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武則天

雲蒸霞蔚傳歌聲 發佈 2022-12-16T22:42:24.826493+00:00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其在位時間長,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這裡其實唐朝是中斷的,畢竟國號都從「唐」改成「周」了,不過後來武則天又把天下還給了李家,歷史估計也就沒去考慮那麼多,至於為什麼武則天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娘家侄子,其實在當時,武則天考慮過這麼幹,只是包括狄仁傑在內很多重臣勸阻她,而且自己的侄子又不爭氣,她就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那個鼎盛的唐朝才得以延續。

品讀武則天

武則天(624—705)名曌(zhào),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其在位時間長,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繼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705年退位。中宗復位不久後病死。

這裡其實唐朝是中斷的,畢竟國號都從「唐」改成「周」了,不過後來武則天又把天下還給了李家,歷史估計也就沒去考慮那麼多,至於為什麼武則天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娘家侄子,其實在當時,武則天考慮過這麼幹,只是包括狄仁傑在內很多重臣勸阻她,而且自己的侄子又不爭氣,她就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那個鼎盛的唐朝才得以延續。

武則天是在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宮的,時年14歲(武生於公元624年),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一般情況下很難被皇帝注意到。武則天為唐太宗所知竟是緣於一匹馬。史載,唐太宗有匹駿馬名曰「師子驄」,極為猛悍,不能馴服;武則天說她能。唐太宗問她有何辦法可以馴服它?武則天回答說有三件東西可以制服它。那就是鐵鞭、鐵撾、匕首:先以鐵鞭抽它;如不服,再以鐵撾捶擊它;還不馴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從這一記載中不難發現武則天性格的剛毅,是個狠角色。史書記載武則天是一個很有個性與主見的人,輕易不為人左右。據中唐時人胡璩所撰《譚賓錄》記載,一個名氣很大的星相家袁天綱,被武則天父親武士彠請到家中為子女看相,在對幾個孩子一一評說後,最後輪到年方6歲、著男裝的武則天。袁天綱舉目端詳後,大吃一驚,告訴武士彠:「小郎君生得龍睛鳳頸,日後貴極!」說完他又轉到武則天背後,目不轉睛,更是吃驚不小:「如果這是個女子,命之貴,更不可估量,日後當為天下之主!」武士彠聽後又驚又喜,甚至還有些恐懼。他嚴厲告誡家人任何時候都不得泄露此語,以免遭到不測。他從此對這個二女兒關懷備致,再也不嫌棄是個女孩;還將她改回著女裝,多方尋找博學方正之士對其施教。武士彠對她讀些什麼書,會在晚上特別予以交待。武士彠要她苦修經史,明了歷代帝王與後宮故事,且不得讓先生察覺,以免生疑。武則天入宮時,其母楊氏十分傷心,「慟泣與訣」。可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對母親說:「見天子怎能知道不是福?這是我的命好,怎麼能難過呢?」

說到袁天綱,此人在歷史上確確實實是個名人,正史有傳。他做過隋朝的資官令,知識淵博,預知未來,聲震朝野。經他看過的人,所說無有不準的。其子袁客師亦是,高宗時任廩犧令。一日,高宗將一隻老鼠置於匣中,令大家猜是何物。都說是老鼠,獨袁客師說,是老鼠;但進去時是一隻,出來則是四隻。高宗令人打開匣子,果然是四隻,原來老鼠在匣子中生下三隻幼鼠。唐太宗的寵臣高士廉曾當著眾多官員的面問袁天綱,你還能做什麼官,我可保舉。袁天綱表示感謝後,長嘆一口氣說,我今年四月將盡。眾官無不驚駭。果然,這年四月,袁天綱故世。

