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方法,讓你向下兼容,收穫更多更好的用戶

騎牛入山 發佈 2022-12-07T03:53:28.684956+00:00

最近流行一個比較厲害的詞,叫向下兼容,這個詞提出來之後,給大家描繪了一種高深的境界,具體怎麼去做,幾乎沒有人去講。如果研究過佛經,就會發現一般在佛經的最開始就會提出一個高妙的境界,後面會講如果你到了這個境界,就會怎麼樣怎麼樣,但是對於怎麼去到達這個境界,往往是不講了。為什麼呢?

最近流行一個比較厲害的詞,叫向下兼容,這個詞提出來之後,給大家描繪了一種高深的境界,具體怎麼去做,幾乎沒有人去講。

如果研究過佛經,就會發現一般在佛經的最開始就會提出一個高妙的境界,後面會講如果你到了這個境界,就會怎麼樣怎麼樣,但是對於怎麼去到達這個境界,往往是不講了。


為什麼呢?


經文主要是在講境界,這裡面是不講行法的,不講實際操作的路徑跟方法。

有的人可能不服氣,他認為讀經就是行法,這種的就不用爭辯,不值得一駁。

換句話說,

如果你認為讀書就會做事,這是不是有點幼稚?

如果你認為大學畢業就可以把工作干好,這是不是就很傻帽?

如果你認為讀了領導寫的書,你就能夠成為領導,這是不是就很無知?

這就好比讀了佛的境界,讀了經文的境界,這些人就以為自己能成佛,這不傻嗎?

且不說有佛沒佛,想想這邏輯就站不住腳兒。

寫這些也是為了消解宗教對人的束縛,一定要從真正的認識論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而不是聽似是而非的玄談。

到底怎麼能夠向下兼容?

我總結主要有4個層次,如果如果能把這4個層次的事情都做到,大約可以很高效的去跟任何水平上的人進行溝通了。

1、了解用戶水平

只有了解用戶才能正確的溝通,這並不是說簡單進行畫像,或者說標註一下年齡性別,不是的,要了解認知水平,了解實踐水平。

為什麼要了解兩種水平呢?

往往我們會發現在自己這裡習以為常的知識點,在用戶那裡就是天書。

這就是因為我們所提供的內容已經完全超出了用戶的理解範圍,你講的再好也沒有用,因為聽不懂。

你講的方法覺得很容易,但是用戶的實踐能力到不了,根本沒有辦法實戰。

了解用戶主要有兩個途徑,

第1個就是自己文章或者短視頻的評論區,看看大家都在說什麼,這是選題和靈感的來源。

第2個就是看提問以及私聊,大家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困惑。

2、合理安排信息密度

但凡做自媒體大部分都是要提供一些信息量,這個信息量怎麼樣去鋪排,很關鍵。

如果把信息密度拉很高,我們可以吸引到很專業的用戶,但這種很有可能就是同行,天天給同行提供素材。

怎麼樣控制自己的信息密度,怎麼樣去安排知識結構,決定了我們能夠吸引什麼樣的人群。

了解用戶水平之後,才能夠去安排相應水平上的信息,讓用戶看得懂,用得上。

兩個標準,知識結構由淺入深,遣詞用句平實無華。

3、注重反饋

事情做了,並不是結束,反而是開始。

做事情就要想到,會有什麼反饋,反饋了之後要調整,再去行動,有整套PDCA的過程,才不會讓行動全變成了扔出去的石頭,一定要把石頭扔出去再收回來。

這就是反饋的重要性。

怎麼去吸收這些反饋呢?

一方面就是去做用戶調研,也就是經常要做的問卷調查。

另一方面要關注社群動態,很多時候用戶調研並不能看出所有的實際情況,反而在社群中自然而然的聊天能夠暴露出更多的實際問題。

4、自我提升

理解別人是一種能力,怎麼能夠去理解別人呢?怎麼能提升自己理解別人的能力呢?

我們要往更高的地方去,站得高看得遠,自然而然就擁有透徹。

不斷提升,不要停留在自己現有的水平上,一定要向上,接近更厲害的人去讀更好的書,去更努力地思考。

華嚴經中把這個叫做雙回向。

總結

自利利他,是兩個維度,也是一個維度。

如果水平不夠,你是不可能利他的,同時在不斷利他的過程中也要想辦法不斷自利,不然你也會被世界吸乾能量,就無從利他。

就像知識付費要利他,也要賺錢,通過賺錢才能持久地做更多的內容繼續利他,否則就是干不下去,然後死掉。

把兩者合二為一,相互促進共同提升,才可以變成更好的自己,我們的用戶跟客戶也會變得更好。

向下兼容,不是為了降維打擊收割他們,而是利益用戶,是真正讓用戶變好。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