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長汀|濯田的前世今生|汀州最富庶盆地|最優美客家音

平生已塞北江南 發佈 2022-12-05T13:31:29.562634+00:00

濯田的前世今生 塗明謙寫策武,多為考證。寫四都,有些鍾愛。寫濯田,則有些惶恐。濯田地大人多,歷史沿革變動多,南北東西邊界變化大,在長汀諸鄉鎮中物產豐富,民俗豐富,人物傑出,故而動手書寫之前,不免有些遲疑。不過所作因為一些感動,且冗文不過拋磚引玉,也就隨心所欲,不再顧忌。

濯田的前世今生 塗明謙


寫策武,多為考證。寫四都,有些鍾愛。寫濯田,則有些惶恐。

濯田地大人多,歷史沿革變動多,南北東西邊界變化大,在長汀諸鄉鎮中物產豐富,民俗豐富,人物傑出,故而動手書寫之前,不免有些遲疑。不過所作因為一些感動,且冗文不過拋磚引玉,也就隨心所欲,不再顧忌。

首先是,濯田的名字由來。

濯田更早一直叫成下里,是唐宋以來的成功里分裂為成功下里,再反覆變革,才有清代民國的濯田裡,直到現代稱濯田鄉、濯田鎮,中間稱公社和革委會的時代就按下不表。

至於「濯田」之名,我的鄉黨鄒文清論證過「濯田」一名的由來,很詳細很靠譜。他對存在於明清遷出濯田和下濯的人群帶走的族譜中的記載進行了考證,果然發現了「濁田」和「下濁」、「濁石溪」之類的記載。

我要作的補充是濯田是一個沖積盆地,在長汀縣排名靠前,縣城盆地、汀田-三洲盆地、濯田盆地、新橋盆地、半溪峒(中復)盆地、大田-南山盆地。而沖積盆地中上游往往是常年濁水縱橫的。

比如台灣的濁水溪,上游從霧社等高處開始沖刷,下游入海口就形成大沖積平原。這個情況很是合適濯田盆地的那些田,因為上游兩條相對大的河流,而來自紅山和四都廣袤無比的山嶺集水區域,這些區域加上濯田自己的山嶺,人類活動加上大自然自己的饋贈,泥沙滾滾而下,造就了濯田盆地,並不難想像《1993年長汀縣誌》所描述的濯田河:「160條大小溪流曲率大、面蝕強,水中含沙量極高,混流時現。」


但我還須補充的另一點的是濯田這一名字在中後期的合理性。

《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這個浣洗肯定不對,不過,《儀禮·特牲禮》中:「視壺濯及豆籩。注:『溉也。』」則也同樣非常符合濯田的意思。

濯田上游,今天修築了千工陂的地方附近,大約安仁村的村治所在,從前叫高車。什麼是高車,這裡可不是西域,這裡是農耕的福建。所以高車的這樣的名字,就意味著用水車提水灌溉。水車建築得高大,不同於龍骨水車,而是那種巨人一樣的摩天輪樣子的筒車,古人稱謂為「高車」,可想而知。這樣的筒車是水利工程沒有修築之前的灌溉主力。故而濯田的意思,有溉田之意,在汀州地區,沿著江河而用水困難,其實並不出奇。

從濁田到濯田名字的變遷,可以看作是閩西的客家人反客為主的過程,從老天給飯吃的「濁田」,沖積而肥的田地,到「濯田」,自力更生,我們這是久居變故鄉了啊。

所以濯田這名字,原本只是鎮上一小塊地方,但是千工陂修完之後,就可以指稱整個濯田盆地,從命名邏輯上說,完全是合適的。

而導致一切變化的千工陂,始建於1947年,當時灌溉農田3000畝。1964年擴建,綿延16.5公里,流經16個行政村,灌溉面積10203畝,是當時閩西最大的灌溉渠道。2006年,長汀縣菸草局,投資377萬元,工程期三月,對全線水渠進行了砌石加固、整體澆鑄,改造為全省最大的煙基工程,改造後的千工陂灌溉面積增加至14203畝。

