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進入臨終關懷,他是真正的10號

博學每日讀書筆記 發佈 2022-12-05T08:12:56.187199+00:00

世界盃的賽況正酣,「桑巴軍團」在卡達即將進入淘汰賽之際,巴西足壇卻收到了一個壞消息——球王貝利放棄化療轉入臨終病房。

作者|閏然

世界盃的賽況正酣,「桑巴軍團」在卡達即將進入淘汰賽之際,巴西足壇卻收到了一個壞消息——球王貝利放棄化療轉入臨終病房。無數人對巴西足球的了解都是從這位球王開始的。他是一個偶像,一個傳奇,更是一個時代。C羅曾說,「貝利是史上最佳球員,世界上也只有一個貝利」。梅西說:「能夠與這樣偉大的球員相提並論是我的榮譽,從未想過超越。」曾經締造過無數傳奇的球王貝利,還在拼,還在挺。



與病魔抗爭

姆巴佩在12月3日還在為病重的貝利祈禱,他在社交媒體寫道:「為球王祈禱」,並配了王冠、雙手合十和巴西國旗的表情。


貝利已年過八旬,身體狀況一直備受關注。12月4日凌晨,貝利在社交媒體報平安,「朋友們,我想讓大家保持冷靜和積極。我很堅強,充滿希望,我像往常一樣接受治療」。


貝利社交媒體截圖

這位球王一如既往地向這個世界輸送著正能量,所有愛意的信息也讓他充滿力量。在病房中的他,還繼續關注巴西隊在世界盃中的比賽。


就在前一天,多家外媒日前曝出貝利因對化療無反應,正在接受姑息治療。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因「呼吸道感染」入院接受治療的貝利,已經被轉移到聖保羅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醫院的「臨終關懷」區域。


早在去年9月,貝利接受了對抗結腸腫瘤的化療。這次是對去年的化療治療重新進行評估。


世界盃期間,卡達一座建築亮燈祝福貝利,並表示希望貝利儘快康復。隨後,貝利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帖感謝,並證實他住院的原因:「朋友們,我來醫院做每月一次的檢查。」


12月2日,貝利發文,感謝卡達為自己亮燈祝福

11月30日,貝利的女兒在社交網絡上發表文字和視頻,證實了貝利住院的消息。她稱這次是正常醫學治療,情況並「不意外也不緊急」。


她還表示,希望大家保持世界盃傳遞出的能量,這是貝利所希望看到的。


但幾天前,多家媒體報導稱貝利是因「全身腫脹」而入院接受治療,並且伴有「心力衰竭」的危險。


從2012年起,貝利就多次因健康問題入院,治療病症包括尿路感染、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和膀胱結石,他還接受過髖關節置換手術、腰椎外科手術等。


貝利在82歲生日時發布了視頻,並附上了這樣的信息:「在我生日那天,我只想表達我的感激之情。生活很好。82歲和家人一起,身體健康,就是最好的禮物。謝謝你給我收到的一切。」

事實上,自從貝利在2021年8月底被診斷出患有大腸腫瘤以來,他一直在與腸癌作鬥爭。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面對病情的反覆,他與家人都表達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外公布的情況一直是「身體狀況比較穩定」。


10月23日是貝利的生日。今年在度過自己82歲生日時,貝利依然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感激之情,稱這個日子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並希望自己想「再活82年」。





球王之路

一邊與病魔抗爭,一邊用足球精神鼓勵球隊,貝利是一名鬥士,就如他這一生的經歷一般。


貝利的成長故事,充滿了勵志色彩。貧困曾經猶如巨大的秤砣沉沉地壓在他們一家人身上。


小時候的貝利每天只能在貧民窟為別人擦鞋來補貼家用,自己卻連一雙球鞋都沒有,只能光著腳丫練習。他甚至都沒有足球,機靈的他會用舊衣服、襪子捆成足球形狀。


《傳奇的誕生》講述了球王貝利兒時從貧民窟擦鞋童,靠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阻礙,逆轉絕境成為足球世界最強者的故事

但他自小就對足球的感覺很敏銳,即便沒有鞋,控球能力也是一流。而他的父親是他最好的領路人。


父親年輕時也是一名職業球員,球技精湛,但因為一場賽事膝蓋受了傷,只能被迫退役,最後在醫院做清潔工。


父親平常會帶貝利去芒果樹下練習巴西獨特踢球方式——任加球技。「任加」是具有巴西特色的踢球方式,風格強烈,狂野無懼,不拘一格。


練習的時候,他們沒有球就用芒果代替。在父親的指導下,貝利用腳控制芒果,學會了各種運球、點球。


這些青春時期的奮鬥故事都充滿了苦中作樂的味道。在這種練習中,任加球技已經深入了貝利的靈魂。


《球王貝利:巴西足球傳奇》聚焦了球王貝利從1958年到1970年12年的輝煌職業生涯

但在1950年,在巴西舉辦的世界盃中,東道主殺入決賽卻輸給了歐式足球風格的烏拉圭隊。這次失利後,巴西開始懷疑自己的任加足球。


1954年世界盃的四分之一決賽,巴西又被匈牙利淘汰。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巴西的任加球技上不了台面,是不入流的街頭野技,根本打不贏歐洲直接、快速的傳統踢法。


