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壇澍語」:新中國「22大影星」之上影廠明星(一):趙丹、白楊

電影故事薈 發佈 2022-12-05T10:22:28.303669+00:00

放眼展望,在新中國影壇上,工農兵光輝形象、革命戰鬥故事、和平年代建設是其題材與人物的主流領先,為此,我們懷揣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來重溫這些紅色經典,特別是在廣大觀眾當中影響巨大的「22大影星」各自塑造光彩照人的共產黨員形象,更是給我們產生一種深入人心、激人奮進的時代感懷。

文/劉澍


2022年,我們迎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誕生60周年。60年前,自建國以來由周恩來總理率先倡議、文化部發起由官方權威組織唯一一次國家級別的集體「造星運動」,意義深遠而重大。放眼展望,在新中國影壇上,工農兵光輝形象、革命戰鬥故事、和平年代建設是其題材與人物的主流領先,為此,我們懷揣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來重溫這些紅色經典,特別是在廣大觀眾當中影響巨大的「22大影星」各自塑造光彩照人的共產黨員形象,更是給我們產生一種深入人心、激人奮進的時代感懷。

引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動力和源泉

不能忘懷,怎能忘記,這裡既有他們在同一部影片當中的聯袂出演,像趙丹與於藍、張平、龐學勤、王心剛在《烈火中永生》中、


趙丹與張瑞芳在《聶耳》中、白楊與王丹鳳在《春滿人間》中、秦怡與孫道臨在《紅色的種子》中、與謝芳在《青春之歌》中、崔嵬與張平在《北大荒人》中、田華與張平在《風暴》中、與王心剛在《秘密圖紙》中、王心剛與祝希娟、陳強在《紅色娘子軍》中、王心剛與王曉棠在《海鷹》和《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李亞林與金迪在《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張圓與龐學勤在《兵臨城下》中;

也有獨立擔綱的熠熠生輝,如田華的《白毛女》和《黨的女兒》、于洋的《英雄虎膽》、《暴風驟雨》和《大浪淘沙》、崔嵬的《老兵新傳》和《紅旗譜》、謝添的《洪湖赤衛隊》、張平的《鋼鐵戰士》、《怒潮》、《小兵張嘎》和《停戰以後》、王心剛的《寂靜的山林》、上官雲珠的《南島風雲》、秦怡的《北國江南》和《浪濤滾滾》、孫道臨的《永不消逝的電波》、張圓的《地下尖兵》、龐學勤的《戰火中的青春》......



當年,這些電影藝術家們對各自扮演的共產黨員形象不但有著他們自身的人生理想、道德信念、傳統教育和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是通過這些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傾心塑造,無論對自己還是面對眾多的觀眾,都是一種崇高信仰的靈魂升華和洗禮,多少年以來所形成和產生過相當大的衝擊力和心靈震撼無與倫比,甚至一部電影和一個銀幕形象完全可以影響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曾幾何時,這些影壇前輩在他們藝術人生的黃金時期,都曾經置身於一個紅色的時代當中,靈與肉也都親歷過一場風暴洗禮。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些影壇前輩通過銀幕、通過人物、通過台詞發出的肺腑之言,都化做一首首傳情達意的動人樂章,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傳遞著民眾的心聲。


在那逝去的紅色年代裡,無論是創作劇本的人,還是導演電影的人,還有扮演不同銀幕角色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在深懷時代使命、神聖職責的大前提下,還有心在沸騰、心在燃燒、心在流血所交織起來的喜悅、傷感、痛楚和遺憾。


所以,只有真心塑造的銀幕形象,才會那樣地真切動情,那樣地動人動聽⋯⋯當蹉跎的歲月悄悄席捲起又一場光陰的紅塵,當歷史的年輪深深鐫刻下又一道歲月的痕跡,在建黨百年的永恆記憶當中,透過銀幕這栩栩如生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讓膾炙人口的銀海旋律、耳熟能詳的藝海之聲、聞名遐邇的往日舊事再次響起——


趙丹:一代電影大師的銀幕絕唱



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男主角許雲峰的是著名演員趙丹,此時正處在他電影表演事業的低潮期,擔任主演的於藍作為《烈火中永生》劇組的副導演之一,積極推薦趙丹來出演這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角色,親身寫信請他出山,遠在上海的趙丹為此感到興奮異常,三年前,為了飾演魯迅先生而準備了足足有二十餘年的時間,最終還是在「大寫十三年」的極左棍棒下無疾而終。而於藍也在尚未開機就被迫解散的《魯迅傳》中,飾演許廣平一角,為此,趙丹和於藍兩人在一起朝夕相處,切磋技藝,結下了深厚的創作友誼。



