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黑科技「殺死」世界盃,大數據「毀掉」球員?丨亮見16期

劉興亮 發佈 2022-12-09T09:46:00.344365+00:00

本次世界盃,VAR、半自動越位技術「大放異彩」,觀賞性的確因此大大下降,數據化的比賽抹殺了球員的天性,也間接導致未來足球比賽面臨「同質化」的問題。


丨劃重點

  • 本次世界盃,VAR、半自動越位技術「大放異彩」,觀賞性的確因此大大下降,數據化的比賽抹殺了球員的天性,也間接導致未來足球比賽面臨「同質化」的問題。
  • 足球科技的歷史悠久,從場內到場外,從皮球到長釘靴,但是再多的科技融入,它的意義應該是保護球員和比賽的公平。
  • 高科技的應用的同時,要讓運動保留更多的人性,足球本是娛樂,要允許人性在比賽中的存在。
  • 主裁、邊裁和球員都可以通過技術取代,甚至讓AI來比賽,但取代任何角色,傳統就丟失了;希望儘快引入全自動越位技術,從機器的角度來保證公平。


丨概述

2022年世界盃,除了「鈔能力」,另一個話題就是「黑科技」。

VAR、半自動越位技術諸如此類的新技術,在國際賽事上大顯身手,將比賽的公平性推向新的高度,但也帶來一個問題,過於理性的吹罰、大數據分析對球員跑位,教練戰術布置的影響,都在讓球賽變得「不好看」了。

著名體育解說蘇東認為高科技下的足球比賽確實觀賞性有所下降,但是作為一個從業者來說,只能期待它更公平,只有在更公平的情況下你才能夠發現那些好看的亮點,將高科技引進會將足球最重要流暢性切斷、打破,或許未來越來越多的話題與經典都會在科技的介入下消失,儘管科技在抹殺著一部分球員自然而然的足球天性,但需要讓運動保留更多的人性。


01

VAR、半自動越位技術搶盡比賽風頭


劉興亮: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本屆卡達世界盃最典型的技術都有哪些?它們的表現的怎麼樣?

蘇東 :VAR技術在上一屆世界盃正式開始投入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成熟,在VAR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採用了半自動越位技術。

2010年,當時南非世界盃的蘭帕德門線冤案後,都在提倡VAR,但新技術和比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磨合可以才開始逐漸推廣,我個人一開始對VAR持反對意見,現在則是對於半自動越位技術持懷疑態度。

VAR判定,圖源:央視新聞

足球體育本身它是娛樂的一部分,娛樂一般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工作,它能夠讓人們在享受的同時,有討論的話題和熱點,比如在英國,如果有一場比賽存在疑點,球迷可能會討論一個星期,這就是本身體育的魅力所在。

但從一個球員的角度,這是他的工作、他的職業,辛苦努力四年,一生所追求大力神杯,可能因為一次誤判,一生的努力就付諸東流,這不公平,因而如今的球迷們開始慢慢的接受VAR。

但是,半自動越位技術卻存在漏洞的可能。

很多時候,球員知道越位,邊裁也知道越位,VAR也知道越位,但邊裁不舉旗,導致往往越位的吹罰都是在球進之後,這是半自動表現不佳的一面(不夠自動/智能)。

另一方面,半自動越位技術,一半是技術,一半則在於人,這也可能存在漏洞,比如日本隊的比賽,底線那一球是否出界,烏拉圭跟加納禁區內的犯規,VAR為什麼沒有判罰?最終如何判定沒有人知道,只有小黑屋的裁判們明白。

網友截圖日本底線爭議球,來源:觀察者網

另外塞爾維亞的比賽,如此明顯的越位,判罰結果遲遲做不出來,也是我認為半自動越位技術難以讓人信服的地方。

在這一屆世界盃之前,科利納(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在新聞發布會中提到半自動越位技術是質的提升,將過去VAR識別從平均70秒縮短到20-25秒,但是塞爾維亞的那場比賽耗時十分鐘左右甚至更多,最終三維圖才公布。

如果作為球迷,我有太多的權利去懷疑這張圖可能不是比賽的圖或者有高科技的成分夾雜其中。

科技既可以幫助足球,但也可以毀掉足球。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進入到淘汰賽以後,半自動越位技術的介入減少近70%,這種調整也恰恰說明先前的VAR判斷,不一定100%準確。

如果在小組賽中大家對於VAR的判罰一片叫好,即使有反對的聲音,從科技的角度,比賽的角度都能得到觀眾們的肯定,半自動越位技術至少在淘汰賽階段會繼續發揚光大。


劉興亮 :VAR技術、半自動越位技術還有哪些改進的餘地?