武則天的確是個美女,否則唐太宗也不會賜名「媚」,封「才人」,以至宮中呼為「媚娘」。不過,唐太宗並不喜歡剛強的女性,更為欣賞的是嬌柔的女性。可以肯定的是武媚並未被唐太宗頻繁臨幸,所以沒有生育。證據就是她成了唐高宗的妃子後,幾年間連續生了6個孩子(四子二女);而唐太宗寵幸的10多個妃子,共為他生下35個孩子,沒有一個是武媚娘生的。民間有句話,叫生在帝王家不幸,嫁到帝王家就更不幸。

事實的確如此,不過此話放在武則天身上可能就不靈了。有一天,還是太子的李治入侍太宗,見到了青春靚麗的才人武媚,後者更是媚眼含情……於是這便有了後來的一系列故事。這也說明武則天善於把握時機,也就能不為命運左右。唐高宗對與武則天的交往是一點也不隱諱,他說自己做太子時,蒙先帝見愛,「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政君是西漢王政君,漢宣帝把她選送給太子劉奭,成為太子妃。宣帝死,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王政君成了皇后。

元帝死,子劉驁繼位,是為漢成帝。王政君是後宮家人(太子妃),武媚是先帝才人,身份不一樣。高宗與此類比,不免牽強附會。何況唐太宗從未把武媚賜於他。用今人的眼光來看,高宗所為是「亂倫」。但是,如果從那時的社會風情看,則又未必。唐皇室本有鮮卑族血統,朱熹說:「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所以,唐統一天下後,就將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帶到了中原地區。這種風俗幾乎漠視漢民族要婦女夫死後終身守寡、從一而終的禮教清規。高宗之所以毫不隱諱他與武媚的這層關係,說明那時的社會是能接受它的。高宗的孫子李隆基(唐玄宗)公然搶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為妃,不僅為當世所認可,後世不也傳頌他與楊玉環的愛情嗎?

到了清初,傳得沸沸揚揚的孝莊皇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即使是出於政治目的,不也是這種婚姻風俗的流韻嗎?至於姐妹、姑侄同事一夫,在帝王家中並非罕見。如康熙帝就將父親順治帝的小妹妹納為自己的嬪妃。漢族大臣勸他,康熙帝卻振振有詞:「她既不是我的母親,又不是我的女兒,我將她納為嬪妃有何不可?」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按規定,沒有生育的后妃們都被削髮為尼;武媚娘也不例外,去了感業寺。這年武媚娘26歲。唐太宗駕崩,李治繼承大統,是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從感業寺迎回武媚娘。她的第二次入宮非常順利,雖有高宗對她念念不忘的舊情,更重要的原因是後宮的政治權斗所致。

高宗最寵愛蕭淑妃,遂引起王皇后的妒忌與怨恨。王皇后在知道高宗與武媚娘的舊情後,毫不猶豫地慫恿高宗接武媚娘回宮,並自作主張讓武媚娘蓄髮等待。永徽二年,已經28歲的武媚娘終於盼來瞭望眼欲穿的幸福,又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皇宮。更重要的是她「成熟」了。她知道自己順利進宮是因為王皇后為了離間高宗與蕭淑妃的關係而促成的。於是她卑辭屈體,處處逢迎王皇后。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王皇后則在高宗面前屢屢稱讚武媚娘。很快武媚娘就為高宗專寵,拜為昭儀,這是后妃的正二品,秩級高於外廷的宰相與正部級高官尚書(皆秩正三品),入九嬪之列,比才人(四品)高了兩等。

王皇后原以為武媚娘能成為她打擊蕭淑妃的幫手,然而事與願違。她與蕭淑妃一同失寵,追悔莫及,於是轉而與蕭淑妃聯手對付武昭儀。政治這玩意兒真是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唯有利益才是永久的。永徽六年初,繼永徽三年生下兒子李弘後,武昭儀生下一女。在王皇后探視當日,武昭儀沒有一絲猶豫,立即捂死這個出生尚未足月的小公主,嫁禍於王皇后,導致後者次年被廢。武昭儀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皇后,這就是「武后稱制」。事情到此本可結束,可武則天一不做二不休,很快便尋了個藉口殘忍地殺害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按《舊唐書》及《資治通鑑》的說法,此事之後武則天常做惡夢,夢見王皇后、蕭淑妃二人披頭散髮,血淋淋地前來索命。驚恐之下,她便移宮洛陽去了。

