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漢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軍事復國的全國性帝國?

小小天際雲 發佈 2022-12-15T21:44:09.781700+00:00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與西漢統稱兩漢,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 ,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軍事復國的全國性帝國,那麼,為什麼東漢可以做到呢?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與西漢統稱兩漢,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 ,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是中國古代唯一一個軍事復國的全國性帝國,那麼,為什麼東漢可以做到呢?

一方面,這與西漢初期郡國並行制到後期仍施行宗室分封有關,宗室的網撒的太開了...到處都有宗室子弟,一直到東漢末都是這樣的情況,劉氏一姓和天下已經融合到你中有我,而且多是地方大族的程度了。

另外西漢其實沒有特別失民心,高、文、景、武、昭、宣,無一是昏君,西漢皇權與相權,皇帝與政府的職權分工是很平衡的,除了武帝有為,基本都是垂拱而治的無為風格。宣帝以前,基本都是丞相直接對政務得失負責。

惠、元、成、哀,也基本屬於性格有問題,但並非昏聵不明之君,西漢晚期社會大局比起其他王朝末世,還算是相當穩定的,最後一個平帝,被王莽給搞死了,也是因為年紀小,被欺以主少。

從元帝開始,外戚擅權日益嚴重,成帝起,封爵的公正性底線被徹底踐踏,朝堂大權也完全流入外戚系統,這個時候,仕宦入口和中央渠道全面阻塞,所以,西漢後期的政治合法性危機,主要是來自於實力日盛的地方新興豪強大戶在政治權益上的不滿,普通百姓對歷任西漢皇帝並無太大積怨,這與西漢本身處在儒道傳統政治理念的統一和形成時期有關。

王莽是歷史上第一次以權臣篡位,靠竊取中央權力成為皇帝...這事再往前,也就戰國時燕國的子之一例。說他很得民心,頂多是一時輿論炒作,其在紀年史書跟本翻不著前例的篡位行徑,對靠簡單政治邏輯洗腦的平民階層是很難自圓其說的。

所以王莽很會炒作,但大炒的方向卻是取得上層社會信仰的鴻儒大聖,而不是擁有軍閥性質的劉邦、陳勝那樣以平民為目標群體的神子龍孫。他代表的是當時初成氣候的儒家,一種逐漸形成的政治改造理想的制度實踐衝動。

某種程度上,王莽能輕鬆得位,本就是關中集團為平撫地方新興豪族情緒,為宣示改革所推出的馬前卒,因此,最後願意陪他死的,是上層官僚,最後憤怒分吃他舌頭的,是市井平民。

王莽壟斷軍政大權其實就幾年的時間,比起曹操那類軍事、班底全部是自身的,創業幾十年的軍閥,他是西漢中央系統內部異變的結果,所依靠的基本盤還是西漢的。所以後來一旦作為皇帝的他把事辦不好,那此前的輿論神話就自然破滅了。

民不聊生是真的,他比西漢任何一任君主都民怨更甚,就像有些人也幻想著一個設計出來的制度理想國,但真正搞亂了社會秩序,民不聊生,百姓的怨氣,基本還會撒在失敗的理想主義改革者身上。有王莽失敗的強烈襯托,漢朝反而被對比的變得更加神聖。從大勢所趨來看,王莽爭著上位,倒像是爭著背這口積重難返的大鍋。

這個時候,儒家道統觀還未完全形成,經學處在紛亂龐雜,政治觀念尚未統一的狀態。是東漢白虎觀會議以後,硬實力的地方豪強與軟實力的儒家經學逐漸盤錯形成士族後,後世的政治信仰才算定型,士林才掌握了政治道德高地和對被依附的基層人口輿論導向力量。

兩漢之交那節骨眼,其實百姓更信的還是皇族招牌,認為是漢,是劉氏皇上,給了天下安寧太平。事實上,西漢本就很注重對這種血統招牌的打造。不然,漢朝皇帝除了倆開國的,怎麼都是孝惠、孝文、孝景、孝武...

西漢權力交接,整體上算是普遍最穩定的一個朝代,以孝治天下,西漢做的是最讓百姓服氣的。百姓是足夠期待代表著漢制的劉家血脈能得到傳承延續。

後來緊跟得國不正的幾個朝代,雖然也提倡孝,其實就是宗法倫理,但在赤裸權斗宗斗的蒼白現實下,基本上那個孝已經沒有號召力可言了,權力交替普遍混亂。

越是底層,需要的政治邏輯越簡單。說破天,再複雜,竹簡都用不起,不識字的百姓就知道一句:篡權是偷東西,不是好人。人心思漢,應仍是信仰性的。劉氏復漢,在宗法意識浸潤得平民心中,意味著漢制與穩定能夠在迷茫的制度亂局中回歸,生活重新得到保障。

這是新的儒家視角下的換代政治倫理出現前,先秦普遍性血統世襲認可的思想餘波,當時各方逐鹿勢力都不得不主動舉起這個旗幟,事實證明也非常奏效,東漢光武、明、章等前期帝王,也很重視突出對西漢的繼承性質。這個招牌實在是很關鍵的。

因為這些,兩漢之交,倒莽逐鹿的勢力,除了偏安塞邊區域的軍閥,核心地區都是劉秀、劉演、劉玄、劉盆子、劉林、劉子輿、劉永、劉望這些勢力,甚至王莽中央還有改名劉秀的骨幹劉歆也反了...

起義軍就算領頭的是劉姓旁支,也要打著漢的旗號。就算領頭的不姓劉,也會推上來姓劉的,或者乾脆像王昌騙人說自己姓劉...

由此來看,劉姓復國在當時是最大概率事件了,在各方劉氏勢力篩汰賽中,又是劉秀這麼個能力超群的劉家子弟完成,所以緊跟的東漢又穩定、統一了,於是兩漢就這麼銜接上了,區別是統治核心由關中功侯世家集團轉變為關東新興豪強集團...

復漢是客觀上的大勢所趨,可以說天下早晚還姓劉,只是無法預知能否穩定下來,劉秀是在劉氏篩汰中勝出,熬過倖存者偏差的出眾軍閥,河北豪強能歸附投效,也是因為他又姓劉,又有昆陽之戰的能力和名望。

復漢後長期統一穩定的功勞,則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被歷史選擇的明君劉秀個人,至少他的頂層設計,是順應了時代要求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