站在千工陂的水渠邊上,不免要興起嘆息,大哉吾土吾民,壯哉吾河吾川!當然,濯田不止千工陂,還有好幾個水利工程。比如還有濯田大田陂(9公里長灌田兩千多畝)、濯田大河陂(2.5公里長,灌田700畝),所以那些村子叫豐(豐收)口、蓮(花)湖,應當都是魚米之鄉,而那些叫長豐坑、大豐的地名在濯田很常見,大抵可以想像該地自古豐饒。

這些人類干涉過流向與流速的河川,將濯田河上下游、兩岸分割成不同濕度的地塊,而這些土地都被改造成良田,這其實是濯田盆地最終能承載巨量人口並產生出區域核心地位的邏輯。


而決定濯田區域命運的其實除了北西南無盡大山之外,主要就是濯田河,作為濯田境內主要河流的濯田河,也是汀江上游最大支流,全長63公里,匯合160條大小溪流。主幹流從古城黃陂發源,經四都入安仁與紅山河會合,在水口注入汀江。而在《清史稿》中這樣記載:「汀州府......鄞江,即汀水,東北自甯化入,右合將軍山、天井山水,又西南,出龍門峽右,合梓步溪,又南爲湘洪峽,右合小湘溪,折西,右合北溪及東溪,又西南右合篁竹嶺水,逕城南,右會西溪,又南左合南溪,又東南左合鍾家坑諸水,又西南左合黃風溪、濯田溪。」合黃風溪與濯田溪的濯田河,是極為重要的匯入汀江的支流。而更多細節則如《清史稿》中所說:「合桃楊隘水、臘溪、黃峰水、桐木坑水,逕濯田。

無數山林間沒有名姓的小溪流遄飛迸進,歡歌一路,造就濯田河兩岸的溪山一派,千古神秀,而此間古往今來的千古風流人物,便由此河此山之間之鐘愛,派生而出。

其次,要說說濯田的新舊邊界。

濯田一直都是成功下里的核心部分,這是無疑的,與紅山在早前是在一起的。當然歷史上,成下里基本就是今天濯田的大部了,只不過一度將一些地方劃出來組成了宣成里。我在《宣成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曾講述過此事。宣成里,就是宣德南里與成功里的一部分(主要是成功下里)進行了合併,合併邏輯是沿著汀州府城去上杭縣的官道兩側的那些鄉與里方便進行管理。


故而清代之前成功下里主要包含了以下這些地方,《乾隆長汀縣誌》記載:「成下里,統圖六,計村七十三。王家巷,樓下,南山堂,胡屋磜,湖頭,下屋頭,杉坑,梅樹下,河裏,馬頭山,劉屋坑,磜頭,色竹坑,絲坑,彭屋,濯田,上王,下王,巷尾,巷頭,林坊,豊口,黃屋墟,土爐下,田橑坑,包坑,長較,巫坑,寺角,同睦坑,水頭,謝坊,泮坑,上畲,下藍地,中磜,黃坑,洋田,安仁,石下,斷頭,龍歸磜,湖竹鄉,牛皮墩,嚴嶺下,石硤裏,坪埔,兜坑,苦竹山,中坪,磜下,崗背,蘇陂坑,上坪,大金,童屋,小高嶺,門州定,臘溪,下歸陽,碓公坑,烏坑,上湖,赤土面,陳坑,乾化洞,分山凹,半坑,黃草橑,白石坑,山車,員田。

熟悉現代濯田鎮建置的人會發現有幾個地方沒有在其中:水口、美溪、巫坊、露潭這幾個地方,這幾個地方當時都是劃給了宣成里,但你如果從宣成里的「成」字去考慮,就會明白,當年的成功下里包含這幾個地方是很合理的,所以1949之後,雖然經過各種反覆,比如水口獨立建過鄉,美溪歸過宣成,但是大趨勢仍然是最早的成功里的劃分邏輯,那個邏輯里一面是山川河流的邏輯,另一面則是方言邏輯,這種邏輯其實就是遷徙邏輯。所以古人的行政區劃往往是合理的,其中道理得仔細理解。成下里,當時還多了今天紅山鄉的地盤,這種劃分一直延襲到了民國期間,直到1949之後,紅山鄉才開始獨立劃分,但叫法上卻早於此時就已經有些區別,老一輩人如我的祖母隱約以臘口這樣的名稱直接將她與濯田獨立開稱謂。


