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頂住了賣掉集體企業風潮的朱旺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建觀社會 發佈 2022-12-05T18:04:55.737633+00:00

90年代末,在全國處處掀起集體企業改制風之際,村支書力排眾議,爭取保留村集體企業,如今這個朱旺村,村民收穫了共同富裕的喜悅。

山東萊州有個叫朱旺的大自然村,人口過4000人,是臨海的一個大村,曾有「千戶寨」之稱。90年代末,在全國處處掀起集體企業改制風之際,村支書力排眾議,爭取保留村集體企業,如今這個朱旺村,村民收穫了共同富裕的喜悅。

一、黨支部抵制賣掉集體企業的衝動,給集體留下了家底

朱旺村是有家底的。改革開放初期,朱旺村就興辦了好幾家村辦集體企業,有織布廠、電器廠、養殖場等大大小小十幾個村辦企業。但隨著全國鄉鎮企業改制風,朱旺村也面臨著要全部賣掉集體企業、一分了之的衝動。

黨支部艱難抵制。當時,其他地方都在一刀切地把村辦集體企業改制,朱旺村也不例外,村委會裡相當多的人主張把村辦企業全部賣掉,甩掉包袱,各干各的,並準備如何村民代表開會通過。

剛上任不久的村黨總支書記滕春竹,堅持反對這種「賣光」的衝動,認為村辦企業既賣不上什麼價錢,反而把好端端的產品和市場丟了。在他的堅持下,靠發動黨員,把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合在一起召開,終於扭轉了賣掉的衝動,只賣掉負債重、前景差的企業,保留了運轉正常、前景好的村辦企業,由集體繼續經營。

二、黨總支做成了幾件大事

朱旺村保留了集體經濟的火種,這才為以後興辦產業奠定了基礎。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辦成了幾樁新產業。

第一,建起了全國最早的大菱鮃(多寶魚)養殖基地。年產值高峰期達1.5億元,有50%的村民從事這項養殖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780多萬元。

興辦養殖業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但村兩委領導班子勇擔責任。據村黨總支書記滕春竹加快,「當時決定引進大菱鮃進行養殖的時候,心裡還是十分忐忑,畢竟那時候大菱鮃的工廠化養殖仍在試驗階段,沒有成熟的養殖經驗指導,全憑自己摸索,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滕春竹回憶當年的創業情景,2000年村民的大菱鮃養殖棚都蓋好了,卻沒有魚苗,村民都急紅了眼。這種情況下,村兩委班子成員想盡辦法採購魚苗。臘月三十、正月十四去北京機場接從法國發來的魚苗,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往回返,按照均衡供苗的原則,解決了村民燃眉之急。

「當村民急需組織支持和服務時,我們的領導班子成員,二話不說,義無反顧,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 村委班子真心真意為村民幹事,村民才敢跟著村委走,才能帶領村民強村富民。

第二,建起了鳳凰工業園。在集體經濟新起步成功後,朱旺村於2003年建設了占地達2000畝的鳳凰工業園,吸引了13家企業入園建廠,年產值26億元,還解決了就業5000多人,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租金收入200多萬元,為群眾增收700多萬元。

正是因為有了發展壯大的集體經濟和二三產業,朱旺村的年輕一般都在本村就業,村里考出去的大學生,也有1/3回到村里就業,村里始終有人氣和生機。

第三,建起了港口。朱旺村於2005年投資4.7億元,建設了兩個2000噸級、兩個5000噸級、兩個1萬噸級的散雜貨碼頭泊位,與煙臺港開展貨櫃業務合作,年吞吐貨物達10萬標箱。

第四,引進了旅遊休閒養老項目。成功引進總投資10億元的康養服務中心鄉村旅遊文化項目,床位達2000個,年可接待5萬人,成為輻射膠東半島及京津冀的老年旅遊休閒養老中心。


三、朱旺村的收穫

一是有平價房。為了解決本村青年結婚用房問題,村里統一建設了海天小區,價格為每平方米800元左右。

二是有公辦學校。村集體無償提供70畝地、500萬元,建設了一所集幼兒園、小學、中學一體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三是有衛生室。村里每年給衛生室補貼8萬元,便利村民看病。

村辦企業壯大之後,村幹部開放股權,讓全體村民自願入股。2007年,村黨總支帶頭成立了朱旺水產養殖合作社,鼓勵村民入社,每戶入社股金5000元。2008年,村里又將村辦的港務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吸收村民入股,並為每位村民免費贈1000元的股。每年的股利分工加村集體分紅,合計達800多萬元。

四、啟示

現在的朱旺村,有企業、港口、學校、平價住房、衛生室,一片其樂融融的幸福家園,老人們滿足,年輕人就近就業創業,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村辦集體經濟的功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