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榮:靠挑糞賺第一桶金,籌資300億復建圓明園,如今已完工6年

寶雞政法 發佈 2022-12-08T01:37:16.160145+00:00

人們都覺得園明園是古今中外無一能比的萬園之園,就算真的按1:1的比例重建,也只能算得上「高仿次品」。

徐文榮:靠挑糞賺第一桶金,籌資300億復建圓明園,如今已完工6年

原創2022-12-01 17:00·藝述史

1

在園明園罹難的一百多年間,有關是否該重建的話題一直熱議不斷。

2008年,73歲的徐文榮老人也提出了重建園明園的願望。

可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片強烈的反對聲。

人們都覺得園明園是古今中外無一能比的萬園之園,就算真的按1:1的比例重建,也只能算得上「高仿次品」

何況它的重建難度頗高,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然而徐文榮卻豪擲300億,放言道:「給我5年時間」!

如今,距離2008年已經過去了14年,徐文榮的豪言壯志實現了嗎?

2

自從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它就成為了中國人不想觸及的一個傷疤。

面對殘垣斷壁人們只留下了無限的想像,卻沒有人知道它最初的樣子了。

於是新中國成立後,對於它的遺址該怎麼處理,一直都是個難題。

有人認為應該重建圓明園,讓他的輝煌重現於世。

也有人認為當時的中國還沒這麼發達,根本無法完成重建,還會費時費力。

最終,國家選擇了「保存」遺址,一是為了節省資金,二是為了時刻提醒人們勿忘國恥。

但是不少人心中也會留有遺憾,畢竟生在中國卻從未見過聞名天下的圓明園。

這其中就包括橫店影城的創始人徐文榮。

自從他放言要重建圓明園後,無數眼光紛紛落到了他的身上。

徐文榮是不是誇大其詞了?而且橫店是拍電影的地方,他該不會是打著幌子營利吧?

可徐文榮卻說:「巧了,的確是橫店讓我下定決心建造圓明園的,這是我一生的夙願」。

徐文榮出生於1935年,他從小心思靈動,經常跟著父親在街頭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還靠「挑糞」賺了第一桶金。

後來為了生活,他們一起搬到了橫店。

當時的橫店可不像現在這樣風光秀麗,它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也很落後,是周圍出了名的貧瘠鎮。

幾年後有多家工廠也面臨著瀕臨倒閉的狀態,徐文榮看準機會買下了其中一家繅絲廠,在他的經營下,工廠很快轉虧為盈,他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將這筆錢一半分給了橫店的貧困戶,一半放在了改造生態環境上。

「橫店的環境太差了,一陣風吹過全是灰塵,外出打工的人到了晚上也不好回家,路邊連個燈都沒有」。

後來在徐文榮的帶領下,橫店鎮的路變平了,還開發了各種旅遊文化村。

不過橫店真正的轉變,是來自20年後的某一天。

當時著名導演謝晉來到了橫店,他在為即將開拍的電影《鴉片戰爭》尋找場地,徐文榮抓住了這次機會,帶領橫店進入了影視圈。

為了不辜負謝晉的期待,他在三個月里就把一部大型歷史電影的場地給解決了。

後來陳凱歌導演聽聞此事後也來到了橫店,他與徐文榮合作,把橫店集團做成了國內數一數二的影視基地。

此後,橫店鎮的老百姓跟著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常說:

「鄉村振興四個字放在徐文榮身上一點都不違和,他就是我們的英雄」。

徐文榮聽後擺擺手,謙虛地說道:「若是有天能為國家和人民都做些有用的事情,我才配得上英雄二字」。

2001年,徐文榮退休了,他把橫店集團交給了兒子打理,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閒下來之後,他去參加了一個照片展,無意間看見了被燒掉的圓明園。

其實他一直都是圓明園「復原計劃」的支持者,自從國家選擇保存遺址後,這件事就成了他心中的遺憾。

而重建圓明園的想法,也成了他一生的夙願。

2008年2月18日,他突然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稱要1:1複製圓明園。

位置就選在橫店的西邊,那裡是由十幾個自然村組成的,有池塘也有農田。

可這件事怎麼聽都有些不靠譜,園明園是造化神秀的萬圓之園,豈是說複製就能複製的?

而且1:1複製的概念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扣,無論是外部結構還是內部裝潢都要跟最初的樣子相同。

徐文榮當然了解其中的難度,但他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聽說他初步規劃的複製園總面積達到了6200畝,資金高達300億。

消息一出,就掀起了軒然大波。

「徐文榮就是想炒作橫店,真要複製出圓明園,也只能算得上建築垃圾」。

3

徐文榮在橫店曾經建造過廣州街、清明上河圖等景觀,它們作為拍攝場景的確是以營利為目的性的。

那麼複製圓明園是否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從未想過讓它成為拍攝基地,只想將藝術經典重現於世」。

據徐文榮說,他想複製圓明園不僅是想彌補眾多人對圓明園的遺憾,還想將一段歷史、一段屈辱,用不一樣的方式珍藏在中國。

「大家看完了北京圓明園的遺址後肯定想知道它原本的樣子,若是真的看到了原貌、再一對比殘垣斷壁,不就更了解歷史了嗎?而我要做的就是這些」。

在這種宏偉的目標下,外界的反對聲小了不少。2011年,相關部門也通過了的批准。

但是複製的圓明園不能叫「新圓明園」,因為圓明園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項目後來改成了「圓明新園」,一個偉大的工程便由此拉開了帷幕。