唐高宗在位34年,後面20年,「政歸中宮」,國家大事完全由武則天處理,高宗成了傀儡皇帝。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原因有四:一是高宗患有偏頭痛,時常發病;二是性格懦弱;三是他把政事當作家事來處理(這是很大的一個失誤);四是武則天有才幹,多謀善斷,造成高宗對她言聽計從。這四個因素迭加在一起,最終使得唐太宗留下的佐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失去作用,被淘汰出局。武則天成為獨掌大權的「天后」。她在剷除了所有政敵後,於公元690年自己做起了皇帝,稱「聖神皇帝」,改年號為「天授」,易國號為「周」。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之為「武周革命」。

武則天用人有「進退皆速」的特點,在任期兩年以上的24名宰相中,良臣有10個,而奸佞和平庸類有14個,占多數。武則天朝任相時間最長的而且最終得到信任的有3人,即楊再思、蘇味道、婁師德。蘇味道,人稱「蘇模稜」,處事不決,模稜兩可。婁師德有「人唾其面,使自干」且「笑而受之」的本領。楊再思為人巧佞邪媚,人稱「四腳野狐」,武則天朝之所以多「野狐」「模稜」「唾面」型才能長居相位並得以善終,這是她「刑法酷爛」政策的必然結果。武則天在圖謀帝位和稱帝期間,推行殘酷的誅殺政策,無論什麼人,只要懷疑不利於自己專權,或流放或殺戮決不寬容,而且株連極廣,造成了很多冤獄。

比如裴炎,為官清廉,他曾經幫助武則天廢中宗,但武則天臨朝稱制後,只是因為裴炎勸她歸政於睿宗,武則天立即以圖謀不軌的罪名把他關到監獄裡。雖然文臣武將之中有很多來替裴炎求情,說他不會反叛朝廷,她一概不聽最後還是殺掉了裴炎,並株連了一大批朝臣。特別是名將程務挺,突厥族害怕他,不敢侵犯「武周」邊境,也因為裴炎申冤明理,被冠以謀反的罪名而被殺。德高望重的宰相魏玄同,只因酷吏誣告他曾說「太后老矣,須復皇嗣」,武則天於是大怒,也不審查,就賜死宰相。

她對前朝連任的宰相毫不客氣,就是她親手提拔的宰相,一旦冒犯她,不利於她的專權,武則天也同樣心狠手辣。李昭德為人忠正強幹,在諫告她武承嗣權勢太重,有可能威脅到她的帝位之後,武則天猛然醒悟,李昭德受到她的信任,後來由於李昭德嚴厲打擊恣意橫行的酷吏而被奸邪小人攻擊為「專權用事」,引起了武則天的懷疑,他就以「謀逆」罪而被處死。曾為北門學士的劉禕之,參預了武則天臨朝稱制的密謀,被提升為宰相,深得重用,只因一次和人私語「後能廢昏立明,盍反政以安天下」,她即大怒,「賜死於家」。

至於她最信任的宰相狄仁傑也沒有能逃出被酷吏誣陷而九死一生的命運。在這種主猜於上,人駭於人,酷吏橫暴,羅織罪名,一句話說錯,就有可能被殺頭的險惡政局下,正直的大臣不知道哪一刻厄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由此可以看出,武則天為奪權稱帝而採取的濫施刑罰的政策,其結果不僅冤殺了不少賢臣良將,而且政治上的恐怖氣氛也嚴重妨礙了官員政治才能的發揮,並使奸佞、庸臣充斥在政府機構中,從而對當時的政局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在她主政期間,殺戮不斷。在登基後的第八年,武則天下達了一道旨令,禁止屠牲畜,禁止捕魚蝦。法令一經頒布,全國譁然。禁屠,就是要大家統統吃素,沒辦法,大家只好偷屠、偷食。

