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城道又添新美景!2.5萬個廢棄塑料瓶「變身」這些遮陽傘和共享雨傘

上海長寧 發佈 2022-12-10T10:10:48.703860+00:00

伴隨著黃金城道最美銀杏季的到來,2.5萬個由街區居民收集的廢棄塑料瓶「變身」成一把把色彩絢麗的遮陽傘、共享雨傘,為金光閃閃的黃金城道注入一抹與眾不同的色彩。2.

伴隨著黃金城道最美銀杏季的到來,2.5萬個由街區居民收集的廢棄塑料瓶「變身」成一把把色彩絢麗的遮陽傘、共享雨傘,為金光閃閃的黃金城道注入一抹與眾不同的色彩。

2.5萬個廢棄塑料瓶變身回歸

今年8月,虹橋街道與可口可樂中國、上海日報社攜手,在黃金城道開展了「回收我·回來了」綠色環保街區共創行動,鼓勵轄區內居民積極參與飲料瓶回收。

歷時3個月,黃金城道周邊居民、商戶通過融·古北驛站外放置的飲料瓶回收互動裝置,共回收2.5萬個飲料瓶;同時通過機器上的投票環節,從社區共享雨傘、公共休憩椅、美觀垃圾桶等飲料瓶再生物品類中選出了最期待的黃金城道周邊產品——遮陽傘及共享雨傘。

如今,經過特殊工藝處理,2.5萬個廢棄塑料瓶被製作成6把遮陽傘、100把共享雨傘,在黃金城道街區亮相。遮陽傘將長期佇立在黃金城道商戶門外,為居民提供一方休憩天地。而共享雨傘也已放置在黃金城道10家友好商戶內,不僅方便有需要的居民隨時取用,也讓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綠色生態理念在街區流動。

廢棄塑料瓶的華麗回歸也正式拉開了「回收我·回來了」社區共創循環美學展,在絢麗的銀杏季,向社區居民科普了廢棄飲料瓶「回收我—回頭見—回來了」的循環再生「全過程」,也生動還原了街道居民從回收飲料瓶、票選再生製品到設計傘面圖案等參與綠色社區共創的點滴歷程。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此次活動調動更多居民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以更『有趣』的形式,為更多『有心』的社區人創造『有愛』的實踐平台。」可口可樂中國企業品牌及公關總經理王星蓉表示。

讓綠色循環理念在街區不斷延續,讓更多居民體驗低碳生活新方式,這也是虹橋街道近年來持續推進「國際融情街區」建設,打造綠色生態街區美好圖景的全新嘗試。

共創共享綠色環保街區

「回收我·回來了」社區共創循環美學展,不僅傳達著「天下無廢」的可持續環保理念,更鼓勵社區居民以「共創共享」的模式打造綠色循環社區,構築「共創綠色生活方式」的領先社區範本。

記者看到,環保遮陽傘傘面有的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古北地區獨一無二的地標建築,有的用稚嫩的筆觸描繪了幸福之家的溫馨面貌,這些都是以居民安大地帶頭,集納社區居民靈感創意後實現街區共創的成果。

2021年,身為榮華居民區在職黨員、華東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師的安大地加入黃金城道街區共治委員會,並通過一場圍繞街區更新的「knock knock提案行動計劃」,將自己設計的「融·阡陌小築」在黃金城道步行街瑪瑙路路口落地,成為了黃金城道的新一景。

今年,安大地更從街區治理的參與者變成組織者之一。

「在居民投票決定將塑料瓶製作成雨傘後,原本想邀請設計師來設計傘面圖案,但我們街區倡導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我們還是希望讓更多的居民參與進來,把居民的美好想法呈現在雨傘上。」安大地告訴記者。

於是,街區共治委員會以「我的家庭」「我的街區」「美麗落葉」三個主題,向社區親子家庭徵集繪畫作品。令安大地意想不到的是,活動共徵集到43幅作品,而且每幅作品都讓他拍手叫好。「被這些作品驚艷到了,沒有想到街區居民的水平這麼高,為我們再創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安大地和學生一道,將具有代表性的畫作進行重新排版、加工,經過10餘次的精細打磨,最終呈現出一把把繪就著居民美麗夢想的雨傘。與此同時,由社區書法愛好者趙達書寫的「黃金城道」,也被作為街區LOGO印在了傘面上。

看著自己與社區居民共創的成果在街區閃閃發光,安大地欣喜不已。「今年依託我們共治委員會的紐帶作用,吸納了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區氛圍。」

銀杏季期間,43幅居民畫作還在融·古北驛站外進行集中展覽,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在雨傘中找到自己的痕跡,拉近居民與街區間的聯繫。

正如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戴濤所說,黃金城道每一年都會有新的變化,但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國際融情街區治理共同體的使命和決心始終不變。

圖片由虹橋街道提供

文字:朱文軒

編輯:高 琴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喜歡就點個「贊」

歡迎留言評論和「寧寧」互動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