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戰,劉崇趁後周國喪南下,不聽勸阻被後周大敗

調侃歷史 發佈 2022-12-11T15:38:43.870871+00:00

二十五日,宰相司馬馮道等人率領百官上表請求郭榮聽政,二十七日,郭榮在萬歲殿門的東面走廊之下,接見了群臣。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一月二十一日,後周世宗郭榮繼位後,在宮中服喪。二十五日,宰相司馬馮道等人率領百官上表請求郭榮聽政,二十七日,郭榮在萬歲殿門的東面走廊之下,接見了群臣。

北漢皇帝劉崇聽說郭威去世的消息後,決定趁此機會大舉入侵,並派人向遼國請求援軍。二月,遼國派遣其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袞率領一萬多騎兵來到晉陽。北漢皇帝劉崇親自率領三萬人馬,以義成節度使白從暉為行軍都部署,武寧節度使張元徽為前鋒都指揮使,與遼國援軍從團柏(今山西省祁縣東南)南下,直撲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

北漢、遼國聯軍很快就進抵潞州西北的梁侯驛,昭義節度使李榮(此時因避郭榮的名諱,已改名為李筠)派遣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步騎迎戰,李筠則率領大軍進駐太平驛(今山西省襄垣縣西南),構築堡壘。北漢先鋒張元徽與後周先鋒穆令均交戰,佯裝戰敗北撤,穆令均揮師追擊,中了北漢軍的埋伏,穆令均被殺,一千多名後周將士被殺或者被俘。初戰失利,李筠趕忙率軍從太平驛逃回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閉城固守。

此時的郭榮正忙於安葬養父,突然就傳來了北漢軍隊入侵的消息,遂召集群臣商議,決定御駕親征。司馬馮道等人認為劉崇自晉州戰敗後元氣大傷,南下不過是虛張聲勢,只需要派兵抵禦就可。唯獨王溥勸郭榮親征,郭榮最終下定了決心,接著,郭榮又下詔命令各道從落草為寇的強盜或者一些亡命之徒中招募勇猛之士,送到京師,凡是應招而來的就赦免其罪,補充到禁軍中間。

北漢軍隊乘勝逼近潞州。三月三日,穆令均戰敗的消息傳到大梁,郭榮下詔命令天雄(治所魏州)節度使符彥卿領兵經由磁州(今河北省磁縣)到固鎮(今河北省武安縣西)路奔赴潞州,以鎮寧(治所澶州)節度使郭崇擔任其副將;命令河中(治所河中府)節度使王彥超領兵經由晉州向東進擊,以陝府(治所陝州節度使韓通為副將;命令宣徽使向訓、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治所滑州)節度使白重贊、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等將,領兵先趕赴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任命向訓擔任監軍。

七日,郭榮下詔大赦天下,免除各地去年夏秋的欠租等等。九日,以司馬馮道護送郭威的靈柩前往陵墓。同日,郭榮下詔決定在本月十一日親征。十日,任命樞密使鄭仁誨為東京留守。

三月十一日,郭榮領兵離開大梁。十六日,行至懷州(今河南省沁陽市)。

郭榮打算倍道兼行,趕赴戰場,控鶴都指揮使趙晁私下對通事舍人鄭好謙說道∶「敵人聲勢正盛,應當持重以消耗敵人。」鄭好謙把這話轉告給了郭榮,郭榮一聽,勃然大怒,說道∶「你怎敢說出這話!肯定是受人指使的,說出此人則生,不說就死!」鄭好謙只好說出是趙晁說的,郭榮當即下令將趙晁、鄭好謙二人一併打入懷州監獄。

三月十八日,郭榮領兵途經澤州,繼續北上,傍晚,在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城東北十五里,郭榮檢閱了軍隊,當晚留宿於澤州東北的農舍之內。與此同時,北漢皇帝劉崇並不知道郭榮已領兵來到了澤州,他也採取蛙跳戰術,繞過潞州不攻,領兵繼續南下,就在同一天晚上,北漢軍隊已進駐於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以南。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十九日,北上的後周先頭部隊與南下的北漢軍隊遭遇,北漢軍隊一觸即潰,向後退去。

