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雪龍」號出征南極,蘇州製造成功抵達南極中山站

看蘇州 發佈 2022-12-09T14:04:54.990625+00:00

安全抵達,等待檢閱!在經過近一個月的航行後,執行我國第39次南極內陸考察任務的「雪龍」號,於近日成功抵達南極中山站。與「雪龍」號一同抵達的還有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汽研院」)為科考隊提供的6大類40多台套先進載具和設備。


安全抵達,等待檢閱!在經過近一個月的航行後,執行我國第39次南極內陸考察任務的「雪龍」號,於近日成功抵達南極中山站。


與「雪龍」號一同抵達的還有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汽研院」)為科考隊提供的6大類40多台套先進載具和設備。目前,各設備運轉正常,性能優良,等待南極任務的檢閱。

圖/全地形多功能履帶式載具由卸貨點自行抵達中山站內陸考察隊出發基地


搭乘「雪龍」號出征南極

蘇州製造抵達南極中山站


10月26日,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首批隊員搭乘「雪龍」號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圍繞南大洋重點海域,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大氣成分、水體環境、沉積環境、生態系統等相關領域的調查研究工作。


在經過近一個月的航行,歷經赤道、西風帶、浮冰區後,「雪龍」號成功抵達我國南極中山站。與「雪龍」號一同抵達的,還有清華汽研院為此次南極考察隊提供的6大類40多台套先進載具和設備。


圖/「雪龍」號位於南極中山站海冰卸貨點


「為了應對南極極端環境,清華汽研院自兩年前便開始了裝備的自主設計與研發。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我們突破了傳統的技術方案,既要滿足裝備在極端環境下的使用,還要靈活布局以適應不同任務,大幅提升科考隊員長距離移動科考和生活保障的能力。」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向看蘇州記者介紹道。


填補核心關鍵技術空白

保障考察隊員順利完成任務


據悉,南極中山站是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第二個常年科學考察站,位於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平均海拔高度11米,平均1.1米以下為永久凍土層;全年大風天數122天以上,年平均氣溫零下9.9℃,是我國南極考察的支持站點,也是我國開展南極內陸考察的大本營。


圖/無人自主式運載裝備位於南極中山站內陸考察隊出發基地


本次任務中,考察隊員將抵達與中山站直線距離1260公里,海拔4087米,年平均溫度為-52.5℃、空氣稀薄的崑崙站;穿越位於中山站以南400-500公里,暴風頻繁、冰裂隙密布的格羅夫山地區;挑戰長達70餘天的內陸全地形穿越任務。超長的任務時間、複雜惡劣的路況、隊員的全面保障需求,對執行考察任務的載具和裝備都是一次嚴苛的考驗。


「這一系列載具和裝備,填補極地考察中長距離運載自主研發裝備核心關鍵技術的空白,用自主創新的技術和國際領先的製造能力,保障考察隊員順利完成任務。」成波介紹,此次赴南極的設備中,有一款全地形多功能履帶式載具,非常耐用,尤其適宜於在雪地冰面上使用。


「極地駕駛對車輛性能和適應性都是不小的考驗,旅途上要經過冰山群、冰裂隙等危險地帶以及危險地形,雖然卸貨點距離中山站僅有15海里,但穿越的風險依然巨大。」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次奔赴南極中山站旅途中,這款載具經受住了各方面的挑戰,最終成功抵達中山站。


圖/全地形多功能履帶式載具位於南極中山站海冰卸貨點


除了履帶式載具外,此次科考中,考察隊員將駕駛輪式、無人自主式運載裝備,抵達中山站、泰山站、崑崙站、格羅夫山等,並挑戰最為艱苦的內陸全地形穿越任務,同時還將使用無人化多功能移動平台,實現崑崙站極端環境下的無人自主探測、自主通信導航、大氣環境監測等任務。


據悉,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將於2023年4月上旬返回中國,執行任務周期150餘天,總航程約3.5萬海里。預祝南極考察隊員順利完成任務,載譽歸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