可是,為了演戲不要命的趙丹在一陣狂喜之後,卻又情緒極度低落下來,隨後做出了回絕出演這一令人感到十分意外也膛目結舌的答覆。聽聞趙丹拒演,導演張水華也是非常惶惑,他先後找到於藍的丈夫田方、還有昔日」電影皇帝「金焰誠意相邀,但前者幾經慎重考慮,婉言謝絕,後者卻因身體極其欠佳、一度大面積胃出血而只好作罷。張水華又轉過頭來,把目光重新鎖定到趙丹身上。論其精湛演技,他實在不想錯失這麼一位好演員加盟的時機。於是,張水華親自飛赴滬上,找到了趙丹,明確表明許雲峰這個人物非你莫屬,這也是作為優秀演員努力轉型,塑造一位真實可信、血肉豐滿的共產黨員形象的實力驗證。


張水華向趙丹述說了他為什麼合適出演這個人物的原因,首先是兩人的閱歷有相似之處,作為一片導演完全信任趙丹必定能夠將劇中許雲峰的人物演好。這句話,正中了趙丹的要害,同時也道出了他違心拒接的真實原委——曾經在抗戰時期親歷新疆冤獄的慘痛經歷,讓他不堪回首監獄中切膚之痛的往日傷感,以至於他在跟隨劇組其他演員前往重慶白公館和渣滓洞實地走訪時,由於劇組人員一句例行公事說體驗生活的一句話,竟然使得趙丹觸景生情,當眾勃然大怒地回敬道:「我不用體驗,就能夠演得出來。」


趙丹在出演許雲峰時,努力追求一種即興式、真實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這一人物既有內在的英雄氣概,又有一種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可以說許雲峰是趙丹所創作的銀幕形象中最不「過火」、最少「舞台化」痕跡的一個角色。所以,影片劇情中的黑牢幾場重場戲,趙丹自然而然深入到角色應有的情緒狀態之中,將一個為革命忠誠赤膽的共產黨員形象,於細微之處刻畫得出神入化,呼之欲出。



趙丹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憑藉著對藝術的執著和不倦追求,在《烈火中永生》中真正做到了脫胎換骨般的鳳凰涅槃,他在許雲峰身上的舉手投足之間,將這一人物演繹的真可謂是淋漓盡致到了極致。即便在面對自己所害怕回首甚至一度恐懼的真實閱歷面前,趙丹仍是挑選了為藝術捨命奉獻的破釜沉舟,挑選了將自己一生難以癒合的累累傷痕又重新血淋淋撕開來,最終在新中國17年銀幕即將因為「文革」運動來臨的前夜,嘔心瀝血地塑造出了一個無比鮮活、感人的高大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從而成就了《烈火中永生》這部傳世佳作的誕生,同時,也是他就此戛然而止最後一部在銀幕上哀婉與悲情相交織的絕唱。



白楊:落入滿天霞



在新中國電影界,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人們只要提起一些著名電影演員的時候,總會習慣地開口說出趙丹、白楊的名字。也難怪,在男演員群和女演員群里,他(她)倆所取得的演藝成就最大,銀幕形象最深入人心,在廣大觀眾的心中自然占據最重要、最突出的地位。對於白楊來說,她的演藝生涯橫跨新舊社會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她的銀幕形象以其深厚精湛的藝術造詣,得以更為廣泛地延續。白楊通過她所塑造不同的藝術形象,更加光彩照人,更加璀璨奪目;白楊的名字,無疑成為了中國電影史和電影演員的一個特徵、一個符號和一個代名詞。她那端莊、秀美的面容,配合她那自然、含蓄的表演風格,為不止一代人所仰慕、所敬仰⋯⋯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白楊真有一種「漫捲詩書喜欲狂」之感。她在北京參加完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後,興高采烈地又回到上海,被中央電影局安排到專拍故事片廠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國營四廠工作。


1951年,白楊主演完成了新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故事影片《團結起來到明天》的拍攝工作。新中國成立以後,「三反」「五反」、文藝整風,在其他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以及抗美援朝戰爭,使白楊在三年多時間裡沒拍戲,白白耗費掉自己寶貴的藝術青春。直到1955年的春天,在政治局勢趨向平穩的情況下,白楊盼到了一個拍片上戲的機會。



