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在空中飛行上千,甚至上萬公里,它是如何休息和進食的?

獵奇動物社 發佈 2022-12-06T09:30:16.512038+00:00

1927年11月27日,有人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的野外發現一隻奄奄一息的信鴿,這隻信鴿身上帶著德國漢諾瓦環標,因此,當時推測這隻鴿子可能飛了16090公里到達了昆士蘭,而這隻鴿子也成了飛得最遠的信鴿。當然,這隻鴿子是存在疑問的,因為不排除人為的將漢諾瓦環標綁在鴿子腿上的可能性。

1927年11月27日,有人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的野外發現一隻奄奄一息的信鴿,這隻信鴿身上帶著德國漢諾瓦環標,因此,當時推測這隻鴿子可能飛了16090公里到達了昆士蘭,而這隻鴿子也成了飛得最遠的信鴿。

當然,這隻鴿子是存在疑問的,因為不排除人為的將漢諾瓦環標綁在鴿子腿上的可能性。不過,鴿子能飛上萬公里並非空穴來風,雲南昆明董天敏在《雲南信鴿》一文中所述:在1937年,有一隻花瓦灰(鴿子的一個品系)從越南西貢(今天的胡志明市)歷時24天飛到了法國北部的阿拉斯,全程11265公里,轟動了鴿壇。

雖然大多數的信鴿沒有如此強大的能力,但是經過訓練的優良信鴿飛行能力還是很強的,比如短程鴿的競翔距離通常為300公里,中短程鴿的距離為600公里,遠程鴿的距離就達到了1000公里,至於超遠程鴿它的競翔距離通常在1500公里以上

正是因為信鴿有如此強大的飛行能力,所以在古代,信鴿成為了傳遞信息最快也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那麼,信鴿在長途飛行中,它們是如何休息和進食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信鴿的由來

人類從距今約1.5萬年前成功地將狼馴化為狗之後,正式開啟了馴化動物之旅,緊隨其後的是綿羊、山羊和豬,這讓人類有了真正的肉食自給自足能力,隨著馴化動物種類的增加,人類對馴化動物也越來越有經驗,從地上跑的,逐漸的瞄向了天上飛的。

於是,最常見的中型鳥類之一原雞被馴化成了家雞,緊接著就是綠頭鴨和斑嘴鴨,它們被馴化後雜交的後代就是我們如今的家鴨。

到了距今約5000年前,埃及人將原鴿成功的馴化為家鴿,不過家鴿被馴化之初,一直是像雞鴨那樣作為肉食來源之一存在的。直到家鴿走向了其他大陸時,真正的作用才被發掘出來。

早在1000多年以前,人們遠距離通訊主要依靠的是人騎馬,所以在我國古代又有「八百里加急」的說法。不過,騎馬傳遞信息有兩個弊端:一個是路線容易被人掌握,從而截獲,一個是速度太慢了。


雖然馬的奔跑速度並不慢,但是負重高速奔跑,馬會因為身體過熱而無法奔跑,所以以前的八百里加急其實是每隔2-4個驛站(驛站之間的距離為10公里)換一匹馬,這樣一天下來,即便是頻繁的換馬,信息傳遞的距離也只有500-600里。

此時,人們把目光放到了會飛的動物上,雖然人類馴化的會飛的動物不少,比如雞、鴨、鵝,但是為了防止它們飛走,在漫長的馴化中,籠養和剪翅讓它們的飛行能力大大退化,這時人們意外的發現了鴿子的歸巢能力

早在距今約一千多年前,我國古人就發現了鴿子的歸巢能力,所謂的歸巢能力就是無論飛出去多遠,鴿子都會回家的一種習性,這種習性來自於它們的祖先原鴿,因為原鴿是有固定的鳥巢的,它們每天的歸宿就是鳥巢。

通過對這個習性的利用,古人將家鴿變成了可以傳遞信息的信鴿,這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因為鴿子的平均飛行速度在48公里每小時左右,最快速度可達162公里每小時。在這種速度的加持下,同樣500里的距離,馬需要一天,但鴿子只需要5個小時左右。

當然,信鴿也不是自己就知道它的目的地,人們只是利用了它的歸巢習性,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一位北京的朋友想給廣東的朋友寫封信,信鴿想要從北京出發回到廣州,就需要人帶著鴿子從廣州到北京,然後養起來,等到用的時候再放飛,這樣鴿子就可以把信帶給廣東的朋友了,所以信鴿的前提是它的目的地就是它的生長地。

不過,鴿子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想要遠距離的傳信並不容易,因為要經過多次由近及遠的放飛訓練才可以真正地使用。

遠距離飛行,信鴿如何補充體力和休息?

在開始我們就說過,信鴿有的能飛上千,甚至上萬公里,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們要解決食物和休息的問題。不過,這兩個問題也相對的容易解決,因為,鴿子相對其他鳥類來說要自由很多,自由就意味著能力的保持,而不是退化。

所以,家鴿放飛後,如果回不來,不是讓其他動物吃掉了,就是已經野化了,在如今的城市,有許多野化的家鴿,它們能夠自由的覓食、棲息,此時信鴿遠距離飛行的生存方式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是覓食

在遠距離飛行時,信鴿不會爆發速度,而是以平均40-50公里的勻速飛行,這是合理分配體力所必須的,儘管這樣,它們依然需要補充食物,因為飛行是非常消耗體力的。

不過,信鴿很少會在白天覓食,它們通常是在天黑之前,找一個草木比較茂盛的地方,尋找一些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吃,這就算是一天的補充了,而且在第二天要出發前,它們通常也會覓食。

其次是休息

鴿子是一種日行性的鳥類,它們晚上是不飛行的,畢竟對於沒有夜視能力,也沒有回聲定位系統的鳥類來說,夜飛無疑是找死。但是,此時有一個問題,鴿子是一種有「家」歸屬感的鳥類,它們在飛行的路上如何的尋找休息的地點呢?

首先,鴿子很少會落在樹上休息,尤其是信鴿,這可能與它們祖先很少落樹有一定的關係,其次,鴿子通常會找離地面比較高的一些可以落腳的地方,比如一些高大建築物的平台、岩壁上的縫隙等等。

這種地方相對比較的安全,也更符合鴿子的習性,所以,在訓練信鴿時,野外覓食能力、夜宿能力等等都是訓練必須的項目,只有擁有著這些能力,它才能夠成為一隻合格的信鴿,尤其是遠距離的信鴿,它們更是「萬里挑一」,正是因為這樣,真正能遠距離飛行的信鴿價格是比較高的。

總結

信鴿飛躍千里,是人利用了它們的歸巢習性,而信鴿的歸巢習性得益於它們對地磁優秀的感知能力(位於鴿子上喙部有一種能夠感知地磁場的晶胞)以及對偏振光的感知能力,至於在飛行的過程中,信鴿不是一直在飛的,因為它們晚上要休息,還要趁著夜色降臨前補充體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