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建森林鐵路

白浪情之友 發佈 2022-12-11T03:06:11.781194+00:00

編者的話:在我們鐵道兵的隊伍中,曾經參加過森林鐵路建設,健在的老戰友不多了。路越走越難,又有泥水,好在老兵久經鍛鍊,他們參加過貴昆鐵路修建,又經過緊急戰備的演練,這時他們均是雙槍將軍雙背包了,大家齊心協力向前奔,天黑前還是全員到達了口門子,雖然只行軍35公里,這也是進入林區的第一次考驗。

編者的話:在我們鐵道兵的隊伍中,曾經參加過森林鐵路建設,健在的老戰友不多了。為了使我們這一代老鐵以及鐵二代們不忘記鐵道兵曾經的艱苦歲月和豐功偉績,特將我們鐵一師五團部分老領導親自撰寫的幾篇回憶錄展現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回憶那「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風餐露宿,沐浴櫛風」的崢嶸歲月和輝煌歷程。

——安春生

作者:易曉睛

1963年全國人民戰勝了三年自然災害,又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鐵道兵為支援國家煤炭建設,解決坑木, 奉命向林海進軍。我所在的連隊(鐵道兵26團一連)也隨部隊開進。

4月的福建廈門地區,已是初夏天氣,我們從郭坑上車,經杭州、上海、南京、天津、瀋陽、哈爾濱,坐了幾天火車到達黑龍江北安通北鎮。全團將在通北至腰小河(幹線50km,軌距762mm)開展戰鬥。

這裡剛化凍,早晨汽車還可以通行,10點以後則道路泥濘,連隊除派了一輛宿營車外,人員一律步行,隊伍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剛入伍的新兵,行軍不到10公里就開始掉隊了。路越走越難,又有泥水,好在老兵久經鍛鍊,他們參加過貴昆鐵路修建,又經過緊急戰備的演練,這時他們均是雙槍將軍雙背包了,大家齊心協力向前奔,天黑前還是全員到達了口門子,雖然只行軍35公里,這也是進入林區的第一次考驗。

到了宿營地,先遣部隊已在荒原上立好了7頂帳篷,這時大家非常激動,不僅是到家了,棉帳篷當時也是最好的住房,炊事班也已為我們做好了飯菜,同志們一下歡呼起來。

根據上級要求,要在五一勞動節前正式開工,我們連隊要在國慶節前完成5公里的路基工程,迎接鋪軌。這段工程不僅有土方、涵洞任務,還有小橋,必須打樁,任務很緊,又是第一次來林區,施工條件困難,森鐵規範又不熟悉,材料工具均不足。除團部給了兩套串心錘外,就是鐵鍬,少量的斧子、手鋸、小推車,其餘全靠自己動手了。

記得當時最忙的是鐵工、木工,不僅要修工具,還要打鐮刀、斧頭、蓋房,安裝獨輪車。第二天便投入到準備工作中,砍樹、割草、修伙房、食堂、工具棚,帳篷又重新作了調整,防火範圍也清理出來了,營區顯得井然有序,各種工具已準備就緒,可按時開工了。

首先進行的是橋涵施工,只有完成橋涵,才便於填土,打椿更是第一道工序。我們選用人字架打椿法,木材就地取材,很快準備完畢。連長喊起了:「同志們…拉起來,」隨著大家的「喲……」聲,椿錘升起,噼啪落下。

出大力……修森鐵,喲……嘿!

鐵道兵……為人民,喲……嘿!

不怕苦……不怕難,喲……嘿!

搶時間……早完成,喲……嘿!

