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採石場挖出「銅房子」,墓主是昆明人還是滇人?史記寫反了?

李師弟 發佈 2022-12-08T22:21:33.303687+00:00

幾人深感好奇,七手八腳把這東西給挖了出來,然後眼前的東西讓所有人都傻了眼:這是一座四四方方、五千斤重的青銅房子!

1964年雲南的一個採石場,幾位村民正在興致盎然的扒拉著一處往外直冒水的地塊。本來他們打算順手打一口井的,誰知挖著挖著,坑裡突然傳來一聲金屬回音。幾人深感好奇,七手八腳把這東西給挖了出來,然後眼前的東西讓所有人都傻了眼

這是一座四四方方、五千斤重的青銅房子!準確點來說,是一口房子一樣的青銅棺材!這個東西別說村民了,即使是考古隊都沒怎麼見識過。那麼,這口奇特的棺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事發時的村民李萬銀的回憶,他們一開始注意到這處墓葬地的時候,正值省里打算修建一座機場,就在大波那地區開山取石,挖土修路,結果因為幾天的暴雨沖刷,採石場竟然塌了一塊。而有意思的是,塌陷的地塊咕嚕咕嚕的往外直冒水。

幾位村民一看,看來這地方地下水資源很豐富啊,於是就商量了一下,要不要挖一挖,打口井。結果他們走進了一瞧,一位老木匠的眼睛瞬間就直了——竟然有半截烏木在上面插著!

烏木這東西現代也有,屬於紅木的一種。但我們這次提到的烏木,和現代烏木可不一樣。這種從土裡挖出來的烏木也叫做陰沉木,是一種相當名貴的木材。它可以說是半木半石,因為它的形成是需要把木頭深埋於地下的,經過缺菌、高壓和微生物作用千年,共同形成的,因此又被稱為「炭化木」

但雖然如此,這烏木到底還是木頭,沒有形成化石。它木質堅硬,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製作家具與手工業品的上好材料,甚至可以拿來辟邪,極其值錢。圈裡有這麼一句話,叫「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

木匠趕緊指揮他們五個人快點來挖,也別管這烏木值多少錢,分到多少算多少。不過木匠挖的時候,心裡也有點嘀咕,雲南這地方也沒聽說過哪裡出烏木啊?算了不管了,萬一真就是有呢?

結果把這一大塊烏木挖出後,眾人驚奇的發現,這地下竟然還有沒挖出來的烏木。這下他們可高興壞了,看來人人都能大發一筆橫財了。於是他們齊心協力,把地下的烏木挖了個徹底。然而他們正準備再接再厲時,卻發現這地下水已經深到挖不出東西的地步了。

但奇怪的是,他們把挖地的東西探進水下時,卻突然聽到裡面傳來了奇怪的「咚咚」聲,好像是裡面有什麼金屬?眾人不解,不過鑑於水如此之深,他們還是決定先排了水再說。結果當水都排盡時,映入他們眼前的是一排排的方木。而把方木挖開時,映入他們眼帘的就是一個巨大的青銅「屋子」。

大家看得嘖嘖稱奇。然而,他們往深了一挖才震驚的發現,這個「屋子」的周圍竟然是大批的銅器。一瞬間,村民們意識到這是挖到古墓了,便慌忙逃出,將此事匯報給了上級。

雲南省文物工作隊得知後,立刻趕來,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的清理。好在這幾位村民都相當正派,沒有搞什么小動作,所以這個墓的保存還是相當完整的,文物普遍沒有遺失,甚至還出土了100餘件隨葬品,那座銅棺更是保存的完完整整。

為什麼一開始大家都會把這口青銅棺材認成房子呢?實在是因為這口棺材的模樣太過於古怪了。

普通的棺材基本就是六塊板的長方體,而這口青銅棺材則不同,此物是由七塊單獨澆築的青銅板,用榫卯結構拼接而成。棺材頂是一個人字坡結構,而且碩大無比,一共有五千斤重。這麼誇張而奇特的棺材,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能打的。所以後來此物也在「鎮國之寶」的評選中有著極高的呼聲和人氣。