有一次,婁師德去基層視察工作,地方官員考慮到宰相大人長途奔波,十分辛苦,便特地準備了一鍋羊肉招待他。婁師德見有肉吃,心中自然高興,但他還是故作驚訝地說:「難道你不知道陛下不准殺生嗎?」地方官說:「大人敬請放心,這不是殺死的,而是狼咬殺的。」婁師德笑著說:「哦,這樣啊,那不犯法。」於是,他舉起筷子,大塊朵頤。不一會兒,又上來了一道魚,婁師德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地方官說:「還是被狼咬死的。」婁師德佯裝生氣地說:「你這個『二百五』,狼怎麼會下水呢?你應該說是水獺咬死的才對啊。」說笑之間,盤中的魚只剩下一個骨架。後來,這件事讓武則天知道了,很多人以為婁師德要倒霉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武則天只是一笑置之,並沒有責罰他。

還有一次,左拾遺張德的老婆生了孩子,為了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張德偷偷地殺了一隻羊。有個叫杜肅的人竟然把這件事告到了武則天那裡。人們私下議論,張德這下攤上大事了。張德也嚇壞了,他跪伏於地,頭上直冒冷汗。武則天問:「聽說你家喜得愛子,可有這事?」張德顫抖著說:「托陛下的福,添了一個男孩。」武則天又問:「那你家宴席上的羊肉是怎麼回事呢?」張德知道推脫不過,只得叩頭請罪。哪知武則天格外開恩,說了一句非常溫暖人心的話:「我禁止屠宰,是吉是凶,難以預測。但你邀請客人,也該有所選擇啊。」隨後,武則天拿出杜肅的告狀信給他看。在武則天的眼裡,偷吃羊肉,不過是小事一樁,只要認識到錯誤就行了;而出賣朋友則是人品問題,十分嚴重,不可原諒。或許這就是武則天的高明之處,馭人,先馭其心。

不管武則天的女皇之路多麼的血腥陰暗,但這並不妨礙她在登基之後成為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她一方面重用酷吏,排除異己,另一方面又心懷天下,充分發揮她的政治才能,打造一個盛世王朝,國家在她的統治之下可謂是國泰民安。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是一位少有的女政治家,掌權近半個世紀,經歷了六位皇帝,正式做皇帝15年,國泰民安,創立了唐朝盛世,集明主暴君於一身,堪稱一代風流。從人道的角度看,她為了自己生命的存活,為了爭奪皇位,只要有利於她達到某種目的的,只要發現有異己傾向或表現的一切人,包括骨肉親情,她都要採取一種簡單徹底的排除方法:殺害。因為她有一個信條:不是親信,即是敵人。這手段可謂獨斷、殘忍至極。

  人之初,性本善,武則天最初沒有違背這份人性。高陽公主聚眾犯上未成,而被皇帝賜死,武則天代替皇上看望皇妹,就在高陽公主悲悲悽淒懸上房梁時,她不忍心目睹這慘狀,背過身去已是淚流滿面,這眼淚無疑是女人最平常最天然的同情之淚。而以後她逐漸凶相畢露,應該說也有客觀的驅使。失寵的王皇后找茬兒想將得寵的武則天杖斃,武「乖巧」地將女兒掐死嫁禍於王皇后身上,不但使自己逃過了一死,也使皇帝加倍恩寵於她。她所以下得了手,一方面取決於她天生具備狠毒之心,但無疑,生存的逼迫也同樣把她往兇殘的深淵猛推了一把。自此,小公主的不明死因,演變到最後,一下子把她推上了當時女人的最高位置:皇后。這效果也無疑縱容了武則天的殘忍,殺死一個女兒,使她得到了她最想要的。她以後的屠戮生命很大程度上完全是受權欲的支配。

