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內閣爭議不斷,日本政壇又要變天?

東方財經雜誌 發佈 2022-12-11T03:56:18.480353+00:00

日本共同社11月底的民調顯示,岸田文雄內閣支持率僅為33.1%,創去年10月內閣起步以來新低。隨著爭議不斷,「岸田下台吧」自今年6月以來多次登上日本推特熱門話題,有日媒稱,岸田可能計劃在年內改組內閣,更有分析認為,岸田可能在明年春天解散眾議院並辭任首相,部分日媒甚至開始討論「誰是岸田繼任者」的話題。

文:馬文

日本共同社11月底的民調顯示,岸田文雄內閣支持率僅為33.1%,創去年10月內閣起步以來新低。而日本民眾對岸田內閣的不支持率51.6%,也是第一次超過一半。

岸田內閣近期壓力重重,在過去的一個多月內,三位大臣先後因各種問題「宣布辭職」,就連岸田首相本人也被曝涉嫌政治收支資金使用不當,明顯違反日本公職選舉法規定。

隨著爭議不斷,「岸田下台吧」自今年6月以來多次登上日本推特熱門話題,有日媒稱,岸田可能計劃在年內改組內閣,更有分析認為,岸田可能在明年春天解散眾議院並辭任首相,部分日媒甚至開始討論「誰是岸田繼任者」的話題。

上任一年,岸田內閣何以至此?其實問題早已埋下。

今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刺身亡,牽扯出統一教和自民黨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金權」關係,引發日本社會的輿情海嘯,民眾既譴責統一教榨取信徒財產,更不滿自民黨高官與統一教多有聯繫,岸田遂在群情激憤下被迫宣布內閣改組。

然岸田又在未經議會表決通過的情況下,堅持為安倍舉行國葬。原本希望藉此進行國葬外交,不過卻因不斷追加的巨額公帑支出引發國內民眾不滿,更適逢英女王的過世,全球一百多位國家領袖與元首在倫敦共聚一堂,令9月27日的安倍國葬相形失色,G7國家領導人無一人到場,岸田不僅「弔唁外交」盤算落空,還遭國內輿論群起嘲諷。


與此同時,8月10日進行改組的岸田內閣,19位閣員撤換了14位,卻又很快陸續有閣員引咎辭職。

先是經濟再生大臣山際大志郎被曝不僅出席過統一教活動,還曾和統一教創始人文鮮明之妻合影,最終在10月24日宣布辭職,成為內閣改組後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第二位是「說錯話」的法務大臣葉梨康弘則。葉梨康弘形容自己的職務是「只有在按下死刑印章時才能成為新聞頭條」,是「吃力不討好」的職位,因為很難拿到政治獻金,也很難吸引選票。該言論受到朝野一致批評,其最終於11月11日提出辭呈。

第三位辭職的總務大臣寺田稔。早在10月初,日媒便曝光寺田稔涉嫌在眾議院選舉期間向地方議員違法支付報酬,接著又陸續爆料其後援會的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有問題,報告中的會計署名人實際已經死亡等。

日媒指出,寺田稔隸屬岸田派,與岸田文雄關係密切。寺田稔的妻子是日本前首相池田勇人的孫女,而池田勇人所創辦的宏池會就是岸田派的前身。有傳聞稱岸田文雄一度決定力保寺田稔,但由於黨內要求撤換的聲音越來越多,寺田稔最終於11月20日遞交辭呈。



1個月內3名內閣大臣接連辭職,給支持率本就低迷的岸田內閣帶來進一步衝擊。日本新聞網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認為岸田文雄對此有「很大責任」「某程度責任」的占77%,有36%受訪者覺得應該進行內閣改造,另有27%人認為應該解散眾議院重新選舉。

然而風波還尚未結束。日本《周刊文春》11月22日揭露,岸田文雄涉嫌在2021年眾議院大選時謊報收支,在其向廣島縣選舉管理委員會提交的270多張收據中,有多達239張出現各種空白,部分沒有寫上收取人,部分沒有寫明用途,部分甚至只寫了金額,總計金額164萬日元。而日本公職選舉法規定,所有參選人可以收取一定金額的選舉資助費用,但必須詳細註明日期、金額、目的及來源等資訊。