後來此棺以其發現地的村名,被命名為大波那銅棺,「大波那」在當地白族語言裡,是「大腦袋那裡」的意思。最後,此棺被收藏進了雲南省博物館。

大波那銅棺里的各種精美陪葬品,也讓不少專家開始好奇,棺材的主人是何許人也。

先說一下此棺的年份。根據大波那銅棺內木槨的碳十四測定,此棺的時間被定到了戰國時期。而放眼戰國,那毫無疑問,這口青銅棺的各個配置,都稱得上頂配。這個青銅棺雖然是用七塊板子拼出來的,但每個板子都是單獨澆築,上面全都印有虎、鷹等圖案,可以說是精緻萬分。

除此之外,銅棺在下葬時的安排也相當周到,不但在墓坑裡修建了長方形的豎井,還用碳化處理過的巨大方木,疊架支砌成槨室,並且用厚厚的白泥將方木疊架的縫隙填得嚴嚴實實,相當能抗壓。

搞完了上面的,底下的他們也不放過。大波那銅棺的棺身並不是直接著地的,而是有小支腳把棺材架起,讓棺身懸空。隨後,他們在木槨的底部和銅棺周圍填滿了木炭、石灰,這些東西都是吸濕材料,所以即使雲南多雨,墓地基本算是泡在積水底下,但這口青銅棺材仍然沒有鏽蝕掉,上面的花紋直到今天都是清晰可見。

最離譜的是,木槨裡面的人骨都已經朽爛的就剩下了幾塊殘骨,但青銅棺仍然完整,裡面還陪葬有1根豹頭銅杖,這東西怎麼看都像是權杖。

因此,專家們基本斷定,這個青銅棺的墓主人,其身份必然極其顯赫,甚至有可能是此國的王。畢竟,後來的大波那村也出土過其他的墓葬,裡面所陪葬的青銅器和1964年的陪葬品沒啥區別,但它們都沒有使用銅棺,也沒有權杖。

關於墓主人的身份,學界也是眾所紛紜。有的人認為,大波那墓主是「昆明人」,理由很簡單,大波那出土的地方,在古代就是昆明人的地盤。但隨後就有人表達了反對。

原因很簡單,根據《史記》記載,「昆明人」實際上是一個遊牧民族,而且社會組織也並不先進,還處於原始的氏族社會階段,社會還沒有分化出階級來。

而很明顯,能造出來的大波那銅棺的部族,首先得是一個冶金業相當發達的部族,從此可以推出來,這必然是一個定居點。我們很難想像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能有這麼發達的冶金業,難不成當時的人是背著高爐到處跑的嗎?

況且昆明人在當時沒有很明顯的階級觀念,專門為首領打造一個青銅棺,這麼大的「差別對待」,也是不可想像的。

所以有人就認為,大波那銅棺應該是滇人文明的。畢竟與昆明人不同,滇人有自己的定居點,而且耕田生活。大波那地區可能是在古代被滇人給占領了,所以搞出來了這麼一個墓。

但這一說法仍然站不住腳,畢竟就算把大波那這個地區「割讓」給了滇人,那麼在原來的「昆明人」的活動區域裡,考古隊員仍然發現了不少與大波那墓葬風格相似的墓葬,也就是說大波那墓葬在「昆明人」那裡,屬於是普遍現象。總不能說滇人統一了古代雲南吧?

那既然如此,會不會是司馬遷的《史記》寫錯了,把昆明人和滇人的位置搞反了?這個情況的確有可能,但是很多人不太信服。畢竟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先秦時期的歷史時,內容有點錯漏和問題,會整出來把蘇秦、張儀的年代搞錯這種事情。

但云南地區是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統治,而漢武帝時期就是司馬遷生活的時期,他作為太史令,是能接觸到第一手的對雲南的描述的。所以他寫的雲南按理說可信度應該非常強。

因此,當代考古學家再次拾起了研究。很多專家認為,大波那墓葬的風格就是昆明人的。而司馬遷對於昆明人和滇人的劃分恐怕是粗糙了一些。兩撥人共同生活了這麼久,不可能一點交流都沒有。

比如說,滇人雖然從事農業生產,但他們難道不放牧嗎?昆明人雖然放牧,但他們不會像滇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定居點嗎?可能在雲南,遊牧和農耕不是二元對立的,而是一個為主,一個為副,兩手兼顧,相互融合的。至於大波那青銅棺的主人究竟是誰,回答這個問題,這就需要更多的考古資料來支撐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