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死前給了朱允炆一支軍隊,緊要關頭為何不用?

歷史通今 發佈 2022-12-17T11:50:25.341051+00:00

為了防止外患入侵,朱元璋在位期間將諸位兒子成年後皆封為藩王,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最終應了一位老臣的話,藩王就藩後擁兵自重,成為危及皇權的重大禍患。朱元璋的這個決策,可讓朱允炆嘗盡了苦頭啊。

為了防止外患入侵,朱元璋在位期間將諸位兒子成年後皆封為藩王,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最終應了一位老臣的話,藩王就藩後擁兵自重,成為危及皇權的重大禍患。朱元璋的這個決策,可讓朱允炆嘗盡了苦頭啊。

思量再三隻因朱允炆年齡尚小,朱元璋暮年時不得不將元勛悍將殺了,認為只有剷除驕兵悍將才能讓朱允炆安坐皇位。可朱元璋沒想到的是,燕王、周王、齊王以及代王等人日益坐大。為徹底解決這個讓朱允炆寢食難安的問題,朱允炆繼位後沒多久,就與他的親信大臣謀劃削藩之事。

沒過多久,齊王就開始對燕王實施行動,欲揪出燕王謀反的罪證,同時給了張信一道密令,令其前去捉拿朱棣。誰知這張信竟然是朱棣的舊部,他不但沒有捉拿朱棣,反而投奔了朱棣。朱棣得知音訊後,暗中開始做著預備。不久,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動員出征。

靖難之役我們都知道了:朱允炆被逼的狼狽不堪,不知所終,而朱棣則繼位為新皇,開端了永樂皇帝的征程。實際上朱允炆能偶然取勝的,但由於他性情柔嫩寡斷,頻頻錯失良機。可這些還不是最要緊的,朱元璋去世前是有替朱允炆備著後手的,能起到最大作用的一個,就是鎮守西南的三十萬沐家軍。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隨處都有起義軍,而元朝也隨即興兵迎戰義軍。由於戰火連綿不斷,致使黎民家破人亡,流浪失所。而其時年僅7歲的沐英也隨著母親到處避禍,只為躲避戰亂,但是沒過多久,沐英的母親就在戰火中去世了。

在這之後,年幼的沐英仍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時的朱元璋正在濠洲起兵,他正巧流離到了濠州城,朱元璋在路途中見沐英著實可憐,就認了沐英當義子,而沐英也被改姓朱。朱元璋即馬皇后待他視如己出,除了教他念書寫字之外,還教他行兵打仗,普及兵法。沐英就在戰亂和兵營中渡過了異於凡人的童年。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年僅18歲的沐英被任命在軍中擔當要職,憑其智勇雙全屢立戰功。到了洪武三年(紀元1370年),沐英封鎮國將軍,在大都督府中任職,不到兩年的時間沐英便升任到了大都督府同知。由於明朝開國不久,府中事物繁多,沐英管理的卻有理有據,在他的管理下時朱元璋輕鬆了許多,這般能耐讓朱元璋很是欣賞,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昆明起了兵變,沐英率兵前去平戰亂,沐英趕到後勢如破竹,短時間內穩定了戰局,戰後沐英被任職於雲南,擔當著鎮守西南的重任。

講完了沐家軍的來歷,咱們再來說說朱元璋為何要把沐家軍留下來,豈非他不怕沐家軍威脅到朱允炆嗎?除了自己十分愛戴沐英這個義子之外,還有著另外一個緣故。沐英和朱允炆的父親,太子朱標關係非常鐵。據史料紀錄,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音訊傳到雲南之後,沐英以淚洗面,悲痛萬分,竟因傷心過度不久也病逝了。

而沐英的兒子沐晟,自幼便養在南京,朱元璋對其也很是喜歡,同時沐晟和朱允炆自小就經常在一起玩,算得上是髮小了,兩人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說。朱允炆繼位那年,沐晟也被封為候,接任他父親的位置仍然鎮守著雲南。

可為何建文帝朱允炆一直到燕王朱棣攻到京城,甚至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也沒有動用爺爺給自己留下的這三十萬的大軍呢?

憑據種種史書,現在推測出的原因是,朱允炆並不是不想動用沐家軍,而是他根本來不及去徵調部隊。而那時的李景隆被打的屁滾尿流,朱棣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哪還有時間搬救兵呢?後來有人認為,朱允炆並沒有死,他在最後關頭發現了一個剪刀,於是決定削髮為僧,最終往西南方向而去,在沐家的保護下活了幾十年。這個說法也只是推測,是真是假再有待考據。

關鍵字: