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西北史話:中亞「小強」浩罕是如何蠶食新疆的?(上)

師說123 發佈 2022-12-03T18:29:20.753865+00:00

從某種意義上說,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化其實就是從浩罕開始的。16世紀,從金帳汗國南遷的一支部落來到了河中地區,逐漸和當地人融合形成了烏茲別克人。

前面我們講到阿富汗的前身愛烏罕如何囂張跋扈,不僅對大清毫無尊重,而且兼併了大清的屬國巴達克山。如果說愛烏罕對大清的傷害是名義上的,那麼另一個中亞「小強」浩罕對大清的傷害可是實質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化其實就是從浩罕開始的。

01浩罕建國

提前起浩罕,我們不得不說一下烏茲別克。16世紀,從金帳汗國南遷的一支部落來到了河中地區,逐漸和當地人融合形成了烏茲別克人。他們在中亞建立了三個汗國,其中以布哈拉汗國最為強大。

到了17世紀末,布哈拉汗國國勢衰微,位於東邊費爾干納盆地明格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其首領沙魯克在1710年開始自立門戶,依靠和布魯特人(吉爾吉斯人)結盟,建立了一個小汗國。

這個小汗國統治範圍非常小,版圖只涵蓋安集延納曼干領地。由於實力尚弱,它在名義上仍然附庸於布哈拉汗國。隨著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的發展,明格部實力迅速壯大起來。1740年定都浩罕,正式獨立建國。

浩罕建國之初,國家比較弱小。當時在中亞稱雄的是不可一世的準噶爾汗國,為了掠奪財富和人口,準噶爾貴族每隔一段時間就前往費爾干納盆地和河中地區劫掠一番。浩罕的國土毗鄰準噶爾的心臟七河流域,因此不勝其擾。

但中亞的形勢正在發生巨變。1757年,清朝征服準噶爾汗國,並於1759年鎮壓新疆南部的大小和卓之亂,從而控制了整個新疆地區,於是,浩罕汗國和清朝在塔里木盆地的喀什噶爾直接接壤。

清軍擊滅曾經的霸主準噶爾汗國,使得大清的威望像海嘯一般席捲了整個中亞地區。毋庸置疑,在新大哥面前,各國都要表明態度。

早在1757年,哈薩克中玉茲阿布賚汗表示歸順清朝,並且要求遣使到北京入覲。從此時開始,中亞各國紛紛表示內附。

1758年,東布魯特五部正式歸附清朝。1759年,西布魯特15個部落宣布臣屬於清朝。1762年,哈薩克大玉茲小玉茲也派遣使團到北京朝覲,確立了宗藩關係。

隨後,歸附大清的藩屬國就像趕趟似的,蔥嶺以西的浩罕、塔什干、巴達克山等等也都紛紛表示歸附,清朝在中亞地區的宗藩體系正式確立。

02浩罕擴張

準噶爾被平定後,中亞的局勢基本上穩定了下來。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幾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歐洲,而英國正加緊侵略和鞏固印度次大陸,中亞各國迎來了一段寶貴的發展期。除了愛烏罕建立了強大的杜蘭尼帝國以外,浩罕的發展也很引人注目。

浩罕雖然國家不大,但所處之地都是精華。費爾干納盆地土地肥沃,地形舒緩,水源充足,給了浩罕發展農業、繁衍人口的便利條件。而且浩罕地處絲綢之路交通要道,是重要的貿易節點,它的商貿在中亞最為發達。

內外環境的優化讓浩罕的國力不斷壯大,促使汗國把注意力轉向國外,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浩罕主要依靠驍勇的布魯特人進行對外擴張,他們作為僱傭兵和炮兵充實到浩罕軍隊之中,所向披靡。18世紀末,在納爾布塔統治時期,浩罕首先完成了費爾干納地區的統一。然後,矛頭直指西方。

1800年(大清嘉慶5年),愛里木希瓦汗國手中征服了塔什干,打通了進入哈薩克草原的通道。塔什干是中亞地區為數不多的大都市,是連接俄國和中國的橋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愛里木憑藉這一功績被尊稱為大汗,浩罕也升格為浩罕汗國。

愛里木去世後,他的弟弟奧馬爾汗於1810年即位,浩罕汗國迎來鼎盛期。他征服了哈薩克地區的主要城市突厥斯坦,迫使該地區的哈薩克部落和布魯特部落臣服。其疆域範圍的東北面到達了巴爾喀什湖,與大清接壤,西北方向直到錫爾河流域

