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丨打開格局,10本新書重新掌控說變就變的生活

漫步雲書 發佈 2022-12-06T05:16:35.339886+00:00

⭐️日本科幻界推土機,一生七次獲星雲賞。⭐️代表作《日本沉沒》曾銷400萬冊。⭐️《三體》作者劉慈欣稱深受小松左京影響。


1.《復活之日》

[日]小松左京

⭐️一部書寫人類毀滅與重生的神作

⭐️日本科幻界推土機,一生七次獲星雲賞

⭐️代表作《日本沉沒》曾銷400萬冊

⭐️《三體》作者劉慈欣稱深受小松左京影響

⭐️《大逃殺》導演深作欣二拍攝同名經典災難片

面對滅世病毒,人類何去何從?

隆冬時節,一架神秘的小型飛機在阿爾卑斯山區墜毀。冬去春來,隨著積雪消融,世界各地接連出現了離奇的死亡事件。一種新型病毒悄無聲息地擴散開來。

短短三個月內,病毒引發的「流感」蔓延至全世界。人類幾乎滅絕,只剩下南極科考基地的一萬人。然而,還有新的災難在等待著他們。

危機的根源乃是人類的貪婪,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不顧一切;不僅病毒會導致巨大的災難,核武器也始終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科幻作家 韓松

這絕不僅是一部虛構的小說,而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我們必須感謝那樣的事態還沒有發生。


2.《暮色將盡》

[英] 黛安娜·阿西爾

20世紀英國傳奇女編輯,89歲漫談獨身老年生活,

寫下一份酷對「凋零」的誠摯手記:

獨身女性的坦率心聲ⅹ老年生活的全新收穫;

妥協與自由反覆掣肘的女性一生

—— 為生存與世界周旋,為自我守精神世界。

✨ 編輯推薦

◎ 科斯塔傳記獎得主、發掘了V.S.奈保爾的傑出女編輯—— 黛安娜·阿西爾,76歲退休後開創寫作事業,年近90回首傳奇一生,寫下一份詼諧坦蕩的老年手記。

她是作家們心中無比信賴的編輯:

◆ 在那些早年的歲月里,我有時會一邊寫作一邊在內心對弗朗西斯·溫德漢和黛安娜 ·阿西爾說話。——V.S.奈保爾

◆ 黛安娜是我的第一位英國編輯……所有認識她以及讀過她回憶錄的人,都會對她產生欽佩,因為她誠實、樸素而優雅的風格,她從不偽飾的個性,以及在面對生活不斷縮小的可能性時的堅忍態度。她是如何變老的典範,雖然變老並非我們自願。我很幸運在我的生活中遇見她。——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卻也常忍不住對作家辛辣吐槽:

◆ 有時她(簡·里斯,《藻海無邊》作者)會很挑釁地宣稱要把自己幾近灰白的頭髮染成鮮紅,但從未實施,而沒這麼做的原因,我想倒不是因為她沒有精力去做,而應該歸功於她依然還有那麼點理性。

◆ 生於保加利亞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利亞斯·卡內蒂是我看到的另一個反面教材,他挑戰死亡的方式與簡的惶恐不安相比顯得更加愚蠢。……他宣稱自己「拒絕死亡」,終於讓我忍無可忍。


3.《原野上》

[奧地利]羅伯特·澤塔勒

★《大雪將至》作者又一力作!

後疫情時代,我們更需要這樣的小說:以逝者之口反思生活的本質,探尋愛與記憶的秘密。

德語文學史上很少有作家像羅伯特·澤塔勒那樣,賦予小說里所有人物如此深刻的尊嚴。 ——《法蘭克福區報》

★ 假如逝者開口說話,他們會談論什麼?當然是生活。

墓園一角,已故的居民們訴說各自的故事。

市長、警察、教師、蔬果商人、神父、賭鬼、移民者、勞工、女人、孩子……

二十九個亡靈的聲音,逐漸復活一座小城昨日的世界。

洞悉凡人之心的渴望、遺憾、細碎的喜悅、孤獨、愛、恐懼和希望。

★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知曉,在他人的生命中,我們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死亡平等地帶走每個人,卻抹不去人與人的羈絆。

