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愛發表 | 我的手擀麵

中國社區微動態 發佈 2022-12-07T16:53:25.429954+00:00

那天上午,我想寫點東西,剛鋪開稿紙,突然兩位文友打來電話,說要來我家玩,我欣然應允。臨近中午,我要帶他們下飯店,他們說:「不是外人,用不著那麼破費,在家隨便吃點就行了。」都是老朋友了,我也不客氣,就讓老伴準備午飯。

那天上午,我想寫點東西,剛鋪開稿紙,突然兩位文友打來電話,說要來我家玩,我欣然應允。

臨近中午,我要帶他們下飯店,他們說:「不是外人,用不著那麼破費,在家隨便吃點就行了。」都是老朋友了,我也不客氣,就讓老伴準備午飯。我們正興致地談論,老伴把滿滿兩大碗雞蛋面端上了桌……

過後,兩位文友對別人說:「書明的老伴擀的麵條細溜溜的,刀刀那麼均勻,嚼著勁道,口感極好,比買的麵條好吃多啦,抽空我們再去他家解解饞。」

雖說夸的是我老伴,但我心裡卻美滋滋的,因為那麵條是我親手擀的。算起來,我學會擀麵條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

1976年春天,我到野雞鋪「聯中」任教,學校領導要老師們吃住在校。一個周日,別的老師都回家了,只有我一人在校,中午我決定擀麵條。

擀麵條有什麼難的?和好麵團,擀成薄薄的麵餅,再切成條條不就得了?我稱出半斤麵粉倒在盆里,加水時不慎加多了,和出的麵團軟軟的,我不得不往裡面再加麵粉。不料,加了麵粉反而和不到一起了,我沒多想,又往裡加水。這樣反反覆覆地加水加面,最終和出的麵團比起初的幾乎大了一半。

我開始擀麵,不想麵團不是粘案板,就是粘擀杖,甚至面與面相粘。一氣之下,我把麵餅揉在一起,操起擀麵杖重新擀,累了我個滿頭大汗才把面擀出來。切出的麵條有的寬,有的窄,還有的粘在了一起,分都分不開。更糟糕的是,煮熟了的麵條挑不起來,一截一截的,幾乎成了一鍋粥。那鍋麵條,竟使我吃了兩頓。我暗自生氣:在家經常看娘擀麵,那麼簡單的事,自己怎麼就擀不成呢?我太笨了!

儘管我笨,但絲毫沒有動搖要學會擀麵的決心,因為我們6位老師有分工,每人給大夥做一天飯,輪著我了,總不能老給人家拌疙瘩猴吧!

回家我問娘怎麼才能把麵條擀好,娘說:「擀麵條可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想把麵條擀好,除了懂門道,還要親自反覆練習,熟了才能生巧。」

為了教會我,娘一邊和面給我示範一邊講:「和面時,要往裡加一捏鹽,麵條煮在鍋里不易爛;要一邊倒水一邊用筷子攪,和出來的麵團不要太軟,太軟了會粘連,麵團要稍硬些,為的是擀著利索。和好面後要做到『三光』:面光、盆光、手光,這是起碼的要求。」擀麵時,娘還給我講:「要兩手摁住麵杖用力往前推,然後,兩手從中間向兩端滑動再往回拉,擀幾下,展開麵餅,往上面均勻地撒上麵粉,換個角度再接著擀。這樣,麵餅不僅伸展得快,還能成為圓形。切的時候,因為是初學,要一刀一刀慢慢切,這不光不連刀,麵條的寬度拿捏得還比較均勻……」切好後,只見娘把麵條抓在手裡往高處一提,長長的,像一縷傾瀉而下的瀑布,美觀極了!我打心眼裡佩服娘擀麵的功夫。

從那以後,老師們每次吃麵條,儘管沒輪著我做飯,我都饒有興致地搶著幫忙和面、擀麵。漸漸地,我和出的麵團軟硬適中了,擀麵不粘案板了,切出的麵條也不連刀了,切麵條的速度也快多了。

這些年來,我擀麵的手藝更成熟了,並且摸索出怎樣才能把麵條擀得更好的方法,就是:和面時,往麵粉里打一個雞蛋,這樣煮出的麵條比放鹽還勁道,大火煮也不會爛;和好面了,醒上一會兒,不僅擀著柔軟,擀出的餅還光潔;麵餅擀好後,要晾十幾分鐘,切出的麵條久放也不粘連。現在,我擀麵的速度比原來快多了,一大塊麵團,不大一會兒就能讓它變成麵條。不是自誇,我擀的麵條薄厚、寬窄,比當年母親擀的麵條還要好,難怪小孫子說:「俺最愛吃爺爺的手擀麵了,細細的,光光的,粉條似的,不用嚼,一吸溜『咆』就進肚了,一頓俺吃一大碗。」

而今,人們吃麵條大都到超市去買,很少有人去擀了。在飯店就餐,常常遇到有食客亮著嗓門喊:「師傅,上兩碗手擀麵!」那邊應:「有,馬上到!」手擀麵竟成了許多人的「香餑餑」。

多年來,我家吃麵條,大都是我來擀。這不,朋友來了,我也用手擀麵招待。一位朋友問我:「你的手擀麵真好吃,我也想學學擀麵條,我是個笨人,能學會嗎?我自豪地笑笑,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對他說:「學一種手藝,只要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不怕失敗,永不灰心,鍥而不捨,再笨的人,也一定能把手藝學到手。」 宋書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