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援朝抗日戰爭(一)平壤大捷

圖閱乾坤 發佈 2022-12-14T13:05:52.947324+00:00

戰爭起因:1588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地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土地。

萬曆援朝抗日戰爭(一)平壤大捷

明朝萬曆年間(1592—1598年)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戰爭起因:1588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地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土地。

大明萬曆十八年(公元一五九年),豐臣秀吉武力統一日本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天皇也唯唯諾諾,任由他擺布。豐臣秀吉野心膨脹,竟然妄圖攻占朝鮮覬覦中國進而向南洋擴張。

萬曆二十年三月,豐臣秀吉集結大批侵朝部隊,狂妄地派使者命令朝鮮臣服並借道攻打大明。他不可一世地對外宣稱將遷都北京,自己將乘船渡海,居守寧波府。

1592年3月,朝鮮斷然拒絕豐臣秀吉的無理要求,豐臣秀吉立即下令進攻朝鮮。豐臣秀吉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

小西行長率領倭寇第一軍共一萬八千人,分乘三百五十艘艦船偷渡對馬海峽,於四月十三日晨在釜山登陸。

朝鮮由於承平日久,武備廢弛,釜山旋即失守,朝鮮水軍大敗。緊接著,加藤正清率第二軍、黑田長政率第三軍相繼登陸。後續倭寇主力也紛紛跟進,十五萬倭寇分道快速北進。

驚惶失措的朝鮮王廷倉促組織了八千人的朝鮮精銳,在烏嶺天險據守。但是,朝鮮軍隊的布防尚未在烏嶺山口展開就被小西行長迅速突破。

不久,小西行長和加藤正清在忠州會師,開始強攻朝鮮首府王京(漢城)的最後一道屏障忠州。朝鮮倉促集結了一萬多人,企圖阻攔倭寇。但是,到了次日,忠州就被攻破,朝軍全軍覆沒。倭寇一路燒殺劫掠,如入無人之境,朝鮮許多地方官吏都聞風而逃。朝鮮國王也驚慌失措,倉皇放棄京城,先奔平壤,繼而逃往鴨綠江邊的義州。

朝鮮國王李盼向北逃至義州,急忙派幾批使節去北京求救,正式向明神宗朱翊鈞遞交國書,請求大明儘快出兵。此時大明亦有內亂未平,大明朝廷的閣臣們對是否出兵援朝爭議不定。明神宗得知豐臣秀吉野心,大怒道:『倭人彈丸鼠國,犯我海境不逞。今日竟敢侵我藩邦!真是不自量力,兵部就近從遼東派支兵馬,把倭人趕下海去。』

大明四萬援朝大軍在兵部右侍郎、經略大臣宋應昌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渡過了鴨綠江,在義州整兵備戰。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一支兩千餘人的明軍騎兵渡過鴨綠江,前往義州,與明軍主力部隊匯合。為首的就是東征提督、陝西總兵李如松,他受命負責援朝明軍的軍事指揮。

距離平壤八十里,在肅州城內的明軍大營,東征提督李如松正和手下眾將以及從義州趕來的朝鮮大臣柳成龍、朝軍將領李溢聽取了平壤城內布防情況,共同商議進攻平壤的計劃。李如松下令:明軍主力攻擊城池南西北三面,弛圍東面,使倭寇無固守之志。各將得令率軍而去。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平壤城樓上,小西行長迎風而立,心中忐忑地觀察明軍動靜,只見明軍前鋒已經來到平壤城下。小西行長焦慮不安。他派武將遠藤又次郎帶八百敢死隊趁著深夜偷襲明營。

子時,夜色黯淡無光。平壤城門悄悄打開,八百名倭寇敢死隊在呼嘯的風聲掩護下,向明軍左營摸去。距離明軍大營不遠,為首的遠藤又次郎正要率隊突擊。忽然聽到營中一聲炮響,無數明軍仿佛從地里冒出來一樣,黑壓壓一片,令人驚恐不定。與此同時,營前的燈火一下子全都熄滅了。

