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慘!大多數食肉動物都無法安度晚年,最終的歸宿都是孤獨的死亡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發佈 2022-12-04T18:03:50.722508+00:00

但自然法則也是相對公平的,大多數的情況下,植物都唾手可得,至少食草動物不用太擔心食物問題,哪怕是到了年邁體衰的時候,也不用擔心食物問題,如果沒有被捕食,都可以安度萬年。

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雖然處在食物鏈的底端,經常遭到野獸的捕食。但自然法則也是相對公平的,大多數的情況下,植物都唾手可得,至少食草動物不用太擔心食物問題,哪怕是到了年邁體衰的時候,也不用擔心食物問題,如果沒有被捕食,都可以安度萬年。

但食肉動物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它們雖然沒有朝不保夕的生存憂慮,但為了生存就必須時刻去捕獵,一旦到了老年,體力衰退之後,就會影響其捕獵能力,而喪失捕獵能力的肉食動物,就將面臨著被餓死的結局。

在殘酷的自然世界中,肉食動物很少能夠安度晚年,最終的歸宿都是孤獨的死亡。以非洲著名的流浪雄獅索羅為例,其身軀高大,在非洲雄獅中都屬於實力最頂級的雄獅之一,單憑藉體型上的視覺優勢就能嚇退競爭對手,還吸引了很多雄獅與之結盟,為其捕食獵物。

索羅雖然強大,但生存意識十分先進,它無意於爭奪獅王地位,反而儘量避免與其它雄獅發生衝突,因此幾乎沒有受到傷病的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索羅在非洲草原上生活了長達12年的時間,相比較動物園裡人工飼養的獅子一般壽命在12到16歲之間,索羅在純野生的情況下,能活到12歲已經接近善終了,但其最後的結局依然是因為無法狩獵而餓死。

和食草動物相比起來,食肉動物大多是無法善終的,活到自然老死是十分罕見的,總體概率不到千分之一。如果按照全生命周期來看,很多食肉動物甚至都無法活到成年,以雄獅為例,野生幼年雄獅能成功長大的概率不到10%,活到成年就已經算是幸運兒了,至於活到老年,那就已經是王者級別。

除此之外,實際上,大多數與人類活動區域有交集的食肉動物的自然死亡率都很低,即使算上種內鬥爭死亡、病死、捕獵意外死亡、疾病死亡等這些因素,完全自然死亡的概率只有20%,其他大多數死亡原因都與人類因素造成的影響有關。根據俄羅斯的研究,在1992-2010年間,接受無線電追蹤的東北虎中,有80%的個體死於人類相關的原因。

食肉動物的晚年有多麼悲慘?群居動物的狀態比獨居動物的狀態要好一些,我們可以來看幾個關於群居動物的例子。

獅子是頂級貓科猛獸,晚年的獅子喪失了捕獵能力,基本只能依靠食腐或者搶奪食物為生,所以大多數死於同類爭鬥,而大多是雄獅基本活不到老年,就被競爭者擊敗,或者在捕獵水牛的過程中受傷,最終被鬣狗等其它競爭者捕食。

雄獅的命運幾乎是註定的,那麼一直群居的雌獅,在老年後生活會好一些嗎?答案是會好一點點,但好不了太多。雌獅承擔著整個獅群繁衍的重任,面對數量多且食量巨大的幼獅,雌獅需要承擔所有的狩獵責任。這期間,一些老年的雌獅一旦喪失捕獵能力,就會被驅逐出群體,避免占據本就為數不多的食物資源。

鬣狗是一種較為獨特的群居動物,其社會等級十分鮮明,在紀錄片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一隻斷腿的鬣狗因為地位較高,可以搶奪本群體中另一隻年輕力壯但地位較低的鬣狗的食物。所以等級較高的鬣狗老年之後有倖存下去的可能性,而地位較低的鬣狗命運就與雄獅無區別了。

狼群和野犬群中,對老年個體的態度是最為友好的,有照顧老年個體的傳統,老年的狼或者野犬如果喪失捕獵能力,可以跟隨狼群蹭飯也能活下去,但一旦因為體力衰退無法跟上狼群的腳步其壽命也就到了終點。

