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神經病啊?」「你精神病啊?」——為精神分裂症正名

中國cdc精神衛生中心 發佈 2022-12-09T01:47:13.129701+00:00

我們經常會在罵戰中聽到這些熟悉的話語,但其實這種表述背後的知識理解是有問題的。「神經病」廣義泛指神經科疾病,例如腦出血,腦梗死,腦炎等,狹義上指周圍神經病。

「你神經病吧!」

「你才神經病,你全家都神經病!」

我們經常會在罵戰中聽到這些熟悉的話語,但其實這種表述背後的知識理解是有問題的。

「神經病」廣義泛指神經科疾病,例如腦出血,腦梗死,腦炎等,狹義上指周圍神經病。

不管是以上哪種,建議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精神病」廣義泛指精神科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狹義上指以精神分裂症為代表的存在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的疾病。

不管是以上哪種,建議就診科室:精神科、心理科、心身醫學科……

不論是「神經病」還是「精神病」,這種有意無意的「笑話」背後,包含的是對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這個疾病的誤解和歧視。

當人們在談論肺炎時,是在談論疾病本身;但當談論精神分裂症時,卻在談論整個人。

01. 從名字說起

請輸入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大概是在1911年,至今它仍是被污名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在台灣,它被叫作「思覺失調症」;在日本,2005年更名為「統合失調症」(Integration dysregulation syndrome);在韓國,人們則叫它「調弦病」(Attunement disorder)。

這些更名都是為了減輕「精神分裂症」這個名字所蘊含的負面意味,更容易讓大眾廣泛接受,也減輕了患者的「病恥感」。

02. 了解它的表現

請輸入

精神分裂症包含著一系列的症狀群,每個患者的表現都略有不同。

最開始的表現特別容易被忽略,比如說性格的改變,煩躁易怒,怪異的想法等,當然並不是存在這些就一定是精神分裂症。

總體而言,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可以分為陽性和陰性症狀兩大類。

陽性症狀:幻覺、妄想、怪異言語行為等。

陰性症狀:情感淡漠,言語行為退縮,認知功能缺陷(包括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等)。

通常每個患者會有上述部分症狀。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名人遭遇了精神分裂症的痛苦,比如畫家愛德華·蒙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菲利普·K·迪克、海明威,詩人普希金、布蘭妮,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約翰·納什(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等等。

愛德華·蒙克作品 《吶喊》

03. 它的病因

請輸入

生物學與環境相互作用導致,但是與生物學的關係更密切。

簡單來說,那些基因風險高的人,對疾病的易感性更高,困難的環境很容易促使其發展出疾病;而那些基因風險低的人,同樣的環境因素並不會使他們患上精神分裂症。

04. 疾病治療

請輸入

①藥物治療:實施足劑量、足療程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治療精神分裂症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治療手段。具體方案建議去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提供。

②心理治療:有效的心理治療可以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促進患者積極主動地預防復發和提高社會功能,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

③長期康復: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存在社會功能、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損害,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需要合併社會技能、職業技能訓練、社區康復治療等,這些康復措施有利於降低症狀給患者帶來的影響、降低復發率、增強社會功能、幫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

④物理治療:主要包括改良電抽搐治療(MECT,又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等。具體適用情況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05. 疾病預後

請輸入

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經過系統治療症狀都可以完全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而有些患者則會經歷病情的波動和反覆。

通常來講,急性起病、病程短、陽性症狀突出、初次發病就得到有效治療的患者預後明顯好於慢性起病、病程長、陰性症狀為主、治療不及時的患者。

除此之外,依從性好(即配合治療,遵醫囑)也是另一重要因素。換句話說,和醫生溝通,遵照科學方法系統醫治才能好得更快,好得更好!切忌隨意減藥停藥!

如果有藥物相關不良反應,也一定記得去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不要道聽途說鄰居張三、遠房親戚李四,或者是網上隨意搜索的建議。

此外,如果有康復師、社會工作者、心理治療師等的加盟,效果會更好。

06. 常見誤區

請輸入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人格分裂。

但其實僅僅是患者的思維過程被打亂,並非是另一個人格的出現。

只要有幻覺和妄想,就是精神分裂症。

幻覺妄想確實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但並不代表擁有這類症狀就一定是精神分裂症,一些情感障礙如抑鬱症的患者病情嚴重時也可能會有幻覺和妄想等。

這就如同發熱是肺炎的一個症狀,但並不代表所有的發熱都被診斷為肺炎。

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會「打人」。

實際上並非如此,研究顯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並沒有攻擊暴力行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約為1%,其中不到10%的人可能會有暴力行為,所以,我們在大街上遇到患者實施暴力行為的概率遠低於總體人群實施暴力的概率。

相反,他們往往會因為症狀而出現緊張、害怕、恐懼等情緒。事實上,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因為這些誤解變成受害者,被歧視、被嘲笑、被區別對待。

可能你會問,那為什麼我看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新聞都是他們拿刀砍人的事件?嗯,這就是「選擇性偏倚」。

07. 最後想說的話

請輸入

如果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我想告訴您,不要放棄,一定要堅持治療!跟醫生合作,共同努力,不要去在意旁人的閒言碎語。

你只是生了病,恰好這個疾病叫做「精神分裂症」而已,這個病和高血壓、糖尿病沒有什麼不同。沒有人會因為自己得了高血壓而羞恥,所以你也不需要因此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

如果您是患者家屬

第一是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按期複診,配合醫生的診療;

第二是要提高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識別患者可能復發的一些徵象,並及時就醫;

第三是給予患者傾聽、理解、支持和包容;

第四是照顧好自己,通常患者的家屬可能比患者承擔了更多的生活和心理壓力,需要及時排解。

如果您是廣大公眾的一員

當您和別人吵架、氣急敗壞地想脫口而出「你精神病」時,希望您可以再思考一下,這樣是不恰當的。

您的不經意之舉或許是一把無言的利刃,畢竟,每個人都不是主動選擇了疾病。

我們對於疾病污名化的警醒就是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復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schizophrenia)

2. Jauhar S, Johnstone M, McKenna PJ. Schizophrenia. Lancet. 2022

3. Whiting D, Gulati G, Geddes JR, Fazel S. Association of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and Violence Perpetratio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from 15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2021

註: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歉。

作者:林易瑋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編輯||王慧

排版||白羽

審核||馬寧

各位親們,精神衛生系列科普動畫表情包正式上線啦,大家用起來哦!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添加相應表情哦~

百態人生

心情萬花筒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