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的這15方水體,竟敢稱「湖」,還勇奪世界最小湖,憑的是啥

小人傳 發佈 2022-12-04T02:47:21.710867+00:00

前兩天寫的爆款文章《這是世界採礦史上,一次性死亡人數最多、最慘烈、最大的一次礦難》,講述的是遼寧本溪發生的、由日本侵略者一手導致的世所罕見的大礦難,很是屈辱、壓抑、厚重,今天來篇輕快點的,還是本溪的故事,敬請大家賜閱。

前兩天寫的爆款文章《這是世界採礦史上,一次性死亡人數最多、最慘烈、最大的一次礦難》,講述的是遼寧本溪發生的、由日本侵略者一手導致的世所罕見的大礦難,很是屈辱、壓抑、厚重,今天來篇輕快點的,還是本溪的故事,敬請大家賜閱。



天地造化,甚是神奇,時有以小為小,反能成其大話說那八百里浩渺的洞庭巨湖、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杭西湖,在這個僅15平方米的促狹水體前,也得相讓幾分,為什麼?人家可是:小,小成了全世界最小的湖大,大到了以它之名產生一座城市。它,就是位於我國遼寧本溪市區的本溪湖

本溪湖的由來頗為故事,相傳古時,遼東連年大旱鬧饑荒,大堡的臥雲山下,民不聊生,餓殍(piǎo)遍地。山邊有一獨居老漢,養著一獨角大綿羊,多年來一直相依相伴;大旱後期,熬不下去的別人家都把家裡的牲畜屠宰充飢,而老農寧肯自己吃草根、樹皮,也捨不得對大綿羊下手,還想方設法給它找好吃的;再後來的一天,饑渴得快不行的老漢,流著濁淚對老綿羊說:我沒辦法照顧你了,你還是自己快快跑進大山里逃生去吧

老綿羊也流淚了,它一步三回頭地向老漢告別,然後徑直來到山邊的石崖下,用獨角猛撞崖壁;此刻,奇蹟出現了,堅硬無比的崖壁竟然被撞出了個大窟窿,斷了角的綿羊化成了一灘的清水,侵入崖壁深處;不一會兒,只見一股水線從窟窿深處緩緩流出,越來越大,越流越清,很快就成了條小溪向遠處流淌而去,當地百姓得救了

原來這老綿羊已修煉得快成仙了,為了救人,它捨身將原先一直被旱妖封存在大山肚子裡的無窮水給引了出來,而自己卻神形俱滅。當地老百姓有感於老綿羊救命之恩,便將其化成水時形成的那塊水窪子,稱為綿羊角湖,以便後人永遠感恩、紀念。

「綿羊之角」的滿語發音是「杯或尼屬開」,念著念著,時間一長,「杯或尼屬開湖」就被縮讀成諧音的 「杯犀湖」、「碑西湖」、「白溪湖」、「白西湖」、「北西湖」、「北溪湖」等名稱,並用漢字記之。

當然,以上這傳說只是當地人們對養育他們的這一股地下水和那一汪潭水的美好想像罷了,其真正的得名應是根據山洞形狀或地理方位而起的。這山洞外部圓闊、內側窄尖,形似綿羊角,故稱綿羊角湖也許後來的人們覺得綿羊太溫順而力氣又小,遠不如同樣有角而且還是大獨角的犀牛來得生猛、霸道,於是,不知何時起,「綿羊角湖」就被改稱為「杯犀湖」了,這裡地形水態真的非常像特大號裝著水的犀角杯。至於「碑西湖」、「白溪湖」、「白西湖」、「北西湖」、「北溪湖」等名稱,明顯就是根據地理方位和水色而取其名的;至於是否真的是「杯或尼屬開湖」的縮音、漢化而成的,歷來都爭議頗大。



還有,明代時,也有人稱之為「陰湖」, 概因此湖地處山洞中,較為隱秘,且近之陰氣襲人之,故而取此名;這周邊村莊則稱做「陰湖屯」,名朝廷當時還在此處設有官方鐵場、煤窯等。

不管如何,後來的幾個名稱顯然都沒有「杯犀湖」來得形象、傳神,有韻味。

清雍正年間,又有人因「杯犀湖」名稱土氣而又難寫難認,便取其諧音改稱「本溪湖」,改名後意境更佳,意為「湖為溪本,溪本湖生」。但一直到乾隆年間,遼寧地區的軍政官員將本溪湖地區煤鐵開發情況上奏朝廷時,在奏摺中以上各種名稱仍均有使用,尚未完全更改為「本溪湖」;不過,此時的「本溪湖」、「杯犀湖」及其它發音名稱,已不僅僅是該湖的專有名稱,更是此湖所在廣大地區的名稱了。