二十九段生命歷程穿插交織,曾於無人知曉處交疊重合,又如夜空星辰般彼此輝映。

荒涼寂靜的原野上,那些隱秘而深刻的關聯正在逐漸浮現。


4.《野生神仙》

文那

★ZUI會講故事的壁畫家、愛馬仕、《明日之子》合作藝術家

文那首部個人作品

以畫畫的名義把中國神仙帶向全世界

143幅畫,收錄了文那迄今為止所有重要的壁畫作品和神仙壁畫的創作故事。她的壁畫足跡遍布世界,從景德鎮起,內蒙古、上海、泉州、北京,再走向國際,法國、模里西斯、荷蘭、義大利……

★從《山海經》般的魔幻中來 到當代生活的無限風味中去

「給我一面牆,我帶神仙來找你玩!」

在她的筆下,人間有情,萬物有靈;每件器物、每片須臾,皆可自由成仙!21世紀的生活亦可如《山海經》般綺麗魔幻。當神仙變成了我們的朋友:財神、喜神、火神、水神,一切日常皆可成神:睡神、嗨神、賺神、花椒神、楞神……在日常生活中陪伴我們。

無與倫比的原創神仙,盪氣迴腸的魔幻宇宙,將中國式神仙美學推至新的青春期。

★張大春手書作序 向京深度導讀

金宇澄、劉慈欣、洪晃、尹力、史航 熱愛推薦


5.《歷史的微聲》

王笛

這是一本關於「書」的書,就是對書的評論,展示了歷史學家王笛近四十年讀史觀察,也可以說是他的閱讀史,就此可以窺見他對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思考。發現「歷史的微聲」,也就是去傾聽民眾的真實聲音。

收入作者在中英文學術雜誌以及大眾媒體上發表的書評,其中在權威刊物《美國歷史評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亞洲研究季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發表的英文書評,皆是第一次翻譯成中文出版。本書是作者讀書評論的第一次結集,細讀羅威廉《救世》《紅雨》、卡洛·金斯堡《奶酪與蛆蟲》、羅伯特·達恩頓《屠貓記》、史景遷《王氏之死》、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卡爾·波普爾《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等史學名著,思考人類的歷史、文明的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本書第一部分「讀書就是自我塑造」和最後一部分「不可能預測歷史的未來進程」是專門為本書所寫,尚未在其他任何地方發表過。

作者繪製了十九幅人物插圖,傳達出那些海登·懷特、費正清、史景遷、孔飛力、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等傑出學者的神韻和思想的力量。


6.《觀我生:壁畫上的中國史》

苗子兮

本書以從漢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畫為切入點,來解讀圖像背後的生動歷史。

這是一部由線條和色彩繪就的歷史,皇親國戚、豪門貴婦、邊地小吏、異域來客、農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這部歷史的主人公。從崑崙仙境到人間樂國,從春播秋收到南來北往,從觥籌交錯的盛宴到車馬喧闐的出行,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業、希冀情感被表現在畫壁上,時代的風尚、社會的變遷和歷史的風雲被折射在畫面上。每幅畫,是一扇小小的窗口,透過它,看到的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還有大時代的起承轉合。


7.《家庭教育指南》

李希貴

本書通過輕鬆簡潔的文字、簡單好操作的指南,從社會情感和思維能力兩個維度出發,手把手教家長們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

在數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李希貴校長不斷收到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他深知家庭教育的痛點所在,也深知家長們自我成長的困難。

傳統的家庭教育方法需要家長們學習各種教育理念,把自己先變成教育專家,然後才能教育孩子,這讓家長們望而生畏。

因此,李希貴校長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凝聚成了這套精美的家庭教育指南。它可以放在家中任何一個地方,比如茶几上、餐桌上,供家長們隨手翻看、查閱。