而水口,濯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便是。

如果把水口劃出濯田,濯田的水口便消失了,這如同一條巨龍自閩贛邊境乘風踏雲而來,她將身軀衝過四都、紅山的峽谷,匯成實體,而正要將頭伸入汀江之中長飲一口,頭斷了。我想想就會很難過。上水口大約在安仁向上紅山河匯入的三河口的山林處,下水口就是今天保留了名稱的這個水口。

所幸,下水口最終回歸了濯田,那條龍便完整了,用汀人的話說,風水也就對了,順風順水,上風上水。

而水口又是哪兒呢?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長汀縣濯田鎮水口村的濯田河水口所在,便是「躍過」之處。此處水口當然是三河匯水之處,一是汀江,一是濯田河,一是劉坊河,古來征戰之地,兵家必爭之處,汀州紅色故事之原點。

再說便要說說濯田曾經的中心。

濯田原本的中心,曾有兩個。官方軍政用地的中心必然是南安村所在,而民宅民用的耕作生活中心必然是陳屋村,都不會是現今鎮上六村所在,六村為中心已經開發得比較好了,我說的這個曾經中心指的是唐宋之前。

我將原因與邏輯羅列於下。

第一是南安村。

從唐代建立汀州以來,或者從漢代初年,中原王朝對南海國進行了征伐之後「虛其地」以來,建立了南安、武平兩軍鎮,武平軍鎮當然就是今天的武平平川,而南安則是介於長汀縣與武平縣之間的濯田南安。這個論證過程,可以參看拙文《南海國,今安在》。這裡就不再贅述,徒令篇幅過於冗長。

第二是陳屋村。

陳屋村的命名當然是以陳氏數量巨大命名,但歷史上則曾住過很多姓氏,陳、黃、鄧、段、邱、黎、何、馬、李、戴、嚴、賴、王。這個地方不是南安軍鎮,人口鼎盛時期,居戶多達上千,加上外來商旅,百姓雜居。陳氏人口劇增大約是在明末清初,至少到清代初年黎士弘時代,這個地方已經就叫做陳屋村。而村中老人說村內大片農田中常能探得舊時人家的宅第牆基,就說明人口遷出和姓氏不斷純化。

這兩個曾經的中心,現在仍然是濯田重要的組成部分。哪怕中心地位不再,仍然一派風水寶地的樣子,兩村南北相望,一文一武,交相輝映,很難不讓人喜歡啊。我在穿越村莊去羊角溪或者去塗坊時,會特意自鎮上穿小路,走陳屋村,有時直接從陳屋村南面的山間穿過去。一來是沿岸村宅秀美,渠圳端莊,賞心悅事也,二來則是向我的先輩偶像黎士弘先生致敬,一路向南朝山,假設先生讀書之所在望。


若以墟市為分中心,則呈星羅棋布之態。

如果以墟市作為中心,那濯田地盤上的中心就不少了。

歷史上南安村做過墟市,水口村做過水口墟,昇平村也有墟場,那時候叫做黃屋墟。

而傳說同睦村的桐木坑曾經也有過墟場。鍾能均撰寫的《長汀縣濯田鎮同睦村村志》中記載了:「古墟場,唐代同睦坑集市設在草坪窩。現為荒地。」

這種墟場遍地開花,完全是自耕農業和手工業發達後,生產有了剩餘,產生的市場,當時濯田有「小汀州」之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最大的墟市當然就是現在濯田鎮的中心,古代也叫濯田的地方,這個地方地位核心,人口稠密,天然合適做墟場。所以我們很輕鬆就能找到古代叫做成功墟的地方,便是後來的濯田墟,也就是今天濯田鎮治所在。《臨汀志》:「成功墟在長汀縣西南百里。」這個成功墟也就是濯田墟,足有千年以上歷史。

因墟市帶來的經營傳統,我的濯田鄉親一向知道如何加入生活,因此在福建各個中心城市,但凡遇到賣豬肉和雞鴨的人,看到臉部線條熟悉,我都會大著膽子用塗坊方言相問,而他用濯田方言回答時,我們都會會心一笑。鄉親會教怎麼最好烹煮每一塊肉的訣要,且是用汀州的煮法。