  武則天出身於一個官至工部尚書及利、荊二州都督的顯赫家庭,從小就深諳權力的甜頭,從骨髓里往外滲透的一個理想就是要做人上人。「武才人」第一次進甘露殿,被唐太宗「寵幸」時,看見龍袍上逼真的繡龍竟忍不住違背宮規伸手去觸摸,摸到皇袍的美感使武則天幸福之至。被貶為侍女後,她並不悲觀,與侍女們玩的遊戲都是她做陛下,令其他侍女跪地叩拜於她。有一句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封建社會,武則天作為一個女子竟有當皇帝的野心,足見她的超前。可以說,武則天是把自己燃成了一團烈焰,給完全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拋出了一道繽紛的彩虹。

  武則天從14歲進宮,就像祭品一樣獻給了李家王朝。最初,在皇帝的眼裡,她不過是一具美麗的軀殼,一次次被凌辱、被遺棄、被謀害又死而復生。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把她看作李唐皇室的禍害,與她勢不兩立,因為,他們是男人,並且姓李,這個在當時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姓氏,像夢一樣壓抑籠罩在武則天的心頭,她的心似乎從沒有舒展開過。所以她逐漸認識到,只有靠著自己的一身血肉,拼著性命,咬碎牙齒,登上那座近在咫尺又遙遙萬里的御座,她才能真正透過一口氣來。憑著一息尚存絕不罷休的信念,一個赤手空拳的弱女子,硬是把大唐天下改朝換代為武周帝國。

  在她被封為皇后前,她要全力以赴施展自己的美麗,以博得皇帝的寵幸,在被封為皇后後,她又要為權欲而竭盡全力,直至忘卻自己是一個女人。自從殺了小公主,她經常噩夢纏身,正像她自己說的:武曌所捨棄的是天下哪一個女人都做不到的,武曌所受的苦也是天下哪一個女人都受不了的,所以我的輝煌和苦處皆非文字所能表達。

  也許,封建帝制葬送了一個美妙的女子,葬送了一位善良的母親,卻造就了一位智慧輝煌的女政治家,造就了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如果沒有武則天為歷史抹上精彩而璀璨的一筆,中國幾千年的帝王制也會顯得黯然失色。作為後人,看待武則天即要俯視也要仰視,要「斷章取義」,去其殘忍惡毒,取其睿智豁達。

她也許跟普通女人一樣,也需要丈夫的安慰扶持,給她提供精神上的支撐,然而她不能把這些暴露在外人面前。在外她永遠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但是在這件秘密宮室里,她是一個妻子,是一個需要丈夫溫柔對待的女人。七情六慾每個人都不能逃脫,在武則天的心中可能權利慾望大過一切,但是這並不能就說她沒有了別的想法。終究她還是一個女人,脆弱的時候一個人躲在暗室里,仿佛受傷的野獸默默地舔舐自己的傷口。

唐高宗死在公元683年,這年武則天60歲。從年齡上講,她已進入老年。然而,武則天確實是天生麗質,又保養得宜,善於化妝。宮廷御醫們專門為武則天護養皮膚研究出很多美容秘方。她最常用的秘方叫「益母草澤面方」,後世中醫將其更名為「神仙玉女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恢復原名收錄。常用此藥洗臉,臉色紅潤;而長年使用,四五十歲的婦女,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20多歲。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武則天,都沒有任何一點老態,並且精力旺盛。除此之外,武則天的年輕態還與她當尼姑時整日參禪打坐,修身養性,學到了佛家氣功「結跏趺坐」功法有關。從史籍的記載來看,武則天是個性慾很強的女子,而越到老年,似乎越強烈。從魏晉南北朝開始,至隋唐時期,宮廷兩性關係一直很亂。貴族官僚對於性愛更是毫不避諱,更談不上什麼清心寡欲了。成了聖神皇帝的武則天對自己養「面首」,有一番說辭。她說,母親告訴她,在她出生的那天晚上,雌雞雄雞同時鳴叫,這是「牝雞司晨」之兆,昭示著女主當國,因此男人享有的,女主也應享有。

