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世界 第8期 修真的外丹與內丹 正一道的真正改革 王重陽的全真道

混沌異聞 發佈 2022-12-08T00:39:48.275591+00:00

自張道陵創立「正一道」後,道門便肩負著它們,科學不必多說 ,與實物術數結合緩慢發展,醫學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人類在遠古時期發現,不同植物、礦物有著不同的用途,醫學、科學由此開端。而在蒙昧時代,這兩者往往與宗教聯繫。自張道陵創立「正一道」後,道門便肩負著它們,科學不必多說 ,與實物術數結合緩慢發展,醫學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當人們發現草藥可以治病後,便幻想著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死。這種想法在科學思維形成後的今天依舊存在,而將哲學思想與醫學結合後,便形成了修仙的「外丹」法門。

由於醫學早就有了根基,所以「外丹」法門是最先流傳起來的。就在約公元前151年,張道陵117歲,正一道初具規模之際,魏伯陽出生了。其父魏郎是東漢儒家「三君八俊」之一 ,所以魏伯陽自幼學習儒學、道學等經典。

可不等魏伯陽出人頭地,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前169年) ,魏郎因「黨錮之禍」被害死。年僅18歲的魏伯陽被迫遁隱山野,從小衣食無憂 卻碰上無妄之災,家族覆滅,致使魏伯陽走向求道一途。

其所經歷為何如今不得而知,但後來魏伯陽成了道門「外丹」術的創始人。這不是說在他之前沒有煉丹一門,而是沒有如此系統的記錄和探究過。傳說中魏伯陽得到道門真人傳授丹書《龍虎經》,在研究精進後煉成「外丹」 服下後飛升成仙。

除開傳說外,魏伯陽還將煉丹心得和方式記錄下來,編撰出《周易參同契》一書,通過書名就可得知,其內容包含了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等古代數術基礎。可以說《周易參同契》是我國最早的「化學」書籍, 猶如其他經典,這本書原來在我國並未得到重視,1932年廣州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吳魯強將它翻譯成英文,發布到國外後造成了很大影響,《周易參同契》這才被國內重視,魏伯陽被尊稱為「萬古丹經王」。

道者並不在乎名利,說回主題來。嚴格來說魏伯陽主張的不是「外丹」法門,而是整個「丹道」修行,有外當然就有內,在「道學」核心理論中,「道法自然」衍生出的「萬物齊一」是一個重要思想 ,這個思想認為萬物最終本質都是相通的。進而運用至「丹道」上,草木金石可以結「丹」 那人為何不能「結丹」? 魏伯陽就此點也做出過理論,這給未來的「內丹」派留下契機。

「內丹派」的歷史已經無法考究,但有一個人大家絕對聽說過,那就是呂洞賓。傳說他所修道法便是「純陽內丹」 ,師承正陽道人鍾離權,而鍾離權之師乃傳說中的東華帝君化身王玄甫。

在北天師道寇謙之興盛時期 ,公元424年南朝也出現了道門大才,名叫陸修靜,士族出生,也是儒家學子,同樣由儒入道,為「正一道」正統傳人三洞弟子,南北朝世道混亂 「正一道」也受到影響,加上分支流派眾多,張天師威望已經不如從前,無法令行禁止,道門制度急需改革。

陸修靜見到這種情況,便開始著手尋找解決辦法,因為出生儒家,對階級體系、禮儀體系有著很深的認識。所以意識到要想解決混亂,必須引入「儒家」理論,用以約束還未得「道」的人。

首先陸修靜提出禁止自行署職,需按階級考核晉升,如普通信眾需有功德才能受籙成為道民 道民再繼續有功者,可以升將軍籙、然後是下中上八治道官等等。並統一整理各流派禮儀、齋醮 ,取合用正統留存,制定「九齋十二法」體系。

除了等級制度、禮儀制度,陸修靜在道家經書方面也做出了改革。因為「道門」崇尚自然,所以原來的經書都比較「自然」 。導致結構上有很大差異,而佛教在這個方面有著較高的統一性, 加上民間佛教流傳速度超過道教,間接說明經書的閱讀性和習慣性重要。

因此陸修靜開始倡導借鑑佛經結構,重新編寫道門經書,剔除了眾多誤讀、錯解版本,約計1228卷道經、藥方、符圖。還對混亂的《靈寶經》進行考證整合,編撰出《靈寶經目》 為後來推動靈寶派的發展奠基基礎。陸修靜創造出三洞、四輔、十二類道經分類體系,給後世道經歸類、編修《道藏》起到了很大幫助。

相比寇謙之的北天師道,陸修靜沒有自稱「天師」 ,而是輔佐天師。真正意義上推動了「正一道」的大改革,同樣對於「道」的領悟陸修靜要更為精深,面對南朝宋文帝邀請入宮之舉,陸修靜推辭不就。

因所學龐雜陸修靜推崇三教合流,以「內丹」修行為主,同時期「正一道」衍生出「雷法」 ,以神霄派、清徽派為首。修行體系為內修內丹,外用成法。將「內丹」與「符籙」融合,具體的這裡暫不多言。陸修靜的改革使得「正一道」再次適應文明發展,同樣也將三教融合推到了檯面上來,數百年如白駒過隙,等到宋朝末期 「正一道」再次迎來了分裂,而主導者是那赫赫有名的王重陽。

王重陽原名王中孚,字允卿,後改名王世雄,字德威,在入道門後再改名王嚞,字知明,道號重陽子。因在家排第三自稱王三 ,後又稱王害風 ,這麼多改名歷史 ,原因來自王重陽的遭遇經歷。