上影廠開拍柯靈編劇、黃佐臨導演的《為了和平》,邀請白楊與趙丹這兩個「影后」「影帝」級明星加盟主演。這是白楊與趙丹繼二十年前《十字街頭》之後的再次合作,銀幕上趙丹扮演的愛國進步知識分子江浩教授,是以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聞一多為原型創作而成,白楊則扮演他的妻子丁孟輝,也是一個傾向革命的進步女性。由於受到當時政治形勢的制約和歷史背景的限制,平心而論,這兩個「影后」、「影帝」級明星,並沒有發揮出各自最好的水平。


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準備開拍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祝福》,並先後邀請了秦怡和白楊試演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最後,確定由白楊擔任。她與攝製籌備組前往紹興山區和水鄉去體驗生活後,不料,上影廠突然接到北京電影局某領導的命令,將這部即將上馬的《祝福》改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並正式邀請上影廠的導演桑弧一個人前往。北影廠在讓一個又一個演員「試鏡頭」後,結果始終令人不甚滿意,最後決定還是讓白楊到北京來一趟。白楊為了她心目中的藝術形象,前去「試鏡頭」,最後,白楊以絕對的優勢獲勝。這部影片公映以後,評論界對白楊的精湛演技讚不絕口,說她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黃素芬之後,以出神入化、不露痕跡的表演技巧,塑造出了一個難度大卻是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祝福》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影片,很快被介紹到蘇聯,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中國電影周」,在莫斯科中央大戲院隆重舉行了規模和聲勢都是空前浩大的首映式。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參加完世界和平大會回國後,白楊受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盛情相邀,在王家乙編導反映朝鮮族抗日聯軍女英雄戰鬥故事的影片《金玉姬》中擔任女主角。從1958年的秋季到第二年的春天,以劇中人為榜樣,白楊日夜奔波在吉林茫茫山林的外景地,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白楊也由此拓展新路,為塑造工農兵英雄人物形象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影片完成後,白楊又趕回上海,參加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反映醫療戰線救死扶傷的「主旋律」影片《春滿人間》的拍攝,在這部入選建國十周年的18部獻禮片之一的故事影片中扮演女主人公方群。


1960年,白楊與丈夫蔣君超一起,聯合導演了《只要你說一聲需要》,列入到由三個小故事短片組成的《她們的心願》中。然而這部她與夫君唯一的一部合作影片,因為受到題材、內容的限制,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成功。此後,長春電影製片廠再次前來邀請白楊主演一部新片《冬梅》,這也是一部反映革命鬥爭題材的故事片。白楊欣然接受,她把自己扮演的紅軍指導員那種剛毅頑強、不怕困難、勇於鬥爭的性格特徵,表現得十分鮮明。



隨著白楊一個個嶄新銀幕形象的廣為傳播,她的成熟自如、遊刃有餘的絕佳演技,受到了廣大觀眾、特別是年輕演員們的極力追捧。白楊認真總結自己的表演經驗,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八訣」:品、熟、脈、穩、神、趣、明、化。1957年,《北京日報》和《瀋陽日報》分別舉辦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和演員的評選活動。在兩家報紙公布的五部最受歡迎的影片中,白楊主演的《祝福》和《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


在評選出最受歡迎的演員中,白楊當之無愧地獨占鰲頭。因此,有專家說,她是建國以來最早被評出來的最佳演員。事實證明,白楊以自己的天賦、勤奮和創造,當之無愧地位居於中國著名影星的首位。當時,《北京日報》編輯部還送給她一幅荷花圖,是著名國畫家于非闇畫的,上面有郭沫若的親筆題詞:「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相似雍榮,為人民帶來祝福,願世界早進大同。」後邊兩句自然帶出白楊主演的《祝福》《為了和平》兩部最佳影片的片名。



《瀋陽日報》編輯部贈送給白楊的是一座精美絕倫的用煤金石雕刻的仙鶴,象徵著她的表演藝術已經達到了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白楊繼1962年獲得國家文化部「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稱號的殊榮之後,於1995年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辰90周年的慶典中,再次當選國家文化部、廣電部和權威組織評選出來的126位「中華影星」之一。在2005年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白楊又當仁不讓地躋身於百年百星的「世紀影星」之列。



1996年9月18日晚23點,一代影后白楊告別藝壇,告別銀幕,告別觀眾,但留下的將會是鮮活的人物形象、定格的青春倩影,還有無窮無盡的思念與懷想!(未完待續)


(本文經劉澍先生授權刊發,圖片來自網絡,若有異議告知我們,即刻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