於是,武則天蓄養了若干「面首」,並以為這是一種養生之道。她的「面首」中最著名者是洛陽城裡的馮小寶。武則天對他十分滿意,將其改名薛懷義,削髮為僧,委派為白馬寺主,自由出入宮禁;還讓他與女兒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薛紹認宗,以提高他的身份。在武則天的寵愛下,薛懷義從一個市井無賴陡然成為天朝大國的新貴:身膺威衛大將軍,封梁國公。朝中大臣無不仰承鼻息,阿諛奉承。連權傾朝野的武承嗣、武三思也不得不對其恭恭敬敬。在厭倦薛懷義後,武則天又讓御醫沈南瓔做了自己的「面首」。

武則天的做派讓朝中一些大臣動了歪腦筋,也想把自己「貢獻」出去,謀個更好的前程,高官厚爵,盡享人間富貴。文學侍從宋之問,長得儀表俊美,文才出眾,自覺應被武則天賞識,進入男寵之列,可始終未能入武則天法眼。於是某一天他作了一首詩獻於殿前,詩末云:「明河可潔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還將織女支機石,更訪成都賣卜人。」

武則天見詩後,在朝廷上毫不留情面地譏笑宋之問:「宋卿各方面都不錯,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鬧了個大紅臉,從此以後,他口中時常含著雞舌(一種有香味的植物)解臭。而武則天到了70多歲以後,竟然長出了新的眉毛。左右侍臣沒有一個感覺到她衰老。她還張開嘴巴讓宰相狄仁傑看她新長出兩顆牙。太平公主見狀乾脆又給老媽送去了一個風度翩翩、年輕貌美、善音律的男子張昌宗。張昌宗入侍沒幾天,又把自己的哥哥張易之推薦給武則天。兄弟二人遂成為武則天晚年最得寵的「面首」,一直陪侍到武則天臨死前夕。對武則天蓄「面首」,後代史家多嗤之以鼻;但清代史學家趙翼卻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至千百,後既身為女主,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無足深怪。」

如武則天這樣蓄養「面首」的,就史籍所載,也非其特別,前朝如北魏的馮太后、胡太后,武則天之後的韋皇后(武則天的兒媳婦、唐中宗之後)。後者一心要做武則天第二,而唐中宗恰恰又十分懦弱,於是就在中宗鼻子底下找情人,有男寵好幾個,史書上記載有名有姓的就有葉靜、高醫、楊均,等等。對此唐中宗心知肚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倆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也是蓄有多個「面首」。在整個唐王朝,一些年輕的皇后、妃嬪、公主常常挑戰漢民族的貞節觀。

唐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對漢民族雖然影響不大,然而唐宗室具有北方少數民族血統,其影響如前所述則是明顯存在的,表現在婚姻關係上是最確切不過的了,而且終有唐一代都未曾有變化。例如唐德宗時的郜國大長公主,她是肅宗的女兒、德宗的姑母,最初嫁給了裴徽,裴徽死後改嫁駙馬都尉蕭升。

蕭升死後郜國公主未再嫁,卻有好幾個情夫,如太子詹事李升、蜀州別駕蕭鼎、彭州司馬李萬、豐陽縣令韋格等。而郜國公主的女兒又是德宗的太子李誦(唐順宗)的妃子,按輩分郜國公主的女兒應是太子李誦的表姑,結果是姑媽與侄兒成了夫妻。倘若不是權力鬥爭,對郜國公主蓄「面首」一事,史書上都不會把它當回事而記載下來。講了這麼多,其實僅僅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在唐宗室的婚姻關係中,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影響比較大,因此,武則天蓄「面首」養生也就不足為奇。所以,既不能以道學家的眼光看待武則天的蓄「面首」,也不能以今天國人的道德標準評判武則天的內廷生活。倒是乾陵(高宗與武則天合葬陵)「大功俱在史,小節不須書」 這幅對聯一語中的。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她掌理朝政期間,封建經濟繼續向前發展,邊疆基本穩定,為唐帝國的繁榮-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