如同許多前輩一般,王家亦是地方大族,自幼好學,出生儒家。時間為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 十八歲時參與禮部科考落榜, 二十六歲時再考武舉人中甲科 ,遂改名王世雄 。可當時宋朝已經衰落,金兵大舉南侵,時局動盪升遷困難,一直到47歲仍是征酒小吏。王重陽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但生活卻處處不如人意,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動心,王世雄嘆息自己四十多年碌碌無為,遂下定決心辭官離家遊歷江湖。

野史記載,不久後王世雄在甘河鎮機遇道人,交談下拜入道門之中,上師賜號重陽子,王世雄也該俗名為嚞,字知明。獲得修煉法門後,王重陽來到南時村,掘地穴為室隱居其中,自稱「活死人墓」 ,如此三年之後,王重陽修道有成,出關遷移到劉蔣村,並遵循師尊提醒,前往山東寧海,遇到了馬從義 ,一番波折後收入門中,改其名馬鈺 ,是後來全真七子之首,馬鈺為師傅興建庵堂,王重陽題名「全真堂」 這是他第一次提及「全真」。

那麼問題來了,王重陽的神秘師傅是誰呢? (傳說)他叫劉海蟾是呂洞賓的親傳弟子,所以在「全真道」成立後,從他往上追溯便是: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 ,後世將這五位統稱為「全真五祖」。

而自呂洞賓開始,所修的是「內丹」法門,加上陸修靜對「正一道」的改革,使得三教融合有了進展。王重陽在修行中發現 「正一道」依舊不夠「純」 ,嚴格來說「正一道」在當時已經屬於綜合大派,是以「天師道」為首,其他各派分支組合而成。王重陽在得道後著手建立理想中的新門派, 最終編撰出《重陽立教十五論》綱領,用以指導整個門派的建立、發展。

從「全真」兩字來解釋,王重陽原話:夫全真者,是大道之清虛、無為、瀟灑之門戶,乃純正之家風,重陽之活計。 「全」是指整體、完備 ,「真」是源自莊子「真人」理論,即為人行事直指本源,真如不虛。

另一所指是修行體系,在王重陽看來三教合一還不夠徹底,許多都是流於表面。哲學理論上來說,王重陽認為三教最終都為「道」 ,它們只是起始點不同。認同並融合三教思想便為「全」 遍讀三教經典,直指本源本心,以至參悟最終「真」理。

這種三教合一的修行體系是怎麼運作的呢? 現有資料中並未有具體描述,那我通過個人理解給大家分析一下,先說結論「外用禮法定行,內用清淨明性,悟以大道本真。」

在道教早期,儒家的禮法並不受重視,甚至被嘲笑為迂腐。但隨著文明發展,道教教眾變多 如果沒有禮法,那將會混亂不堪,這也是陸修靜改革的重點,所以儒家方面,王重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直接運用的。

前面有講過陸修靜借鑑佛經改道經的事跡,但這只是用於形。王重陽認真體悟後發現,佛門的「入靜」、「舍離」、「明性」等方法很實用,比之道教的更容易入門,意識到這點後,王重陽的《重陽立教十五論》的第一論便是「出家入庵」。

最終這套邏輯的運轉便是,對外對人事物,使用儒家禮法,對內對修行使用佛家入門,最終領悟「道」的真諦。所以我總結為「外用禮法定行,內用清淨明性,悟以大道本真。」

我想關於「全真道」的話題 「出家」是爭議最大的,很多人把道士出家理解為和尚出家,這兩者其實有很大區別。首先全真道並不是像佛門那樣什麼人都收,入道需要考察底細的,比如家中有父母、幼子等待照顧,而入門者是唯一能提供幫助的,那麼師傅是不會收他入門的。因為那麼做便是違背了儒家的禮法、孝道,更違背了「道法自然」 ,所以想要入教,只有在不影響家人的情況下才行。

而且不同於佛門的「一刀切」 ,全真道是允許回家探望家人的,教義中也不是完全的捨棄世俗情感。第二點禁止結婚,這個需要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在封建帝王時代,結婚從來不是男女間的自願,更多都是父母之言,利益交換。這種婚姻是沒有多少真感情的,所以王重陽對此不看重,也不推崇當時情況下的「結婚」。

很多人因此誤以為全真道禁止男女感情,就像佛門一樣完全禁慾。其實王重陽思考的更深,在《重陽立教十五論》第六論提到合道伴,原文是: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擇人,而後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後擇人。不可相戀,相戀則系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欲不戀,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 、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無智慧性愚濁,無志氣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叢林,全憑心志,不可順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擇高明者,是上法也。

這段話說的很明白,相比傳統的「結婚」 ,全真道的「道伴」或「道侶」更像如今的自由戀愛。倡導「先擇人」而不是「先合伴」 ,指出「相戀」關係在於「中庸」平衡,指出尋找「道伴」的條件,並強調不可順人情、重相貌,只有選擇了正確的「道伴」 才能共同精進。

在理解這些後,回頭再看封建的「結婚」 是不是該禁止摒棄? 加入全真道就宛如加入另一個社會體系,它是與「現實」脫節的,也正式這種脫節,讓教眾可以注重修行修心,不被世俗權利左右,進而達到「道法自然」「無為而為」的境界中。

所以全真道的出家,是離開了有束縛和形體的小家,步入道門的大家。在理念和信仰都一致的人群里,人們自然更加幸福,這是從物質到精神的升華方式,也是王重陽所設想的全新道門。

好了 ,這一期至此結束。下一期將是「宗教」系列的最後一期,如果對此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或者評論中友善討論。我是混沌,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