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一大叔談市場營銷,用5C框架做營銷分析

醉一大叔 發佈 2022-12-06T12:48:03.578180+00:00

蘋果手機現在的風靡程度想必不用多說吧!但你知道蘋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時,諾基亞等大品牌還在牢牢地掌控著手機市場嗎?而經過這些年的市場演化,人們早已接受了iPhone的王者地位,卻似乎忘記了當年它有多麼不被看好。

蘋果手機現在的風靡程度想必不用多說吧!

但你知道蘋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時,諾基亞等大品牌還在牢牢地掌控著手機市場嗎?

而經過這些年的市場演化,人們早已接受了iPhone的王者地位,卻似乎忘記了當年它有多麼不被看好。

那iPhone究竟是如何進行營銷分析,抓住機遇實現「逆風翻盤」,迅速占領市場的呢?

今天我從5C的五個分析層面入手,結合蘋果的智慧型手機iPhone這一產品來展示5C框架如何應用。

5C框架中包含五個分析層面:

顧客需要、公司能力與資源、競爭者、 協作者和情境。

它們之間相互關聯,顧客需要是基礎,其他部分都是圍繞著顧客需要,由需要出發去構建。

顧客需要可以分為功能性需要、體驗性需要、社會性需要和經濟性需要。

其中功能性需要又可以被劃分為基於硬體的功能性需要和基於軟體的功能性需要。

顧客需求

下面我們就從從五個C裡邊的第一個c顧客需要開始分享。

iPhone到底滿足了我們什麼樣的需要?

或者是說iPhone在哪個方面做得好,能夠讓顧客感到特別滿意?

首先你想大家用iPhone時,整個使用時間裡占最多是的什麼呢?

我想多數人可能回答的是微信,其次很多人還用它來看視頻、打電話、發簡訊,同時它還可以用來拍照,拍完照 後還可以找一些APP來進行美圖……

這就是我們說的各種各樣的需要。

在使用iPhone時可以感知到它的界面非常友好,體驗很流暢。

對比一些安卓系統的手機常常慢半拍,其優勢更加明顯。

另外只要別人知道你用的是iPhone就能表達出你的一份感,這滿足了你自我表達的需求。

把剛才我提到的顧客需要的那些點寫下來,可以再劃分為不同的類賞心悅目的需求。

我們用 iPhone用得最多的功能,可以歸納為功能性需求

在功能性需要中進一步細分,以硬體功能為基礎的,如打電話、拍照、導航等要以硬體實現的需求,屬於基於硬體的功能性需求。

而像微信、購物支付等,它的功能主要通過軟體來實現屬於基於軟體的功能性需要。

對於所有我們自己花錢購買的東西,如果可以花儘可能少的錢充分地滿足我們的需要,這屬於經濟性的需要

而上述分析中我們暫時沒有找到蘋果手機有滿足這一方面的需求。

做了這樣的分析,你會發現當你有了更系統的分類後,將幫助你思考得更全面。

但如果你想的只是散亂的很多點,很有可能你想的都落在了功能性需要里,而其它類型的需要都沒有涵蓋到。

所以在做5C分析時,重點是看你有沒有系統化的方法能夠全面思考問題。

公司能力與資源

當你根據這幾個層次分類梳理了客戶的需要時,接下來我們要進入下一步分析。

公司的資源和能力是否能夠滿足這些需要,以及該如何滿足這些需要?

我們知道iPhone是智慧型手機,它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要,已經超出傳統電話所做的事。

手機上的APP就像我們以前電腦里裝的應用軟體,所以蘋果做iPhone成功的起點就在於沒有將iPhone看成一部電話,而是一電腦。

這部電腦非常便攜,可以運轉幾乎電腦上所有日常的程序,具有電腦幾乎所有的常用功能。

蘋果公司2007年第一次去做智慧型手機,如果將它看做手機的話,蘋果公司當然是外行,但如果它本質上是一台電腦,你想想蘋果公有沒有相應的資源、技術和能力?

它太具備了,從成立之初它就是做電腦的,所需要的一切硬體它都具備。所以從第二個C來看,蘋果公司有非常好的硬體基礎去滿足iPhone所有基於硬體的功能性需要

那麼基於軟體的功能性需要呢?

手機上這些軟體就是的APP,它們基本上都不是蘋果公司做的,而是來自於各種各樣的第三方APP開發商,於是第四個C協作者出現了,他們和蘋果公司協作開發APP,滿足了我們這些功能性的需要。

我們再來看體驗性需要

用戶界面友好而高效,這個是由什麼決定的?

這個依然是由iOS系統來決定。

iPhone看起來美觀,這個需要公司有設計能力。

從它很早的桌上型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到後來的ipad,在iPhone出現之前的每代產品都因為具有時代感的炫酷外觀吸引了我們。

所以對於體驗性需要,蘋果公司也有相應資源和能力。

再來看自我表達需要

我們之所以願意用某個產品,是因為這個品牌能夠表達你自己。

你們可能聽說過80年代90年代在美國,知識階層有一種說法: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人叫做PC人,一種人叫Mac人。

因為蘋果的筆記本電腦叫Mac,那個時候蘋果電腦就成為人們表達自己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

從桌上型電腦到筆記本電腦、ipad,蘋果一直都是人們用來標榜自己的品牌,有了這樣的品牌積累,人們也可以用iphone表達自己。

所以品牌變成了非常重要的資產,實現人們的社會性需要。

還有什麼東西能夠進一步放大iPhone表達自我的需要呢?