蘇東:高科技進入體育競技中,在美國非常普遍,也非常成熟,也正是因為如此,足球開始逐漸的引進更多的科技成分。但如果要引進如VAR相關的判罰系統,那就需要「一刀切」,保證運動員都是在公平的前提下進行比賽。

哪怕是1.88毫米和0.88毫米就是沒有出界,或者胳膊越位、指甲越位,都需要進行精確判罰。

如果VAR技術、半自動越位技術一直沿用下去,那麼在五年或者十年以後技術更加成熟時,每當出現進球,觀眾們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先考慮進球是否漂亮,而是先考慮有沒有越位,有沒有出界?

這就引申出一個問題,技術帶動看球習慣的一系列的變化。

在這方面,我作為解說員感受非常深,過去進球時會去鋪墊等一系列的解說詞(激情解說),如今VAR技術介入之後,就會趨於保守,進球也不能跟球員一樣開始「發狂」,因為一旦情緒被調動起來,進球卻突然判罰越位,會非常尷尬。

半自動越位技術,來源:央視新聞

當科技被應用到一個產業時,你無法改變,那就學會去接受,但是需要公正,要讓球迷、觀眾們能夠信服科技的權威,而不是懷疑。

可能現在的半自動越位技術仍有瑕疵,但將高科技引入足球是一個「革命」。相信未來還有會很多高科技引進到足球比賽之中,或許足球產業未來幾十年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至於好是壞,誰都不知道。

足球是一個原生態的運動,一些天才都是在田間小道、貧民窟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尤其是南美的居多,包括理查里森、卡塞米羅。

隨著高科技慢慢引進,以後天才還會不會有?這很難下結論。因為,如果天賦被挖掘以後,就會被送到足球明星的流水線上,未來可能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卡塞米羅。

我對於足球引進高科技不持反對的態度,但是持懷疑的態度。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可以促進足球產業發展,但千萬不能將讓一個產業產生同質化。

過去足球的發展方向,有德國流派、義大利流派的討論,並且會有很多媒體報導,現在海量的信息都通過高科技送到眼前,餵到嘴邊。

就目前而言,除了巴西還尚存自己的野性,除梅西、C羅以外的很多運動員也都逐漸向著同質化靠近。哈蘭德很厲害,但是按照現在的足球發展,再過五年可能會有更多的哈蘭德出現,它的發展趨勢就是如此。

高科技下的足球比賽,確實會因為各種因素的綜合,導致觀賞性有所下降,但是作為一個從業者來說,我們還是期待它更公平,只有在更公平的情況下你才能夠發現那些好看的亮點。


02

「科技感十足」的世界盃


劉興亮 :足球比賽引入各種各樣的技術,歷史過程是怎樣的?這些技術對於體育比賽改變了哪些方面?

蘇東:足球比賽技術分兩類,一個是場內技術,一個是場外技術,場外技術就是VAR相關的高科技,而噴霧技術、足球的工藝則是場內技術。

場外技術鷹眼技術和VAR技術被投入使用,第一個受益者都是法國。

第一場法國對陣澳大利亞,VAR進行第一次的判罰,格里茲曼攻到澳大利亞的禁區中,對方有犯規。裁判當時示意比賽繼續進行,但不到30秒VAR提醒裁判進行判罰,在經過確認後判給法國一個點球,格里茲曼把球打進後,澳大利亞也是通過一個點球,將比分扳為一比一平。

隨後比賽即將結束時,博格巴又一腳將球打在門柱上反彈出去,當時裁判示意比賽繼續進行,而鷹眼技術隨後提醒裁判剛才的一球已經越過了球門線,所以那場比賽法國隊最終二比一贏下澳大利亞,之後一路高歌走到最後,拿下大力神杯。