郭榮唯恐敵人逃走,立即命令後周各軍發起追擊。劉崇率領中軍在巴公原(今山西省晉城市東北)列陣,張元徽之軍居其東,楊袞的遼軍居其西,隊伍嚴整。北漢降卒向郭榮稟報稱∶「劉崇親自率領三萬步騎,加上遼軍一萬餘騎兵,正嚴陣以待。」當時,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軍尚未趕到戰場,兵力不足,軍心恐懼,而郭榮卻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命令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滑州節度使白重贊率軍居左,在後周軍中的西廂;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領兵居右,在後周軍陣的東廂;宣徽使向訓、鄭州防禦使史彥超,率領精銳騎兵居中;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保護郭榮。郭榮全副武裝,騎馬親臨督戰。

北漢皇帝劉崇見後周軍隊人數不多,後悔召遼軍助戰,他對眾將們說道∶「我自己用漢軍就可擊破他們了,何必用契丹人!今天,我不僅要大破後周軍,還要讓契丹人對我們心服口服。」北漢眾將都覺得有理。楊袞策馬上前,眺望後周軍,回來後對劉崇說道∶「這是勁敵啊,不可輕舉妄動。」劉崇一甩長須,說道∶「機不可失,希望大人不要再說了,你就看我如何破敵吧!」楊袞很不高興,遂閉口不言了。當時,天上正刮著猛烈的東北風,不一會兒忽然風向一轉,變成了南風。北漢副樞密使王延嗣讓司天監李義對劉崇說道∶「開戰的時機已到!」樞密直學士拉住劉崇的馬韁繩勸諫道∶「李義可殺!風向如此,怎麼會對我有利!」劉崇說道∶「我已經決定了!」遂命令東翼軍率先向後周軍發起進攻,張元徽得令後,立即率領一千騎兵朝後周軍的右翼即樊愛能、何徽部殺來。

雙方剛交手不久,樊愛能和何徽就率領騎兵先逃走了,後周右翼軍頓時崩潰。有一千餘名步兵扔掉武器,解下鎧甲,高呼萬歲,投降了北漢軍。後周軍隊情勢非常危險,一旦引起連鎖反應,軍心大亂,後果將不堪設想。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郭榮親自率領禁軍趕到陣前,填補了右翼的位置,向衝上來的北漢軍隊張元徽部發起反擊。

當時,趙匡胤在殿前司擔任指揮使,他對同僚們說道∶「主上陷於如此危險境地,我等怎能不拼命殺敵!」又對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說道∶「敵人驕傲輕敵,可以苦戰將其擊敗。大人手下有很多將士擅長用左手射箭,請大人領兵登上高崗,從西邊左翼殺敵,我率部從右翼進攻。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張永德與趙匡胤二人遂各自率領兩千人分頭進戰。內殿直馬仁瑀跨馬斷喝,彎弓搭箭,一連射殺了數十名敵人,後周軍隊士氣大振。士兵們無不以一當百,拼死苦戰,後周軍這才打下了北漢軍進攻的勢頭。

第一個回合戰後,後周軍隊總算是危而復安。劉崇這時已經知道了郭榮就在對面,他厚賞了張元徽,並命其乘勝繼續進兵。張元徽再次領兵衝到後周軍隊陣前,不料,他的坐騎突然摔倒,張元徽被摔下馬來。說時遲,那時快,後周士兵們蜂擁而上,將其亂刀砍死。張元徽是北漢軍中一員猛將,張元徽臨陣被殺,北漢將士們見狀,士氣受到沉重打擊。