隨著羽翼漸豐,浩罕把觸手伸向了我國新疆外西北地區。而此時的大清正處於嘉慶時期,他缺乏乾隆帝的雄才大略,整個帝國江河日下。

實際上早在乾隆帝後期,大清就已經顯露疲態。除去內部的貪污腐化不說,發生在帝國內外的起義和對外戰爭十分頻繁,大大損耗了國家的元氣。

發生在1762年的清緬戰爭,歷時7年,折損了包括明瑞等名將在內的大批將士,耗費白銀1100萬兩,最後僅得到緬甸名義上的臣服。

發生在四川西部的大小金川之戰,從1746年一直持續到1776年,耗費了60萬人力和7000萬兩白銀,大清最後用盡吃奶的勁兒才把叛亂平息。

1788年,乾隆帝對安南(越南)用兵,最後迫使安南謝罪乞降。

1788年到1792年,清軍擊敗了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清軍最後攻入廓爾喀境內,兵圍首都,迫使廓爾喀投降。

除了上面所述的比較大的戰爭外,其他各地規模比較小的民變和起義此起彼伏。大清帝國只剩一個強大的空架子,其內部的腐朽和虛弱其實連外人都能看出來。1793年,英國公使馬戛爾尼訪華,就把彼時的大清比作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

1799年,「十全老人」乾隆帝逝世了,中國徹底告別了18世紀。大清帝國仿佛一瞬間越過了山巔,加速向坡下滑落,最後一直跌落到不見底的深淵為止。

而萬里之外的浩罕汗國正處於上升期,在與大清打交道的過程中,自然也能洞察到一些蛛絲馬跡。它逐漸改變了對大清恭順的態度,試圖將朝貢關係變成平等關係,然後進一步索取更多的利益。

浩罕覬覦新疆的富庶,為了達到併吞的目的,它很早就開始了「養蠱」為禍的工作。

03養蠱為禍

浩罕手中的「蠱」指的是和卓後裔薩木薩克。1759年,在清軍催促下,大小和卓被巴達克山擒殺,小和卓霍集占的首級交給了清廷。但大和卓博洛尼都的長子薩木薩克成了漏網之魚,他幾經輾轉逃到了浩罕。

乾隆帝認為大小和卓已死,新疆已經很難再起波折。為了穩定民心,清廷宣布對和卓家族後人既往不咎,並修葺白山派先人陵墓。經過不懈努力,大和卓妻兒數人從境外歸降,至此乾隆帝宣布成功收服和卓家族。

其間有人向清廷匯報,說薩木薩克潛逃到了浩罕。清廷派人前去查問,但浩罕一方面出於對薩木薩克代表的和卓家族威望的敬仰,另一方面認為薩木薩克「奇貨可居」。於是,為了自己的私心,浩罕對清廷百般搪塞。乾隆帝也未把薩木薩克放在眼裡,認為其「業已窮蹙遁逃,不值遠索窮搜」,幾次尋人不果便不再堅持。

隨著浩罕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它的膽子也越來越肥。它首先迫使與它臨近的布魯特部落歸附自己,然後不斷謀求在新疆的貿易特權,試圖壟斷新疆的進出口貿易。

乾隆帝之後,浩罕對大清愈發不予尊重,兩國的藩屬關係名存實亡。清朝長期以來對中亞採取「不干涉」政策,以保持超然的地位,但這個政策是建立在對中亞諸國絕對的實力之上的。隨著浩罕的野心不斷膨脹,浩罕派人與清朝交涉,稱想要由浩罕國內派領事到新疆,來代替新疆本地的抽稅官工作,並且要求免除已經對中亞商人相當優惠的稅率,搞一個「浩罕—新疆零關稅自貿區」。

這個建議就相當於美國聲稱要派人到中國某地收稅、並且要求美國商人免稅一樣,這種無理要求當然被清朝拒絕。疑慮重重的嘉慶帝開始有所防範,決定在新疆地區逐步限制浩罕商人的活動。

清廷的限制措施引起了浩罕汗國的強烈不滿,浩罕決定利用薩木薩克及其子孫們,變成侵略新疆的工具,以及與清廷談判的砝碼。

但令人驚奇的是,清廷在關鍵時候又犯了糊塗。1798年(嘉慶三年),日益窮困的薩木薩克派人上表清廷,表示願意歸順。然而喀什噶爾參贊大臣長麟過於強硬,拒絕薩木薩克先派其兒子入境探路,之後全家入境的要求,堅持和卓家族必須一次性入境。

