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給出答案,廣東人為何不吃貓肉?

沐容說歷史 發佈 2022-12-12T00:18:15.721280+00:00

網上經常有廣東人什麼都吃的笑話,逗得大家熱議,關於廣東人無所不吃的話題。但即使是無所不吃的廣東人,在吃貓肉的話題上,也瞬間失去了話語權。

網上經常有廣東人什麼都吃的笑話,逗得大家熱議,關於廣東人無所不吃的話題。

但即使是無所不吃的廣東人,在吃貓肉的話題上,也瞬間失去了話語權。

為什麼自古以來就很少有人吃貓肉?答案已經記錄在明朝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中,大約有三個原因。

第一,貓肉味道不好

之前有神農嘗百草,後來有李時珍為了了解世間萬物,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嘗,一一記錄在《本草綱目》中。後來,這本書成了一部傑作。

李時珍曾在書中寫道:

狸肉吃了,貓肉不好,也不吃,所以用的很稀。

在他的描述中,貓肉很硬。咀嚼後,嘴裡只有酸味,難以下咽。

可見,吃了貓肉後,李時珍對貓肉的評價是味道不好,不適合作為食物食用。

中國人非常注重食物。在古代,有許多非常精緻美味的食物。酸辣的貓肉自然不能成為中國餐桌上常見的食物。

其次,貓肉攜帶寄生蟲

古貓多用於捕鼠獸、捕鳥蟲等。古貓吃的不是營養均衡的貓糧,而是自己捕捉的鳥獸。

這些動物大多攜帶寄生蟲。貓吃完動物後,難免會寄生在貓身上。

如果人類吃貓肉,寄生蟲會轉移到人體,導致許多傳染病。

這樣,雖然古人不知道寄生蟲,但他們也能理解吃貓肉會生病的原因,逐漸沒有人會吃貓肉。

此外,貓刨去皮膚和內臟後,剩下的可食用部分只有幾公斤。花同樣的時間養貓,不如養牛、豬等大動物。

相比之下,牛肉和豬肉又嫩又好吃,一個可以達到幾百斤,可以滿足很多天的需求。所以貓肉真的不適合吃。

第三,貓是邪靈的代表

在一些神話傳說中,貓具有通靈的特殊功能,是陰陽的使者,可以在兩地自由來去。

如果有人傷害了貓,很容易造成無緣無故的災難,造成自己甚至全家的不幸。

在古代,有傳言說停放屍體的棺材不能讓貓靠近,否則棺材裡的屍體會欺騙屍體。

在一些人看來,貓是陰邪的動物,它會把人的靈魂帶到陰間,讓人死後無法安定下來。

因此,在恐懼和敬畏之心中,古人認為貓是絕對不可食用的。

所謂貓能通靈,其實就是貓天生嗅覺敏感,能聞到瀕死時人體特殊變化後的味道,所以古人認為它有通靈的能力。

至於欺詐屍體,它是驚人的。事實上,這是因為貓毛在不斷摩擦後產生靜電。當貓靠近人體時,它會與屍體中的生物電磁場發生反應,形成我們所謂的欺詐屍體場景。

古人最封建迷信,缺乏科學知識,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原因是如何形成的,只能歸咎於鬼神,所以貓會被視為邪靈的代表。

但在現代,貓是我們可以安慰心靈的可愛寵物,是朋友或家人,是陪伴每個人的不可替代的動物。

成千上萬獨居的農民工會選擇餵小貓或狗陪伴自己來緩解孤獨。

這樣,就沒人會吃貓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