到底是堅持任加踢法,還是用歐式踢法?成為職業球員後的貝利也在不同的踢球方式中一路糾結,但他完全無法適應歐式踢法,在比賽當中一直處於迷茫狀態,表現極差。


「你必須接受最真實的自己。」直到他開始調整過來,自信並完美地堅持用任加球技踢球踢進了職業球隊。


貝利 / 視覺中國

1956年,貝利於桑托斯隊開始職業生涯,頂級足球天賦與正規的足球訓練融合後,貝利變得更加強大。


1957年,未滿17歲的貝利首次入選國家隊,成為巴西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國家隊足球運動員。


次年就是1958年瑞典世界盃了。當時巴西隊首發陣容中三名隊員受傷無法參賽,給了少年貝利一次出戰的機會。


直到今天,當人們問起貝利印象最深刻的一粒進球時,他還會回答,「1958年世界盃上我為巴西隊攻入的第一粒進球。」


1958年世界盃決賽,未滿17歲的貝利嶄露頭角,決賽下半場第55分鐘,球王打進了他那個著名的進球,從頭頂挑過後衛,隨後凌空抽射將球射入球門

17歲的少年,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絲滑細膩、眼花繚亂的球技。這一年,巴西隊5:2擊敗瑞典隊,巴西拿下了自己第一座世界盃冠軍。


這屆世界盃,也成為了巴西任加足球在世界翻身的機會。


貝利讓全世界的人看到,足球也可以是一種表演藝術。從1958年到1970年,貝利共參加了4屆世界盃,拿到了3次冠軍,歷史上三次奪取世界盃的球員僅貝利一人,是國際足聯公認的球王。


埃德松·阿蘭特斯·多·納西門托 / 視覺中國

從貧民窟的擦鞋童,貝利多次逆轉絕境成為了巴西乃至足球史上最閃耀的巨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貝利」的名字,但其實貝利的本名並不叫「貝利」,而是叫埃德松·阿蘭特斯·多·納西門托。


有個說法是,他真正的名字埃德松(Edson),是在向發明電燈的愛迪生(Edison)致敬。在貝利出生的1940年,電燈剛剛出現在他的家鄉Baurú小鎮上,他的父母對此極為震撼,給剛剛出生的兒子取了這個名字,可卻陰差陽錯地少寫了一個字母「i」。


「貝利」這個名字,一開始是帶有侮辱性的。貝利傳記片《傳奇的誕生》中也講述過這一情節,他把一個球員的名字說錯了,發音發成了「貝利」,是幾個年輕人拿他開玩笑,開始叫他「貝利」,相當於一個惡搞的外號。


貝利本人也曾一度反感「貝利」這個沒有任何意義的名字,但最終它被保留了下來,並為世人所知。





足球純粹嗎

父親曾給貝利提出過要求,就是不能用犯規奪取球權。據說在一次比賽中,貝利以隱蔽的犯規動作奪取了球權,最終遭到了父親的責備。


正是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貝利更專注於足球本身。


其實在貝利時代,足球規則很寬鬆,他一生遭受的暴力犯規不計其數,但他本人並未有過嚴重違反體育道德的時刻。在貝利看來,成為一個球王首先需要做正確的事情,要始終保持一個正確的方向。


貝利為巴西隊出場的92場比賽中,他獨創了77球。國際奧委會評價貝利整個職業生涯的輝煌業績,已經達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1363場比賽,打進1283個進球。


他所穿的10號球衣,更是成為了巴西核心的標誌。


在世界盃比賽現場,巴西球迷打出了巨幅貝利的橫幅,上面印著青年時代身著10號球衣的貝利肖像

不過,貝利對比賽的預測向來以「烏鴉嘴」著稱。有個說法是「貝利一開口,世界足壇抖三抖」,他所看好的球隊幾乎沒有笑到最後的。


這一娛樂化的稱謂,不應當蓋過貝利一直在向世界輸出的正能量。自從37歲退役之後,貝利依然關心足球行業的發展,為足球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先後擔任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生態環境大使,並於1995年至1998年出任巴西體育部長。在各種慈善比賽中,貝利的身影也會出現。


當地時間2018年1月15日,里約足球錦標賽開幕式上,貝利用助步器站在舞台上。貝利被任命為里約錦標賽的大使 / 視覺中國

在被問及這個年代踢球是不是更難時,貝利坦言,是現在更難,而且是難多了。那個年代,足球運動員在場上有著充分的自由度,貝利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持球盤帶或者停球觀察。


「我認為我們那個年代的足球更加精彩刺激,那時候人們花錢買票是為了觀賞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而不是看幾個後衛如何防守,這和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


那個年代的人想的是怎樣炫技,而現在這個年代的人想的則是怎樣阻止對方炫技。在11月25日巴西對陣塞爾維亞的比賽結束後。數據統計顯示,內馬爾在上場的79分鐘內遭受對手9次的侵犯,暫列本屆世界盃該項數據榜首。


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內馬爾總是喜歡挑釁對手,花式秀球技,才會遭到侵犯。


1970年世界盃,巴西VS羅馬尼亞,貝利重炮任意球破門

貝利曾多次感嘆,「我真的不願看到巴西丟掉自己的傳統。」在貝利眼中,足球本身是純粹的。


那麼,還會有下一個貝利,下一個球王誕生嗎?


貝利曾幽默地回答:「肯定不會有下一個貝利了,我的父母只生下了一個我,這世上不會再有一個跟我一模一樣的人了。」


在《傳奇的誕生》裡,老去的貝利出場客串了一個路人角色。仿佛在一段穿越時空中,他看著年輕的自己,露出了期待的微笑。


貝利本人在《傳奇的誕生》中客串出演


編輯|向由

新媒體編輯|江江

排版 | 八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