相比較獅子、豺狼等這些群居動物而言,虎、豹、熊等獨居的食肉動物到了老年之後,其命運就更加悲慘了。

一頭老虎想要生存下去,需要一塊較大的領地,而一旦到了老年,很容易被新生代的老虎擊敗而失去賴以生存的領地。在動物世界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頭老虎被長大的兒子搶奪領地後,飢餓難耐,最終只能撿拾小老虎吃剩的食物殘渣,還知道把腐肉叼到河水中,沖刷乾淨蛆蟲後再吃。

同樣作為獨居貓科猛獸的豹子,其境遇與老虎類似。而熊的狀態可能要稍好一點,熊是雜食性動物,老年的熊可以吃嫩草補充能量,而有水果等豐盛食物的地方都被其它壯年熊所占據,這些老年熊最終依然會死於飢餓。

肉食動物很難活到老年,一旦過了壯年,被更加年輕的個體趕出領地之後,就已經加速死亡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老年的食肉動物會進入人類的活動區域,翻垃圾甚至捕食家畜。

陸地上的動物如此,海洋中的巨獸也不例外。虎鯨對食物十分挑剔,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只吃獵物的肚子和生殖部位,這些地方是最柔軟的,主要是為了保護牙齒,而牙齒的狀態與虎鯨的生存壽命息息相關。體型巨大的藍鯨也無法自然死亡,在老年之後,一旦無法持續遊動,老年藍鯨就會沉入水底,最終窒息死亡。

對於小昆蟲來說,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華刀螳一般情況下,在每年的八月份羽化,野外生活的華刀螳基本上在10-11月就會在大降溫中死亡,可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活到來年二月份。

有人說:老年食肉動物為什麼不捕食同樣來自老年的食草動物呢?那應該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現實:大多數壯年食肉動物的優先食譜上本身就是老弱病殘的食草動物。畢竟對於食肉動物而言,捕食跑得最慢的獵物更節省力氣。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食草動物都有抱團取暖的情況,一旦遇見猛獸捕食,並不會做鳥獸散,而是擁擠在一起向著一個方向跑,而這個目的不是為了躲避掠食者,而是為了跑贏同類,大多數食草動物只需要跑過群體中最慢的那一隻就可以了。

而跑得最慢的那個倒霉蛋往往就屬於老弱病殘中的其中一種,所以,這些食草動物往往是最早被自然淘汰的,也就輪不到老年的食肉動物來捕食了,如果有幸遇到了,那也屬於瞎貓碰上死耗子。

英雄遲暮,不准見白頭,這也是是動物界中的普遍現象。野生動物生存艱難,對於壯年個體來說,只能養育好後代,卻無法照顧老年個體,甚至對於老年個體來說,如果還能捕食,反而會影響壯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的種群平衡。這樣看來,自然界還是很公平的。

食肉動物飢病交加困頓而死,食草動物飛來橫禍死於非命,這是自然界中不變的規律。

自然老死大多只存在於圈養的個體中,在野生自然界裡,自然老死幾乎就是偽命題。長壽對於生物群體來說是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生長期越是漫長就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用來保護和養育後代,漫長的老年期也要占據更多的食物資源。所以對於野生動物而言,縮短成長期和老年期,將更多的資源留給壯年期,有助於種群的延續和發展壯大。

目前來看,除了人類很少有物種能夠安享晚年。其實,在很長的時期里,人類中的大多數也沒有這樣的待遇,只是在生產力水平提高後才帶來了這樣的福利。

在古代,一些地區為了不占用生存資源也有拋棄老者的做法。古印度某地區有個淤潭,老人會自己走進去;古代日本某些地區也有底層的年老者會自己走進深山裡自生自滅,他們稱之為:神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自然就是這麼殘酷,對個體而言,這是一個悲劇,但對群體來說,這是生存的必須條件。在自然界中,不管食肉動物還是植食動物動物,能安度晚年的都是少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