當時,南風颳得越來越猛,後周軍隊順風殺敵,越戰越勇,北漢軍大敗。劉崇親自高舉紅旗收兵,已不能阻止敗兵各自潰逃了。楊袞統領的遼軍見後周軍隊如此勇猛,亦不敢出手相救,加之楊袞怨恨劉崇戰前之言,遂不戰而退,率眾退回了代州(今山西省代縣)。

關於此戰的情況,還散見於參戰將領們的傳記當中,比如《宋史·白重贊傳》稱∶「世宗征劉崇,以重贊為河東道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重贊與李重進居陣西偏,樊愛能、何徽居陣東偏。既合戰,愛能與徽皆遁走,唯重贊與重進率所部力戰,世宗自督親軍合勢薄之,並人大敗。」《宋史·李重進傳》記載∶「從世宗征劉崇,戰於高平,不利,大將樊愛能、何徽以其眾遁,唯重進與白重贊勒兵不動。既而太祖(趙匡胤)先以麾下犯敵,重贊繼領所部力戰,世宗躬率衛兵合勢,周師復振,崇遂大敗。」

樊愛能和何徽率領數千騎兵向南而逃,一路上,他們抽出大刀,彎弓搭箭,劫掠後方的輜重,負責運送物資的百姓嚇得四散而逃,物資損失慘重。郭榮派遣近臣和心腹軍校飛馬前去勸阻,這群亂兵無人肯從命,再折返戰場,甚至有的使者還被他們殺掉了。一路上,他們還不斷製造恐慌,到處散布道∶「遼軍大舉前來,官軍已經敗了,剩餘的軍隊都已經投降遼軍了。」途中,劉詞率領的後軍遇到了樊愛能、何徽等人,樊愛能等人勸劉詞別再前進了,劉詞不從,繼續領兵北上。

當時,劉崇手下尚有一萬餘人,北撤之後,依託山澗再次列好陣勢。傍晚,劉詞之軍終於趕到了戰場,注入生力軍的後周軍隊,再次向北漢軍隊發起新一輪的進攻,北漢軍再次大敗,臨陣斬殺了王延嗣。後周軍隊乘勝追擊,入夜一直追趕到高平,數千北漢軍隊投降,一路上,被殺的北漢士兵屍體到處都是,北漢軍丟棄的武器、駝馬及御用器物,數不勝數。當晚,郭榮就住宿在野外。郭榮下令將當天投降北漢的那兩千侍衛司的步兵,全部殺掉。《舊五代史》稱∶「其夕,殺降軍二千餘人,我軍之降敵者亦皆就戮。」與《資治通鑑》遂記載的不同。這時,樊愛能等人也聽說了後周軍大捷的消息,又帶來那逃離戰場的數千人漸漸趕了回來,也有人一直到第二天天亮還沒有趕回來的。

三月二十日,郭榮領兵來到高平城內,在這裡,休整軍隊。郭榮下令在被俘了北漢士兵們中間挑選出數千人,組成一支新軍,軍號為效順指揮,任命前武勝行軍司馬唐景思擔任效順指揮使,命其率領他們到遙遠的南方淮河北岸戍守。剩餘的兩千餘人每人發給兩匹絹,並給衣服,釋放回家。李谷在激戰中被亂兵追趕,逃竄到山谷之中,數日之後才出來。三月二十三日,郭榮領兵進入潞州。

劉崇身穿粗布衣服,騎著遼國送給他的黃驃馬,率領一百餘名騎兵,從高平西北的雕窠嶺向北逃竄。由於是夜晚,他們在亂山之中迷路了,就抓住一個村民給他們當嚮導,這個村民估計也分不清晉陽和晉州的區別,竟然把他們帶向了後周的晉州方向。他們走了一百多里,才發現不對勁,遂殺掉了那名村民,不分晝夜向北而逃。一路上,得到食物,往往還沒拿起筷子,就聽說後周軍隊趕上來,嚇得倉皇而去。劉崇年老體衰,趴在馬上,日夜趕路,差一點堅持不下來了,最終總算是回到了晉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