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進行大改造,看到「新面目」後,網友直呼:成了小鮮肉

北陌旅行日記 發佈 2022-12-11T16:55:55.516146+00:00

去年10月,四川有名的樂山大佛景點關閉大門,需要對大佛胸部和腹部受損和開裂區域的修復和保護進行初步研究和調查,在此進行了六個月的維修,在今年的4月重新向遊客開放——在網上出現這樣一張觀光照片之前,起初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遊客拍了一組美顏照片後讓人想起遼寧朝陽雲界寺悲慘的「修護」。

去年10月,四川有名的樂山大佛景點關閉大門,需要對大佛胸部和腹部受損和開裂區域的修復和保護進行初步研究和調查,在此進行了六個月的維修,在今年的4月重新向遊客開放——在網上出現這樣一張觀光照片之前,起初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有遊客拍了一組美顏照片後讓人想起遼寧朝陽雲界寺悲慘的「修護」。

樂山大佛進行大改造,看到「新面目」後,網友直呼:成了小鮮肉!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它也叫凌雲大佛。樂山大佛是中國最大的石像。公元713年,它在唐朝開元年間首次被發掘,在最終建成前後花了大約90年的時間。

近距離觀看樂山大佛非常壯觀。它與山在同一水平面上。踩在河上,雙手雙膝,高71米,佛的腳背寬8.5米。數百人可以圍坐在一起,當去樂山時,可以擁抱佛的腳,但是最近,一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如今的佛像上已經長滿了青苔和雜草,一些部分已經損壞。文物修復是對樂山大佛的保護,修復過程並不像網友想像的那麼簡單。首先,就是要進行一系列地質調查、還有無人機航測和3D雷射掃描;然後,進行可溶性鹽檢測、薄片鑑定、汞侵入試驗等試驗;最終維修還需要完成現場測繪、材料劣化測試和其他項目。不僅需要修復佛像開裂和受損的區域,清除植被,還需要對佛像進行預加固。

然而,網友就像嚴格的閱卷老師,只看最後的結果。當看到百年滄桑的樂山大佛變成了年輕的小鮮肉時,網友們不禁有些微妙的猶豫,紛紛留言道:這簡直就像開了美顏的臉一樣。滄桑的臉上沒有歲月的痕跡。這樣的繪畫技巧對於這樣的修復工作來說或多或少是「大材小用」了。

然而,事情與照片中的不同。修復後的樂山大佛的現實與以前一樣。人們對此感到擔憂顯然是多餘的。照片中的佛陀之所以像「小鮮肉」,是因為拍攝這張照片的人打開了美顏功能,大家都應該知道美顏相機p的太過,這讓人們感覺有點不真實是正常的。

還誤導人們認為,樂山大佛沒有了悠久的歷史,從那時起,就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但真正走進景區觀佛的時候,還是會覺得佛陀的修復非常成功。畢竟不是一般人就能對歷史文物的修復能修復的這麼好的。

然而,也有一些文物因修繕不善而被「摧毀」。就比如聖母瑪利亞畫像在修復過程中被毀。這幅畫也是由一位西班牙畫家創作的,但一些收藏家購買了他的畫作,並支付了高昂的修復費用。然而,事情並沒有按計劃進行。工人們兩次試圖將這幅畫恢復原狀,但都失敗了。

《清明上河圖》80厘米的頭部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在圖畫中,有一個木製圍欄,裡面綁著動物,但是這個動物是不完整的,只剩下了頭。然而,在1973年之前,這幅畫並不是這樣的。人們認為這種絲綢上的動物是「尖嘴牛」。後來,人們做了一幅補充畫,因為它與原畫的意境不同,所以被刪除了。

這一刪減在1995年公開展出時引起軒然大波,學者們普遍認為原畫是一頭驢,而不是所謂的「尖嘴牛」。在故宮刪除這幅畫的行為相當於毀壞了國家物品。由於考證不足和技術過時,文物遭到破壞的情況並不罕見。從經驗和學習的角度來看,中國文物保護史也是一部文物破壞史。

所以對於樂山大佛這樣的大動作修護,能修護成這樣已經是非常好的了,畢竟不是簡單的修復就可以的,還需要考慮到大佛很多內在的程序,比如排水系統、洞穴通風等等,這些操作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能處理的得當才能對大佛的保存更加的有利。

結論: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遺產保護工作長期、複雜、艱巨。景區將充分利用調查成果,對樂山大佛方艙、樂山大佛滲水治理等項目進行深入可行性研究,綜合考慮、長短結合、科學有序推進樂山大佛保護工作。雖然樂山大佛的新造型讓很多人覺得它不再是過去幾年的韻味。

然而,即使修復後變得過於「年輕」,這尊佛像仍然是中國歷史上的傑作,其人文和歷史價值仍然不可替代。你是否有去看過樂山大佛的「真面目」,你覺得怎麼樣呢?可以在評論區大家一起討論看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