在新聞發布會上,徐文榮也說過儘量做到95%的還原,他之所以沒打包票,是因為每一步都舉步維艱。

圓明園歷時150年建成,蘊含了中國無數匠人的智慧和汗水,單從技術上來看,很多「獨門絕技」都已經失傳了。

而且圓明園的材料都非常珍貴,現在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何況徐文榮還要在5年內完成建設,簡直難上加難。

除此之外還有資金、文物、以及還原度的問題,這都是工程中的難點。

不過徐文榮一一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的所作所為徹底讓他當了回「英雄」。

以前在修建紫禁城的時候,有很多來自東陽市的能工巧匠。

東陽市還被稱為「百工之鄉」,在建築經驗和技術上他們依然得到了寶貴的傳承。

徐文榮找來了百餘位東陽匠人,讓他們尋找圓明園的真實材料,再根據圖紙還原建築。

這樣就避免了圓明新園太過於現代化,也保留了圓明園的古老風格。

除此之外,他還找來了很多建築方面的專家、美術師,通過現有的資料嚴謹考核整個工程。

所以在技術方面和材料上的難題就解決了,可是資金方面就成了最大的難關。

建設項目所需要的錢該怎麼辦呢?向當地政府申請幫助嗎?

且不說政府有沒有那麼多錢用於建造圓明園上,即便真的拿出來,又有沒有必要呢?

到了最後,萬一既耗財又耗力,圓明新園還建不成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徐文榮預估的300億隻是個「最低限」,所需的資金只會多不會少。

而整個花銷問題,他並沒有依靠政府來解決。

首先,他通過橫店集團內籌的方式獲得了一筆資金,包括企業的投資、組織上市等。

再加上全國各地的募捐和徐文榮的「自掏腰包」,短時間內就得到了11億的啟動資金。

隨著工程的實施建設,資金也在隨著增加,有很多投資的人士說:

「圓明新園雖然不會作為拍攝地,但也會成為旅遊區,可以收門票、也可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

有些參與了募捐的老百姓也說:

「我們的力量雖然微不足道,但一想到能為圓明園重新做點什麼,花錢也值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圓明新園項目也順暢了不少,外觀上已經算是步入正軌了。

接下來,就要解決「內部」問題了,一個是圓明園的文物該如何複製?

另一個是還原度如何達到95%?

要知道,圓明園之所以聞名天下跟眾多文物息息相關,單是「十二生肖首」就堪稱國寶。

可是後來文物卻散落到各處,要想尋回絕非易事,那麼該如何解決此事,成了徐文榮重點關注的部分。

後來他還是通過募捐的形式開始尋回圓明園文物,要求是:不受任何限制。

他每獲得一筆資金,就會想方設法地從國外買到文物。

而整個運轉過程中所用錢都由橫店集團承擔,收回的文物也會無償捐給國家,再讓工人複製一個出來擺到圓明新園。

得知此事後,眾多老百姓也開始幫他尋找文物蹤跡,圓明園文物追討委員會也在美國成立了。

細細看來,圓明新園不知不覺成了收回文物的踏板,徐文榮果真有點本事。

最後一步就是還原度了,可如今已經沒有人見過圓明園的真實風貌了,設計師們只能通過現有的資料去還原圓明園。

不過資料中也存在「空白期」,怎麼才能做到高度還原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工人們等圍坐在一起,根據圓明園的風格逐一推敲,先構建好整體,再補充細節。

這就像先搭建骨架,再填充血肉一個道理。

他們每個人都有負責的一部分,就像在華麗的文章下續寫一樣,盡力給圓明園一份圓滿的答卷。

最終在2015年,圓明新園在橫店西鄰拔地而起,這個歷時4年的偉大建築,彌補了圓明園的遺憾。

徐文榮也因此被稱為「了不起的匠人」,可他依然如往常一樣謙遜:

「真正的匠人是複製圓明園的工人們,以及那些伸出援手的老百姓們,他們才是真英雄」。

圓明新園不是在原遺址上進行複製的,所以外界的反對聲幾乎也停止了。

畢竟若想去修復司母戊鼎破碎的痕跡,肯定會引起強烈的反對,可是複製一件久違的工藝品就不一樣了。

你像《蘭亭序》也是自唐代仿製而來的,《清明上河圖》的仿品也數不勝數,但其中的珍寶也層出不窮。

那麼問題又來了,圓明園僅有5200餘畝,徐文榮為何複製出來了6200畝?

若是走進圓明新園,你會發現一個古老厚重的軀體下融入了一個不一樣的靈魂。

而這,就是多出來的那1000畝。

4

圓明新園是1:1複製圓明園的,但它也只恢復了90%的建築。

它是由春苑、夏苑、秋苑和東苑四個板塊構成的。

其中春苑是占地面積最大的,共有45個景園,它與花卉相伴,與自然山水融合,打造了一個不一樣的「春天」。

再比如「鏤月開雲」、「正大光明殿」等在圓明園比較著名的建築,都在圓明新園得到了複製。

另外,它還增加了英、法、美等八國的特色建築群景觀,數量達到了原有景觀的40%,所以圓明新園擴大了1000畝。

有人說,圓明園是「理想與藝術的典範」,但把這番夢境帶回人間的,無疑是一種偉大的舉措。

如今6年過去了,圓明新園還增加了燈光秀舞台表演,《火燒圓明園》正在激勵著新一代的中國青年......

「它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為祖國強大了、科技進步了,圓明新園就像以前的圓明園一樣,匯聚著一代人所有的智慧和榮光」。

徐文榮站在燈光下看著前方宏偉的建築笑的像個孩子,背後的五星紅旗迎著風格外耀眼。


聲明:本文已註明來源,向原創作者致敬,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