此舉使薩木薩克更加恐懼,生怕遭到清廷報復,於是再度潛逃。後來長麟想抓捕薩木薩克以將功贖罪,卻遭嘉慶帝的斥責而作罷。隨後清廷對薩木薩克不再重視,任其自生自滅。

1820年,薩木薩克去世。第二年,嘉慶帝去世,道光帝繼位。1826年,在浩罕汗國阿里汗的支持下,薩木薩克的兒子張格爾入侵新疆,建立「賽義德·張格爾蘇丹國」,出兵葉爾羌地區,史稱張格爾之亂

04蠶食外西北

有關張格爾叛亂的內容,我在以後的文章中再詳細介紹。下面著重說一下浩罕是怎麼把魔爪伸向我國布魯特地區的。

布魯特也就是吉爾吉斯,清代的布魯特分東西兩部分。當時東布魯特由五個部落組成,其中薩雅克薩拉巴噶什塔拉斯是三個最重要的部落。西布魯特與東布魯特相鄰,共有15個部落,其中較大的部落是額德格納、蒙科爾多爾、齊里克和巴斯子

1759年,兆惠率軍經過西布魯特,其首領獻書請求率「自布哈拉以東二十萬人眾盡為臣僕」。清朝接受了西布魯特的要求。自此,遊牧於浩罕汗國以東、伊犁西南、喀什噶爾西北、伊塞克湖周圍、帕米爾喀喇崑崙山一帶的東西布魯特盡數歸屬清朝。

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布魯特各部由化外之國逐漸轉為外藩,最後又轉化為內藩,成為清朝伊犁將軍轄區的一部分,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節制。

清朝政府對布魯特實施羈縻統治,對各部大小首領原職不變,但需由清政府加以委任,並賜給二到七品頂戴。同時朝廷還規定了朝貢制度,要求布魯特每年向清朝進貢一定數量的馬匹,清政府則回賜大量的綢緞、羊只等物。另外,清朝對布魯特與內地的貿易採取了優惠政策,「稅減內地商民三分之一」。

布魯特地區地處伊犁河流域以南以西,位置偏遠,清廷設置的卡倫距離邊界很遠,巡邏哨兵很久才能抵達一次。因此,布魯特地區是伊犁將軍鞭長莫及之處。

嘉慶時期,大清國內農民起義如火如荼,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起義紛紛爆發。為了鎮壓農民起義,清廷首先放鬆了邊務的守備。嘉慶初年,以節省兵力為理由,命換防部隊兼任巡邊任務,將換防和巡邊合為一事,巡邊越走越近,越走越內,實際上在許多地方等於放棄了巡邊。在這種情況下,伊犁方面對布魯特地區的巡查形同虛設,這就為以後浩罕的鯨吞埋下了伏筆。

20年代,額德格納克特緬退帕地區的布魯特諸部首先成為浩罕的勢力範圍。此後幾年,浩罕勢力擴展到阿賴谷地、伊塞克湖和喀什噶爾邊境,這些地方的布魯特部落全部被浩罕控制。清朝對該地區布魯特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

1830年,浩罕又侵占了我國的楚河、塔拉斯、喀喇巴坦等地……1835年3月,浩罕又侵入我國的帕米爾色勒庫爾地區。

05結束語

1828年,張格爾叛亂被平定,張格爾本人被押赴北京處死。但經歷叛亂之後的清廷,對不斷滋事的浩罕無計可施,被迫採取綏靖政策,同意其向新疆六城地區派遣「長老」,行使領事特權的要求。通過派遣長老,浩罕汗國可以一面保護浩罕商人在新疆的利益,同時直接對浩罕商人徵稅,從而保證浩罕汗國壟斷在新疆六城地區的貿易利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朝和浩罕的這個協議,雖然沒有保存文字資料,但它已經具備不平等條約的性質,和十幾年之後的《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部分條款毫無二致。

嘗到甜頭的浩罕汗國變本加厲,此後繼續暗地支持叛亂分子,等待下一次機會的到來,新疆又開始翻江倒海了……(歡迎收看下集)

文/來源於師說123,敬請大家點讚、收藏、分享和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