可以回想一下,如果這兩次判罰有其中一次漏判,誰敢說法國最後能拿冠軍?這就是場外技術融入高科技技術後帶來的結果。

場內技術發展一直以來都比較直觀,最典型的就是皮球的發展。

現在的足球比賽的發展,對於皮球的要求越來越高,2022年世界盃所用到的「AI Rihla」(阿拉伯語意為:旅途)它是世界盃有史以來空中飛行速度最快的。當你把球打正、打對,對於門將的反應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AI Rihla(旅途),圖源:央視新聞

皮球很早以前的做工非常簡陋,往往用動物內膽去做,隨著時間推移出現了黑白雙色,出現了氣膽球,往後足球變的越來越輕,且不易變形。

以前世界盃的比賽用球就與踢野球沒有顯著區別,但後來慢慢的發展場內技術足球鞋也成為了下一個改變點。

1954年的一個革命性的變化是出現長釘鞋。

之所以有「伯爾尼奇蹟」,就是當時西德上半場穿著短釘鞋被攻入兩球,下半場大雨換長釘鞋作戰將比賽拿下,自此之後長釘鞋被外界所認知。

1954年7月4日,瑞士伯爾尼,世界盃決賽,西德隊在匈牙利隊先進兩球的情況,三球逆轉對手獲得冠軍,而就在兩周前的小組賽中,西德隊曾以3比8慘敗給匈牙利。西德隊成為第一支贏得世界盃的非種子隊。這次比賽被後人稱作「伯爾尼奇蹟」。(Photo by Bongarts/Getty Images)

球鞋的變化也越來越豐富,現在球鞋質量越來越高,但是鞋面越來越薄,一些聯賽在當球員被換上場時,需要把鞋底亮出,讓第四官員檢查。第一,鞋釘不能過長。第二,鞋釘不能過多,當然每一個聯賽可能不一樣,可能在鞋的高度,鞋釘的密度上要求有所不同。

科技之所以融入足球它的的意義,第一是球員本身的自我保護,第二是比賽的公平性。

據說在未來還會有人臉識別應用到足球比賽中,一個球隊23-26人,只要通過人臉識別,所有數據都會出現,不會像現在需要在胸口或者手、腿上綁晶片。


劉興亮:科技對於足球文化傷害性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進球以後猶豫慶祝,你怎麼看?

蘇東:美式的四大運動,它都有斷點。什麼叫斷點?比如NBA里,得分後不停表,犯規需停表。如果犯規不停表,那麼淨打時間就少得可憐……

真正能在場上進行激烈的戰術變化,人員調整,沒有多少。美式橄欖,它分四檔。第一檔、第二檔、第三檔,隨後爭取達陣,這時可以停表進攻,重新組織。

棒球更是,經常會開玩笑說下午喝杯茶睡一覺等你睜開眼睛後,球還沒扔出來。

但足球不一樣,足球講究的是除戰術之外,最重要的是它的流暢性,高科技引進的一個副作用,就是打破了它的流暢性,球員進球以後狂歡到一半發現進球無效會很尷尬。

當然,現在球員適應能力也很強,只是球迷需要改變一下看球的習慣。


劉興亮:淘汰賽爭議突降是怎麼回事?

蘇東:每一場比賽都會有對於比賽的總結、裁判的報告。一個階段結束後,裁判委員會將對階段進行總結,對於未來會怎麼更好的執法,這是每屆大賽尤其是世界盃必須要做的事情。

科利納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教練,可能會因小組賽所出現的問題而對後面的淘汰賽要求就更嚴,這種嚴指的是判罰要更精準,不代表用半自動越位或者VAR的頻次要更多,除非有100%的把握保證技術判罰的準確性。

真正到8進4階段,如果出現爭議情況,可能會引起反感,所以一般會半自動越位的使用有一定的校正。


03

話題與經典

在科技中成為歷史


劉興亮:高科技的介入會不會讓足球話題性變弱,從而影響商業化甚至更多方面?

