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公國與波西米亞王國

般木丁丁 發佈 2022-12-06T00:12:10.831766+00:00

聚集地在易北河上游,多瑙河北部支流摩拉瓦河流域,這裡農礦產豐富。7世紀前,與阿瓦爾人鬥爭中形成國家「薩莫公國」,只存在了35年。

捷克和摩拉維亞地區居民屬於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為西斯拉夫一支。聚集地在易北河上游,多瑙河北部支流摩拉瓦河流域,這裡農礦產豐富。

7世紀前,與阿瓦爾人(柔然人)鬥爭中形成國家「薩莫公國」,只存在了35年(623-658)。7中-9初,原始公社瓦解,國家產生階段。9世紀初,在多瑙河中游和易北河上游建立大摩拉維亞王國(830-906),包括摩拉維亞、波西米亞、斯洛伐克等地區。第一任王公莫伊米爾(830-846),首都維列格勒。

在第二任王公邀請下,863年拜占庭派西里爾和美多德倆兄弟率領布教團傳教。根據希臘文字母創製出一套斯拉夫字母體系——「格拉果兒文字」進行布教。870年政權更迭,新政權與羅馬教廷關係密切,885年美多德迫害致死。羅馬天主教拜占庭布教團被趕出摩拉維亞,占據統治地位,906年大摩拉維亞被匈牙利滅國。

895年,以波西米亞為中心形成捷克,大摩拉維亞滅亡後,捷克一直處於德國統治。10末才獨立。捷克獨立後,封建關係發展。波列斯拉夫一世時(935-967)把土地當做采邑賞賜給士兵,培植封建貴族。教會也從王公貴族手中得到土地,成為擁有大量土地的封建主。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捷克經濟中占主導地位。11世紀時,由於租稅和徭役剝削嚴重,自由農破產淪為依附農或農奴。部分大封建主在法律上獲得特恩權,形成獨立的割據勢力,被稱為「潘」。

12/13世紀,歐洲普遍開展墾荒運動。12世紀起,德國大量移民捷克,先是農民墾荒、租種土地,後來手工業、商業人,聚集在城市,13世紀後成為捷克城市貴族。特別是採礦業,豐富的銀礦採集,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加速商品流通,布拉格、布爾諾和奧洛摩茨等成為貿易中心。捷克向威尼斯、匈牙利輸出牛、馬、皮革、亞麻布、白銀、糧食等。

德國移民在捷克長期混居後,部分城市一定程度上屬於德國貴族,在農村占優勢的是原斯拉夫人。而且還有教俗封建主移民捷克,捷克的教會、修院被德國人把持,構成僧侶貴族階級。國王奧托卡一世(1198-1230)邀請德國貴族進入捷克,加強在神聖羅馬帝國中的地位。捷克城鄉勞動人民與德國移民貴族形成被壓迫與剝削關係,矛盾既是階級矛盾又是民族矛盾。

1306年,瓦茨拉夫三世去世後無嗣,普舍美斯王朝結束。封建貴族為爭奪王位內訌,1310年盧森堡約翰被推選為捷克國王,在位期間十分軟弱,為討好貴族給予許多特權,比如徵稅自由,貴族領地變成獨立王國。約翰子查理一世(1346-1378)繼位,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四世,將布拉格定為首都。在位期間對捷克最重要貢獻是營建布拉格,同時也創辦了布拉格大學(1348),成為中歐第一所大學,直到其去世已經有11W學生在此畢業。

14世紀的捷克,農村大量土地掌握在貴族手中,農民與封建主矛盾日趨嚴重,激起農民逃亡或反抗。城市裡,因為城市與礦山基本被德國城市貴族掌控,手工業小商業多為捷克人,被貴族打壓,導致城市罷工。德國主教、神甫擁有大量地產,私設宗教法庭,與人民矛盾。捷克人民對德國貴族、封建制度不滿,集中表現在對教會仇恨。14後,開始出現捷克語傳教士,揭露教會黑暗,捷克教會改革思想家愛國者約翰胡司成為領袖。

約翰胡司畢業於布拉格神學院,曾留校任職教授、傳教士、校長等職位。在1403年還曾任職皇后神甫。胡司認為教會占有財產是罪惡淵源,主張教產國有,教權服從世俗權,改革奢華宗教儀式等。胡司最初的傳教得到宮廷保護支持,如1409年,國王瓦茨拉夫取消外國人在布拉格特權、由捷克人管理學校等。

1412年,天主教皇約翰二十三世為搜集戰爭費用(與那不勒斯國王戰爭),兜售贖罪券。激起捷克人民群起反抗。胡司作為領袖與教皇派辯論,遭到羅馬教皇和捷克天主教迫害,1414年,康斯坦茨宗教會議審判胡司,不等胡司申辯迅速定罪。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廣場以異端罪名將胡司處以火刑。

1419年,捷克反封建、反教會鬥爭匯合稱大規模農民起義。1419年7月30日。最初是傳教士,約翰哲里父領導的布拉格市民起義,參加起義群眾自認為是胡司信徒,胡司事業繼承者,故名胡司戰爭。農民為主力,也有手工業、幫工、學徒、礦工、短工等,還有市民、小貴族、富裕農民中上層。主要行動是搗毀教堂、修院,進攻官吏貴族宅邸,占領市政廳等。

1420年,胡司運動分為兩大派:聖杯派代表中產階級、小貴族、富裕農民等,主張擺脫德國人控制,沒收教會財產,傳教自由,宗教平等,胡司宗教代替天主教,屬於溫和派。塔波爾派代表農民、平民、曠工和手工業者,主張財產共有,廢除私有財產,取消國王統治,建立共和國等,屬於激進派。

1420年春,德皇西吉斯孟德率10W大軍,親自指揮「十字軍」第一次征討,失敗。1421/1422胡司運動在約翰傑士卡指揮下又打敗教皇、德皇組織的十字軍。而後大小普羅可普兄弟指揮,打敗德皇第四次1427年,第五次1431年十字軍進攻。此時戰火已經推進到德國境內。第三次之後,聖杯派的條件得到一定滿足。1433年,巴塞爾宗教會議,滿足聖杯派的條件。德皇和教皇聯合聖杯派簽訂布拉格協定,並共同打擊塔波爾派。5月,里旁之戰塔波爾派戰敗,胡司運動勢衰。

除南部有部分鬥爭外,直到1452年持續15年轟轟烈烈的捷克農民戰爭失敗。此次運動給予德皇教皇為首反動勢力打擊,保證了捷克一定時期內政治獨立,促進捷克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發展。為一個世紀後德國宗教改革農民戰爭有深遠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