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是肌腱炎,滑囊炎還是拉傷,不要再分不清了

骨關節科王德利 發佈 2022-12-08T02:20:52.368818+00:00

膝蓋,肘部,手腕、肩膀,腳後跟出現疼痛很普遍,年紀較輕的患者骨關節炎可能性不大,許多情況下都是由於肌腱炎,比如經常聽說的「網球肘」,「跟腱炎」或「跳躍膝」,肌腱是連接骨骼和肌肉的繩索,過度使用受到刺激會發炎,然而許多人容易把肌腱炎和拉傷,滑囊炎相混淆。

膝蓋,肘部,手腕、肩膀,腳後跟出現疼痛很普遍,年紀較輕的患者骨關節炎可能性不大,許多情況下都是由於肌腱炎,比如經常聽說的「網球肘」,「跟腱炎」或「跳躍膝」,肌腱是連接骨骼和肌肉的繩索,過度使用受到刺激會發炎,然而許多人容易把肌腱炎和拉傷,滑囊炎相混淆。

肌腱炎與拉傷

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結締組織或者肌肉都有可能拉傷撕裂,症狀和肌腱炎有些像,也都會出現腫脹和疼痛,並且發生在體力活動期間或者之後。但拉傷一般和身體受到衝擊或者受傷有關,雖然看起來可能不是很嚴重,但肌腱炎是肌腱發炎,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區別:

  • 如果運動中聽到關節處一聲響,伴有疼痛,那麼通常是拉傷或者撕裂。
  • 雖然都可能腫脹,但如果出現的腫脹和淤青更嚴重,更有可能是拉傷。
  • 大部分肌腱炎會在2周左右明顯緩解,如果持續的時間更長,就有可能是拉傷或撕裂。
  • 如果肌肉出現嚴重的拉傷撕裂,通常表現為肌肉無力。

肌腱炎與滑囊炎

滑囊是關節周圍的小囊,它們保護肌腱、骨骼和肌肉免受摩擦,滑囊炎通常伴隨重複運動而發生,出現在肩膀、肘部、臀部或膝蓋,和肌腱炎也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會引起關節周圍出現腫脹和不適,但滑囊炎是滑囊發炎,肌腱炎是肌腱發炎。

患者可能較難區分,但如果發炎的滑囊靠近體表,腫脹會比肌腱炎更明顯。另外滑囊炎除了重複運動,還有可能是感染,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也並非所有肌腱都有滑囊,滑囊主要在有骨突的地方形成,比如肩膀,臀部外側和膝蓋。但肌腱有大也有小,小肌腱位於手和腳踝,較大的肌腱則位於腳後跟。

怎麼治

肌腱炎或滑囊炎的治療有相似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嚴重程度和受傷部位,病情輕微的通過休息制動就能痊癒,複雜的可能要做手術,例如切除部分滑囊或者肌腱切開術,早期區分很有必要,不過對於病情輕微的患者,一般都可以採取以下治療方式:

  • 休息是第一步,避免引起關節疼痛的運動,必要時採用夾板等支撐物固定。
  • 適當的冰敷有助於減少炎症和腫脹,對於肌腱炎和滑囊炎都有效。
  •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例如布洛芬,萘普生,阿司匹林等,泰諾(對乙醯氨基酚)可緩解疼痛,但不會減輕炎症。
  • 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可以使用可的松注射劑(皮質類固醇藥物)幾天內就能見效,效果持續數周甚至永久,缺點是它可能會削弱肌腱,使其容易破裂。
  • 一些物理治療有助於加強關節周圍的肌肉,減輕患處的壓力,並防止復發。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治療前需完善醫學檢查,例如醫生體檢,X光,超聲或者核磁共振以及血液檢查,避免對其他疾病造成漏診。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