書稿包括54條指南——10條原則,24種方法,10項任務,10個工具,以及「入學準備清單」「幼兒期常見問題」「經濟學素養里程碑」等附錄內容,

家長們可以任意翻開一頁,不需要長篇累牘地閱讀理解,只需要按照上面的內容操練起來。只要有了一個開始,就可以立即在自己或者孩子身上看到效果。


8.《韌性社會》

[德]馬庫斯·布倫納梅爾

金融危機、國際衝突、氣候變化、新冠疫情……各種不確定性衝擊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給我們提供了反思當下發展模式的良機。衝擊過後,社會是會很快恢復,還是會留下永久的疤痕?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構社會,才能更有韌性地應對不可避免的嚴重衝擊?韌性的培育面臨哪些複雜的衝突和權衡?真正堅韌的系統應該是橡樹那樣穩健強大,還是如蘆葦一般遊刃有餘?本書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作者在書中引入了韌性這一關鍵概念,並結合社會契約論和外部性等經濟學理論,分析個人、機構、社會、宏觀經濟和國際秩序在面對各種重大衝擊與危機時,如何保持韌性。該書為培育韌性提供了藍本,為洞察和思考世界經濟政治趨勢打開了新的視角和維度。


9.《星際穿越:電影背後的科學》

[英] 瑞克·愛德華茲 / [英] 麥可·布魯克斯

《星際穿越:電影背後的科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剖析十部經典科幻電影,帶你開啟探尋科學的奇妙之旅!

量子物理學博士與劍橋大學科普作者強強聯合,從《異形》到《侏羅紀公園》,再到《黑客帝國》《星際穿越》,每一章都有特別的主題,涉及天體物理學、神經科學、心理學、植物學、人工 智能、進化論等多種科學領域,展現前沿領域的奧秘。

「我們能實現時間旅行嗎?」「黑洞裡面到底是什麼模樣?」「病毒能把人變成喪屍嗎?」「我們活在虛擬世界裡嗎?」……該書風趣又嚴謹地討論了這些讓人十分好奇的問題,讓人在科學研究、科幻和電影的邊界輕鬆漫遊,是充滿探索精神的讀者以及科幻電影愛好者不能錯過的佳作。

★《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最佳圖書

★《新科學家》雜誌推薦圖書

★《衛報》《金融時報》《赫芬頓郵報》力薦

對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有趣又異乎尋常的解答。——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引人入勝又詼諧幽默的作品。——理察·奧斯曼(英國作家)

知識豐富,讓人在科學研究、科幻和電影的邊界輕鬆漫遊。——羅傑·海菲爾德(英國科學博物館對外事務主任)

非常有趣,學術造詣很高且十分令人著迷。——本·米勒(英國喜劇演員)


10.《被支配的占有欲》

[英]布魯斯·胡德

·「上頭」「衝動了」是如何決定我們的決策的?

·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嗎?

·為什麼獻血必須是無償的?

·為什麼我們喜歡買奢侈品?

·為什麼全國性彩票被稱為「智商稅」?

·為什麼我們工作時間長了,反而更窮了?

·為什麼英國社會中最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脫歐?

·為什麼家庭越貧窮,越會將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東西上?

所有權賦予了我們生活的意義和幸福感。可能許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權,卻沒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權是從哪裡來?為何連孩子都能理解什麼東西是自己擁有的,什麼是別人擁有的?所有權是否植根於思想產生的源頭?

全球知名認知心理學家布魯斯·胡德探討了為什麼我們需要擁有所有權,我們如何發展所有權的概念,以及為什麼人類在這方面擁有獨一無二的能力。這些問題的答案具備現實意義:當你明白所有權觀念來自童年時期,你將會知道如何理解別人和教育孩子;當你明白擁有某物並不僅是完成簡單交易,你就能發現自己的弱點是如何被操縱的;當你理解所有權是自我的延伸,你就有更好的談判能力。

所有權心理純粹是一種精神狀態。這本書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所有權及其心理機制,挖掘我們痴迷於所有權的底層原因,無論對個人或群體、社會或環境,都大有裨益。


書單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