我們說過了經濟中心、物質中心,那麼精神中心是不是也得說一說。

各姓宗廟我不好說,但說民俗相關吧。

我這些年去美溪的次數有些多了,黃倖三仙的閭山法會參加的次數真不少,同學家的鴨子吃得不亦樂乎,美溪的山河走向,因為從各個方向進入都是無比熟悉,認得的美溪人數量也從個位數到了十位數。所以第一個精神中心,肯定是美溪,大樟樹下的百鴨宴,從來都是我展示給外地朋友看的最愛,我的美溪鄉人,和我同飲塗坊河水。

第二個中心,我想昇平當仁不讓。為何我把昇平放在第二,其實是我的膽寒了,數百個酒壺放在長長的桌案上,數百人一道共享上天藉由穀物給予的饋贈,你問我感動不感動,我只能告訴你,我缺了一個邀約。這輩子吃了豹子膽,想倒在昇平的百壺宴的長案下,喝足一百壺不同的米酒。

第三個中心。當然是鎮上的人們抬著西楚霸王的神像,給他穿上金錢護甲。「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的鄉人給項羽披上了用金錢打造的護甲,我想他們和我可能是一樣,想著讓霸王在楚河漢界上再打一仗,或者有我們的金錢加持,他便要贏了這一次啊。霸王廟分有文霸王與武霸王,這些廟可能比鄉人所說的歷史要長,要知道在關公出現之前,漢代人崇拜的戰神且帶有官方認定的可就是項羽啊,而漢之前的戰神,則是蚩尤。

其實中國人並不以成敗論英雄的。


中心這話題,有些沉重,如今我的濯田鄉親大都進了城,去了長汀城去了龍巖岩或者福州、廈門,只有在年節時,濯田才能重新變為中心,這讓我有些黯然神傷,為那些汀南汀北同樣流逝血脈的鄉村。

濯田曾是古代官方施行仁政與慈善的所在。

《弘治八閩通志》:「舉子倉 四所。一所在歸仁館。一所在何田市。一所在成下里。一所在古城團。」舉子倉,是宋明用於救濟生了孩子又養不起的窮人的。

當然民間就更是仁厚,宗族間相互救濟,王氏巨族,當為典範。

《民國長汀縣誌》:「濯田恆豐倉,為該鄉太原堂王氏一族所設立。光緒庚子後,水旱頻仍,糧食日昂,貧民借貸維艱。辛丑,王永梅慨捐谷數十石,以為眾倡,訪朱子社倉之法,春借秋還,薄取其息,積穀漸多,創諸倉屋,所在下廟側旁。民國五年,大飢,無可告貸,該族無缺食。」順便提一句,濯田姓氏兩王在前,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林鐘其後,謝陳朱李黎邱等姓氏又在其後,諸族大雜居又小聚居,鎮上六村更是姓氏界限分明,宗法勢力比較大。

由於官方與民間的努力,加上濯田當地的地理環境比較好,起於本地的起義基本沒有,所以濯田歷史上戰亂不是很多,偶爾幾次吧。

《乾隆長汀縣誌》:「黃峯嶺隘,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路通武平。崇禎元年,㓂突犯隘,官軍失利。五年,郡守笪繼良同邑令曾巽,躬詣隘地,相度形勢,捐俸倡建敵棲一座,傍竪兵房,以棲戍兵,仍於岐路處,掘深塹,獨木渡之,以防犇突。......撫院金澤添設,總甲機兵把守。」汀州人知道守住黃溫逕的重要性,所以一旦這裡被攻破,汀州就大亂。

《民國長汀縣誌》記載了歷史上鍾凌秀與鍾復秀的起義,攻入濯田:「平遠賊鍾凌秀與弟復秀,聚千衆於連子山銅鼓嶂。二月,掠永平寨,殺官軍二百有奇,守備千百戶把總皆死,旋扎黃蜂隘。知府林聯綬調兵禦之,指揮嚴明被執,千戶劉堯、百戶張機不屈死。二十六日,賊突入瑞金縣。」