明軍左營主將是李如松之弟李如柏,對倭寇偷襲早有防備,一聲令下,千餘支帶著火藥助推的利箭齊刷刷射了出去。衝到近前的倭寇紛紛被擊中,不一會就堆屍如山。見明軍早有防備,倭寇紛紛揮舞著鋒利的長矛和倭刀,嘴裡發出駭人的怪叫,向明軍沖了上來。

遠藤又次郎見偷襲行動失敗,只能命令剩餘武士停止進攻,撤兵回城。此時清點人數,對明軍大營進行夜襲的八百倭寇只有不到一百人逃回城內。明軍初戰告捷。

萬曆二十一年一月八日的凌晨,明軍士氣高昂,整裝待發。李如松發布攻城號令:『今我大軍奉旨入朝,與倭寇決死一戰,有我無敵,各將士要誓死向前,堅決徹底消滅倭寇!』


隨著李如松一聲令下,明軍的『大將軍炮』連番猛烈轟擊。炮彈一發接一發落在城上城內,將守城倭寇炸得東歪西倒,鬼哭狼嚎。小西行長正在城頭指揮,一發炮彈帶著嘯音飛了過來。隨著一聲巨響,火光閃處,十幾名日本武士倒在血泊里。

倭寇戰鬥力非常頑強,鐵炮手、弓箭手、長矛手來回替換,火器和弓箭、長矛交替使用,並居高臨下不停的把煤油澆下,焚毀雲梯。

李如松看到一時難以壓制倭寇火力,對身邊的副將李有異喊道:『把虎蹲炮推近城下往上打,大將軍炮向城內延伸轟擊!』

不一會兒,明軍百餘門虎蹲炮推出來,分布各門,一齊施放。一時火焰蔽空,震天動地。平壤城頭上頓時硝煙瀰漫,慘叫聲不絕。

倭寇仗著城池堅固高大,拼命抵抗。一時間,平壤各門都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槍炮聲如雷,火箭紛飛。

神機營參將駱尚志在含毯門外負責領兵發炮,見前軍久攻不下,熱血上涌,左手操起一面藤牌,右手執長刀大喝一聲,躍出戰壕。炮手們見狀,也扔了炮,拔出腰刀跟著沖了上去。駱尚志幾個箭步衝上雲梯,揮牌擋開城上射下的利箭,手舞長刀,奮勇攀城,三兩下就已近城頭。城上倭寇一片驚呼,連忙前來抵擋。

