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沉沒的雅加達,「潤」有用嗎?

世界說 發佈 2022-12-13T06:29:28.951418+00:00

雅加達以及其所在的爪哇島,占據了印尼國內許多個「60%」:儘管爪哇島僅占印尼群島總面積的約6%,但它集中了印尼全國人口的60%,也生產了印尼全國GDP的60%。


印尼首都雅加達是全球沉沒速度最快的城市。

雅加達以及其所在的爪哇島,占據了印尼國內許多個「60%」:儘管爪哇島僅占印尼群島總面積的約6%,但它集中了印尼全國人口的60%,也生產了印尼全國GDP的60%。迅速擴張的城市與高度集中的人口造成大量城市病,未能跟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致使雅加達只有大約60%的人口被自來水道管網覆蓋,考慮到管網效率,事實上有超過60%的居民需要依賴泵取地下水生活。

而現在,雅加達迎來了又一個60%:城市已有超過60%面積位於海平面以下,僅僅四年前,這個數字還是不到40%。

按照此前的預測,特大城市雅加達的大約四分之一面積將在2050年完全沉入水下,海水將觸及雅加達市中心,而被海洋吞噬的正是經濟上更為貧困、但集中了更多入遷人口的雅加達北部。

為了拯救雅加達,也拯救國家經濟中樞,印尼已經在2017年公布了遷都計劃,未來將在位於東加里曼丹島的新城Nusantara建立新的國家首都,雅加達則將繼續作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存在。儘管經歷了新冠疫情,印尼政府仍計劃在2024年完成遷都,如果一切順利,2024年8月的印尼第79個獨立日慶典將在Nusantara舉行。

被擊沉的城市

很容易將雅加達的海岸線問題與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相聯繫起來:面對海平面上升,雅加達的天然劣勢地位顯而易見,它是全球地勢最為低洼、也距海最近的重要城市之一,全城坐落於爪哇島西北海岸一個盆地當中,地處爪哇海入海口雅加達灣吉利翁河口,城市北部為低洼平坦的沖積平原,南部則相對多山,自一開始就有部分地區海拔為-2米,也即位於海平面以下。

地勢低洼直接導致了雅加達極易受到汛期洪澇的影響,共有13條河流經雅加達市區,南部山地的河流匯集在北部沖積平原低地,難以排入雅加達灣,導致雨季洪澇頻仍。

然而,今天雅加達的生存危機並非直接由海平面上升引起,而是因為這座特大城市本身正在下沉:雅加達是全球下沉最快的城市,整體下沉速度達到每年5-10厘米,北部部分海岸地區正在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沉降,過去二十年裡,北部的一部分地區已經下降了4米。作為對比,印尼周邊海域的海平面上升速度約為每年4毫米。

是什麼「擊沉」了雅加達?最直接的原因是過量抽取地下水:儘管按照法律,私采地下水屬於違法行為,但雅加達有60%居民生活用水要靠抽取地下水來維持,相當於每年使用大約6億立方米地下水。

一方面,水力管網的覆蓋範圍有限,雅加達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超過1.6萬人,若加上大雅加達地區每天進出的兩千萬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接近5萬人,而本就不夠發達的城市基礎設施,又集中在相對富庶的南部地區,導致本就地勢低洼的北部對地下水的需求更為凸顯;另一方面,困擾著雅加達的還有極為嚴重、影響到方方面面的環境污染,儘管坐擁13條市內河流,但這些河水早已因嚴重的水體污染而無法供飲用,使得沒有城市自來水供應的居民不得不轉向地下水。

而氣候變化帶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導致雅加達城市內澇更加頻繁,洪水後更多水源遭到污染,也反過來造成對地下水的更多消耗。

洪澇發生時的雅加達市民及救援人員 / 網絡

在此之外,雅加達城與附居其上的印尼經濟一起,在近80年來經歷了快速甚至無序的發展,這一特大城市在印尼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導致其地價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寸土寸金的土地市場和始終沒有城市發展規劃的現實,造成雅加達市內土地開發擠占道路、綠化地塊和原有濕地的現象極為嚴重。失去植被,涵養地下水就也無從談起。

印尼一些獨立機構估計,早在2011年,雅加達就已消耗了其地下水總儲量中的64%。

而城市中不斷修建起來的摩天大樓,仍在不斷給地表造成前所未有的額外壓力。

在這一切的背後,是貧富差距在城市空間分布中的具象化。直到目前,即使雅加達的沉降已經成為公認事實,仍有大量雅加達居民對此毫無感覺,或不屑一顧:是雅加達更為擁擠、也更為貧困的北部地區承擔了所有變化,他們依靠地下水為生,親歷雅加達每一天令人精疲力盡的交通擁堵,承擔每一次洪水造成的損失,也是他們面臨著永失家園的亞特蘭蒂斯式的命運,2050年,北雅加達預計將有95%面積落入海平面以下。