另一次是太平軍攻破濯田,《民國長汀縣誌》:「前五四年,咸豐八年戊五月,花旗軍復陷寧化,五坊鄉勇數千,屯石牛及竹篙嶺,敵軍不敢逼。八月,石軍圍歸化不克。九月,復陷寧化。率衆數十萬入汀,竄瑞金。旋來旋去,過十數日,始盡。石國宗破連城,趨龍嚴,折回江西。宰制余某,由寧化出下廖。癸未入城。直趨策田。數日,更走濯田,鄉民出不意,多爲所擄,旋由山徑,竄江西之會昌。」

歷史上可見的戰爭也就這幾次,所以大體上濯田還是安全的。

因為這種地處偏遠的相對安全,濯田也曾是廈門大學選擇的大後方。

其實不止是物質的糧食在濯田有存放之所,精神糧食一樣會選擇濯田,其中原因都是因為濯田盆地在汀州萬山之中也仍然是相對安全的。

廈門大學於1930-1940年代遷長汀時,就把他們的圖書館和儀器放置於濯田。《民國廈門市志》:「大空龑頻繁,校舍廹近機塲,為慎重計,將貴重圖書儀器,分別疏散於安全地帶,同時上課時閘上午提前,下午退後,員生安定,絃誦關輟。卅三年冬,粵漢鉄路敵軍蠢動,遂川機塲及贛州相継失守,盟國空軍撒退長汀,局盩緊張,遂作應變,準備將圖書儀器等校産分存上杭、濯田兩處,員生亦分批疏散籌設上杭武平兩分校,以備萬一。旋以戰局比較穏定,全校仍在汀照常上課,計在汀八年,學風日純,成績益著。是以內遷長汀之廈大,有喀爾各答以東第一大學之稱也。」

有些巧呢,自明末以來,濯田就已經是王朝教化的重地。

《乾隆長汀縣誌》:「社學一在龍山書院背,......一在福壽坊,一在攀桂坊,一在歸陽里,一在古貴里,一在青巖里,一在宣河裡,一在平原里,一在平原里,一在青泰里,一在宣成里,一在四保里,一在成下里,一在成上里,以上十三處均國朝雍正二年設。」

所以濯田很早就跨入文明之區,而對於濯田的個體文明化,我也算是挺早就有所體會的,因為自幼濯田同學很多。

話題終於到了說濯田的人時候。

有人問我最喜歡長汀哪裡的女人呢?(其實就是向我諮詢娶妻問題,這很為難人)

我都會認真思考一會兒,然後認真告訴他,濯田女人。哈哈哈,雖是玩笑話,但居然找得到原因,且有二。

一個呢是很形式的,濯田女子,可能因為環濯諸山秀氣柔軟,水質清冽甘美,所以長得清秀而溫柔,她們口音綿柔溫婉,哪怕是罵你也是如同黃鸝鳥兒一般的婉轉,我想是濯田河兩岸的山林中的鳥兒的聲音影響了她們吧。所謂「寧與濯田人相罵,不與()()人相講」,完型填空題,想必汀州人可以得滿分吧,空我就不幫填了。

另一個呢則是很直接的,我的鐘姓同學同我說,數十年前,因誤會產生的鐘王大械鬥,男人們血性陽剛,打得不可開交,歷時長久,不肯罷手。當時嫁給鍾姓的王家女和嫁給王姓的鐘家女,看不下去了。她們站成了人牆,將鍾、王二姓的男子們隔開。什麼是勇敢?這便是了。在溫柔與順從中,有一種勇敢,像高山崬頭的那些長著硬喙的鳥兒,她們知道什麼時候要拼死一搏,而大多時候她們會為一個家庭累死一生。

我的同學在講述他們的濯田母親為上學的他們省出一籃雞蛋送到縣城時,這種情緒就會升到臘石頂的高空變成熔岩一般熾熱,將那些千年封凍的臘和石,全數融化。寸心,盡數失守,在這個現代性挺進如鬼子進村的時代。

或者那些母親們會像古時候的那些先人一樣,也可能會反覆問兒女們,如何才能將濯田守住,那些祖先財富、丁口與土地。而我則在思考。未來還有多少赤糖和酒、土鹼、米糧是自濯田來,像童年塗坊墟市所見。而我那些親愛的濯田口音,像我那些斯文秀美的濯田百靈鳥們所說,下一輩不說了,我們又還能聽多久?

(本文圖片來自林胤先生與林業先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