清同治八年(1780年),遼東處士高升堯書寫下「遼東本溪湖」5個大字,

請人並鑿於崖洞口上方,至此,「本溪湖」算是其鐵板釘釘的正式大名了,該景還成為遼東10大之一的勝境。後又有本溪當地人王蔭椿在近洞口上方懸匾額,上書「宥感斯通」4個黑底金字,感念這一腔之水養育了一方人。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在本溪地區強行開採煤鐵資源,中日交涉事宜日多;加之本溪地處山區,煤炭、木材、山貨等資源豐富,人煙日漸稠密,匪息屢起,盛京將軍趙爾巽為加強對這個地域的管理,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10月28日奏請朝廷:「遼陽州屬本溪湖附近一帶,毗連興京、鳳凰,萬山重疊,路徑分歧,為盜淵藪,應另設知縣。」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0月,清政府正式批准將遼陽州東部、興京撫民廳西南部、鳳凰廳北部地區劃出,設本溪縣建置。至此,「本溪」二字開始正式升級,成為縣名

1937年(民國26年)日偽政權實行街制,在本溪縣公署所在地本溪湖,設立本溪湖街,本溪湖火車站以及順山、河沿一帶併入本溪湖街。1939年(民國28年)偽滿政權將本溪湖街、宮原一帶從本溪縣劃出,設置本溪湖市,隸屬於奉天省。日本人在二戰前的40幾年裡,大肆掠奪本溪地區的煤鐵等礦產資源,期間釀成舉世震驚的採礦史第一慘案—本溪湖礦難(見小編上期文章)。



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本溪市人民政府成立,駐地就在原本溪湖街,後市中心遷移到站前一帶,逐漸發展成如今的遼東名城、鋼鐵之都—本溪市。

一汪小小的水體造就了一縣域、市域的大名,實屬難得,但它又是延續歷史、自然天成,是一個以小成大的具體事例,更是中華歷史綿延不斷、文化底蘊渾厚的一個驚鴻側影。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本溪湖」的真實面貌,真佩服古人的勇氣和遠見,竟敢將這個不到一個房間大小的洞中水體打出「湖」的字號。時世變遷後,臥雲山西麓石崖下的本溪湖,如今歸屬於本溪市溪湖區河西街道辦事處大堡社區本溪湖公園。

傳說中被綿羊或犀牛用角撞擊出來的山洞,實為石灰岩溶洞,系常年的地下水侵蝕、沖刷、塌陷而成,洞口朝東,寬約10米,高約15米,愈往內愈狹小;離洞口不到6米,低於地面約2米處,便是鼎鼎有名的「本溪湖」。

地下水源源不斷地從地下溶洞的罅隙里湧出,在窪地處形成了一玲瓏小湖,然後流淌出洞外,注入幾公里外的太子河。本溪湖的水量、水位、面積隨季節的漲落而大小不一,在5-8月的豐水期,每晝夜流量可達二萬立方米,水面可達20平方米左右,到了秋冬季則小了很多,偶爾年份還會枯竭。

洞內湖水冰涼透骨,無論是多麼酷熱的夏天,來到洞中的泉水旁,都如同進入了空調房,頓時暑熱全消。而每年入秋之時,這裡也是本溪最先冷起來的地方。

1950年,有地質勘探人員趁著湖水一度乾涸之時,進入洞底,發現可入內二、三公里,洞內景觀奇特,遍布鐘乳石。可惜現在的遊客已無法看到這樣的景象了,這當然是本溪後來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好,使得地下水保有量比較充沛,湖水再沒有乾涸過。

1958年,當地政府以「本溪湖」為中心,建起了本溪湖公園,開挖了一個6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承接住洞中來水,既可在此泛舟攬勝,又可論今懷古,不亦快哉!有不知就裡的人們,還以為這個人工湖就是「本溪湖」本尊呢。

本溪湖洞口旁的十幾米處,有明後期修建的一座觀音廟,後稱之慈航寺,由於廟宇緊依本溪湖,當地人常把慈航寺與本溪湖視為一體;寺廟香火頗旺,人們在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的同時,也定會到本溪湖洞內走走,親身感受一下「大綿羊」或「大犀牛」給人們帶來的福運。

另,本溪湖公園南一華里山腰間有一石灰岩溶洞,俗稱怪石洞,長二百餘米,洞內鍾乳群千姿百態,有的像如來講經,有的像十八羅漢齊集一堂,故又稱羅漢洞,是又一遊玩的好去處。

2010年,本溪湖 獲批「世界最小的湖」的金氏世界紀錄,編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第2346號,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更加名揚天下。

全世界最小湖—本溪湖,它雖然很小很小,但它卻「不與洪澤比大小,自作巧玲瓏顯神奇」。如今,本溪湖水依然日夜潤澤著本溪人,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方精神家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