我能想到的—個就是apple watch。

iPhone你還得拿出來才能讓別人看到,apple watch就不用,戴在手腕上不經意間就讓別人知道了。

而你既然戴apple watch,用的很有可能是iPhone,自我表達的需要就得到了強化。

最後一個經濟性需要,蘋果公司有什麼資源和能力能夠讓買它的人覺得他們的手機質優價廉呢?

目前看來好像沒有。

蘋果曾經推出相對低配置的iPhone5C 還有iPhone SE,但仍比當時市面上那些主流產品貴,所以蘋果公司似乎難以滿足人們經濟性需要。

所以蘋果公司有相應的資源與能力,去滿足顧客的大部分需求。

競爭或者競爭對手

首先我們想一下什麼叫競爭?

多數人會說,同產品類別之間有競爭,同行業之內的企業間有競爭,但從營銷視角下卻不止於此。

營銷導向的競爭定義是:只要兩個企業,他們力圖滿足相同一群顧客的相同需要,他們就是競爭對手,無論他們是否在同一個行業或同一個產品類別里。

iPhone的競爭對手是誰?我相信大家最容易想的就是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手機。

它們基本上能滿足相同的功能性需要,無論是基於硬體還是基於軟體的,那還有其他的競爭對手嗎?

如果我收發郵件、寫文件,可以直接通過電腦平板電腦實現,所以所有的電腦和平板電腦也是iPhone的競爭對手。

同理數位相機、專用的導航儀、kindle閱讀器也是iPhone的競爭對手。

很多女孩臨睡之前的最後半小時,習慣看一看像淘寶這樣的電商購物app,既可以用屏幕尺寸最大的iPhone plus進行購物,也可以用屏幕最小的Pad mini來進行購物。

在這個意義上的話,大屏幕的iphone和小屏幕的iPad之間也是競爭對手.

協作夥伴

iPhone的硬體是蘋果公司生產和製造是富士康這樣一些企業,這些企業幫助蘋果完成基於硬體的功能性需要。

那富士康為什麼能夠在質量上達蘋果公司的要求。

第一個是規模經濟,富士康是一家規模非常大的公司,我們都知道規模越大單位成本就會越低.

第二是學習曲線或經驗曲線,做產品次數越多,合作的經驗和歷史越長,它的生產成本就會越低。

所以富士康去做蘋果公司的iPhone,產品的良品率非常高,原因就是合作時間很長,無論是物料、技術還是工人的操作訓練都已經融合得非常好,這是經驗和學習在一起作用。

第三,富士康並不是生產者,而是一個組裝商。

重要的部件不但是由富士康生產的,而且是由富士康組裝的。

與遍布台灣、韓國及中國大陸地區的供貨商多年合作,形成了非常高效的協作網絡,這種協作網絡的效率也是富士康作為協作者的優勢所在。

第四,是富士康的速度經濟。

每年至少更新一次的iphone不僅是科技品也是時尚品,這樣往往會造成質量的下降。

但這並沒有對蘋果造成太大的影響,靠的正是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快速響應、快速 修正,一代產品中一小個批次的產品出了問題後,馬上修復下一批產品,就可以用新工藝流程、新材購新技術去完善。

但如果在美國本土,高額的勞動力和地方制度,都會導致它喪失這種快速響應的能力。

所以依靠規模經濟、學習曲線、協作網絡和速度經濟富士康才能成為這樣優質的協作者。

除此外,全世界的APP開發商,都是蘋果公司的第三方,蘋果出台過一個規則,只要開發商能夠開發APP放在iPhone上賣,盈利就三七開,這實現了一種全球化的智力動員,能夠讓幾乎每有意願有能力的個體和組織,成為蘋果公司的協作夥伴。

情境

蘋果為什麼2007年才推出呢?

在2007年之前什麼要素不具備?

有哪些需要的滿足還缺乏必要的條件?

我們回到顧客需要,最主要的就是功能性需要,它的前提條件,顯然是技術。

所以如果iPhone在斷網的情況下,功能就少了很多,第一個前提要有網際網路,還得是無線網際網路,你不能拿個電話線連上這個iPhone,同時它要高速的無線網際網路。

其次蘋果公司還需要自己做好平台,讓協作夥伴和顧客們都滿意。

蘋果公司要去想:如何給APP產品定價、 如何展示、如何讓顧客們去評價他們……

在推出iPhone之前,在iPad時代,蘋果公司就軟體iTunes可以提供服務。

當出現了iphone後,蘋果公司就在原來已經做好的iTunes的基礎上加了新的頻道,叫APP Store.

在這個商店裡把各種各樣的APP應用程式放進去供大家購買下載,到了現在我們知道APP Store已經完全獨立於iTunes,成為了單獨的界面。

同時它也不斷熟悉這套市場機制,提供更多app滿足用戶的需要。

醉一寄語:

這就是要分享給大家的5c框架了,其實學習5c框架真正的內核是理清知識間的關係與層次,在知識間建立聯繫,有層次地去思考。

關注醉一大叔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管理知識。

後台回復「創業資料包」海量優質資源免費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