蘇東:一定會減少很多話題而且也一定會減少很多經典。

比如說當年的馬拉度納在1986年的上帝之手,如果VAR介入,認為無效,那麼大概率就不會再有在同一場比賽中連過五人打進那顆世紀進球。

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馬拉度納在英格蘭門將彼得·希爾頓前上演「上帝之手」。(圖:視覺中國)

如果2010年英格蘭對陣德國時,在英國1:2落後的情況下,蘭帕德的那一球被VAR所認定進球,比分將會被改寫成2:2,最終的結果或許將不會是1:4。

這屆世界盃的裁判水平是繼2002日韓世界盃後爭議最大的,其中就有英格蘭本來扳平德國那個越線一米卻被裁判「視而不見」的進球。

但科技是做算術的,算不到人的心態和精神面貌。要把科技用到球場上,首先會讓比賽場上的所謂冤假錯案消失了,比如打門線,越過球門線,不是每一次都有。

而且鷹眼的科技引進,就算產生了一張紅牌,一張黃牌它真能帶來致命的變化嗎?好像也不是。

但如果VAR只用於紅牌,好像又不夠,越位的技術就自然而然進入比賽之中。

所以話題肯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程序化。會不會影響商業,可能車的商業廣告變少,洗衣粉的商業廣告變少,啤酒的商業廣告變少。

又有可能6G的商業廣告增加,高科技的商業廣告增加,這很難去衡量、判斷,只是它的話題性比較少,可能以後談及的就是誰幾比幾贏了,不會再說上帝之手,也不會說世紀過人,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產生變化,是好是壞,只能用時間去衡量,讓時間來給我們答案。


04

足球不應該失去天性,科技更應該保留人性


劉興亮 :比賽結束後,賽事主辦方會給每位球員發送一份場上表現的分析,是否會導致今後每個隊伍的踢法、戰術布置更加的理性,運動員的個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會減少?

蘇東:我覺得一定會有的,現在的比賽各個大洲的一些強隊,已經開始同質化。就是因為大數據可以詳細到你每場比賽跑多少米,向哪個方向跑、你的跑步啟動時候先用左腳還是先用右腳,數據可以詳盡到如此,最典型的是穆里尼奧。

穆里尼奧當時剛到切爾西,對於每一個對手,每一個位置研究得非常透,甚至可以研究到他轉身時你的位置,他的轉身是習慣從左轉還是從右轉。

如果把一個人研究到這個程度,他還有什麼弱點?

一個球員,當你成長的過程中就進入到了一個流水線工程,只是說從這個流水線下來以後是優等品還是殘次品,一定還會有未來可能看到的天才球員,但是不會像現在那樣每隔幾年就會看出一個相當不錯的好苗子。

最明顯的是德國足球,你會發現德國沒有一個絕對的在世界上頂尖的天才球員,除了貝肯鮑爾,馬特烏斯,是沒有世界級的,三駕馬車以後就沒有了。

像C羅、梅西、姆巴佩成長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一個是準備去踢球需要和父母說「給我報報足球班吧!」包括像迪馬利亞都是從一開始的野蠻到最後的有序,在經過正式的訓練成長起來的。

他既有天然的一面也有後天煉成的一面,大數據它無形中在抹殺著一部分球員自然而然的足球天性。


劉興亮:會不會有一天,人類裁判全部被AI裁判替代?

蘇東:我認為邊裁有可取代性。舉個例子,80年代90年代當你進到一個老樓里去坐電梯的時,進到電梯後會有專門按電梯的工作人員,這個人是有必要存在嗎?

他們的存在是怕電梯損壞,報警按鈕容易失靈。這個理由站得住的但是你要細想它又不是合理的,推而廣之到足球場上的助理裁判就是判斷越位。

如今越位判罰已經不是邊裁最重要的職責,當雙方隊員在無球狀態下的行為舉止的監督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再去判罰越位,就跟鍛鍊身體一樣,漫步於球場邊,跑的可快可慢,到最後可舉可不舉,反正都有VAR確認,這和當年摁電梯一個性質。

高科技最應該的就是在邊裁上做文章,但如果一場比賽,雙方站好了,準備奏國歌,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裁判)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就是雙方各自的十一人,那種儀式感和氣場就會消散,傳統也就沒有了。

如果未來高科技再進步去取代主裁,我覺得遊戲就變了,最後可能各自派12個AI機器人來踢球。

高科技再怎樣應用,還是需要需要讓運動保留更多的人性,人性允許犯錯,要允許他去贊成也要允許他反對,這不是數學更不是編程,一錯全錯。遊戲錯了無所謂,它不會影響到你什麼。

如果未來可以去掉某一個科技,我想把半自動越位去掉,如果加一個,我希望能是全自動越位。從機器的角度講它是公平的,是一視同仁的,有溫度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