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後,明年房價要上漲?開發商又在幻想「漲價去庫存」了

樓市新觀 發佈 2022-12-07T12:57:16.604528+00:00

但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吸引了鐵錘的注意力:12月2日,許特意出席保交樓專題會議,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會上的發言,又一次打了自己的臉:明明在大年初三,他信誓旦旦宣布今年全年的保交樓目標是7000萬平,60萬套,併網絡立下「軍令狀」,可到了年底,這個目標就攔腰砍半了,變成了交房30萬套。

大家好,我是鐵錘。

最近這幾天,恆大許「跳樓」的鬧劇,看得人目瞪口呆。說實話,鐵錘對這些都不太關心。但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吸引了鐵錘的注意力:12月2日,許特意出席保交樓專題會議(也有人說他是為了拍視頻而開會),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會上的發言,又一次打了自己的臉:明明在大年初三,他信誓旦旦宣布今年全年的保交樓目標是7000萬平,60萬套,併網絡立下「軍令狀」,可到了年底,這個目標就攔腰砍半了,變成了交房30萬套。

鐵錘不禁深思,數十萬家庭翹首以盼的交房大事,原來在許老闆這裡竟成了,隨用隨變的數字——喊口號時,為了足夠響亮,可以隨便誇下海口;實際做事時,做不到也沒關係,直接把目標腰斬下調就是了。

有朋友可能會說,定目標而已,別太認真。好吧,既然你們房子沒交付的人,都願意選擇相信,都不介意繼續等下去,那我就不多說什麼了,確實是我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了。

我們書歸正傳。過去這一個多月,國家三次下場救市,共射出了三支箭助力房企融資,攏共給房地產行業注入了超2.8萬億資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重新開放了叫停了12年的房企股權融資渠道,這意味著國家應允開發商可以在股市融資,用股民的錢去自救。足可見救房地產的決心之大。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金融端「三箭齊發」。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已經充分說明了國家不會放棄房地產這個「親兒子」。

鐵錘不止一次說過,開發商要想活得更好,走得更長遠,需要擺正心態,不能總指望國家輸血。禁用的融資渠道可以重新打開,但銷售市場丟失的信心,很難再找回來。

所以當務之急,聰明的開發商應該趁著國家幫自己回血的功夫,全力以赴降價甩賣,拉動回款——多多儲備脂肪,以更好地應對房地產「寒冬」。

然而現實卻非常令人失望,鐵錘不想看到的一幕重現了——剛過了兩天好日子,有些開發商就又飄了,覺得自己又行了:房企賣房畫風突變,又開始盤算著漲價賣房了。

一句話概括就是,「三箭齊發」合力推動房企融資剛落地不久,開發商剛剛獲得銀行巨額授信,有房企就又想利用這次利好,製造漲價的氛圍來「去庫存」。

在深圳,時代財經報導,有多家樓盤取消折扣,銷售都在勸客戶抓緊提預算,早日下定,免得夜長夢多。

在安徽六安,有5家樓盤宣布,從12月1日起「全面漲價」,一夜之間,開發商的置業顧問又變得扯高氣揚起來。有網友吐槽,某項目的業務員,前一天還熱情似火,有問必答,第二天再找他詢問房源相關情況時,對方就牛氣起來了,上來就說「優惠收回,房源熱銷」。搞得買房人,好感全無。

在南京,有些項目的職業顧問,也忙著在朋友圈刷屏「12月起,優惠全面收回」的海報,營造緊張的氣氛。

在青島、成都、武漢、瀋陽、濟南、廣州、天津等地,同樣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開發商扎堆宣布收回優惠,即將全面漲價。

對此,有專業人士是這樣解釋的:開發商越是打折,越容易傳遞消極信號,對買家的預期造成衝擊。尤其是一些開盤折扣力度很大,現在適當回收一些折扣,反而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再加上現在市場基本面利好接連不斷,開發商錢已到位,自然底氣也就來了,所以取消優惠也是情理之中。

鐵錘對此不敢苟同。這套邏輯在過去市場正常的時候,或許行得通。但是當下,房企銷售本來就大幅下滑,回款沒有保障,再加上老百姓普遍對買房的興趣不高,愛儲蓄超過愛消費。開發商還敢玩這種老把戲,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會把大好機會拱手讓給業內同行。

另外,市場稍有利好,開發商就喜歡「漲價」,恰恰也揭露了地產行業是最具表演性的行業——擱在兩三年前,這種老把戲興許還有用,放在現在只會貽笑大方,市場都跌成什麼樣了,難道他們心裡沒數嗎?