號子聲響徹林海,椿樁錘又起又落,但椿就是不往下下,椿頭劈了,重新再套上兩個椿箍,但仍劈椿,因要穿過2米多深的凍土層,最後只好暫時放棄橋樑施工,待化凍後再干,這也是交了一次學費。

凍土施工也是難題。初開工時,一天干下來,有的班就兩三方。鍬挖不動,鎬一下去一個白點。塔頭草圓鍬鏟不動,斧頭又用不上勁,拿鋸子鋸,又費時費勁,後來大家想辦法把方鍬磨得比菜刀還鋒利,總算解決了鏟塔頭草。這樣,全連全線擺開,先鏟塔頭。有的反扣塔頭,挖開表面,化一層挖一層,填一層,這實際上是在填泥,只有這層泥晾乾了,再往上填一層,隔一天或隔兩天往上填一層,總算是有辦法了。

塔頭地里,早晨小咬手一抓好幾隻,白天牛虻一叮就出血,太陽快下山時,兩手拍死蚊子就是好幾隻。小咬、牛虻、蚊子三班倒,外加草爬子咬人不要命,碰到人就往肉里鑽,好多戰友離開林區時身上還帶著它,個別同志因染上森林腦炎,就永遠留在林海了,這算是又一次考驗吧。

時間一長,摸出了蟲子的活動規律和習性,改變作業時間、地點,採用煙燻、火烤、塗泥巴……還是戰勝了困難,雖然吃盡了苦頭,到年底還是按期完成了任務,到1964年就分散以連為戰,修建幹線上的支線了。

年底,我調到十連,在綏稜林九局進行正線的最終點接長5.2公里的支線。當年採伐樹木,任務很緊,但已有第一期工程的經驗教訓,戰士們也得到了全面鍛鍊。當時的新兵,城市入伍的比例大,文化普遍偏高,有教員、講師、國家幹部、大學生,高中生也不少,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鼓舞下,在「三榮」思想的指導下,成長很快,國家當時的建設速度也鼓舞人心。

這條主要是砍道影(線路兩側各20米的樹木砍伐清理,十幾座橋涵,5萬多方土石方,4000餘方道碴,5.2公里的鋪軌。主要作業量當然是砍道影、備枕木。接受了上期工程任務的教訓,冬季抓了砍道影和修橋涵。在零下30多度氣溫下,白天又短,同志們兩頭摸黑,中午在工地吃飯,變橋涵打椿為開挖,開挖到凍土層(2.8米)以下,埋臥木,立立柱代椿。整個冬季,生產為忙季,連隊伐完了道影,備了兩萬多根枕木,修完了橋涵。

到「五一」前地表雪融化,土方施工便開工了,團部號召大戰「紅五月」,實現萬方連。我們連積極參戰,記得當月完成1.3萬方,得了錦旗。

現在回憶起來,上級對10連是重視的,及時調入工地並配了圓盤鋸、柴油機,還有摩托鋸一台,算是重武器了,要不80厘米以上直徑的樹就沒法解決了。戰士們表現很出色,如現在還在四處的李全興同志,就首創了一天完成20餘方土方的記錄,是有名的車手;還有苗族老班長雷X×,首創了每天備枕木70餘根(要求每人每天8根);還有拉大鋸鋸板能手等。

勞動競賽,熱火朝天,口號很多,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如我們連的「道路班子化,運土車子化,取土往深挖」。三個排,三個班的編制,每班不到10人,除去保證施工的鐵工、木工外,真干土石方的也就70人不到,月人均180餘方,就按30天計算,每人每天也要完成6方以上。道路選擇、取土地點,每一環節都得下功夫,再加上「林區天,小孩臉」,太陽高照、雨照樣下,不知淋濕了多少次衣裳。

想當時,下大雨就在密林中避,不下了接著又干,連晴數天,有的班就自己組織突擊,不到點就起床上工,干到晚上9點收工,一天完成200餘方。一個班帶動一個排,又帶動全連。這樣到7月中旬,土石方就基本完成,月底完成鋪軌、上砟整道,於「八一」建軍節正式驗收移交。連隊又接受另一支線2公里多的修建任務,並鋪軌。

9月撤出林海,轉戰雲南,參加成昆線修建。與此同時,我們六師26團劃歸為鐵一師代管,1965年3月正式整編為鐵一師五團。

【作者簡介】易曉晴 原鐵一師五團團長、副師長、中鐵十一局副局長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