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表面長出的肉疙瘩是肉瘤嗎?

老劉談胃腸 發佈 2022-12-16T23:45:29.772400+00:00

大多數人聽到肉瘤這個詞,第一反應是體表皮膚外的小肉疙瘩。其實肉瘤與癌症一樣都是惡性腫瘤,它與癌不同的是兩者組織起源不同。癌起源於上皮組織,如起源於肺泡上皮細胞的肺癌,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的胃癌。

大多數人聽到肉瘤這個詞,第一反應是體表皮膚外的小肉疙瘩。其實肉瘤與癌症一樣都是惡性腫瘤,它與癌不同的是兩者組織起源不同。癌起源於上皮組織,如起源於肺泡上皮細胞的肺癌,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的胃癌。而肉瘤是起源於間葉組織,通常可分為骨肉瘤(起源於骨)和軟組織肉瘤(起源於纖維、脂肪、肌肉、神經、血管等)兩大類。一般癌大多通過淋巴進行轉移,而肉瘤更多經血液轉移。那麼肉瘤有什麼特點,身體表面突然長出的肉疙瘩就是肉瘤嗎?


肉瘤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首先肉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其特點一是比較少見,發病率只占成人腫瘤的1%,兒童腫瘤的 20%,由於發病率低、亞型罕見,常被稱為「被遺忘的癌症」。二是種類多,有70多種亞型,主要分為軟組織肉瘤和骨肉瘤兩大類,常見的有纖維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脂肪肉瘤、橫紋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骨肉瘤、軟骨肉瘤等。三是發展比較快,容易發生早期轉移,特別是血行轉移。四是骨肉瘤多發生於青少年人群,軟組織肉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見於肩部、背部、臀部、腹壁等部位,早期可能表現出局部有一個肉疙瘩,形狀不規則,質地較硬,邊界不清晰,活動度差,位置固定且深。大多數軟組織肉瘤為無痛性腫塊,骨肉瘤則會引起疼痛,但容易與兒童生長痛混淆。


身體表面長出的肉疙瘩不一定就是肉瘤

身體表面長出的肉疙瘩多數是良性的。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軟纖維瘤

軟纖維瘤又稱皮贅,它是屬於一種纖維上皮性的息肉,好發於頸前、頸側及腋部,也可見於眼臉、軀幹和腹股溝等處。一般在身材比較肥胖的人、老人或孕婦身上較多。軟纖維瘤體積較小,質地很硬,可以滑動,邊界清晰,無痛癢感。其生長速度非常緩慢,一般都是良性的。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也叫粉瘤,是皮脂腺增生所導致的一種良性腫瘤性疾病,主要是皮脂腺的管道受阻塞,使油性分泌物和角質層聚集於毛囊內不能排出而腫脹發炎。可發生於任何有毛囊的身體部位,常見於頭皮、臉等皮脂腺較密集的部位。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良性的病變,不過也有可能會發生惡變,應引起重視。


3、脂肪瘤

這是體表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是由於皮下脂肪組織的堆積所導致。由於脂肪瘤長在皮下脂肪層,病發處可見皮膚微隆起,觸摸時可感覺到皮下有軟軟的腫塊滑動。可出現在任何有脂肪的身體部位,常見於手、頸、背、腰、大腿。常見於體型偏胖,或者愛吃高脂肪食物,不愛運動的人。大部分脂肪瘤屬於良性瘤,但脂肪瘤也可能是惡性腫瘤。如果脂肪瘤比較大而且生長比較快,並且引起局部部位的疼痛的時候,可以手術切除。


4、血管瘤

血管瘤老百姓稱為紅胎記,絕大部分都是先天形成的,是畸形血管的表現。可發生在微細血管或大血管如動脈或靜脈,發生在不同部位,可形成不同類型的血管瘤,常見的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血管瘤屬於良性,生長緩慢,很少惡變。但如果血管瘤的面積很大,或出現在眼瞼,喉嚨,嘴唇,泌尿道等,特殊部位,可能會影響到身體機能,出現出血或感染等情況,可去醫院進行評估及適當的治療。


5、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是人體關節、韌帶或肌腱附近的良性腫物,通常表現為突起皮膚的一種光滑、柔軟、良性的腫塊。一般並無痛感,若內里充滿滑液時,質感會較硬。越長越大時或會影響關節活動能力,可能引起疼痛。常見於手腕、手指和腳背。腱鞘囊腫的發生多是因為關節受傷或腱鞘受傷所致,治療腱鞘囊腫的方法是將囊腫切除。


身體表面長出的肉疙瘩應該怎麼辦

很多人在發現身體表面長出肉疙瘩時,會選擇到小診所做個門診手術,直接切除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其實這種未取得病理就切除腫塊的做法,極有可能留下復發轉移的隱患。雖然多數情況下身體表面長出的肉疙瘩是良性的,但當身體出現新發包塊或無痛性軟組織腫塊,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時,均需要警惕是否為肉瘤,並及時去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檢查,在經過影像學的檢查後,通過粗針穿刺的方式獲取部分腫塊組織進行病理診斷,通過病理這個「金標準」來鑑別腫塊的良惡性,區分不同的病理分型,進而對症施治,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