而在相對地勢更高、居住環境更好、居民也更有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的南部,絕大部分人並不認為城市的沉沒是一個嚴峻問題——即使是生活在這裡的學者、官員等精英人群,也更傾向於認為問題並不嚴重,或者根本沒有注意到相關問題:他們中的許多人告訴媒體,他們認為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被媒體誇大了。

在這些分裂的意見和體驗之外,海水正在漫過雅加達的土地。

拯救雅加達

雅加達是今天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東南亞最早出現現代城市雛形的地方,隨著下沉威脅逐漸明朗化,印尼政府開始尋找拯救首都的辦法。

第一個對策是建牆:2014年,「雅加達大海堤」破土動工,這一雄心勃勃的工程預計將在雅加達灣北部建造一道寬達32公里的巨型防波堤,其內將包括機場、高速公路、港口、住宅區等規劃。這一工程也是印尼與荷蘭政府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按照計劃,大海堤將用10-15年時間建成,當前的預計完工時間為2025年,完工後,海堤之內的雅加達灣將成為一個被人工封閉在內的巨大水庫,從而在實現防洪的同時為雅加達提供潔淨水源。

雅加達大海堤設計效果圖 / 網絡

大海堤的工程預算高達420億美元,但同樣有人提出,如果不能阻止雅加達進一步下沉,未來雅加達城更有可能因自己的塌陷而將大海堤一併拖垮,對於雅加達,大海堤究竟能不能成功應對未來極端天氣的考驗,也同樣是未知數——如果花了十幾年時間修成的海堤失敗了呢?

2017年,印尼總統佐科做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決定:遷都。

佐科將遷都的理由總結為過度擁擠與一系列長期問題的疊加,包括頻繁發生的洪水、惡化的空氣品質、城市下沉和交通擁堵,而其中的潛台詞顯而易見:離開雅加達,才能拯救雅加達。

佐科完全有理由在遷都的決定中賭上一切,在他之前,首都的生死存亡也一直是擺在印尼總統面前的心腹大患,而在輪到佐科的時候,雅加達的沉陷問題和國家財富和資源的過度集中,已經成了同一個龐大問題的一體兩面。面對已經既成事實的貧富差距,雅加達的種種城市病對任何國家的任何政府來說都是極為棘手的問題,而留給印尼政府做決定的時間已經不太多了。

2022年印尼政府釋出的Nusantara市中心總統府設計效果圖 / Nyoman Nuarta

被擇定的新的首都Nusantara,看上去似乎意味著希望:印尼政府官員已經承諾,會在Nusantara的建設中一步到位地建立起氣候應對和環境保護體系,從而實現首都的可持續發展——這似乎是對三百年來幾乎從未有過規劃和長遠藍圖的雅加達城市發展史的某種回應。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遷都計劃充滿信心。印尼政治民意調查機構KedaiKopi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儘管在印尼全國,遷都計劃的反對者和支持者比例相差不遠(39.8%vs35.6%),但有高達95.7%的雅加達居民反對該計劃。認為並無遷都必要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對財力和滋生腐敗的擔憂蔓延各地,更為集中的反對理由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民眾更傾向於相信,遷都是一項印尼沒有能力負擔的奢侈品。

畢竟,造成今天雅加達種種頑疾的源頭——貧富差距、極端天氣、行政能力不足、基礎設施有限、人口過度膨脹、開發無序——似乎並不會因為換了一個地方重新開始而迎刃而解。

2019年12月,印尼總統佐科與東加里曼丹省省長伊斯蘭·努爾在視察新首都選址 / 網絡

而剛剛被定名為Nusantara、即將成為新的印尼首都的那塊地方,在此之前僅是一片荒地:東加里曼丹島過去曾完全被熱帶雨林覆蓋,但如今,伐木、油棕種植園以及對森林的非法砍伐已經破壞了它的大部分原始林,儘管印尼政府為未來的首都描繪了一幅完全綠色、循環、可持續的城市發展圖景,但新首都的落地動工,又是否將首先成為當地本已十分脆弱的自然環境的滅頂之災?

同樣的命運

雅加達和印尼所遭遇的問題,尚屬人類發展史上的首次,但卻絕非孤例:在雅加達之外,越南經濟中心胡志明市、緬甸仰光、孟加拉國港口城市吉大港、甚至也包括中國天津市,都在面臨類似的沉降問題,由於海平面上升,包括印度孟買、泰國曼谷和中國上海在內的全球多個重要城市都被研究機構認為面臨著未來三十年內被海水吞沒的威脅。

雅加達和Nusantara之間的「雙城記」,也將成為全世界應對類似局面的一個罕有的先例,它的經驗和教訓將回答一個重要問題:面對因過度開發和氣候變化共同造成的城市生存危機,遷移會是一種正確答案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