駱尚志力大銅長將銅左右掄開,把圍上來的倭寇打得連連後退。這時候,兩三名明軍士兵也攀上城來,守護在駱尚志身邊,與倭寇對戰。

駱尚志返身奮力將豎在城頭的日本將旗劈斷。一門失守,六門皆驚,倭寇守軍的意志瞬間崩潰。不多時,七星門也被明軍用大將軍炮轟開。源源不斷的騎兵突入城內。

李如松率親兵入城,朝將李溢和朝鮮大臣柳如龍連聲感嘆:『倭寇自入侵朝鮮以來橫行無忌,無人敢擋。如今明軍作戰,雖倭寇恃堅城固守,竟能一舉而克,不得不令人佩服。』

平壤城中,明軍騎兵與步兵協同作戰,往前突進,衝散倭寇防線。倭寇多是步兵,被戰馬沖得如波開浪裂一般,紛紛往兩邊躲閃,無數兵卒死在亂刀與馬蹄之下。

明軍步兵營則大範圍的包抄與圍攻,逐漸把頑抗的倭寇壓迫到幾處角落然後用火箭、火銃亂射。倭寇被打死、燒死的不計其數。

明軍將各個土堡分割包圍,用火炮與火箭連番攻打。倭寇躲在裡面,負隅頑抗,用弓箭、鐵炮向外還擊,並且組織敢死隊,不斷進行反衝擊。戰鬥異常激烈,一時僵持不下。

李如柏和楊元連催馬向練光亭巨堡駛去。,一大群親兵急如風火似的緊隨其後。

城內到處硝煙瀰漫,練光亭土堡的四道石牆有兩道已經被炮火轟塌,倭寇伏在亂石後,不停地向外射擊。

幾番進攻仍靠近不了土堡,李如松眉頭緊皺。楊元獻策道:『如果一味強攻,恐怕我軍會受到很大的損失。如果讓開一條通道,把倭賊逼出城去?然後沿途追殺,應該比強攻堅堡要好得多。』李如松連稱好計,當下命主薄上前,寫一封書信給小西行長,表示為避免雙方傷亡,只要他們放棄土堡,可讓出一條道,放他們逃生。李如松派出一名朝鮮軍官,前去送信。

練光亭土堡中的小西行長看了李如松的信,不知道明軍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心中躊躇。小西行長猶豫再三,道:『就算是詭計,也只能冒險試一下,這總比硬殺出一條血斷出去好吧?』眾武士們聽後,皆默默無言。於是小西行長回復表示願意退軍。天色暗淡下來,明軍如約將城中的兵力撤往東西兩邊,留出南邊大路,讓倭寇突圍。戌時(晚上七時)剛到,練光亭、七星門等土堡中的倭寇派出斥候警戒,大隊人馬才蜂擁而出,列隊待命。

眾倭寇依次出城,早有前鋒營來報,在大同江沒有發現明軍埋伏,江面結冰,可以橫渡。小西行長喜出望外,立即下令全軍加快速度,出城南渡。

小西行長馬踏大同江,回首望著月色下的平壤城,恨恨道:『今天雖然暫時退兵,但是我們還會再殺回來的!』身邊眾將齊聲叫道:『他日不但要重渡大同江,而且還要跨過鴨綠江!』

小西行長和眾武士正在得意之中,忽聽得身後一聲炮響,緊接著又是炮聲連連,雨點虹的炮彈落到了渡江的倭寇隊伍里。原來這是大明神機營參將駱尚志受李如松之命,趁倭寇渡江時用炮火截擊。冰凍的大同江面頓時被炮彈炸開無數個裂口,冰面紛紛破裂。倭寇大亂,數以百計倭寇紛紛掉入江中,加上馬踏人踩,裂口越來越大,大片冰面崩塌,很多的的倭寇掉入刺骨的江水。

小西行長拍馬疾逃,剛剛馬踏南岸忽聽得黑暗中喊殺聲四起,箭矢漫天橫飛,無數明兵手持火把,大喊『不要放走了倭酋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派精銳的鐵炮軍斷後,誰知明軍並沒有自後追來而是用大炮轟擊,同時派兵在前面堵截,這一點實在出乎他意料之外,只得試圖殺開一條血路。

黑暗中金鼓亂響,雙方鐵騎互沖,彎弓對射,揮刀掄劍,殺作一團。小西行長也不知有多少明軍,只得率四千部眾奪路狂逃。面對明軍大炮的狂轟,負責斷後的倭寇鐵炮軍根本無法抵抗,頃刻潰散。士兵們扔了笨重的鐵炮,紛亂的向對岸跑去。

小西行長狂奔二十里,直到聽不到身後廝殺聲了,慢慢止住陣腳,收集殘兵,等待後續的歸隊。

小西行長丟棄了大量糧草武器,一路敗退。倭寇沿途被明軍、朝軍、朝鮮義兵連番截殺,傷亡慘重,最後在開城倭寇右衛門的接應下,退回黃海道。

小西行長所部減員一萬一千三百餘名,轉進到王京時,只餘六千六百人,減員近三分之二。平壤戰役沉重地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黃、開城等地的倭寇聞風喪膽,慌忙向漢城方向撤退。

朝鮮三都十八道,已收復平壤、開城二都及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朝鮮的半壁河山也因『平壤大捷』而迅速光復,倭寇試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大明帝國的野心被徹底粉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