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奧密克戎在我家過了一遍

菠蘿因子 發佈 2022-12-10T21:57:22.636952+00:00

新冠從2019年12月從」不明原因肺炎」的標題悄然進入人們視野,經歷武漢大爆發,到全球各地大爆發,百年一遇的病毒,創紀錄的mRNA疫苗,到去年11月開始奧密克戎變異株橫掃全球,至今以經歷了四五代,毒性的降低,各國的躺平,國內的堅守和放開,到現在已整三個年頭。

文 | 冰球 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和工商管理碩士,現為美國知名醫院內科醫生,本文首發在公眾號「冰球說醫」。


新冠從2019年12月從」不明原因肺炎」的標題悄然進入人們視野,經歷武漢大爆發,到全球各地大爆發,百年一遇的病毒,創紀錄的mRNA疫苗,到去年11月開始奧密克戎變異株橫掃全球,至今以經歷了四五代,毒性的降低,各國的躺平,國內的堅守和放開,到現在已整三個年頭。


新冠病毒在人類中不斷進化,我們的認知也在跟著進化。總體趨勢,新冠會繼續局部流行和變異,新的疫苗也會出來。最後的模式是否和流感相似,還沒有具體定數,但我認為概率很大。


和很多感染病一樣,感染新冠後的症狀很多取決於自身免疫系統,因人而異。


比如目前觀察到的,孩童感染新冠一般症狀較輕或無症狀。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抵禦力就差的多,容易得併發症,疫苗能起的保護作用更大。這些都和免疫系統有關。


免疫系統最差的是血液類癌症病人、有系統性免疫缺陷的和器官移植後吃排異藥物的人群,需要額外注意。孩童因為互相間經常感染普通冠狀病毒,對於新冠可說有些自然免疫。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孩童新冠症狀較輕。


當然,年齡也不是唯一變量。就拿我經常接觸的癌症病人來說,即使是患同樣癌症的病人,有的可能無症狀,有的則可能是重症。個體間免疫系統的特異性是很大原因。


2020年12月,美國新冠肆虐最嚴重時,我在外院做血液科會診,醫院一半的病床都是新冠病人,重危病房也有很多呼吸機上的新冠重症患者,出現了血栓或出血兩個極端的凝血功能障礙。那時驚訝的看到病房外休息的呼吸療養師(respiratory therapist) 居然摘了口罩休息,覺得他們膽子也太大了,後來知道他們都已得過新冠,刀槍不入了。


後來在醫院中也陸續接觸過各種新冠病人,從重危的到無症狀的,個體間差異巨大。很多事後才知道的無症狀病人,讓我有點擔心,但自己卻從未測出過陽性。


就我的小家而言,自新冠爆發,出於綜合考慮,我們一直在讓老大上托兒所,不滿一歲的老二送到奶奶在郊區的家寄養了一年,後來也上了托兒所。所以實質上我們也是屬於躺平態度。孩子班裡陸續有一些孩子得新冠,而小兒無症狀也一直沒測出來陽性,但心裡總覺得很有可能已感染過。


作為醫護人員,我和先生都是最早一批打輝瑞的疫苗,所以奧密克戎變異株來時,除了孩子們家人都打了三劑疫苗。快一年前,也就是2022年1月,剛過假期周圍很多人都得了奧密克戎。


一個周末,收到托兒所的通知,說老大教室里有個孩子測出新冠陽性,請大家注意觀察症狀。到星期一早上,老大起床就說自己不舒服,伴有低燒,我想八成是得了,於是一家一起去旁邊公園的測試點測試,然後居家隔離,同時聯繫單位遠程辦公。老大從公園回來後睡了一覺,下午就滿血復活,所以她的症狀只持續了半天。第二天測試結果出來時果然她是陽性,家裡人其他都是陰性。


那時學校的隔離要求是10天。我們一起居家隔離,但要照顧兩個孩子,互相之間並沒有辦法真正隔離。我是周三開始喉嚨痛咳嗽,渾身骨骼酸痛,沒有發燒,但懷疑也是新冠。於是周三一家又去測試了一下,這次結果出來我和老二都是陽性(老二無症狀),先生還是陰性,老大也變回了陰性。我的症狀持續了三天,周五還有診所的病人要看,就都換成了電話和網絡看病。


至此,奧密克戎在我們家就這樣過了一遍。


這10天最艱難的是一邊帶娃一邊工作,得不到什麼休息,但也熬過來了。自己和家人得過後,感覺對新冠更加平常心。雖然還記著醫院裡見過的重危病人,但病毒變弱了,已不可同日而語,重症率和流感類似,所以無需過多擔憂。有條件多休息,必要時就醫就好。


這個冬天在美國新冠已不是主要關鍵詞,流感和RSV捲土重來,只能感嘆病毒也很內卷。家中孩子流感中招(測試確診),高燒一周,我也隨即中招(即使已打過流感疫苗),症狀比新冠嚴重很多,發燒咳嗽,之後還殘餘咳嗽了2個星期(post-infectious cough)。除了吃點退燒藥,靠的還是免疫系統、多休息、還有時間。


總而言之,在放開與新冠共存共進化的社會中,高危人群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帶好口罩,最好不得,得了也大概率沒什麼事,按感冒處理。居家隔離做好物質和心理的準備。


願大家都能平安度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