重點需要說明的是,最近有不少人,開始拿「放開」說事。這些人大致的觀點是:疫情放開後,經濟會快速增長,各行各業也會快速恢復,房地產作為最能吸納資金的行業,接下來會承接大量資金,這會助推樓市快速回暖,房價也會迎來新一輪上漲。

有人之所以會覺得放開大勢已定,主要是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有不少城市優化了防疫措施:根據公開消息,目前全國有超過14個大城市調整了防疫措施。即取消了無休止的核酸檢測,也放寬了隔離封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北京相繼宣布「允許陽性人員居家隔離自愈」,這可謂是邁出了放開疫情封控的一大步。

事實上,很多城市不僅內部放開了管控,而且還放寬了跨省流動限制。目前有海口、三亞、杭州、山東省等多個省市為跨省市流動「鬆綁」,落地檢由強制改為願檢盡檢、自願檢測。

一句話,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防疫優化」已經成為了一股洪流。當然也有不少人,稱之為「全面放開」。

事實真的如此嗎?樓市利好接連不斷,疊加疫情防控迎來拐點,明年房地產真的會快速回暖,房價真的會再次上漲嗎?

首先,不可否認,11月以來,房企確實收到了國家發放的融資「大禮包」,但僅限於優質開發商——符合第二支箭、第三支箭融資條件的開發商,寥寥無幾。

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國家重新開放融資渠道,不是白白給開發商送錢,也不一定真能救得了開發商,這些錢的用途是「保交樓,穩民生」。這點鐵錘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今天不再過多贅述;

其次,基於各地發布的防疫新政策來看,其實並不是馬上要放開,只是在優化,只是定下了放鬆的基調,根本目的是減少老百姓的麻煩。

疫情三年,民生多艱,核酸天天做,工作受影響,有些地區一封就是好幾個月,再加上一些地區的層層加碼,大家有苦難言。

對防疫有成見,自然內心就會期盼早日放開。實際上,很多人把這兩年賺不到錢的責任,也甩鍋到疫情的頭上了。在鐵錘看來,雖然我們有萬般不快,但也要清醒地意識到,目前確實沒有達到徹底放開的條件。所以目前根本就不存在「全面放開後房價上漲」的因果關係。

再者,即使放開,鐵錘也不認為短期經濟會快速恢復,更不存在經濟狂飆發展,拉動樓市回暖的情況。這一點參照歐美等發達國家即可,美國早就躺平了,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並未見效,相反還搞出了高通脹,經濟一直在萎縮。

英國也全面放開了,經濟正在步入長期衰退,英央行預計,從今年第三季度起將開啟長達2年的衰退期。德國、日本、韓國,皆如此,經濟並沒有因為疫情放開而變好。

第四,討論樓市會不會復甦,房價會不會上漲,其實還是要圍繞市場基本面來說。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人口、經濟、供求等基本面決定了,未來房價整體下滑的概率要大於上調,即便是優勢全占的頭部城市,房價上漲的空間也十分狹窄。

人口:沒啥好說的,車軲轆話已經說了很多遍了。如果實事求是,2022年鐵定是人口負增長。人口負增長的影響顯然是不能輕描淡寫略過的,縱觀全球很多國家,其實都沒能打破「人口負增長後,房地產開始萎縮」的魔咒。

我們國家也概莫能外,尤其是98年房改以來,其實房地產一直都在吃人口紅利,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高房價靠的就是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口在支撐。

經濟:今年5.5%的目標,很難完成。上月中旬,財信研究院宏觀團隊發布報告,預計四季度GDP增長4%左右,全年約增長3.3%。其中明確,今年投資端的格局大概是:基建製造業支撐、房地產繼續拖累。

至於拖累到底有多嚴重,很多人並不知道,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0月份,房地產投資同比-8.8%。換言之,房地產對經濟已經由過去的「拉動」轉為「負擔」了。這實際上已經顛覆了很多人對房地產的傳統認知了。

供求:根據易居研究院的數據,我國在2020年初住房就步入「供大於求」階段了。目前只有極少數城市由於分配不均,所以還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但這個基本面對樓市的支撐,其實也大不如前了。比如北上廣深杭這5個城市,由於過去兩年新房去化情況不明朗,實際上目前的庫存積壓也比較嚴重。克而瑞數據顯示,2022年9月底,北京的去化周期有23.4個月。

一線城市已然如此,何況其它人口流出、產業單一、經濟萎縮更嚴重的中小城市。

事實上,對樓市起決定性影響的是老百姓當下的態度和手中的錢袋子。現在不管是國家急救,還是開發商自救,其實都是暫時的。真正能救開發商、救市場的,只有大家都拼命買房。這一天不到來,房地產就不可能有起色。

渴望老百姓蜂擁進場買房接盤,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老百姓兜里沒錢。疫情三年,有太多的行業受到衝擊,裁員潮、失業潮、降薪潮高發,很多行業甚至全軍覆沒。旅遊、餐飲、房地產、教培、外貿等,受波及最嚴重。

至於何時會結束,誰也不知道,沒法預測,因為不僅涉及國內的情況,還要考慮全球大環境。即便後期疫情好轉,各地有序放開,也不意味著經濟在短期就能迎來復甦。樓市更是如此,不僅受宏觀經濟影響,還受人口下滑、購買力銳減、供應整體過剩等制約。尤其是全國為數眾多的三四線及更低能級的城市,人口流失、產業空心、購買力斷層等,決定了未來的房價大概率會繼續調整,跌成白菜價,也不稀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