雖說官房副長官木原誠二表示,岸田本人對《周刊文春》的報導內容毫不知情,卻依舊難挽岸田文雄的政治失血。

在民眾對首相的領導威信起疑的同時,岸田內閣還面對著日本後疫情時代的民生經濟問題。適逢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安倍經濟學」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遇到今年美元的強勢升值,一度貶值到150日元兌1美元,導致通貨膨脹更加嚴重。數據顯示,日本三季度度經濟萎縮0.3%,是去年三季度以來的首次下滑,與此同時日本物價持續飆升,10月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的消費價格指數按年上漲3.6%,創下40年來最大漲幅。在此嚴峻形勢下,除了2023年度39萬億日元的財政預算,岸田10月28日再推出「綜合經濟對策」,追加29.1萬億日元,不過,再一次的擴張型財政政策,能否有效不容樂觀,而且日本政府的負債占GDP從2020年就已經超過250%。


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因應對策可謂是經緯萬端,而東北亞政治軍事形勢嚴峻,與中國的關係能否有所改善,對俄羅斯的制裁引發兩國關係的緊張,以及朝鮮不斷發射飛彈的挑釁,都是岸田內閣難以迴避的重大挑戰。

也因此,岸田文雄於12月5日指示財務大臣和防衛大臣根據「防衛計劃」,將國防開支預算從目前的27.47 萬億日元(2019 年~2023 年),增加至43萬億日元(2023 年~ 2027年),據此,2027年度的國防預算將達到GDP的2%目標。

在此之前,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長期將年度國防預算上限控制在GDP的1%左右,這被視為日本奉行和平主義的一項關鍵指標,也是日本政府多年來在防衛政策上設定的一道紅線。

不過,有日媒報導稱,自民黨內部圍繞是否通過增稅來擴充防衛費產生了爭議,岸田內閣在增加防衛費的財源問題上恐面臨阻力。

在此局面下,自民黨內的競爭者開始躍躍欲試,希望藉由岸田政府的民意困局,為自己爭得鯉躍龍門的機遇。而綜合各界分析的可能人選,數字大臣河野太郎、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似皆有意布局。

日本《每日新聞》11月20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對於「希望誰成為首相」的問題,河野太郎以15%的支持度位列第一,岸田文雄則以12%的支持度排名第二。河野太郎向來在民間具有高人氣,卻無法在黨內取得同等支持,故在2021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不幸落敗。然而這並不代表河野就此放棄,在近期的統一教問題上,河野展現了強硬立場,被部分自民黨內人士認為,其是有意反襯岸田文雄的「軟弱」,為下屆自民黨總裁選舉布局。


茂木敏充則於10月在日本電視節目上公開表示,其與現任自民黨總裁岸田、副總裁麻生太郎經常會面討論政府和黨內管理問題,三人宛如古代羅馬的「三頭政治」同盟。此言一出,被部分輿論解讀是對「未來規劃」的事先布局,尤其安倍去世後,麻生太郎被視作下一位「造王者」,是角逐下任自民黨總裁的有力人選。

對岸田政府來說,要務實化解眼下政治風暴,關鍵還是著眼內政、緩和輿情,避免政治混亂持續發酵。而從日本政治的現實來說,決定岸田文雄去留的關鍵,其實是自民黨內部的權力結構會如何利用岸田此次危機。以目前形勢來看,在2023年春季的統一地方選舉登場前,自民黨應多會在大局考量下,共同擁護岸田的首相之位,不會輕易「有所決斷」。

而從另一角度言,後安倍時代的派閥與政治世家交織而成的權力版圖之重組,現在仍是進行式,安倍家族或所屬派閥就算後繼有人,下一次選舉也遠在2025年10月,若此前的岸田首相,在民生經濟與國防外交,都能拿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則將有望成為新的領袖。這對岸田而言,或許又是另一扇機會之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