在非斯河谷右岸定居下來,從突尼西亞凱魯萬來的移民則在左岸安了家,從而形成了安達盧和凱魯萬兩區,這一布局在13、14世紀城市擴建時得以保留。公元859年設立的卡拉維因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它由一位名為法蒂馬菲赫里凱魯阿尼的婦女創建,後來成了伊斯蘭思想及科學的傳播中心。13、14世紀時,柏柏爾人的馬里尼得王朝統治摩洛哥期間,在它的周圍建起了許多穆斯林學校。自此以後,該城在知識、藝術和宗教方面的影響很快便超出了北非範圍。各地的大學生紛至沓來,此外,還有人從東方、非洲和西班牙來這裡進修。

摩洛哥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安達魯清真寺和擁有270多根圓柱的卡拉維因清真寺都建於公元860年前後。在12世紀該城的全盛時期,這裡擁有785座清真寺,至今仍存360餘座。阿布那尼亞清真寺、阿塔里清真寺是其中的著名建築。16世紀薩阿迪安王朝時期在城的南北山坡修建的兩個碉堡至今依然聳立。阿蒂烏王朝時期修復了宏大的宮殿、伊斯蘭高等學府和清真寺等。這些遺蹟統稱為赫迪得非斯。此外,在城外還有伊得里斯二世的墳墓。 綜上所述,非斯的主要遺蹟可分為以下幾類:軍事防禦工程(城牆、城堡、門樓、要塞、橋樑等)、宗教建築(清真寺、禮拜堂、伊斯蘭高等學府、裝飾性雕刻群)、寬大的府邸(宮殿,有大理石、陶瓷裝飾的住宅,)、伊斯蘭思想及科學傳播中心、保留著最古老製作技術的手工藝作坊(如製革廠,馬具廠,鞣皮廠,陶瓷器廠)。 非斯城建築布局在建城之初即力求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非斯河穿城而過,河上的一座座玲瓏的橋樑是非斯河兩岸來往必經之處。城市有完備的排污和供水系統。清真寺和伊斯蘭高等學府的噴水池內水流不斷,給人以清新、涼爽和靜謐之感。

二、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最靚古舊村落 踏足撒哈拉就如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滿足,不過要完全體驗摩洛哥的紅色魅力,就必定要去摩洛哥另一角落的Ait Ben Haddou。這個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曾經是古代的重要關口,雖然現在已差不多完全荒廢,不過就保留得相當完整,甚至還贏得了「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稱號。 這個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磚建成,雖然城堡就如在沙灘玩泥沙砌堡壘般砌出來,而且手工還精雕細琢,不過整座城極之巨大穩固,難怪在古時足以抵禦外敵。這座已被列為歷史文化遺蹟的宏偉古城,不但城堡建築夠吸引,內也甚具特色,騎驢仔橫渡護城河,更可探訪內里居住的土著。

三、締頭萬城

建造於摩洛哥歷史上的一個非常時期,當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占領時,締頭萬城充當了避難所的角色。由於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了連接兩個文明和兩個大陸的紐帶。

儘管許多考古遺蹟表明,對這一地點的占領可追溯到前史階段或伊斯蘭時期,締頭萬成在休達解體後的中世紀末期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1286年,蘇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內建立起一個要塞,以-休達城。該城在14世紀初期開始擴展,但卻在一個世紀以後毀滅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紀後葉,來自安達路西斯的難民重建了這座城市。

摩洛哥城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出現在16世紀中葉,那時,它的西南部已經延伸到麥地那城。後來,被西班牙驅逐而來的穆斯林又將麥地那城進一步向西北方向擴展。麥地那現在的版圖完成於18世紀中葉。那時,統治者在城內修建了許多堡壘。

締頭萬城的城牆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長達5000米。城牆之外還可以發現許多防禦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壘。總共有七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門通向城市內部。

麥地那城內街道呈十字形交錯,並與不同的大門連接,通向旅店、澡堂或公共浴室、清真寺等宗教場所,也通向商人和工匠區。狹窄的小巷從大街開始,直通到私人住宅。數不清的過道、涼棚和走廊使得締頭萬城的布局更加豐富。

麥地那城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級降低,這構成了本城的一大特色。沒有一座建築的高度超過三層,只有尖塔高過了大部分建築,這使得整個城市具有一種伊斯蘭教的氣氛。許多工匠作坊以及傑出的建築物都完好的保存下來,使得這個地方在建築和藝術上獨具特色,深受安大路西亞的影響。締頭萬城雖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之一,但無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沒有受到後來來自外部的干擾。 評價: 從八世紀起,締頭萬城就是伊斯蘭時期的一座特別重要的城池,是連接摩洛哥和安大路西亞的主要通道。在經過西班牙的再次征服之後,這個城市由遭受到西班牙人洗劫的難民所重新建設。這個地方在建築和藝術上都很出色,深受安大路西亞的影響。締頭萬城雖然是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之一,但無疑也是最完整的,而且沒有受到後來外部影響的的地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